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你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aa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時光仿佛回到那年夏天,他俩同桌。总是一起憧憬着未来,不满于现在。总是感叹着毕业遥遥无期,如今却已各奔东西。
  耳边知了的聒噪,持续攀升的室温,逐渐凝聚的黑云,人在潮湿闷热的环境里昏昏欲睡。同学们不时望向窗外,盼着雨水晚些落下。
  “嘿,又要下雨了诶,我没带伞!谁借我一把啊……”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个班都有这样一个男生,吊儿郎当的样儿,性格散漫,学习是一窍不通,但是混迹球场,风生水起。
  “没人借你,麻利儿回来,别想跑!老师让你找她,你还没去呢,往哪走啊……”当然,班里配套的还得有一个强势的优秀女班长,老师的得力助手,成绩好不说,还得气势汹汹,有点母老虎的意思,不然如何镇压一班的妖魔鬼怪。这样一把“降妖除魔”的好手,自然是男孩的镇山石。
  男孩瞥了一眼,紧接着就是一个大白眼儿。自顾自从桌上堆积的书堆里抽了两本书塞进包里,转身就走,结果书包撞了桌子,抽屉里乱七八糟的书本就跟着晃动撒了一地,他低声骂了一句粗话,踹了一脚桌腿,抬脚就要走,女孩却弯腰捡着地上的书,他皱了皱眉,咧着嘴又回身,蹲下跟着捡。
  尴尬的距离,闻得到男孩身上夏天打球之后大汗淋漓留下的气味,女孩低着头蹲着捡书,耳根微微发红,教训人却还是班长架势,“快考试了,你别又是最后一名,考完试开家长会,上次你妈脸色有点不好……”
  “哎呦,你有完没完啊,真啰嗦!”男孩“啪”地把书摔在桌上,扯过书包快步走出了教室。女孩看着他的背影不觉皱眉,抿着嘴,把书放在桌上,拿起桌边的伞跟了上去。
  男孩走路飞快,女孩在后面从快步到小跑,喘着粗气喊停下。男孩一个“急刹车”,女孩顺势把伞举过男孩头顶,而他别过头去,有些不领情,“你就不能有一分钟不提学习吗……”
  雨水顺着伞的边沿打湿了女孩的肩膀和他的手臂,男孩的话她没顺着回应,“拿着回去吧,雨不小呢……”她别别扭扭的关怀,男孩也默认接受了,举起伞给女孩打了一半,“快点走吧…先给你送回去再说……”步调却刻意放慢。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男孩把伞还给女孩,没有一句道谢。考试如期而至,家长会时男孩的母亲坐在座位上,书本摆放得整齐,她也没有一脸阴云。
  男孩还是吊儿郎当,女孩依旧絮絮叨叨,雨停之后,彼此还是同桌的你。
其他文献
前几天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几位妈妈在一起聊天,几个孩子大约三岁左右在健身器材处跑来跑去。这时另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过来,也带来一个同龄的小男孩。新来的小男孩拉着妈妈的衣角,妈妈让他去玩儿,他不去。过了一会儿,有个小朋友在地上捡到一个树枝,对其他小朋友说:“我的枪”。新来的小男孩上去一把就夺过来,小朋友反应过来之后,就要夺回来。新来的小朋友马上急了,“啊”一声,并且出手挠人家脸。被挠的小
期刊
我儿子(悟空)35个月了,在前面30个月的日日夜夜里,无论他做什么,我对他都是温柔备至,毫无怨言。就在几个月前,我发现自己因对他的各种要求抓狂不已,有时心情不好,也会冲他狮吼一番,用他的话讲:“妈妈是属恐龙的。”  以前离开家前,我是百爪挠心,现在离开家前,我是欢呼雀跃;  以前他要糖吃,我回应“好的”,现在他要糖吃,我回应“等着”  以前他把屁股坐我脸上,我都觉得他好帅,现在他把我打疼了,我大吼
期刊
如何才能讓心理课的讨论分享环节发挥实效?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课前准备下功夫,讨论问题巧设置  对心理课而言,简单的知识传授看起来非常心灵鸡汤,所以体验式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体验只是为了创设情境,体验之后的讨论与分享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教师设置的讨论话题不合理,学生的讨论与分享就会十分低效。  教师呈现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针对性,让学生知道回答问题的方向,有话可说。  “What”讨论法就是很好
期刊
她為女儿的未来担忧  在约定的时间,丁妈来了。与其他家长一开口就抱怨孩子所不同的是,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孙老师,你说我怎样做才能提高我女儿的耐挫力呢?  丁妈一开口就要方法,看来心情很迫切,但此时还真不是给建议和方法的时候。于是,我把咨询方向转向了解她的咨询动机:你为何现在才想到要提高孩子的耐挫力呢?  她告诉我,她家女儿小丁从小到大生活得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这让她很担心,万一以后女儿碰
期刊
1997年9月,初登講台,学校领导就组织听课团听我的课,其目的是帮助我这个新手尽快“上道”。得到通知我甚是惶恐,几天里无论白天黑夜都认真备课,从有限的资料中吸取营养。  我讲的是《牛郎织女》,很有意思的一则民间故事,但由于过度紧张,从导入开始就不断卡壳,让气氛变得尴尬。这堂课也在我的大汗淋漓和学生的茫然中草草收场。  课后,年过半百的教导主任和蔼地劝慰我:“人都有青涩的时候,坚持下去,不要灰心,你
期刊
什么是ACT  ACT是美国内华达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海斯(StevenC. Hayes)及其同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正快速地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行为治疗第三代浪潮中的典型代表疗法。不同于之前的疗法,ACT的目的不是消除问题或症状,而是通过接触当下、自我觉察、接受悦纳、认知解离、澄清价值、承诺行动等过程,提高心理灵活性,使人们过上丰富、充
期刊
社会工作到底是什么?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第一人”——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在王教授看来,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活动,主要职业内容是助人,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通俗地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
期刊
人到老年,必定会“年老智必衰”吗  对门邻居家退休干部老李,退休前是他所在的集体企业的一把手,曾经在单位呼风唤雨,说一不二,无所不能。前几年从单位退下来后,从忙碌的领导,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所事事,待在家里“混吃等死”的小老头儿,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感觉很不好,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废人,被社会抛弃了。情绪抑郁的他,在家除了冲老伴发火,弄得家无宁日,便是待在家里睡觉,看电视,一天到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将自
期刊
初识死刑犯,恐惧又好奇凡是相遇,皆是有缘  收到信的时候很开心,这年头能够有个纸质的信件很是稀罕呢,打开来看见最初两行字的时候,我却很惶恐,“故意杀人罪”“死刑”“死缓”这些字眼,让我联想起新闻联播和警匪片里的一些画面,胆战心惊,心里想:“他是要跟我谈论什么呢?”虽然经常接触需要心理援助的求助者,但这一类群体却是第一次遇到。遇到就是缘分,来了就去面对。未知世界,充满恐惧  那是2019年2月发生的
期刊
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几乎每一个人此刻生命中面临的问题,都和原生家庭的创伤有关。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性格、看待事物的方式,综合起来也决定了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影响有多大。  我会在公众号“张德芬空间”每周二陆续发表的“德芬专栏”中,尽量详细地列出原生家庭的问题模式,让大家对号入座,并且能够对症“抓药”,疗愈自己的创伤,过好现在的人生。  首先,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孩子会继承父母能量上、情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