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在孩子面前说:你得了抽动症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异常拥挤的诊室进行观察式采访,能有个小转椅坐着感觉非常奢侈,虽然其实我已经早被人群淹没了……我听见了这样的父子对话——
  老实点行不?小心我削你!
  我怎么了啊?我刚才又没眨眼睛摸鼻子。
  你往外蹿啥?我好不容易才挤到前面。
  都是按号来的,挤也没用。
  犟什么?别以为你得了抽动症就可以在我跟前得瑟了。唉,你看看,又开始眨眼睛摸鼻子了,找打不是?
  你别跟我凶,你不是在网上查的说孩子得了抽动症,家长更不能打孩子?
  你听话我当然不会打你,你不听话,我照削不误。不信你一会问问医生,你做的不对了我是不是可以教训你?
  问就问。哼!
  轮到他们诊疗的时候,孩子的父亲跟医生说了一堆他觉得是“抽动症”的症状:连续9天了,反复眨眼,吓唬也不管用。孙文秀主任问:孩子上课能好好听讲吗?爸爸显然从未跟孩子沟通过这个问题,尴尬了一秒,立即呵斥孩子:跟大夫说说你上课的事!孩子支支吾吾。爸爸又跟医生诉苦:这孩子好动、脾气急、每天不是丢块橡皮就是丢把钥匙……
  寥寥数语,经验丰富的孙主任立马有了判断:是不是抽动症咱得打个问号。这孩子最多是个抽动症初期。你啊,不要死盯着孩子的眨眼行为,更别想通过吓唬他制止他抽动。回去再观察观察吧!目前不需要用药。一定记住:要多鼓励、多表扬孩子,不要再这么凶巴巴的。
  挤了半天,就这样被“打发”走,爸爸很不甘心,被拥挤的人流推到门口之后又折回头来问医生:真没事啊?不用拍个片子啥的?
  采访回来,跟心理学硕士毕业的小编倩倩感慨:如果这位爸爸看看我们“最家长”杂志,如果能找个心理咨询师聊聊,找找孩子眨眼睛抽鼻子的心理根源,调试一下他动不动就要“削”孩子的教子方式,说不定孩子就好了呢。
  倩倩说:我告诉你个秘密,我小时候也得过抽动症!
  大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我爸给我转了一次学。没有朋友,陌生环境让我很不适应,而且,因为我学习特别好,把原来班上老考第一的男生给挤下去了导致他很愤怒。放学时,他会追着我打我,我又气又怕还有点内疚。在这样的压力下,我开始不由自主地抽动鼻子,根本没法控制。我觉得很丢人,但又没有亲近的家人或朋友可以诉说这件事,所以,一直等到我又转回到原来的学校,我的抽动症才好了。
  没想到倩倩小时候这么辛苦又如此勇敢,竟然自己扛过了这一劫!倩倩同意让我将她的这段故事写给读者看,说不定就帮了哪个孩子和家长呢?不过依照今天我的采访来看,家长对抽动症的不在乎与家长过分重视这事,对孩子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大多数儿童抽动症都是短暂的,长大之后基本可以完全消失。在抽动症形成的因素中,精神因素值得家长关注,比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孩子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还有,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也可成为发病的诱因。
  心病就要用心治:关爱孩子是首要的。父母对孩子的抽动千万不要过分强调,要努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对孩子发病的心理因素家长应该详细分析,找出可能的诱因,然后才能予以解决。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化大革命”时,因为家庭出身中农,也由于我敢于跟那些当了红卫兵头子的老师对抗,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后来到了部队,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后,才考进一所部队艺术院校学习。我没有进过一天中学课堂,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  我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她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她可能以为当了作家的父亲解答几个中学语文方面的问题不成问题,但面
期刊
