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工长期的贡献和投入,但是实际发展中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仍有发生,农民工工资问题拖欠问题、签署书面动合同概念缺乏、法律意识不强等,都影响到农民工自身的合法权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要重视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解决法律的完善,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实需求得以保障。文章主要就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法律机制
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与法制化建设不相符合。我国农民工人员众多,在长期发展中没有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自身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自身合法权益时候到侵害时难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仍然存在因工资问题带来的争议及安全隐患,影响到社会秩序和法制化进程。当前发展背景下,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解决法律机制建设和完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民工劳动纠纷法律解决机制的问题分析
1.1 司法层面
司法的存在主要是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在劳动纠纷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我国司法机关有待加强。
其一,劳动纠纷处理的程序相对繁琐。农民工投诉用人单位到执行整个程序时间持续较长。特别是工伤案件,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耗时较长,但是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纠纷不能及时解决难以保障其生活[1]。此外,解决争议中,农民工因维权需耽误工作时间,耗费精力。其二,配置义务程序方面。劳动仲裁过程中,合同是重要的证据,其是判断劳工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关键,但是实际上很多农民工缺乏法律意识,很少签订劳动合同,虽然未签订合同事实上存在劳动关系,但是认定难度大,举证成本相对较高。其三,劳动争议仲裁的独立性无法保障。仲裁本身在解决劳动纠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当事人的申请,调解裁决劳动纠纷,但是实际案例中,仲裁过程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主导,仲裁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缺失。其四,特殊法庭的缺失,难以实现针对性的保护。司法审判中,劳动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多是由民事审判庭进行审判,但是因劳动纷争案件较多,且案件的增速较快,法律需要审理所有的劳动纠纷,导致诉讼延迟等问题,没有设立特殊法庭,影响到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
1.2 执法监督
与立法相比,法律执行是法律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劳动执法相关工作主要是由劳动监察机构进行[2]。实际工作中,因劳动监察机构会受到劳动部门的干预,影响其执法权的行使,同时我国劳动纷争更侧重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比较少,针对一些劳动纷争难以做到有据可依。从农民工角度来讲,自身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对执法过程形成压力,不能对实施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影响到执法效率。
2、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建设
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其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2.1 重视监督机制的建构
首先要重视工资支付监督检查制度的完善。相关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责,扩大巡查范围,确保工资支付且做好农民工群体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尤其是建筑行业等,加强监管的力度,确保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核查其中是否存在违法问题,确保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加大对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3]。同时,还可以建立加举报机制,重视做好投诉保密工作,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查实举报问题,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重视日常巡查与专项调查结合,减少拖欠工资问题。
其次要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对建筑领域来讲,项目开工之前要求企业根据合同价款,在指定的银行预存工资保障金,劳动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如果有拖欠工资的行为,相关部门有权使用保证金支付工资[4]。项目完工后没有拖欠行为的,这部分资金仍然归企业所有。具体落实中,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工资支付保证金的使用规范,设置比例等,确保其公开化和透明化。
最后,要完善工资支付诚信制度。这对于改善企业诚信意识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在对企业信用考察中,对工资支付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定,就企业履行合同和义务等纳入到新人企业的评定中,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示。
2.2 重视做好立法工作
要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对工资支付行为加以规范,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文要及时修正,革新原有的落后观念,以平等地位对待农民工群体。此外,立法层面上,要确保农民工劳动报酬权,加大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绝不姑息恶意欠薪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3 加强法规执行力度
对劳动管理部门来讲,要提升法律意识,加强执法力度,结合实际需要多方面采取法律措施,重视拖欠等违规支付工资的违法问题,并做好抽查工作,定期检查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劳动主管部门要做到权责统一,认识到执法不仅仅是权利而是必须承担的义务,发挥其在执法中的作用,认真执法。
2,4 重视第三方协调架构建设
要尊重农民工在意愿,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员工与企业就工资分配形式、水平等进行平等协商,在此基础上签订劳动协议,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要建立能有效维护劳动双方合法权益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良好劳动关系的构建。
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到农民工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因此需要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实际发展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协调,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提升农民工自身的法律意识,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马振兴.劳动关系管理中出现纠纷法律风险及应对[J].法制博览,2021(04):163-164.
[2]陈洋.劳动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探究[J].法制博览,2020(35):97-98.
[3]赵海涛,朱静源.论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纠纷及解决对策——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J].工会信息,2020(09):36-37.
[4]侯涛.我国农民工劳动纠纷法律解决机制之完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1):42-45.
