由王细牛想起果戈理、老舍、沙叶新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etyo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2月3日《今晚报》载:湖北的一个名叫王细牛的木匠,冒充香港商人行骗,先后在宁夏和呼和浩特市骗取17亿元人民币。到呼市“投资”时。他坐着加长凯迪拉克轿车,请了八名保镖。保镖一色的黑西服,小平头,戴墨镜。他以八万元一天的价格,包住了五星级宾馆的一层楼,楼道还有保镖把守。每有领导造访,他一伸手,身边的保镖立马递上一支古巴雪茄,咔的一声为其点燃。在银川他声称投资36亿元。结果,他的骗术无人识破,一路畅通。王细牛被抓后,他作了这样的供述:“……我的定律是,抓住一个政府领导的弱点,我就能搅动一个城市。”
  读完《今晚报》上陈大超的文章,我不禁想起了三位写了骗子的剧作家:一个是俄国的果戈理:一个是我国的老舍;一个是新时期的沙叶新。
  果戈理(1809~1852)以听说得来的骗子故事为题材,动用了他全部生活经验和他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于1836年创作了《钦差大臣》。《钦差大臣》写一位曾在彼得堡当过差、出入过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赫列斯达柯夫,因盘缠用尽于回乡途中困于旅店。恰在此时,市内传言钦差大臣将临。市长是位贪官,得知钦差大臣即将来临,惊慌失措。在惊恐心理驱使下,他跑到旅店察看。赫列斯达柯夫与市长相互试探。市长以为赫列斯达柯夫就是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把这位“钦差大臣”迎到市长公馆,并把女儿许给了他。而赫列斯达柯夫受到如此待遇后。得意忘形,大吹“牛皮”,并用“借钱”的方式向市长及其僚属勒索得巨款。最后“快乐”地离开了这座城市。市邮政局长私拆赫氏信件,发现赫氏不是钦差大臣。他把此信息报告市长,发生争论;宪兵禀报,钦差大臣来到。在《钦差大臣》中,果戈理生动地揭露了作威作福的官僚、骗子和恶棍组成的统治层,展现了农奴制度的真实面,剧作成为一面时代的镜子。这一经典名剧,使俄国小说名家果戈里一举成为世界知名的剧作家。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但骗子仍不绝于世。一百二十年后,1956年3月1日,新中国的《人民日报》以两版篇幅发表林洪的长文:《一个大骗局的前前后后》,揭露骗子李万铭在1951年到1954年的四年中,假冒“战斗英雄”和红军,当上了处级干部,最后,骗局被揭穿,李万铭“终于落入了人民的法网”。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出于社会责任感,据此骗子事件创作了话剧《西望长安》。虽然,《西望长安》在老舍的全部剧作中不算成功之作。但他对骗子的义愤,对官僚主义作风的痛恨,在《西望长安》的场景表现和情节发展中,还是自然地流露了出来,因而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尊敬。
  星移斗转,岁月如梭,新中国进入了新时期。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那时,还没有提“腐败”)依然存在。有些人依仗特权,以权谋私,干出了不少丑事。政治上十分敏锐的沙叶新(1939-),耳闻目睹了这些恶行丑事以后,于1979年创作了一部以骗子为题材的剧作《假如我是真的》(又名《骗子》)。剧本写知识青年李小璋为了达到从农场上调回城的目的。以邪制邪。撒谎行骗。他谎称自己是某中央首长的儿子“张小理”。没想到“张冠李戴”之后,竟然使市委吴书记、孙局长、钱处长、赵团长们围着他团团转。在此骗局中,李小璋要借“张小理”把他自己从农场调回城:而这些官员们一方面利用手中的特权,给李小璋的行骗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却又想利用“张小理”为自己出国、升官、房子、孩子等事蓄意钻营。后来,张老出场,“张小理”的骗局拆穿,李小璋在法庭上受到审判。李小璋在法庭上发问:“假如我是真的?”击中了这场骗局的要害所在:李小璋通过行骗得到这些“好处”,如果他真是高干子弟,他就不会犯诈骗罪,那么,无制约与无监督的“权力”之“恶”就在现实中通行无阻了。《假如我是真的》在剧本发表和演出后。曾引起争议。二十九年过去。社会实践对《假如我是真的》做出了检验:“它第一次触及执政党的权力如无有效制约与监督必然产生腐败的问题。”(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当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这三个写骗子的剧作,无论是在沙皇俄国,还是在新中国的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末,都产生过振聋发聩、批判现实和推动生活前进的作用。
  如今大骗子王细牛又出现在21世纪的新中国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剧作家们,能不能以此为题材,像果戈理、老舍、沙叶新那样,写出21世纪的剧作来呢?
