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父母的最高境界:不承担他们的痛苦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几乎每一个人此刻生命中面临的问题,都和原生家庭的创伤有关。
  当然,每个人的体质、性格、看待事物的方式,综合起来也决定了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影响有多大。
  我会在公众号“张德芬空间”每周二陆续发表的“德芬专栏”中,尽量详细地列出原生家庭的问题模式,让大家对号入座,并且能够对症“抓药”,疗愈自己的创伤,过好现在的人生。
  首先,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孩子会继承父母能量上、情绪上的伤痛。这也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
  我母亲命运多舛,很小就失去她的妈妈,离开亲人到台湾,一直過着比较卑微的日子。有了我以后,她非常爱我,但是自己很不快乐。我在她身边,看着她自怨自艾,愁眉不展,幼小而敏感的我,完全能够体会到她的痛苦。
  我去广州上一个生命全息疗愈的课程,老师杨珑就剖析:每个小孩子其实都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自大的,完全没有人生阅历,但不知天高地厚。看到父母痛苦,就会暗下一个决心:“爸爸妈妈,你别痛了,我来帮你承担痛苦吧!”
  杨珑老师在课堂上叫人拿了个大行李箱来,告诉我们这个箱子有100公斤重,我们根本抬不起来。但是年幼的我们,竟然以为我们可以承担。所以,终其一生,我们都背负着这样一个重担。要么就是自己有挥之不去的痛苦(因为那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要么就是总要去解决别人的痛苦,不惜牺牲自己;或是最典型的——把爸爸妈妈扛在肩膀上,觉得好累,怎么样也摆脱不了,因为无论如何,你总是取悦不了他们。

学会把伤痛的包袱还给父母


  怎么办呢?杨珑老师的建议是让我们每天晚上静坐15分钟,想象那个大箱子就在我们身边,然后想象爸爸或妈妈就坐在我们对面,并且默想:“爸爸、妈妈,对不起,我拿取了你的伤痛,我太自大狂妄了,这件事让我有很多困惑、伤痛和愤怒,但我是为了爱才做这件事的。请你原谅我,我以为我有能力这么做,其实我根本不懂父母之间的议题,也不懂什么是生命。”
  然后试着把自己逐渐变小,身体、心、脊椎变柔软,当你把自己变回一个孩子的时候,谦卑地说:“对不起,我太傲慢了。现在我把这个箱子还给你,它太重了,而且根本不是我的。”
  想象你把这个箱子还给等待已久的妈妈或爸爸,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想要你为他们背负这样的重担,他们一直都在等你把这个伤痛的负担还给他们(在灵魂层面)。
  杨珑老师说:“在没有人生经验的情况下,孩子根本不懂这样做的后果。”
  很多孩子觉得母亲根本不关注自己,其实是因为母亲自己在痛苦中,她在能量层面与你隔绝,以此来保护你,免得你被牵扯进来。
  很多人不愿意放弃这个伤痛的包袱,因为会觉得自己不重要了、没有价值了。
  但是,当我们把这个沉重的负担还回去了以后,不但不会加重父母自己的伤痛负担,反而会让自己从这个重担中解脱了,宇宙会给我们好多恩典和祝福。

