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了凡四训》是当今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部劝善书,包括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书中所讲的修善积德、改过自新、谦虚卑下,对当今大学生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了凡四训》 道德修养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了凡四训》在国内的弘扬达到如火如荼的程度,相继被拍成电视剧与电影,在网络上各种版本的书籍也层出不穷,相关专家、学者争先对其进行注解。在晚清时候,其与《曾国藩家书》并称“一书一训”闻名于世。“一训”即是《了凡四训》,“一书”即是曾国藩家書。
1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篇家训,其中讲述了命运的原理,并以自身的经历与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阐述了其中的道理。
袁了凡先生(1533年-1606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原名袁黄,号了凡,江苏吴江县人。年轻时,曾被孔先生将命运算定,以后二十年来种种遭遇,莫不出孔先生所定。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直至37岁遇到云谷禅师,告诉他立命之学,他才开始行善积德,转变命运,鉴证了“命有我作,福自己求”的真理。命运确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此,袁了凡先生38岁考中举人,49岁得到儿子,54岁考中进士,并延寿21年,完成了他改造命运的完美人生。
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其中至深至邃的原理不会随着时代而改变。其改变命运的原理对我们现代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们的生活方向该如何把握,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尤其是对当今正在形成价值取向的大学生,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的大学生普遍的表现出迷茫、困惑甚至浮躁、痛苦,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传达给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能够让他们知道掌握命运的方法。他们因此一定会更加积极努力,更加勇往直前,努力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所以《了凡四训》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了凡四训》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立命之学”,讲述了“命有我作,福自己求”的真理,并讲述了了凡先生自己一生的经历作为证明;第二部分“改过之法”,告诉我们改造命运最重要的是知错改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将其改正,命运自然会改变;第三部分“积善之方”,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努力行善积德,扩充自己的德行,便能让福报绵延,并能帮助更多的众生;第四部分“谦德之效”,告诉我们,谦虚才能受教,受教才能取善无穷,一定要谦虚接受别人的教诲与批评。四篇文章,相辅相成,前后呼应,义理贯通,其至深至邃的道理,耐人寻味。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里,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修养素质,我们已经推广《了凡四训》三年有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同学在毕业之后,还发短信,表示感谢,称以《了凡四训》为道德培养之书,实在是太正确了,对他的帮助很大;也有同学不断地表达自己通过学习《了凡四训》而获得的感悟。这一切都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2 《了凡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1 知错改错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迷茫、困惑的现象,甚至还会感觉痛苦,其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背离了自己的本性而不知。长此以往,“不安”在内心积聚就会造成心灵的痛苦。如《了凡四训》中所说“无事而常烦恼”“见君子而赧然相沮”,都是当今大学生的写照。
其问题是“过恶猥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①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才不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过错。正如,我们一位刚刚开始学习《了凡四训》的同学常常说的,“我想改错,但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就劝他读读《太上感应篇》,他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之前犯了很多过错,同时也获得了内心的安宁。让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犯了过错之后的悔恨,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对未来的茫然无知。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能够改正或者认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以下是他发给我的邮件片段,可以看出他学习的进步以及修养的提高。
“我以前觉得自己人还不错,身上没什么过错,现在一看,我仿佛就没干过什么不是过的。我的本性变了,凡事不再一心为自己,我之前之所以彷徨、焦虑,就是我贪图富贵、急于得到,而且一心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不喜欢人家比我好,我容易嫉妒,容易模仿别人,企图获得好的成就,别人的恩情不感激,对自己关怀的人不关心,都是自己私心太重,在这种本性下,能干出什么好事。现在我变了,至少本心变了。我对我自己的判断是主观的,我想想自己又好像没改变什么,好像只是我善良的一面被唤醒了。
我记忆里以前从来没有看见穷人施舍过什么东西,那天我看见校园外有一对老夫妻在晚上冒着严寒卖艺,老头拉二胡,老太太拿个杯子向路人讨要些钱。我出去买东西,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我的室友都不肯下床,让我给他们把饭带回去,我想天这么冷,老两口这么晚还不回家,我在寝室都觉得冷,他们一直站在外面岂不是更冷,于是我给了他们钱,也许我这样帮个忙,他们就可以早点回家,不用在外面受冻了,我以前觉得我没钱,所以我不能给乞讨者,现在想想,我要是偶尔不去吃顿小吃就好了,人家说时间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就会有的,看来钱也是。”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学生在学习《了凡四训》近一个月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变化。被我们的老师与家长看到了,是不是会感觉非常欣慰呢?这就是《了凡四训》的威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明辨是非善恶