  骗子是“与时俱进”的。在沙皇俄国,赫列斯达柯夫只是因为缺少路费、市长有求于他和哄抬他才走上骗子的道路。
  在新中国初期,李万铭只是利用人们对“战斗英雄”、老红军的尊崇心理和官僚作风,才使他的骗子伎俩得逞。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李小璋也只因当时存有不正之风,才演成了他的骗子戏。现在王细牛却以“港商”的名义大行骗术,而且骗取人民币达17亿元之多。这一骗局得以成功的内涵是什么?剧作家们能否从这一骗局中发掘出巨大的思想深度、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和情节生动性、丰富性相统一的剧作来呢?
  果戈理写《钦差大臣》时,剧作中的戏剧真实来自沙皇农奴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作了高度的艺术加工。老舍写《西望长安》以报告文学中李万铭行骗的生活真实为基础,又作了加工、改造,写出五十年代的社会心理和官僚主义的艺术真实。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立足当时不正之风的生活真实,虽然对骗局作了尖锐批判,但他对现实生活仍然充满信心,以身试法的李小璋终于受到法律制裁,“以权谋私者被推上道德法庭而遭受灵魂的拷打。”(《中国当代戏剧史稿》),那么,如今王细牛冒充港商行骗而得逞,不仅提供了剧作家求之不得的细节真实,而且王细牛还道出了他所以行骗得逞的奥秘:“抓住一个政府领导的弱点”。在如此有利于戏剧创作的情况下,剧作家们又能否将生活真实转化为高度的艺术真实,创作出超越《钦差大臣》、《西望长安》、《假如我是真的》的崭新的剧作呢?
  三十年前的《假如我是真的》发表与演出后曾一度引起争议。新的以骗子为题材的剧作发表和演出后也可能引起争议。但是,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文艺环境比之三十年前已大大地宽厚、宽松、宽容了。那么,我们的剧作家们从事骗子题材的创作还有什么顾虑呢?
  因此。由骗子王细牛使我想起了果戈理、老舍、沙叶新。我期待着新的以骗子为题材的新的剧作早日问世,新的剧作家尽快出现!
其他文献
发现牛河梁——遥望红山文化顶峰    其实,在发现伟大的牛河梁遗址群之前,就有很多零星的文物自我露头,在大凌河一带出土被捡拾。最早的文章提示信息,可追溯到当年日本人的挖掘记录,但是,他们的热点不在于此,自然语焉不详。真是无巧不成书!大凌河流域的牛河梁的发现和红山文化的命名地发现遗址一样,都具有惊人的巧合,都是由中国的学者或者说热心于此的爱国知识分子发现并首倡先驱。佟桂臣,就是这一普通的名字,是他在
期刊
地名,是文明人类区别各个地物的标识符号,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各个地理实体的首要标志。地名,又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它深深地蕴含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山水物产”、“名胜古迹”、“人物纪念”等方方面面以及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形成的对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有认识、思考方式、价值观和审美理念。地名是人们对当地的一种尊称,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寄托。作为一个城市,地名
期刊
一  1907年9月15日,郭汝瑰出生于四川铜梁县一个书香之家。父亲郭锡柱饱读诗书,应过科举,中过秀才。没多久,清末光绪废科举,郭锡柱断了仕途。踌躇满志的郭秀才壮志未酬,便将希望寄托在儿子郭汝瑰身上。郭汝瑰读完中学,在堂兄郭汝栋介绍下,直奔广东黄埔军校。他在恽代英、肖楚女、周恩来、吴玉章等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蒋介石清党,他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29年郭汝瑰东渡日本留学。抗战爆发,郭汝
