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地方戏曲的现代样态和传承机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715203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昆曲作为“百戏之祖、百戏之母”、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却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现代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科技的革新、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多样化,如何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昆曲,是当下我们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很显然,如何将传统昆曲艺术与现代文化想结合,形成符合时代潮流的现代形态,是任重而道远的。根据调查研究,现代青年对昆曲这一中国传统艺术有一定了解的人较少,甚至了解中国戏曲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社会对昆曲艺术的传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条件设施不够成熟,以致于昆曲艺术在社会以及学校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渐渐地失去了生存的“环境”。现代的青年是继承与发展昆曲艺术的重要群体,更是昆曲重新振兴的希望。文化部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戏曲保护扶持计划。将古老的昆曲艺术与现代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令在现代人看来束之高阁的昆曲艺术形成全新的现代样态,也是昆曲艺术传承的一大策略。
  【关键词】昆曲;现代样态;传承策略
  社会飞速的发展,城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视野不断地扩大,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而民族文化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昆曲作为传统艺术中一门重要的艺术是当下社会需要进行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何去完成这一项重大的任务,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一、昆曲的现代样态
  (一)昆曲的现状与发展
  1.昆曲的现状
  昆曲600多年中,经历了兴衰起落,曾经一度成为了全国最受欢迎的剧种、明代最重要的戏曲声腔,深受文人雅士以及老百姓的喜爱,尤其在宫廷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自徽班进京之后,昆曲就走向了衰弱。在花雅之争中,昆曲也败下阵来,但这并不能代表昆曲就此退出了戏曲的舞台。昆曲是最古老的剧种,现而今许多的剧种都是从昆曲发展而来,有着昆曲的精髓,就连我国的国粹-京剧也不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到一系列文化政策的鼓励,戏曲艺术再次出现繁荣的景象,但昆曲并没有繁荣起来,直到《十五贯》一剧成功演出后,人们对昆曲这个剧种的看法才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然而,演出的成功只是让昆曲“死而复生”,并没有令其发展起来。
  2.昆曲的发展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将孤寂了多年的昆曲,再一次展现在众人的视线中,甚至走向了国际。自文化部出台了保护昆曲艺术的政策,加大了宣传力度,扩大了昆曲艺术的影响,逐渐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优秀剧目,如白先勇先生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十年的巡演,场场爆满;如堪称元杂剧之经典的《西厢记》,再次展现在现代的舞台上;2012年,北方昆曲剧院舞台版《红楼梦》演出大获成功,同时还推出了昆曲交响清唱剧《红楼梦》以及昆曲电影《红楼梦》,这也是昆曲几百年来第一次交响清唱剧创作和第一次电影创作,古老的艺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也是戏曲传播方式的推陈出新,对戏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如今的社会当中,昆曲这块民族瑰宝是否能兴盛,是否能在大众心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和专业院团的努力外,还有社会群众的关注度。近几年,许多专业院团演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经典的剧目,受到观众的喜爱,虽然观众有所增加,票友越来越多,但是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大部分喜欢昆曲的都是老年人以及青年人当中少部分戏曲、古文爱好者,并且人群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江浙等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其他大部分的城市人群对昆曲艺术还不够了解,甚至还存在“偏见”。昆曲未来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他们是未来昆曲继承与发展最大的群体。如果能在社会各界和大众群体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下,实现昆曲在社会中的历史价值,那么,这门传统艺术不久将迎来繁荣景象。
  (二)国际化的昆曲