我们为什么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不知道。如《了凡四训》中,一些儒生求教中峰禅师,举了好几个他们认为是善的事情,结果都被中峰禅师所否决,而告诉他们善恶的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多么透彻的分析,一针见血! 就是告诉我们,自私自利是恶,为他人着想是善。这是最基本的一条标准。为自己着想是痛苦的根源,如前文中那位同学,之前只想自己,所以彷徨焦虑。在《论语》中,孔夫子也说:“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②“患得患失”是最让人痛苦的事情,而患得患失的根源就在于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只要你为别人考虑,你内心里就会安宁,就会快乐。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这里我们把《了凡四训》里重要的几条摘录于此,以供参考。
中峰禅师还说到:“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就是说,真心去做的善,是真善;只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一看,那是假善。“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是说做了善事并没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然而然,习以为常,这是真善;做了善事,念念不忘,还希望别人都知道,那就不是真善。
以下袁了凡先生又说:“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要真正是为了爱护别人、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才是真善,不能有一毫为了自己。
袁了凡先生还举了一个关于子贡与子路的故事。子贡曾救赎被卖到他国做苦力的鲁国人,但不接受政府的奖金。子路拯救一个溺水的人,被救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将自己的牛赠送给了子路,子路就收下了。俗眼观之,子路之受牛为劣,子贡之不受金为优。但是孔老夫子却赞赏子路,而批评子贡。为什么?孔老夫子批评子贡说:“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而表扬子路说:“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袁了凡先生解释说:“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所以,由此观之,善恶是非,并不是那么容易判别的,要学习,要有智慧。所以《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篇就是“学而篇第一”。还有孔老夫子说的“不好学的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③
在《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在《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还有我们熟知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是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2.3 要谦虚卑下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这是了凡先生在第四篇,《谦德之效》中开头便指出的,以下皆是他举的身边的例子。“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人要谦虚,要对自己所不知道的内容,保持谦虚好学的精神。《中庸》中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④莎士比亚也说:“不要忽视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会用你的生活作为补偿”。
也正如那位给我发邮件的同学所说,“重中之重的是,期间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心中疑惧的话,怀疑读这本书的正确性时,先不管,往后面走着,保留意见就行,要想知道一样东西到底好不好,不能蒙住自己眼镜不看,要自己亲自去看看就知道了,抱着这种态度去学”。
现在很多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碰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首先会是反驳甚至是批评,这是非常不好的学习态度。在你都不去研究里面内容的前提下,你怎么能够进行批评呢。首先研究之后,才有发言权。而且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要选择“存疑”而不是反驳。如孔老夫子在《论语·为政篇第二》里回答子张的话:“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对于自己不懂的,先存疑;对于自己懂的也要谦虚受教,不可妄自尊大。
3 推广《了凡四训》的思考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了凡四训》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有极大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了凡四训》在校园里的推广并不是非常顺利。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思想的固著,对《了凡四训》里的精神不能深思熟虑,只看表面现象,从而引起排斥心理。在《了凡四训》里,往往提到鬼神,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最重要不是鬼神,而是它的核心思想。《了凡四训》里提到鬼神都是为了验证其思想性,就像我们现代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一个论点的正确性一样。解放思想,你就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正如一位同学所说:“我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读后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读时印象深的是里面讲了神和鬼,有些玄乎,现在读来,里面全是道理,句句都是道理,全文什么都沒讲,只是像文中的云谷开导了凡自己一样,循循善诱,一步一步的,为什么要写第一章,为什么第一章是第一章不是第二章,为什么未论行善,先需改过,为什么过由心生,亦由心改……”
关键的一步是看清里面的道理,而撇开表面现象。如果大家都能够敞开心扉来思考其中的道理,那么《了凡四训》的推广会容易得多。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当年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现在有些差异,这些都不用太在意,而是关注其中的道理。那些道理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从学校各级领导到各位老师都关注《了凡四训》,并且学习《了凡四训》,则《了凡四训》的推广会得到大大的促进。关键是解放思想。
《了凡四训》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曾被作为治国宝典,当今《了凡四训》也是日本企业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治企宝典,其“利他”的经营理念,已深入影响到我们祖国大陆。2012年暑假期间,笔者有幸参加了无锡盛和塾举办的“稻盛哲学与《了凡四训》研究会”,深受感动与启发。《了凡四训》对于社会各个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益。
如今,如果大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了凡四训》的“利他”精神,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 [明]袁了凡.了凡四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8:66.
② [明]张居正.张居正讲解《论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86.
③ [明]张居正.张居正讲解《论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82.
④ [明]张居正.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60.