期刊
无利不起早,起早必为利。  从盗墓史上来看,盗墓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冒杀头牢役之灾的危险,主要就是两个字:贪财。  盗墓是一种罪恶,而恶之源在厚葬。  厚葬到底兴起于什么年代,具体很难说清。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死者生前用的玩的,大都会被随葬到地下,而且,越值钱的东西越会让死者带走,特别是在春秋礼乐崩坏时期,以厚葬为荣,薄葬为辱,厚葬情况更普遍,如当时的齐国、宋国逾制厚葬之风,便很盛行。之后的封建
期刊
第一章 梗概    率部大西南剿匪已半年的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得知中央军委为组建第二批志愿军,决定从西南军区抽三个军入朝参战,当即请缨求战。邓小平拍板:十五军上。  第十五军一入朝就赶上第五次战役。回撤时,美国远东军司令官李奇微催师突击,打了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危急时刻,第十五军赶至朴达峰一线,死守十天堵住缺口,稳定了战线。  1952年春,即将回国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在桧仓会议上最后一次排兵布
期刊
4.可怕的狙击兵岭    守备537.7高地北山的一连连长世代贫寒,穷得连个正经名字都取不起,就叫王二。朝鲜第五次战役后他去师部参加连长集训,崔建功师长见了他,笑道:“都当连长了,而且以后还要发展,总叫王二不像回事吧?”  王二也嘿嘿地笑,说:“那就请师长给咱起个名儿吧。”  崔建功沉吟片刻,说:“我们当兵打仗,为的是谋求建立一个幸福的新中国。我看就叫王福新怎么样?”  师长亲自给起的名儿还有啥说
期刊
索马里海盗挑战中国    海上通道几个世纪以来都是各列强国家争夺的目标,西方早就有谁占领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奉行为对外扩张的座右铭,很早就大力发展海军。从世界发展史上看,海运贸易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海上贸易,中国很早就同世界各国建立了海上贸易。据史料记载,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西班牙海军将领米盖尔·洛佩斯·德
期刊
文人墨客喜欢把自己的居室称为“陋室”。一篇《陋室铭》不知迷倒多少墨客。陋者,小而丑。但“陋室”在文人心中并不丑,它是文人心中的“雅室”。我们制壶人对自己的制壶室的称号却没有文化人的含蓄,他们喜欢把自己的工作室称为“雅室”,雅者,美好也。但制壶人雅室在外观上并不“雅”,紫泥堆满小屋的各个角落。  我的制壶小屋坐北朝南,有文人赐雅号“荆砂玉陶”,小屋沿街是一排雪亮的玻璃门窗,一米阳光不费力地就铺满了整
期刊
摘要:《蜘蛛女之吻》是阿根廷作家马努埃尔·普伊格的代表作,作品的发表曾在拉美和世界文坛引起强烈反响,也使作者声名鹊起。其审美取向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将边缘性题材大众化的写作手法,值得拉美文学爱好者研究。    关键词:普伊格拉美小说边缘题材    一、普伊格所处的时代和成名因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拉丁美洲文学出现一种新的潮流,诸如伊莎贝尔·阿连德、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豪尔赫·埃德华兹
期刊
进行于“当下”的文艺批评,其作业对象是杂沓纷呈的创作实践和变动不居的文艺现象。“作业方式”通常体现为临场“诊断”、即时“对话”。这意味相对于文艺理论,文艺批评跟文艺家、文艺作品及其时代的内情关涉更为贴近,处于更具前沿性、更带有动态性质的学术位置;也因而意味了批评跟创作构成互动、构成比翼振翮的事实与可能。  “理论”与“批评”的传统介定中。说后者就是以前者去面对具体,这不太合逻辑事实,至少是很不完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