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新兴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在经济条件相对差一些的广大农村地区,中学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缺乏有效的评价。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化教育越显重要,但在我国大部分偏远贫困落后的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没发展起来,作为21世纪的教育者必需清楚地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学、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 发展评价 研究
对于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其主要任务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意识与能量,让学生们能够准确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取一定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传输、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知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一些理论、文化和社会问题。同时,这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评价过程中,主要以某种客观标准为依据,对教育教学、结果实施分析、研究和评定;对于评价而言,其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评价成为现代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1、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研究
以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施相对配备低、电脑少,大多是2人一台电脑,甚至2到3人一台,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很少。而且电脑的配置又低,老师也没法施展拳脚,教学主要采取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的教为主体,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电脑上进行操作,这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十分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硬件设施限制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
但随着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绝大部分学校已组建校园网,使教学方法从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转变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和分组上机实践法。通过组建校园网,让学生可以每人一台电脑,上机操作时间增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这样引发了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得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可以使信息技术的教学具有个性化、网络化,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2、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对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其评价过程中并未将该门学科的教学,有效地纳入到统考、会考以及升学的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当前的主要考试方式仍然以笔试、上机考试为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相对比较灵活,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作品,要求将该课程纳入到毕业考试科目之中;有条件的农村地方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技术等级试点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将其作为普招考试科目。信息技术评价过程中,要求教师面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并且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同时所采用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当面向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可能性,具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能够让学生接受,而且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评价者的情况,尤其应当将重点放在未来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发展,可以激励学生的终生学习。同时,还要全面评价发展,并非对学生选拔,主要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反馈,从而使学生正确认知智能优劣,采取一些针对性手段和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应当具有双向性,不仅应当以老师为主,而且还应当以师生之间的双向评价为基础,老师除应当给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外,还应当积极主动地作为一个评价人。基于此,我们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下,建立健全教学评价管理系统,与其他一些学科相对比,农村信息技术课在内容、教学过程以及结果方面,均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发展优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其作为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不能仅仅是课堂教学、纸上谈兵,更多的应该是信息技术内容、原理方法以及相关技能操作方面的有效渗透与融入;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只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以测验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从实践来看,该种评价方式难以有效的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客观要求。从本质上来讲,评价和考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差异,其中评价的目标在于改进和创新,并非作为选拔的一种方式和机制;评价是并非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评价主体既是学生个体,又可以是教师。同时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变换,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课程,也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综合性很强,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方式应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实践中没有固定模式,教师应当立足实际,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笔试和机试以及学生作品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在网上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小组评价。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会有更大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石志敏、李尧英。
[2]《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郑东海。
[3]《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罗丽。
[关键词]:农村中学 信息技术 发展评价 研究
对于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其主要任务在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意识与能量,让学生们能够准确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取一定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传输、处理和应用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知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一些理论、文化和社会问题。同时,这也是全面推进农村素质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评价过程中,主要以某种客观标准为依据,对教育教学、结果实施分析、研究和评定;对于评价而言,其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评价成为现代农村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1、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研究
以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施相对配备低、电脑少,大多是2人一台电脑,甚至2到3人一台,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很少。而且电脑的配置又低,老师也没法施展拳脚,教学主要采取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的教为主体,导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电脑上进行操作,这是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十分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硬件设施限制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
但随着当今网络时代的发展,绝大部分学校已组建校园网,使教学方法从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转变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和分组上机实践法。通过组建校园网,让学生可以每人一台电脑,上机操作时间增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这样引发了信息技术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得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可以使信息技术的教学具有个性化、网络化,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2、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
对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其评价过程中并未将该门学科的教学,有效地纳入到统考、会考以及升学的统一管理体系之中,当前的主要考试方式仍然以笔试、上机考试为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相对比较灵活,考查的主要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作品,要求将该课程纳入到毕业考试科目之中;有条件的农村地方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技术等级试点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可将其作为普招考试科目。信息技术评价过程中,要求教师面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并且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同时所采用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当面向所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可能性,具体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能够让学生接受,而且还要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评价者的情况,尤其应当将重点放在未来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发展,可以激励学生的终生学习。同时,还要全面评价发展,并非对学生选拔,主要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反馈,从而使学生正确认知智能优劣,采取一些针对性手段和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应当具有双向性,不仅应当以老师为主,而且还应当以师生之间的双向评价为基础,老师除应当给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外,还应当积极主动地作为一个评价人。基于此,我们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下,建立健全教学评价管理系统,与其他一些学科相对比,农村信息技术课在内容、教学过程以及结果方面,均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发展优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其作为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不能仅仅是课堂教学、纸上谈兵,更多的应该是信息技术内容、原理方法以及相关技能操作方面的有效渗透与融入;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只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以测验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从实践来看,该种评价方式难以有效的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客观要求。从本质上来讲,评价和考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差异,其中评价的目标在于改进和创新,并非作为选拔的一种方式和机制;评价是并非单纯的定量分析,而是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需要说明的是评价主体既是学生个体,又可以是教师。同时教师要注意角色的变换,发挥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课程,也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综合性很强,因此如何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方式应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实践中没有固定模式,教师应当立足实际,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笔试和机试以及学生作品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是否具有在网上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协作学习能力、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小组评价。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会有更大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石志敏、李尧英。
[2]《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郑东海。
[3]《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