关键词 《了凡四训》 道德修养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了凡四训》在国内的弘扬达到如火如荼的程度,相继被拍成电视剧与电影,在网络上各种版本的书籍也层出不穷,相关专家、学者争先对其进行注解。在晚清时候,其与《曾国藩家书》并称“一书一训”闻名于世。“一训”即是《了凡四训》,“一书”即是曾国藩家書。
1 《了凡四训》简介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篇家训,其中讲述了命运的原理,并以自身的经历与所见所闻为线索,详细阐述了其中的道理。
袁了凡先生(1533年-1606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原名袁黄,号了凡,江苏吴江县人。年轻时,曾被孔先生将命运算定,以后二十年来种种遭遇,莫不出孔先生所定。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直至37岁遇到云谷禅师,告诉他立命之学,他才开始行善积德,转变命运,鉴证了“命有我作,福自己求”的真理。命运确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此,袁了凡先生38岁考中举人,49岁得到儿子,54岁考中进士,并延寿21年,完成了他改造命运的完美人生。
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环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其中至深至邃的原理不会随着时代而改变。其改变命运的原理对我们现代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我们的生活方向该如何把握,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尤其是对当今正在形成价值取向的大学生,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今的大学生普遍的表现出迷茫、困惑甚至浮躁、痛苦,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传达给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能够让他们知道掌握命运的方法。他们因此一定会更加积极努力,更加勇往直前,努力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所以《了凡四训》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了凡四训》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立命之学”,讲述了“命有我作,福自己求”的真理,并讲述了了凡先生自己一生的经历作为证明;第二部分“改过之法”,告诉我们改造命运最重要的是知错改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将其改正,命运自然会改变;第三部分“积善之方”,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努力行善积德,扩充自己的德行,便能让福报绵延,并能帮助更多的众生;第四部分“谦德之效”,告诉我们,谦虚才能受教,受教才能取善无穷,一定要谦虚接受别人的教诲与批评。四篇文章,相辅相成,前后呼应,义理贯通,其至深至邃的道理,耐人寻味。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里,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修养素质,我们已经推广《了凡四训》三年有余,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同学在毕业之后,还发短信,表示感谢,称以《了凡四训》为道德培养之书,实在是太正确了,对他的帮助很大;也有同学不断地表达自己通过学习《了凡四训》而获得的感悟。这一切都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2 《了凡四训》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2.1 知错改错
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迷茫、困惑的现象,甚至还会感觉痛苦,其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所作所为背离了自己的本性而不知。长此以往,“不安”在内心积聚就会造成心灵的痛苦。如《了凡四训》中所说“无事而常烦恼”“见君子而赧然相沮”,都是当今大学生的写照。
其问题是“过恶猥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①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才不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过错。正如,我们一位刚刚开始学习《了凡四训》的同学常常说的,“我想改错,但我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们就劝他读读《太上感应篇》,他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之前犯了很多过错,同时也获得了内心的安宁。让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犯了过错之后的悔恨,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过错,对未来的茫然无知。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能够改正或者认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以下是他发给我的邮件片段,可以看出他学习的进步以及修养的提高。
“我以前觉得自己人还不错,身上没什么过错,现在一看,我仿佛就没干过什么不是过的。我的本性变了,凡事不再一心为自己,我之前之所以彷徨、焦虑,就是我贪图富贵、急于得到,而且一心只有自己,没有他人,不喜欢人家比我好,我容易嫉妒,容易模仿别人,企图获得好的成就,别人的恩情不感激,对自己关怀的人不关心,都是自己私心太重,在这种本性下,能干出什么好事。现在我变了,至少本心变了。我对我自己的判断是主观的,我想想自己又好像没改变什么,好像只是我善良的一面被唤醒了。
我记忆里以前从来没有看见穷人施舍过什么东西,那天我看见校园外有一对老夫妻在晚上冒着严寒卖艺,老头拉二胡,老太太拿个杯子向路人讨要些钱。我出去买东西,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我的室友都不肯下床,让我给他们把饭带回去,我想天这么冷,老两口这么晚还不回家,我在寝室都觉得冷,他们一直站在外面岂不是更冷,于是我给了他们钱,也许我这样帮个忙,他们就可以早点回家,不用在外面受冻了,我以前觉得我没钱,所以我不能给乞讨者,现在想想,我要是偶尔不去吃顿小吃就好了,人家说时间像是海绵里的水,挤挤就会有的,看来钱也是。”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学生在学习《了凡四训》近一个月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变化。被我们的老师与家长看到了,是不是会感觉非常欣慰呢?这就是《了凡四训》的威力,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明辨是非善恶
我们为什么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不知道。如《了凡四训》中,一些儒生求教中峰禅师,举了好几个他们认为是善的事情,结果都被中峰禅师所否决,而告诉他们善恶的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多么透彻的分析,一针见血! 就是告诉我们,自私自利是恶,为他人着想是善。这是最基本的一条标准。为自己着想是痛苦的根源,如前文中那位同学,之前只想自己,所以彷徨焦虑。在《论语》中,孔夫子也说:“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②“患得患失”是最让人痛苦的事情,而患得患失的根源就在于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只要你为别人考虑,你内心里就会安宁,就会快乐。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在这里我们把《了凡四训》里重要的几条摘录于此,以供参考。
