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高效课堂”逐渐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既是新课改以来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将从“巧设情境,课堂导入”“优化过程,合作探究”“联系生活,课后拓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高效课堂
高效性是相较于低效所提出来的一个比较的概念。而数学高效课堂旨在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更大的进步发展,并且还在心理上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阶段,高效课堂的建立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知识本身的规律,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也能够初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信心和数学想象、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可想而知,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对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思维的初步建立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巧设情境,课堂导入
有趣的课堂导入往往都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就能破茧成蝶,从而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合理的问题情境来作为课堂导入,既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导入环节,也要通过利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事先会精心设计教案,并紧紧抓住学生认知心理,以合理的问题情境来进行课堂导入。首先,我会提问学生:“学生们,请看手里拿的这是什么?(一元硬币)你们想一想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呢?”学生们交流讨论得出:足球,圆桌,中秋节的月亮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会再问学生“你们谁能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画圆的过程;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画的圆形状、大小不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该怎样画一个标准的圆呢?”,待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再利用圆规来为学生演示画圆的正确方法,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既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以及画圆的方法,也能够为接下来半径和直径的讲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过程,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首要途径。而所谓的优化教学过程,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多样性和充满趣味性,以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探究在学习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究,逐渐提高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为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首先,我会为学生讲述找因数和找倍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18的因数有几个?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6,18÷3=6……,用乘法的方法,1×18=18,2×9=18……可得出:1,2,3,6,9,18是18的因数;然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一个数的有多少因數,就有多少个倍数吗”,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如,30的因数,学生通过合作找出:1,2,3,6,10,30;接着,我再指导学生找倍数的方法,如,上面我们找到了18的因数,让学生试着找出2的倍数,并将其写到纸上,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结果是2的倍数写不完,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但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后,我还会为每个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在练习题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活,课后拓展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学生,其本身理解水平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知识以及数学问题,一旦脱离生活,学生就很难理解,甚至会让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外,也要善于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我会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首先,我会根据学生上学期的期末成绩,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从图中分析“优、良、差分别占本班人数的百分比”,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然后,我还会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自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并通过询问家长或者与其他学生合作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总结归纳出来,如,统计一周内天气、某地的水果产量、全班学生对球类活动的爱好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而且,对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号召下,与时俱进,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为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44.
[2]宋成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14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高效课堂
高效性是相较于低效所提出来的一个比较的概念。而数学高效课堂旨在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快更大的进步发展,并且还在心理上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和主动性。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教育阶段,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阶段,高效课堂的建立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知识本身的规律,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而且也能够初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信心和数学想象、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可想而知,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对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思维的初步建立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巧设情境,课堂导入
有趣的课堂导入往往都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生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就能破茧成蝶,从而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合理的问题情境来作为课堂导入,既要巧妙的设置课堂导入环节,也要通过利用“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事先会精心设计教案,并紧紧抓住学生认知心理,以合理的问题情境来进行课堂导入。首先,我会提问学生:“学生们,请看手里拿的这是什么?(一元硬币)你们想一想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呢?”学生们交流讨论得出:足球,圆桌,中秋节的月亮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会再问学生“你们谁能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画圆的过程;最后,我会根据学生画的圆形状、大小不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该怎样画一个标准的圆呢?”,待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再利用圆规来为学生演示画圆的正确方法,进而有效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既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征以及画圆的方法,也能够为接下来半径和直径的讲解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过程,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首要途径。而所谓的优化教学过程,主要是指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多样性和充满趣味性,以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探究在学习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究,逐渐提高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为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时,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学习,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首先,我会为学生讲述找因数和找倍数的方法,并举例说明:18的因数有几个?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6,18÷3=6……,用乘法的方法,1×18=18,2×9=18……可得出:1,2,3,6,9,18是18的因数;然后,我会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一个数的有多少因數,就有多少个倍数吗”,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如,30的因数,学生通过合作找出:1,2,3,6,10,30;接着,我再指导学生找倍数的方法,如,上面我们找到了18的因数,让学生试着找出2的倍数,并将其写到纸上,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结果是2的倍数写不完,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但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最后,我还会为每个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在练习题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而且也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活,课后拓展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学生,其本身理解水平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些知识以及数学问题,一旦脱离生活,学生就很难理解,甚至会让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外,也要善于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布置生活化数学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学习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我会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首先,我会根据学生上学期的期末成绩,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从图中分析“优、良、差分别占本班人数的百分比”,以此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然后,我还会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自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并通过询问家长或者与其他学生合作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以扇形统计图的形式总结归纳出来,如,统计一周内天气、某地的水果产量、全班学生对球类活动的爱好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而且,对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但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新课改理念的号召下,与时俱进,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为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144.
[2]宋成龙.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