  昆曲这门经典的汉文化,在多元化的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国家的富强、传播手段众多,逐渐发展起来,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席之地,昆曲走向国际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全国有关昆曲的团体越来越多,如“环球昆曲在线”是一个昆曲网络平台,网站开设有直播间、江苏省昆在国内外演出的足迹、戏迷俱乐部和在线论坛,让观众可以更加近距离的了解昆曲;通过直播间,可以观看昆曲的演出,给戏迷们创造了更好的观戏平台,也给昆曲爱好者提供了交友、交流平台。除此之外,国内外还开设了不少的昆曲社,如在纽约开设的“海外昆曲社”,他们在大学里面出演昆曲剧目以及讲解传统昆曲折子戏,让国际友人也能切身的去感受昆曲的魅力。除了国外的曲社,国内也出现了许多除了专业昆曲团之外的昆曲社团,包括票友社和一些来自社会各界的昆曲爱好者,连各大高校也开设了昆曲社团,并且举办了一系列昆曲演出以及学习的活动,加大了社会的影响力。
  随着国家对中国戏曲的重视、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各国以及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对昆曲的关注,昆曲的枝叶将会越来越繁茂,昆曲全球化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二、昆曲的传承机制
  (一)艺术本体性的遗存承载
  昆曲是中国戏曲中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在昆曲兴盛之际,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剧目,但是随着传承人的稀缺、老艺术家的老去、群众对昆曲的关注度减少,昆曲艺术失传的问题就日益凸显,传统剧目也在加剧流失,上演的剧目不及繁荣时期的三分之一。目前,各大院团都在努力保护民族遗产,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整理、改编,使昆曲的经典剧目又回到了现代的舞台上,如《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桃花扇》《白兔记》等都进行了合理的编排,从编创上来讲,主题更为突出,人物描写更加形象;从音乐设计和唱腔设计上来讲,背景音乐更加形象动人,加入了大乐队的现场演奏,唱腔设计在保留传统曲牌的音乐特点的前提下,进行整理、加工,同时根据剧情的需要进行新的昆曲唱腔创作。在舞台设计方面,主题感鲜明,紧扣剧情,使观众身临其境。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是保护和传承昆曲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的“昆山腔”经过明代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的改革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腔-“水磨腔”,此腔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昆曲的音乐较之其他戏曲剧种,有着较大的区别,昆曲作为“曲牌体”,有着四千多支“牌子”,而每支曲牌都具有特点,同时又被分为南曲和北曲,南曲字少腔多,委婉细腻,更适合曲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北曲字多腔少,曲调比较粗犷、豪迈。   昆曲艺术经过多年的打磨以及加工处理,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许多地方戏曲都不同程度的吸收了昆曲的养分,都有着昆曲的“影子”,尽管我们现在能欣赏到许多创新的剧目,以及传统戏曲的加工、改编,但我们仍然是在不失传统规则的前提下,做好继承遗产与发展遗产的工作。
  (二)昆曲传承人、社团及其市场化制度的完善
  一门古老的艺术要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要有继承人,虽然前段时间形成了“昆曲热”,但随着老艺术家们的老去,要找到新的传承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有不少院团以及传承人都在招收学生和入室弟子,培养昆曲专业人员和继承人,但由于昆曲有较高的文学性,表达较委婉,语句较难懂,所以现代人很难掌握其精髓,除了少部分学者和爱好者,学习昆曲人越来越少,人员招收难度也在增加,甚至不得不降低门槛,如只要是喜欢昆曲、对昆曲感兴趣的即可,嗓音条件没有特别的要求,昆曲传承人的招收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代际传承同样是少之又少,现代人大部分不愿意去选择父母从事的行业,“戏曲世家”在当今越来越少,现代人接触比较多的都是流行音乐,甚至对流行乐痴迷的不在少数,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我们要想培养更多优质的继承人,就要让戏曲走进学校,同时院团也可以联合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昆曲人才,为他们提供学习平台和工作机会,这不仅仅是昆曲艺术的传承,更是文化的传承。
  一个剧种想要长期“活”下来,必须要有观众群,虽然昆曲的观众群比较小众,但昆曲却也在市场化的道路上慢慢前进。想要让昆曲进入大众的视野 ,就要结合现代的形式去满足观众的需求,尤其在流行乐这种节奏有快有慢,歌词表达通俗易懂、旋律朗朗上口等一些符合现代人们生活的音乐的冲击下,人们反而对昆曲这种程式化的表、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似乎不是很感兴趣,那么,昆曲想要满足大众的需求,就要努力融入现代潮流元素,例如昆曲《红楼梦》,既有传统的舞台版本,又有结合西洋管弦乐队的昆曲交响清唱版本以及电影版本,受到许多现代青年的青睐,用不一样的方式展现经典之作的魅力。又如天津卫视举办的竞赛节目“国色天香”,是把青年人喜爱的流行歌曲改编成带有京剧以及各种地方戏曲元素的曲子,由知名演员来演唱,观众通过自己喜爱的曲子去了解传统艺术的风格,这种方式接触面更为广泛,可使戏曲更好的走向大众,融入市场。
  (三)昆曲大众传播形式
