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优等生的品德教育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888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爱的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为人处事;不但要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更要重视优等生的心灵世界。
  班级中的优等生,首先应该是学习上的优胜者,同时也应该是思想、行为上的表率者,大部分同学都有以这类学生为榜样,所以要树立全体同学公认的班级典型,使全班同学学有目标,赶有方向,要充分利用他们领头雁的作用,带领全班同学积级向上,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总之,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人们对他们往往是赞扬多,批评少。很多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后进生的身上,忽视了对优等生的教育,甚至姑息他们的缺点,可谓“一好遮百丑”。然而,事实证明,忽视优等生的教育,比忽视后进生的教育危害更大。
  天性聪明,个性张扬的学生,通常是班主任和老师心中的“好苗子”。对这些学生,作为班主任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寸,只看到优点,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们身上的缺点或不良现象;或者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轻描淡写,使坏品质在他们身上不断地滋生和蔓延。久而久之,对他们的成长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对优等生的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能克服各种诱惑和干扰,能辨别是非,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我班有一名男生名叫李伟成,他聪明机灵,个性张扬,小伙子长得帅气,礼貌,为人处世圆滑,学习成绩优异,在男女生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老师们都喜欢他,自我感觉也很好。在老师的偏爱和同学们的簇拥下,他多了几分骄傲,彻底放松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小插曲不断,每隔几天就换新衣服穿。这样我们班有10名男生也跟着进他家的服装店,买了他们喜欢的外套,裤子等,就是不喜欢穿校服。后来我与这些同学谈了这件事,他们认为穿校服既没有突出他们的个性,又不好看。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列举了许多穿奇装异服所带来的烦恼及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实例。穿一些不符合中学生的服装并留言长发,染发,烫发与社会青年,尤其是小混混没什么区别,从外貌看,就不是个好人,会招致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来找你抽烟,喝酒打架,甚至被人打。再从中学生守则来要求,更不允许你们这样,你们要学会做一个健康快乐,守纪守法的人。过了一段间,他们统一订购了热火队队服,并在背部打印“终极六班”字样,打篮球时穿队服上场,代表九年级六班,这点,我默认。可是后来的两件事,使我很无奈。过春节初六那天,听见有人敲门,我打开门,眼前的情景使我大吃一惊,大卷金黄色发型的李伟成,我问他怎么做了个这么个发型,他说“我喜欢,你放心,开学时我会剪掉”。我不知道家长怎么认为,但我内心很不安。接下来的另一件事严重违反了校纪校规,开运动会时他与我班的赵鑫喝了一扎啤酒,并在操场上晃来晃去,着实给九年级六班脸上抹了一把黑。全校同学们都看着他们,我听说后很生气。第二天找他们谈话时,不但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互相包庇,讲哥们义气,我就耐心讲述喝酒对身体的损害,对学习的影响,对他们人格魅力的降低,以及老师们以往那么地看重他,而他的行为师生们会怎样看待呢?况且这种举动会给全校师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请他好好反思,回到办公室,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如此强烈呢,为什么不顾及他人感觉呢?很明显,原因就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老师的宠爱与迁就,对明星的崇拜与仿效的影响,审美观的错位等等导致现在的孩子自恋,自私,缺乏同情心,更不顾忌他人之感觉。
  又是一个星期一的主题班会,我带领全班同学去看DVD光盘,内容是做一个“讲道德,守纪律,重形象的孩子”,北京某学校的一个主题班会,列举了许多不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实例。同学们不论在校外校内都要注重形象,因为每一个同学的形象代表自己的班,每一个班的同学代表一个学校,每一个学校的同学可以说代表一个国家,你们是国家的未来,你们要懂得你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长大后你们是祖国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的主力军。你们从小就做一个讲道德,守纪律的好孩子,这个国家才有希望,才能发展壮大。边看我也边注意李伟成等几位同学的表情,看得出他们的思想慢慢起了变化,尤其是李伟成,不再是以前无所为的样子,不再那么倔强,而是低着头,我及时利用这个机会将全班分成四个组来讨论今天的感受,特意选李伟成为他们组的组长,看得出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并结合本班的事件,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尤其是李伟成做了自我批评,他说“老师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了,我作为物理课代表,优秀团员,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带头违反班纪校规,不注意个人形象和行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只想自己的感受,不顾及他人想法。以后我一定改掉自己的缺点。诚实做人,踏实学习,迎接中考。老师,同学们请相信我”。
  总之,对优等生,老师不能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优点而忽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俗语说得好“好鼓还要重擂”,对优等生的要求应该更高、更严,更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如何确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是新课程改革必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才能培养出学生有意义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进而指向创造性学习
期刊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们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取,体验,应用化学科学知识。    一、构建科学的化学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始终是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有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运用:  (三)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实施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现结合平时教学经验,淡淡怎样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一、营造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为了能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
期刊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产生一种自主意识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谈一谈认识和体会。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唤醒自主意识    首先,提出极具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学。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习兴趣并且有一定的诱惑力、穿透力的问题,达到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想要学习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有效的途径查找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美术教材强调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发展趋势的理论为主线,改变了过去以画种为主线的编法,拓展了美术的文化情感背景。而且教材的灵活性很大,教师可以大胆把教材进行处理成能详能略,有的放矢。当我上到《添一份活泼增一分情趣》一课时,我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校园动情的心境下,然后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本领蘑。    一、开拓视野,不断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主要心理基础。创新既可以是对已有知识的再创造,又可以是在一定的思维层面产生的新感受、新发现等。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喜悦。例如,初三几何《勾股定理》的证明至今已发现达
期刊
教师作为缀织者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已经担负着艰巨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策划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应该按照新的教学任务来设计教案,内容的组织、方法的选择、学生教师共同活动的方式与过程,都应全面策划。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当前教师课堂教学策划存在诸多不倾倾向,主要表现为:1、教学目标设计以知识目标为主,忽略三维目标落实。2、教学过程设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此谈一谈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变传授数学结论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之中。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蚂蚁怎样走最近》教学时,设置以下问题:在
期刊
教学过程,提问是学生积极思考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课堂上教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出问题进而质疑辨难呢?    一、鼓励学生敢于自我表现。培养学生“敢问”    教师应及时地创造一种气氛,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自我表现,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1、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教学中,教师足辅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讲,都有一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去回答学生提出
期刊
“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轻不得也重不得”。在带班的过程中,通过调查与周记交流,逐渐发现这一状况的深层次原因,从理解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区别引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帮助学生调解学习压力    我通过问卷分析发现:分数、名次、学习是学生最敏感也最反感的词汇。家长、学校、社会和一部分学生把学习目地理解为取得高分数、好名次,而不是通过学习来主动寻求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还有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