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养成训练 培养健全人格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bis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了德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潮流对未成年人不断浸染,学校德育工作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做法,如忽视学生生命发展的状态,德育目标隔离于鲜活的现实生活、脱离青少年成长的需求,知行脱节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德育的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摸清底子,确立目标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分析人的需要特征时提出了著名的人的需要层次论,他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向高逐渐发展的。这使我们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有了一个很大的启示,即德育目标定位应当具有层次性,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过去,我们学校德育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为一种空泛的、抽象化的教育,个人思想品德教育多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一味地拔高,学生难以从内心产生共鸣,认为他们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有特定的环境,而与自己现实生活相距甚远,难以从具体行动中去学习效仿。这种用“高大”的理想化的道德理论去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做法,超越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成长需求,使他们觉得很难实现,其结果是使这些理想、道德、信念在学生身上未能真正扎根。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改变了思路和策略,根据初中生不同年龄阶段认知、心理差异,本着“低重心、低起点”的思路,从“小、近、实”的活动内容入手,抛弃“假、大、空”的倾向,使德育活动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青少年的生命成长。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结合节日教育,从爱自己的家人,爱自己的班集体、学校、家乡,最后升华到爱国,让学生经历从小家到大家的过程,把爱国主义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小道理”。为了使学生更具体、明白地理解,我们引用了作家柏杨的一句话:“什么叫爱国?马路上少吐一口痰,就是爱国。”如此教育引导学生,他们就会知道爱国并不遥远,人人都可以爱国,处处都可以爱国,时时都可以爱国。除此之外,我们把日常行为规范和传统美德教育加以具体化,如守时、不打扰别人学习和休息以及勤劳、友善、正直、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有同情心、谦让、有礼貌等,具有可操作性。随着学生年龄、知识、阅历的增长,接受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我们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将教育的侧重点逐步由具体的、生活化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向道德、法制、意识、理想、信念、意志、品格、人文情怀方面转移,并通过各种生动、活泼、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品格不断健全。
  
  二、着眼习惯养成,强化道德实践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成人,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有利于社会进步,可以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为孩子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那就失去了教育意义。因此,我们的德育工作不能满足于思想品德课上的说和学生考试中能背诵默写出多少道德格言、规范,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道德习惯要在实践中通过训练逐步养成。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觉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基于初中学生行为习惯现状,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专家提出的10个习惯,采取六大步骤进行训练:第一,认识习惯的重要性。通过讲故事、分析案例等形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第二,班级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班规和目标,要求共同遵守。第三,进行榜样教育,通过各种杰出人物及身边的榜样教育,使学生学有目标。第四,持之以恒地训练。对每一种行为习惯坚持长期反复训练,进行增减矫正,不随意终止。第五,及时科学评价、引导。第六,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增强自律意识。
  
  三、注重自我体验,实施活动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看到的或听到的只能记住20%,但对亲身经历的却可以记住80%。由此可见,体验是最重要的德育途径。只有通过自我体验,道德才能进入他的血肉,进入他的灵魂,成为他一生的追求。我们遵循这一认知规律,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为活动舞台,同时密切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一系列教育体验活动,如以“秉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传统美德教育”,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以“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为主题的“生命教育”,以“讲团结,讲文明,讲纪律”为主题的“三讲两实践教育”,以“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以“手拉手,献真情”为主题的“环保知识教育”等。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自主策划,自由组合,主持活动,深入家庭、社会、大自然,广泛收集资料,索取信息。通过体验,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学会了交往,学会了求知,学会了做人,从中增长了智慧和才能,让每一次体验活动中每一点真实感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情感上有所升华,思想上有所收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积淀成生命中的重要成份。
  
  四、以人为本,有机结合
  
  在实施道德教育中,我们一是将养成良好行为规范训练与良好学习习惯训练结合起来,做到“人人心中有规范,个个做事讲规范”。二是把培养良好行为规范与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及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在校园形成“人人讲文明,讲纪律、讲诚信”的良好氛围。三是将养成教育渗透于家庭教育之中,通过邀请家长参加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完成德育实践内容,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增强德育的合力与实效性。四是将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创设“讲文明,讲美德,讲爱心,讲诚信”的教育氛围。五是将道德专题教育与经常的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促进了知行统一。六是将养成教育融入师德建设之中。学校党支部、校长室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和“铸师魂、修师表、树师德”活动,促进教师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意志训练意志,以人格培养人格。
  通过以上各种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德育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使其充满活力,从而增强了学校德育的主体综合效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多年的德育教育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几次活动或简单训练产生的,必须靠长期的培养和严格的训练,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耐心的教育,同时要在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为健全的人格品质,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人。只有为此付出不懈的艰辛努力,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者不断学习、研究、实践、探索,才能使德育更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的脉搏,才能创造出教育的奇迹,收获教育丰硕之果。
其他文献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让幼儿教育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深化改革与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增强主管意识,加强幼儿园的领导与管理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幼儿教育管理分工以后,根本的变化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工作由“非主管”变为“主管”,确立了幼教工作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教育主管和各部门参与的管理意识,履行主管职责,发挥主管作用,推
期刊
课堂上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有助于教师事半功倍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根据教材、学生及课堂实际,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一、以虚为实的问    实是问题的实质或教材实有的内容;虚是非实质的东西或教材中非实有的内容,如课文的空白点、教材可能引发读者的联想点以及虚拟的情景等。不从实处直接设问而是虚晃一枪,以虚探实,虚实相生,可达到领悟实有内容、把握问题
期刊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正确方向进步。老师真挚的爱犹如黎明时的曙光,能给人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得到了这种爱,就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这时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向老师敞开,达到受教育的目的。因此,要教育转化后进生,老师就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
期刊
在重庆市渝北实验二中,我连续担任了三届实验班的班主任。所谓“实验班”,也就是把相对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组成的班级,这类班级寄托了学校领导及同事们的希望,也寄托着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实验班学生成绩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所以,作为该类班级的班主任,必须加强班级的管理,争取三年之后能实现学校制定的目标。  每当我接手一个实验班,首先就要认真分析这个班级学生的优势与不足
期刊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除了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以外,还要注意一些上课的技巧,而上课的技巧是要做好准备的,只有准备充分,才能为他的课堂锦上添花。本人在从教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备书本  一节课的教法设计是由它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就拿数学课来说:如何让学生理解,应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实问题呢?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偏好,选择自己最拿手的课型。这样备
期刊
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愉快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提高活动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意识,养成终身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
期刊
记得在十多年前,我在一个比较偏僻的中学教书,担任一个初三班级的班主任。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老师们大都是每月只拿六、七十元的工资,刚出道的我每月工资只有四十五元,生活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作为乡村的孩子,连不多的学费都十分难交,更别说还有什么零花钱用了。对于许多爱好学习的孩子,几本教科书如何能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学习欲望?不少学生一到假期便想方设法去本镇的书店看书,这种精神使初为人师的我震动很大,我总是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悬念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一节课,学生是否感兴趣与导课有直接的关系,导好课不仅能紧紧抓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还能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利用挂图、音乐等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以挂图设置悬念导入。挂图直观形象,不仅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唤起其求知欲的魅力,还可以
期刊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文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涵着大量的人文内涵。然而由于受到现代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袭,目前我们的学生往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缺乏基本的文化底蕴。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圣先贤的智慧精华,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根基,从而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之一。    一、经典诗文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