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三种主要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四个主要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合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和意识,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积极愉悦的探索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有如下特点:
  1.重发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要求是发现,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研究性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还可以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碰到的、发现的。发现也指学生自己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体验、新认识,新领悟。
  2.重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新式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新的情感、新的感受,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激发探究奥秘的兴趣。
  3.重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决定了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学生将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并运用学科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现当前课程改革人性化、社会化、个别化、生活化的要求。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追求的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张扬,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渗透,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的理想教育境界。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制约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瓶颈,是教师没有“放权”,学生囿于教师的思维和习惯。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找准教学主导权的最佳“黄金分割点”。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都比较陌生,所以教师一定要明确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研究”只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研究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过分强调“研究”,把手段视为目的,就会本末倒置,违背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教师还要理解“创新”是指在学生自己原有的学识水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有大幅度纵向提高,而不一定要超越前人。
  (2)注重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研究课题由学生自主确定,教师只负责指导学生确认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由学生确定,教师负责审核;研究过程由学生进行科学安排;研究结论和研究报告由学生亲自组织撰写。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往往会经常产生新的体验、新的感受、新的认识。
  (3)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解除了心理上的压力。研究性学习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会随着学生个体及其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课程内容的涉及面相当广泛,既可以与传统学科相关,也可以与新兴学科相关;既可以是单科性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由于学生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所需资科的获取及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可以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可以在图书馆查文献,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实验操作等形式得到,同时,不同的学生研究同一问题,其结果可能有很大差别。可见,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的表述形式也是开放的。
  2.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授人以鱼”,而研究性学习更注重“授人以渔”。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指导在于采取谈话、讲座、板报、实践体验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选题,避免出现课题过大、研究过程不可操作等情形;指导学生掌握收集、保存、整理资料的技能;指导学生掌握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方法。教师对学生主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思维上的启发,学生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寻求问题的自主解决,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遭受挫折,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3.改革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倡导多元化的学生评价制度和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教师要将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将他人评价、团体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将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学生个体内差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个体内差评价;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定性评价。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尽可能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这种评价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并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习惯。
其他文献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无论是数学研究还是数学学习。其目的之一是将数学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通过数学模型这个桥梁来实现的。可以说“模型化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处于所有的数学应用之心脏”。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学建模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这是多么精妙的话语。生活是教育的海洋,语文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紧扣生活,扩展时空,延伸触角,这样才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探究语文的需要和情趣,才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亲近感,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展示生活实物。生活中,蕴含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客观景物,帮助学生建立事物表
期刊
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激发起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的提高。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运用策略。   一、提高教学基本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实践表明情感的运用和实现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课堂上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使教的激情与学的感受融合统一。让课堂气氛处于和谐、共鸣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后进生的成因  ⑴逆反心理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和体验,并亲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捕捉知识、探索知识。   一、发现数学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和规律。教师应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就
期刊
课程改革改变了地理教师对课程消极、依赖的态度,要求地理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素材性资源中,图片、视频资源由于其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而受到重视,但文本资源部分的课外读物较少受到关注。笔者认为,课外读物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与视频、图片资源相比,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样应该得到适当的开发。   一、课外读物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课程标准要求
期刊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集想象和创造于一体的综合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初中思想政治课提问
期刊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即是情感教育。  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重构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具体化,从而指导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把生物课堂教学引上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的正确轨道。   一、评价机制要体现发展性,注重评价的激励、改进和教育功能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动态的、积极的和面向未来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并不反对鉴定和评比,但它们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评价不仅要鉴定出教师与学生的差距,更要从差距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化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其正确的审美观念。  毋庸置疑,初中语文所特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美学追求是审美化教育的核心。  语文教材文章本身的选择过程就是审美化的,教材中独具风格、雄视千古、魅力无穷的文章,在选材构思和辞彩诸多方面大都渗透着特有的美学教职,教师只有学透大纲,正确把握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并运用中肯德教学语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