中峰禅师还说到:“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就是说,真心去做的善,是真善;只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一看,那是假善。“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是说做了善事并没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自然而然,习以为常,这是真善;做了善事,念念不忘,还希望别人都知道,那就不是真善。
以下袁了凡先生又说:“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要真正是为了爱护别人、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才是真善,不能有一毫为了自己。
袁了凡先生还举了一个关于子贡与子路的故事。子贡曾救赎被卖到他国做苦力的鲁国人,但不接受政府的奖金。子路拯救一个溺水的人,被救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将自己的牛赠送给了子路,子路就收下了。俗眼观之,子路之受牛为劣,子贡之不受金为优。但是孔老夫子却赞赏子路,而批评子贡。为什么?孔老夫子批评子贡说:“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而表扬子路说:“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袁了凡先生解释说:“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所以,由此观之,善恶是非,并不是那么容易判别的,要学习,要有智慧。所以《论语》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篇就是“学而篇第一”。还有孔老夫子说的“不好学的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③
在《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子夏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在《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还有我们熟知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都是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
2.3 要谦虚卑下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这是了凡先生在第四篇,《谦德之效》中开头便指出的,以下皆是他举的身边的例子。“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人要谦虚,要对自己所不知道的内容,保持谦虚好学的精神。《中庸》中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④莎士比亚也说:“不要忽视你所不知道的真理,否则你会用你的生活作为补偿”。
也正如那位给我发邮件的同学所说,“重中之重的是,期间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心中疑惧的话,怀疑读这本书的正确性时,先不管,往后面走着,保留意见就行,要想知道一样东西到底好不好,不能蒙住自己眼镜不看,要自己亲自去看看就知道了,抱着这种态度去学”。
现在很多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碰到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首先会是反驳甚至是批评,这是非常不好的学习态度。在你都不去研究里面内容的前提下,你怎么能够进行批评呢。首先研究之后,才有发言权。而且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要选择“存疑”而不是反驳。如孔老夫子在《论语·为政篇第二》里回答子张的话:“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对于自己不懂的,先存疑;对于自己懂的也要谦虚受教,不可妄自尊大。
3 推广《了凡四训》的思考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了凡四训》对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有极大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了凡四训》在校园里的推广并不是非常顺利。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思想的固著,对《了凡四训》里的精神不能深思熟虑,只看表面现象,从而引起排斥心理。在《了凡四训》里,往往提到鬼神,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最重要不是鬼神,而是它的核心思想。《了凡四训》里提到鬼神都是为了验证其思想性,就像我们现代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一个论点的正确性一样。解放思想,你就能看到问题的本质。
正如一位同学所说:“我现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读后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读时印象深的是里面讲了神和鬼,有些玄乎,现在读来,里面全是道理,句句都是道理,全文什么都沒讲,只是像文中的云谷开导了凡自己一样,循循善诱,一步一步的,为什么要写第一章,为什么第一章是第一章不是第二章,为什么未论行善,先需改过,为什么过由心生,亦由心改……”
关键的一步是看清里面的道理,而撇开表面现象。如果大家都能够敞开心扉来思考其中的道理,那么《了凡四训》的推广会容易得多。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当年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现在有些差异,这些都不用太在意,而是关注其中的道理。那些道理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从学校各级领导到各位老师都关注《了凡四训》,并且学习《了凡四训》,则《了凡四训》的推广会得到大大的促进。关键是解放思想。
《了凡四训》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曾被作为治国宝典,当今《了凡四训》也是日本企业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的治企宝典,其“利他”的经营理念,已深入影响到我们祖国大陆。2012年暑假期间,笔者有幸参加了无锡盛和塾举办的“稻盛哲学与《了凡四训》研究会”,深受感动与启发。《了凡四训》对于社会各个方面,具有巨大的利益。
如今,如果大学生能够更早地接触《了凡四训》的“利他”精神,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 [明]袁了凡.了凡四训[M].北京:中华书局,2008:66.
② [明]张居正.张居正讲解《论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86.
③ [明]张居正.张居正讲解《论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282.
④ [明]张居正.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