  如今传承手段众多,人们可以通过报纸、手机、互联网、广告等手法去做宣传,下面我简单谈一下我认为比较可行、有效的几种方法:
  1. 互联网的传播方法
  目前,互联网的用户群极大,全球绝大部分的人群每天都要使用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做相应的宣传,可以让大众不在现场也能参与到昆曲相关的活动中,也可以让一些买不到票或者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提高大众的参与度,这种方式也许要比报纸宣传或海报宣传等手段效果要好。
  2. 进学校的传播方式
  学校,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社会群体,学校的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是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合适的人群。在学校适当传播,不仅仅能为昆曲艺术培养爱好者、寻找接班人,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目前不仅有不少的高校开设了昆曲艺术欣赏课程,而且剧团也会将优秀剧目在高校进行巡演,通过教育点化,戏曲进校园,是培育新型接受者的一种策略,学生时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自信心最重要的时期,把昆曲课程融入到中小学以及高校的课程当中,以欣赏课的形式来展开,通过千古流传的经典剧目以及现代名作的欣赏、通过听觉与视觉的冲击,去体会优美的唱词、婉转的曲调、华丽的服饰、绚丽的舞台以及动人的故事情节,从而使大家对昆曲艺术有更全面的了解。
  (四)昆曲新型接受者的培育
  新型接受者的培育是昆曲发展的重要环节,培养接受者善于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型技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国家对民族文化如此重视,推出民族文化进学校的政策,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使其成为一种大众的普遍的文化,而不是让这种民族文化“活”在特殊的群体中,培育新型接受者可以通过升华生活,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是无限发展的,而艺术的发展则是有限的,社会需要新型的人才不断的对艺术进行挖掘,使之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民族精神、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五)昆曲的艺文政策保障
  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里提出了: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传承保护京剧、昆曲、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等政策,大力保护国家遗产,并将地方戏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推向学校,鼓励团体巡演,鼓励社会和学校多开展校园戏曲普及的活动,不仅仅给学生营造了好的学习戏曲的环境,又给昆曲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对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尤为重视,并由政府支持购买演出所需设备和装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昆曲的发展制度将会得到全面的完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特点,是中华民族的以及传统文化的灵魂,我们要保护国家的遗产、保护老祖宗留下对我传统文化 、传播我们的民族精神。昆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很多人会觉得昆曲深奥难懂,枯燥乏味,在昆曲工作者想尽办法使昆曲艺术能融入现代的同时,我们也要使自己能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中能静下心来聆听这门静雅的艺术,这是我们现代人必须要担起的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分责任。
  参考文献
  [1]何佩森 . 梨园声韵学[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2]钮骠. 中国戏曲史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3]孙从音.中国昆曲腔词格律及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王大元.大元徵音[M].北京.文艺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裕固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裕固族传统民歌更是裕固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裕固族“象征标志”的一面旗帜。本文就影响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的不利因素中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诸位前辈和同道,借以引起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裕固族;传统民歌;生活方式;认知意识;传承发展;  裕固族传统民歌作品内容大都与当时特定的劳动生产和
期刊
【摘要】王建中的钢琴改编曲使很多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以《梅花三弄》和《百鸟朝凤》最为典型。这两首改编曲的共同特点在于王建中模仿借鉴了许多原曲运用到的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并发挥了钢琴自身的优势,为它们更添神韵。由于模仿的乐器不同,演奏技法必然也截然不同。本文拟以这两首钢琴改编曲为例,简要分析其中沿用到的古琴、唢呐演奏技法,并谈谈我的演奏心得。  【关键词】钢琴曲;演奏;简析;发展  一、钢琴曲《梅
