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体差异 促进自主优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fish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算法多样化,需要教师有效主导,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教学中,本人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进行了摸索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促进自主优化
  
  当出现算法多样化时,优化算法不是教师认为优化就优化,优化算法的标准应是学生,是以学生认为优化为主。既然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那么就要有使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宽松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积极、大胆地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讨论、比较,主动地优化过程易于学生得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实际教学中,本人始终注重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力求让优化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每当出现不同算法时,一贯的宽松氛围总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自主优化。当然,这种氛围不是一两节课就能产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和平日师生交往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从点点滴滴的关心、帮助、信任、尊重、沟通中逐步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只有当课堂氛围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时,才有可能燃起学生的求知火花,去积极主动思考、比较、反思、自我完善。
  
  二、把握优化的时机,促进自主优化
  
  算法优化应该以尊重学生思维个性为前提,不能强求算法优化,要抓住适当时机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一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求12、20、24的最小公倍数”,上黑板板演的学生按基本算法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集体订正中绝大部分同学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当我肯定了大家的做法后,一位同学说道:“老师,我发现这道题中12和24成倍数关系,所以是24的倍数的肯定也是12的倍数,因此这道题我只要求出20和24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了。”对于她的这一建议,我给了一段时间让学生思考,不少学生还主动地进行了讨论和验证,很快得到其他同学的赞同,一致认为这种方法既简便又不易出错,我也当即给予了那位同学很高的评价。随后,我又出示两组题,即一组有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和一组不存在倍数关系的三个数,让学生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由于教师及时抓住了对不同算法进行优化的时机,不少学生求其中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的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有超过一半的同学用优化出的方法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前面提到的例子中,遇到其中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的三个数时,虽然教师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优化,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用基本算法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这恰恰是学生那一节课个性思维的真实体现,是那部分学生适合自己的方法。于是,对于用基本算法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学生,我利用另一节课,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比较帮助这部分学生逐步进行算法优化。课堂中还安排了一个“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环节,通过集体交流进一步促进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动优化。可见,优化的时机不只局限于第一课时,只要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教师就应把握优化的时机促进学生自主优化。
  
  三、运用多种形式,促进自主优化
  
  面对算法多样化,教师应该运用多种形式,引领学生进入各自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主体优化。教学中,本人尝试借助以下的形式,促进学生主体的优化。
  1 让学生体验
  算法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主体的体验能帮助学生“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本人曾有过这样一个实践,在教学“分数连乘”时,本人没有给学生任何暗示,而是在例题教学完后,补充了11/15×14/9×9/11=529/83×59/477×477/529这两道题让学生自己去做。有了做这两道题的体验,促进了学生主体优化,因而学生都能自主地得出三个数连乘,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比较简便这一结论,并且能自觉地运用这一方法进行实际计算。
  2 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当出现算法多样化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讨论、互相比较、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评价,其实这就是学生进行主体优化的过程,因此往往能得出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特别是当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时,认识到差距,从而产生了修正自我的内需,促进了主体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
  3 鼓励性评价
  算法优化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算法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算法优化的过程,以表扬、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积极进取、独立思考的精神,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让学生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这样学生才能有主动优化的兴趣,才能敢于去自主优化,才愿意去自主优化,才能乐于攻克自主优化中的障碍。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儿童的学习过程影响是深远的。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以及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我决定从创设情境人手,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喜欢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根据这一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亲近语文。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亲近语文,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师资引领,让学生亲近老师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是一个充满童心的人。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也正是人民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示新观点、新理念的现象比比皆是,音乐课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聆听、演奏、绘画、朗诵、手工、表演等都有机会登上了音乐课的舞台,新课程确实改变了原来封闭的传统音乐教学。可是也不难发现,由于对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把握不准,好多音乐课堂的音乐味却明显少了,一堂课中,学生获取音乐信息量不多,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凸现出来了。然而,音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感受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生活的习惯与能力。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换言之,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
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说:“周老师,你上次给过小寒一颗糖作为奖励,是吧?”  我愣了愣,才想起是有这么一回事。当时我叫了几个读不出单词的学生来办公室训练,他是读得较好的一个,所以我就给了他一颗糖。我好奇地问:“有什么问题吗?”  “小寒回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向我们炫耀,说老师奖励他了,不仅如此,他还逢人便说,那高兴劲就别提了。”小寒的妈妈继续说道,“之后,我便发现他学习变自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作文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引导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好的习作应该浸染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也正是这种情感驱动的力量,推动学生进入“神思飞扬”的状态,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审美意
童年的经历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童年将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储存童年精神食粮的方法有很多,如参观大自然,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与同伴玩游戏等,除此之外,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一、课外阅读:重在激趣,让孩子爱上阅读    1.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很重要  首先,要布置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教室。教室是孩子最初的阅览室,后黑板可改造成阅读交流的园地,建立图书交流站,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
毋庸讳言,品德课不是学校课程中的“宠儿”,其一,它不是主科,不能享受语文、数学科被师生们垂青的待遇;其二,它不是艺术科,限于各种条件,很少有专职教师将“品德”进行到底。于是,久而久之,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视品德课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加上语文数学这些“主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有绝对的地位,兼科教师们对品德课也就“想说爱你不容易”了。  那么,兼科教师究竟会给品德课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呢?  主次分明,厚此
作文不单是一种写作技巧的操练,更多的是一种写作个体心路历程的自我展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把积淀在自己心中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这就是“作文”。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叩响习作之门,使他们走上习作之路呢?    一、激发兴趣,冲破限制显童真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教学,大到作文题目、取材范围,小到文章结构、修辞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和严格的要求。这种看似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