(上海小城(蘇州)律师事务所 上海 200000)
关键词: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法律机制
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拖欠工资是违法行为,与法制化建设不相符合。我国农民工人员众多,在长期发展中没有明确的法律主体地位,自身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自身合法权益时候到侵害时难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仍然存在因工资问题带来的争议及安全隐患,影响到社会秩序和法制化进程。当前发展背景下,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解决法律机制建设和完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民工劳动纠纷法律解决机制的问题分析
1.1 司法层面
司法的存在主要是实现公平正义,维护合法权益,在劳动纠纷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我国司法机关有待加强。
其一,劳动纠纷处理的程序相对繁琐。农民工投诉用人单位到执行整个程序时间持续较长。特别是工伤案件,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耗时较长,但是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纠纷不能及时解决难以保障其生活[1]。此外,解决争议中,农民工因维权需耽误工作时间,耗费精力。其二,配置义务程序方面。劳动仲裁过程中,合同是重要的证据,其是判断劳工者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关键,但是实际上很多农民工缺乏法律意识,很少签订劳动合同,虽然未签订合同事实上存在劳动关系,但是认定难度大,举证成本相对较高。其三,劳动争议仲裁的独立性无法保障。仲裁本身在解决劳动纠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当事人的申请,调解裁决劳动纠纷,但是实际案例中,仲裁过程多是由劳动行政部门主导,仲裁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缺失。其四,特殊法庭的缺失,难以实现针对性的保护。司法审判中,劳动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的重要组成,多是由民事审判庭进行审判,但是因劳动纷争案件较多,且案件的增速较快,法律需要审理所有的劳动纠纷,导致诉讼延迟等问题,没有设立特殊法庭,影响到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
1.2 执法监督
与立法相比,法律执行是法律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当前劳动执法相关工作主要是由劳动监察机构进行[2]。实际工作中,因劳动监察机构会受到劳动部门的干预,影响其执法权的行使,同时我国劳动纷争更侧重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比较少,针对一些劳动纷争难以做到有据可依。从农民工角度来讲,自身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对执法过程形成压力,不能对实施过程形成有效的监督,影响到执法效率。
2、农民工劳动合同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建设
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其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2.1 重视监督机制的建构
首先要重视工资支付监督检查制度的完善。相关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责,扩大巡查范围,确保工资支付且做好农民工群体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尤其是建筑行业等,加强监管的力度,确保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核查其中是否存在违法问题,确保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加大对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3]。同时,还可以建立加举报机制,重视做好投诉保密工作,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积极查实举报问题,并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重视日常巡查与专项调查结合,减少拖欠工资问题。
其次要完善工资保证金制度。对建筑领域来讲,项目开工之前要求企业根据合同价款,在指定的银行预存工资保障金,劳动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如果有拖欠工资的行为,相关部门有权使用保证金支付工资[4]。项目完工后没有拖欠行为的,这部分资金仍然归企业所有。具体落实中,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工资支付保证金的使用规范,设置比例等,确保其公开化和透明化。
最后,要完善工资支付诚信制度。这对于改善企业诚信意识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在对企业信用考察中,对工资支付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定,就企业履行合同和义务等纳入到新人企业的评定中,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示。
2.2 重视做好立法工作
要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对工资支付行为加以规范,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条文要及时修正,革新原有的落后观念,以平等地位对待农民工群体。此外,立法层面上,要确保农民工劳动报酬权,加大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绝不姑息恶意欠薪的行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3 加强法规执行力度
对劳动管理部门来讲,要提升法律意识,加强执法力度,结合实际需要多方面采取法律措施,重视拖欠等违规支付工资的违法问题,并做好抽查工作,定期检查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劳动主管部门要做到权责统一,认识到执法不仅仅是权利而是必须承担的义务,发挥其在执法中的作用,认真执法。
2,4 重视第三方协调架构建设
要尊重农民工在意愿,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员工与企业就工资分配形式、水平等进行平等协商,在此基础上签订劳动协议,提升员工的积极性。要建立能有效维护劳动双方合法权益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良好劳动关系的构建。
结语: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影响到农民工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因此需要重视解决这一问题。实际发展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协调,不断完善法律制度,提升农民工自身的法律意识,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马振兴.劳动关系管理中出现纠纷法律风险及应对[J].法制博览,2021(04):163-164.
[2]陈洋.劳动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探究[J].法制博览,2020(35):97-98.
[3]赵海涛,朱静源.论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纠纷及解决对策——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为例[J].工会信息,2020(09):36-37.
[4]侯涛.我国农民工劳动纠纷法律解决机制之完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1):42-45.
(上海小城(蘇州)律师事务所 上海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