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对策,为提高血站血液实验室检验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无偿献血安全性。方法 标本来自血站无偿献血人群预留检验试管,对55323份血样进行每分钟2500转离心7min,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现状,探讨质量控制及管理对策。结果 55323份血样中,17份标本质量不合格;22份检测结果异常,不合格总数为39份,所占比例0.07%。血站血液检验结果与仪器、人员、血样、环境、用品、程序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仪器、人员、血样、环境、程序等因素可对血站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降低血站所提供血源质量,最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血站血液实验室工作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发生率,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性,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30-01
本文将对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无偿献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55323份血样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对策,为提高血站血液实验室检验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无偿献血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本血站共接收55323人次无偿献血(共55323份血样),其中男性34231例、女性21092例,年龄18至60岁,平均年龄(41.23±5.45)岁。
1.2 方法 标本来自血站无偿献血人群预留检验试管,对55323份血样进行每分钟2500转离心7min,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现状,探讨质量控制及管理对策[1]。
2 结 果
55323份血样中,17份标本质量不合格(溶血8份、凝血5份、血量少3份、稀释1份);22份检测结果异常(操作不当3份、仪器因素17份、实验室环境影响2份),不合格总数为39份,所占比例0.07%。提示血站血液检验结果与仪器、人员、血样、环境、程序等因素密切相关。
3 讨 论
血液在保证人体内部新陈代谢、内外环境平衡以及功能调节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若发生任何生理变化都将会对人体全身的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影响,反之,人体内部的组织或器官若发生病变也有可能引起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发生变化[2-3]。因此提示对血液进行实验室检验可及时掌握患者机体情况,也是无偿献血过程中血液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研究可知,55323份血样不合格比例为0.07%,主要因素包括仪器、人员、血样、环境、程序、用品等。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①血样。严格按照相关采集、运输方法获得血样,避免血样出现抗凝、稀释、溶血等情况,血样放置容器应具有清晰条码(内容包括采集时间、容量等),接收人员应认真完成交接记录,内容包括血样质量、数量、外观,采集人员与接收人员均应签字确认;②人员。血液检验人员均应持证上岗,且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学习血液检验先进技术,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③环境。血液检验实验室建设、使用标准应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要求,保证实验室内部细菌、温度、湿度、通风状态、照明、噪音等因素达标,避免上述因素对血样检测结果造成影响;④仪器。血液检验实验室中在用仪器均需定期维护保养,及时处理故障并分析原因,确保仪器时刻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定期送上级部门效验;⑤程序。血液检验程序均应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若未制定标准则应查阅国际权威杂志、期刊等相关文章所示方法,经实际测试后报上级部门审批;⑥报告。检验完毕后应认真填写报告,报告是直观展示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在报告中各项检验项目均应统一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检验数据应真实有效,报告完成后检验人员应书面签名并经评审机构评定,检验人员对本实验室所出具的血液检验报告具有相应法律及民事责任;⑦用品。血液检验实验室进行血样检验时需使用多种化学试剂,试剂应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并处于保质期范围内且正确存放(如避光、低温等);⑧后处理。标本检验完成后,将合格标本进行留样(全自动加样仪器加入U型板),试管血样于冷藏状态下保存至全血有效期,血清于冷冻状态下保存至全血有效期后6个月。
综上所述,仪器、人员、血样、环境、用品、程序等因素可对血站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降低血站所提供血源质量,最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血站血液实验室工作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发生率,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性,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丹慧.关于血液检验中安全问题管理机制的探讨[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7):434-435.
[2] 黃斯瑜.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3):87-88.
[3] 刘开蕾.血液检验中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228-229.
【关键词】 血液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30-01
本文将对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无偿献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55323份血样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管理对策,为提高血站血液实验室检验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无偿献血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本血站共接收55323人次无偿献血(共55323份血样),其中男性34231例、女性21092例,年龄18至60岁,平均年龄(41.23±5.45)岁。
1.2 方法 标本来自血站无偿献血人群预留检验试管,对55323份血样进行每分钟2500转离心7min,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液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现状,探讨质量控制及管理对策[1]。
2 结 果
55323份血样中,17份标本质量不合格(溶血8份、凝血5份、血量少3份、稀释1份);22份检测结果异常(操作不当3份、仪器因素17份、实验室环境影响2份),不合格总数为39份,所占比例0.07%。提示血站血液检验结果与仪器、人员、血样、环境、程序等因素密切相关。
3 讨 论
血液在保证人体内部新陈代谢、内外环境平衡以及功能调节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若发生任何生理变化都将会对人体全身的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影响,反之,人体内部的组织或器官若发生病变也有可能引起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发生变化[2-3]。因此提示对血液进行实验室检验可及时掌握患者机体情况,也是无偿献血过程中血液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本文研究可知,55323份血样不合格比例为0.07%,主要因素包括仪器、人员、血样、环境、程序、用品等。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①血样。严格按照相关采集、运输方法获得血样,避免血样出现抗凝、稀释、溶血等情况,血样放置容器应具有清晰条码(内容包括采集时间、容量等),接收人员应认真完成交接记录,内容包括血样质量、数量、外观,采集人员与接收人员均应签字确认;②人员。血液检验人员均应持证上岗,且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学习血液检验先进技术,讨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解决办法;③环境。血液检验实验室建设、使用标准应符合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要求,保证实验室内部细菌、温度、湿度、通风状态、照明、噪音等因素达标,避免上述因素对血样检测结果造成影响;④仪器。血液检验实验室中在用仪器均需定期维护保养,及时处理故障并分析原因,确保仪器时刻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定期送上级部门效验;⑤程序。血液检验程序均应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若未制定标准则应查阅国际权威杂志、期刊等相关文章所示方法,经实际测试后报上级部门审批;⑥报告。检验完毕后应认真填写报告,报告是直观展示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在报告中各项检验项目均应统一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检验数据应真实有效,报告完成后检验人员应书面签名并经评审机构评定,检验人员对本实验室所出具的血液检验报告具有相应法律及民事责任;⑦用品。血液检验实验室进行血样检验时需使用多种化学试剂,试剂应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并处于保质期范围内且正确存放(如避光、低温等);⑧后处理。标本检验完成后,将合格标本进行留样(全自动加样仪器加入U型板),试管血样于冷藏状态下保存至全血有效期,血清于冷冻状态下保存至全血有效期后6个月。
综上所述,仪器、人员、血样、环境、用品、程序等因素可对血站血液实验室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导致误诊、漏诊等情况,降低血站所提供血源质量,最终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血站血液实验室工作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发生率,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性,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丹慧.关于血液检验中安全问题管理机制的探讨[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7):434-435.
[2] 黃斯瑜.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3):87-88.
[3] 刘开蕾.血液检验中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8):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