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情景创设”的思考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解决好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教材的矛盾,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他们在“好奇”、“迷惑”、“疑问”的感觉中,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激发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悬念,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
  
  二、理论依据
  
  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头脑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过程各个阶段情景创设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实践和应用,这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在课的导入阶段、课的讨论过程、课的结束这三个阶段进行情景设置,创设问题情境的。
  1、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兴趣情景
  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问题情景,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和渴望,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例如:在讲《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时,在课前打开制作的智能课件,让学生感受古代人民是怎样得到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的。然后提出,你能解释这个里面包含着什么原理吗?学生带着还没有解开的疑问进入学习,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急于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好奇心,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这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是利用了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情景,为了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这一节新课的内容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当然课堂效果也很好,这正像一位著名学者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在新课的讨论过程中设置问题情景
  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提出疑问,时时使所讲授的内容增加神秘色彩,使学生的兴趣始终不衰,主动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满意的收获。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中,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接着问:“能否证明你们得到的结论呢?并且证明的方法至少有三种。”同学们都很惊讶,并由此产生疑问,议论纷纷,并拿起笔进行证明,经过大家积极的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很快得出了各种证法,并且都能够把其过程回答得清清楚楚。在证明时学生们都很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对于其中的证法,有些学生有顿然大悟的感觉,并且他们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再次打开课件展示各种证明的详细过程,学生对照同学们的解释再次感知。通过这种直观互动的方式、一题多解的解题情景设置,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其实这就是通过学习来培养兴趣,然后又通过兴趣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的一个阶段。通过这样的情景设置,就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学习数学。
  3、在课的结束阶段设置知识拓展情景
  每节课在结束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问题情景,适当准备一两个知识拓展的题目利用课件留给学生,既为本节课的知识做一个提高,又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一节课的到来。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打开课本重温知识,相互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巩固和预习。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也要注意设置问题要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同时设置问题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设置情景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问题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当地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进行情景的精心设置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
  (作者单位:068353河北省丰宁县天桥中学)
其他文献
对于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全收全改,这将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使教师不能将主要精力花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挖掘例题潜力和精心备课上,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效果;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这将使绝大多数学生只关心自己做对与做错的题数,不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和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不利于学生博采众长,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不利于沟通师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期刊
“知识”、“能力”、“素质”是教育理论研究中常见的话语,对于三者各自的内涵,对它们的相互关系作如何理解,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走向,笔者经常发现将三者并列的表述,将素质视为脱离知识、能力而存在的要素,这是一种逻辑混乱,错误的提法,如果它得以流行,不仅会造成理论和认识上的混乱,更为严重的是误导当前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对三者内涵的理解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一般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知识、社
期刊
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它给予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地思维,问题才得以解决。一个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质疑的能力。当他有了问题后,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将成为一种负担。”可见,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所谓学习兴趣是人们乐于积极地掌握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没有丝毫兴趣的被迫学习,只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多的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或者说大部分时间是无兴趣的被迫学习。如何使学生好学、乐学呢?下面,谈谈
期刊
刚升入高一的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困难很大,这是因为初中和高中教材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难度大,容量也大。再就是学习方法,初中生在课上练习的时间比较多,不会的题老师会逐一讲解,而高中生在课上要全神贯注,老师以引导为主。为解决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放慢进度,降低难度  新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
期刊
【摘要】学科建设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具有其核心内容外,还具有以学科建设为指导,推动课程建设发展的功能。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保证。具体到某一学科、某一课程之间则存在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可能,可以通过他们之间的互补实现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 课程建设 互补促进    一、综述    1、学科建设对课程建设的指导意义  学科建设是全面提高人
期刊
非谓语动词学习是高中阶段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注意以下提示有助于非谓语动词学习的掌握与提高。    一、关注形容词化了的动词  1、___in thought, he almost ran into the car in front of him。  A、LosingB、Having lost   C、LostD、To lose  2、The policeman caught the
期刊
笔者在长期的成人公共英语教学工作中,发现成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⑴、信心不足。主要表现在胆怯怕说,有畏难情绪,将一切失败都归因于客观条件,如,抱怨以前的英语老师发音差,学习条件恶劣,时间不够,工作太忙,家庭拖累等。⑵、速成心理。这表现在对语言学习所需要的坚忍不拔的努力缺乏正确的认识,低估语言学习的长期性和实践性。总在祈望高水平的教师能够画龙点睛,直接传授外语学习的速成秘诀。⑶、自尊心
期刊
同位语从句是高中学生学英语的难点之一。首先谈谈同位语从句的定义,同位语从句是在复合句中用作同位语的从句。该从句是用来说明、解释或补充前面名词的具体内容。常见的可以跟同位语从句的名词通常有news,idea,fact,truth, order, story, problem, promise,question,doubt,thought,hope,message,suggestion,advice,
期刊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所以在数学课程中合理把握“再创造”教学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