与父母断奶的最高境界:不需要父母快乐


  其实,当我们承接这个重担包袱的时候,我们就与父母隔离了,因为有这个伤痛的包袱挡在中间,我们看不见真正的他们,两方的能量是隔绝的。所以我常常说:“做父母功课,第一步是要做到,不追求父母认可。”清楚地认识到,也许一辈子他们都不会认可我们,何必去要求人家给不出来的东西呢?学习放弃自己的这个惯性需求,看出来它根本就不是我们生命的必需品,只是奢侈品而已。
  第二步就是要做到,不期盼父母的爱。我们都是成年人了,需要的是去学习爱自己,做自己最好的后盾和靠山,这样才能够认清楚一个铁一般的事实:现在的我们,即使没有父母的爱,也可以过得很好。
  小时候的我们,无能为力,父母就是天,他们的爱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此刻当下的我们,如果能学会自己爱自己,那么就是天下无敌了。
  而与父母和解、断奶、“离婚”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需要父母快乐。
  这不是说我不在乎他们快乐与否,而是,我知道他们的快乐与否不是我能控制的,也不是我的责任—可能我们只是习惯性的想要讨好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做自己。
  像我个人,就是尽我所能的让父母高兴、快乐,但是,当我尽力做好一切,你们还是不满意的时候—
  对不起,你们的挑剔苛刻留给自己吧。我不接受你用不高兴的脸色或是感情勒索来约束我。
  用温和的方式摆出这种态度,一段时间之后,父母自然而然知道:他的喜怒哀乐控制不了你了,感情勒索不到你了,他们自己也会成长,知道该怎么样用最有利于双方的态度来面对你。
其他文献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课外教育,有的因过分强调这第二课堂的功效,甚至将孩子课外校外的一切活动,都生拉硬扯地往教育或启迪上面靠。我就有这样一位女同事,礼拜天带着孩子一同去城郊游玩时,这位妈妈很善于利用一切的机会来向孩子灌输知识。看到孩子对溪里的一群鸭子有兴趣,就冒出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什么意思?发现孩子对一株梅花着了迷,又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期刊
前几天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几位妈妈在一起聊天,几个孩子大约三岁左右在健身器材处跑来跑去。这时另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过来,也带来一个同龄的小男孩。新来的小男孩拉着妈妈的衣角,妈妈让他去玩儿,他不去。过了一会儿,有个小朋友在地上捡到一个树枝,对其他小朋友说:“我的枪”。新来的小男孩上去一把就夺过来,小朋友反应过来之后,就要夺回来。新来的小朋友马上急了,“啊”一声,并且出手挠人家脸。被挠的小
期刊
我儿子(悟空)35个月了,在前面30个月的日日夜夜里,无论他做什么,我对他都是温柔备至,毫无怨言。就在几个月前,我发现自己因对他的各种要求抓狂不已,有时心情不好,也会冲他狮吼一番,用他的话讲:“妈妈是属恐龙的。”  以前离开家前,我是百爪挠心,现在离开家前,我是欢呼雀跃;  以前他要糖吃,我回应“好的”,现在他要糖吃,我回应“等着”  以前他把屁股坐我脸上,我都觉得他好帅,现在他把我打疼了,我大吼
期刊
如何才能讓心理课的讨论分享环节发挥实效?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课前准备下功夫,讨论问题巧设置  对心理课而言,简单的知识传授看起来非常心灵鸡汤,所以体验式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体验只是为了创设情境,体验之后的讨论与分享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教师设置的讨论话题不合理,学生的讨论与分享就会十分低效。  教师呈现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针对性,让学生知道回答问题的方向,有话可说。  “What”讨论法就是很好
期刊
她為女儿的未来担忧  在约定的时间,丁妈来了。与其他家长一开口就抱怨孩子所不同的是,她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孙老师,你说我怎样做才能提高我女儿的耐挫力呢?  丁妈一开口就要方法,看来心情很迫切,但此时还真不是给建议和方法的时候。于是,我把咨询方向转向了解她的咨询动机:你为何现在才想到要提高孩子的耐挫力呢?  她告诉我,她家女儿小丁从小到大生活得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这让她很担心,万一以后女儿碰
期刊
1997年9月,初登講台,学校领导就组织听课团听我的课,其目的是帮助我这个新手尽快“上道”。得到通知我甚是惶恐,几天里无论白天黑夜都认真备课,从有限的资料中吸取营养。  我讲的是《牛郎织女》,很有意思的一则民间故事,但由于过度紧张,从导入开始就不断卡壳,让气氛变得尴尬。这堂课也在我的大汗淋漓和学生的茫然中草草收场。  课后,年过半百的教导主任和蔼地劝慰我:“人都有青涩的时候,坚持下去,不要灰心,你
期刊
什么是ACT  ACT是美国内华达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海斯(StevenC. Hayes)及其同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目前正快速地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是行为治疗第三代浪潮中的典型代表疗法。不同于之前的疗法,ACT的目的不是消除问题或症状,而是通过接触当下、自我觉察、接受悦纳、认知解离、澄清价值、承诺行动等过程,提高心理灵活性,使人们过上丰富、充
期刊
社会工作到底是什么?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第一人”——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认为“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在王教授看来,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活动,主要职业内容是助人,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通俗地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
期刊
人到老年,必定会“年老智必衰”吗  对门邻居家退休干部老李,退休前是他所在的集体企业的一把手,曾经在单位呼风唤雨,说一不二,无所不能。前几年从单位退下来后,从忙碌的领导,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所事事,待在家里“混吃等死”的小老头儿,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感觉很不好,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废人,被社会抛弃了。情绪抑郁的他,在家除了冲老伴发火,弄得家无宁日,便是待在家里睡觉,看电视,一天到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将自
期刊
初识死刑犯,恐惧又好奇凡是相遇,皆是有缘  收到信的时候很开心,这年头能够有个纸质的信件很是稀罕呢,打开来看见最初两行字的时候,我却很惶恐,“故意杀人罪”“死刑”“死缓”这些字眼,让我联想起新闻联播和警匪片里的一些画面,胆战心惊,心里想:“他是要跟我谈论什么呢?”虽然经常接触需要心理援助的求助者,但这一类群体却是第一次遇到。遇到就是缘分,来了就去面对。未知世界,充满恐惧  那是2019年2月发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