期刊
【摘要】黄自的艺术歌曲格调高雅,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歌曲的时代性和美学性,使得演唱者能够充分发挥独特的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形成自身所固有的演唱风格。有鉴于此,本文针对黄自的两首歌曲即《思乡》与《春思曲》作为例证,着重从音色与力度、速度与节奏、语言与句法等方面来予以分析,从而折射出演唱者所必须具有的音乐功底,也映衬出演唱者所具有的演唱风格。  【关键词】黄自;演唱风格;思乡;春思曲  黄自是我国近代
期刊
【摘要】在当下,音乐学的学科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不同学科有相对固定的研究偏向,侧重点有所不同。然而,虽然这些研究方法各异,却有逐渐交叉与融合的趋势。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我们音乐学其他专业方向的研究究竟带来什么?本文主要从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视野出发,就西方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史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西音史的研究可以借鉴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方面,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音乐学研究
期刊
【摘要】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 Ilitch Tchai-kovsky,1840-1893)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提到俄罗斯音乐,最为熟知的便是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音乐,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他的音乐感人至深,并且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色彩和浓郁的俄罗斯民族音乐特性。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民族性;四季;船歌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音乐就逐步重视起民族性的问题。古典主义时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新能源汽车试验室在进行电池试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废气,通过分析动力锂电池燃烧机制,对其产生的污染物类别进行研究,采取一定的除尘、净化措施对污染物进行处理,以便其达到达到污染物排放防控要求,同时可以可以帮助设计人进行工艺设备选型,提高本专业的设计能力。  关键词:动力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试验室;净化除尘;  引言:  動力锂电池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池,随着科社会的发展、科技
期刊
【摘要】2015年12月,笔者有幸跨界首唱了由央视春晚作曲人、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蒋舟作曲,福建仙游县旅游局局长陈建东作词的两首原创本土歌曲《戏中戏》与《莆仙情缘》,并拍摄MV。这两部作品于全国推广并将陆续上线于各大KTV。作为一名民族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往往习以为常被划入“学院派”之行列,首次跨界以“民通”的演唱方式尝试市场音乐,笔者将以亲身尝试的经历为研究,探讨专业声乐学习、表演者跨界演唱
期刊
【摘要】音乐和文学是相通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文学的影子。本文浅要分析李斯特钢琴作品《但丁读后感》的曲式结构、音乐元素及音乐表情,阐述李斯特在作品中基于简单音乐动机发展出的不同音乐声响效果。结合但丁文学作品《神曲》中的场景描述,探讨其声响效果所反映的“文学性”,并阐述合理奏法,为研习此钢琴作品提供更全面的实践理论方案。  【关键词】李斯特;《但丁读后感》 ;《神曲》 ;音乐性;文学内涵  一
期刊
摘要: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使施工企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建筑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期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是指一种经营理念。因为在实施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特别注意质量的精细化。
期刊
【摘要】现如今,南京的中小学极其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各类以音乐为主题的社团、比赛,甚至区、市级活动都在积极开展。各学校、老师也对音乐活动予以高度的重视。而小学鼓号队作为展示本校素质水平,展现学校精神风貌的标志得到更多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的音乐老师和少先队辅导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一批在鼓号演奏上的能手,其中小号是整个鼓号队中唯一有旋律的乐器,是鼓号队演奏中重要的部分。因此对小号号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