我曾经是个“女权主义者”  在我的整个青春时代,我都自认为是个“女权主义者”。  大一换宿舍,从5号楼六楼搬到6号楼五楼。我将所有东西打包,一个一个往6号楼运。宿舍楼没有电梯,每运一个包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有男生热心过来请愿:“我来帮你!”我两手紧拽行李,生怕一不小心被对方抢了去,迅速回绝他:“不用不用真的不用!谢谢!”然后拖着行李就跑,生怕两个人一争执搞到无法拒绝的地步。  搬到最后,我发现
期刊
立春是2月4号,从养生上讲,吃东西要顺应时节,这一天应该咬春,吃与春发相关的食物!  多吃:豆芽、白萝卜、韭菜、葱、菠菜等  豆芽:春天是生发的季节,适合吃带芽的东西,豆芽就是不二选择。可以自己在家里生豆芽:将捡好的豆子放到一个小盆里,加上水,等豆子泡涨了,用清水冲干净,盖上湿笼布,每天冲洗一次,三四天就可以吃了。自己生的豆芽虽然瘦小却十分鲜美,宝贝一定很爱吃!  白萝卜:民俗中就有立春时嚼萝卜的
期刊
当老太太在露天站台上教育我儿子,我及时制止了她  前两天,我把树苗从幼儿园里接出来,等火车回家。树苗在站台上开始变换不同声调地“嗷——”,类似《射雕》里郭靖黄蓉呼唤神雕的那种“啸”,又似月满时的狼嚎。  在人还挺拥挤的站台上,想像一下效果吧!旁边一老太太拧身过来,开始教育树苗:“你不可以尖叫,这是不允许的!”  我立马对老太太说:“这里是露天站台,是室外。小孩子在室外高声喊,应该是可以的,在室内比
期刊
适当“春捂”有好处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应给孩子“捂”着点儿。如果过早地给孩子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孩子遭受冷风吹,那刚从“冬眠”中苏醒的皮肤细胞、张开的毛孔,会马上收缩闭合,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就容易上火、容易得伤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  “捂”太多也不行  都说“春捂”好,贵在讲究适度。如果孩子盖得太多、穿得太多,又在屋子里闷着不出门锻炼,就会影响身体的耐受力,抗寒能力
期刊
50年前,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简单来说就是:给孩子们一颗棉花糖,告诉他们如果能15分钟内不吃,奖励第二颗。  对此实验追踪20年的结果显示,能等15分钟的孩子,在未来的发展中,很多方面都优于迫不及待就吃掉糖果的孩子:成绩更高、工作更好、生活更快乐……  由此实验,心理学家们建议,孩子要东西时家长不要立即给买,可以跟孩子商量,等过几天再买,或者生日的时候再买更好的,以此来锻炼孩子
期刊
春节要来了,最欢喜的当然是孩子们。换在上个世纪,一家子兄弟姐妹多,一到过年,孩子们只管疯玩。而现在,大都独生子女,孩子跟谁玩呢?说到这里,大人们一定会喊冤,年前年后都忙得团团转,哪有时间陪孩子玩?其实,过年也是休闲时间,利用得好,一起做一些游戏,既能让孩子玩得高兴又能增智,何乐而不为呢?以下几个在春节里的玩法,不妨介绍给大家——  游戏一:家庭哑剧乐翻天 游戏时间:除夕夜  除夕晚上,本是全家人看
期刊
年末岁初,有人在微博上发出倡议,让我们这些当妈的为自己的孩子新年许愿。大部分人当然都说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幸福,我沉思半晌写下:希望我和孩子爸爸越来越相爱。有朋友回复:真肉麻。  这番肉麻,直到半年前我还没有勇气说出来、写下来。但其实,那一直是我心底最虔诚的愿望。看杂志上说:父母相爱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我亦知道,能对这句话真正理解了和悟到了,这里面要包含着多少泪水和嘶吼。  动不动就暴跳如雷,是因为想
期刊
当读者朋友读到这一期杂志的时候,已经是癸巳年的春节了。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日,因为过春节不仅不用上学,可以尽情地玩,天天都有好吃的,到处都有热闹可看,到了除夕、元宵前后还可以撒着欢地放鞭炮,更开心的是大年初一还有压岁钱可以拿,这可是小朋友们一年到头惟一可以理直气壮地跟大人耍赖讨赏的时候。不过,要有压岁钱,首先要给大人拜年,那么,我们就说说拜年吧。  新年伊始,万象
期刊
自从社里冒出一堆孕妇,活动室就被吾们霸占成了午休室,吃完午饭,捧着肚子进去眯个子午觉,不亦乐乎!当然,顺便也可以开展一下多姿多彩的孕期八卦交流活动。  专刊部展丽孕16周的某天摸着肚子问我:“你啥时候买的孕妇裤?”这事说起来真不好意思,我一怀孕就穿上孕妇裤子了,因为怀孕前我就是一“腹婆”。想起两周前去外面吃饭,点了杯饮料,服务员马上微笑提醒我:“这个加冰,您换个热饮吧?”虽然当时感激涕零,可是上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