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课堂的精彩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klie198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轻松地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中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使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现象
  根据观察与体会,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轰炸式提问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被频繁地扔给学生,使他们穷于应付,出现在教师眼前的只能是一张张茫然无措的面孔。因此即使本身很有价值的问题也因为学生的无暇思考而遗憾地被列为无效。
  (二)模糊式提问
  许多教师以为开放性的问题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这一理念来进行提问,为了达到“开放”的目的,往往造成没把问题表述准确清楚的后果。过于宽泛模糊的问题使学生找不到思维的触点,就只能漫无边际地想,随心所欲地答,说出来的答案也就五花八门,到头来离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
  (三)随意式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上还常常出现随意提问的情况,抛却教学目标,不顾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平,忽略问题本身的逻辑性而胡乱提问,这成课堂提问的低效。这种类似于“拉家常”的不胜举“,其实很多问题学无关,这种提问的无效也就显而易见了。
  (四)注入式提问
  上文提到灌输式的教学已被否定,但是这种注入式的影子却被包装在提问中重新出现在课堂,教师试图以自己的观点去提问学生,在提问中其实已经将意图注入给他们,从而使他们被迫接受教师的言论。
  二、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正所谓好的提问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那么如何才能激起学生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兴趣?
  (一)问题要简洁具体,紧扣教学目标。
  重复式提问给人以啰嗦、不简洁之感,直接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但简洁并不意味着提出的问题不具体、模糊笼统,让学生听到问题后觉得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作答便随心所欲地去回答教师的提问,而让师生之间的问答活动很容易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二)问题要少而精,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
  问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势必会缩短学生的思考时间,使之不能深入思考。同时问题的质量要精”,忌什么都问,淹没了重、难点。
  (三)提问要安排好序列,形成逻辑之“链”。
  教师要避免随意式提问就应在提问前理清逻辑顺序,紧密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展开。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按有意义的序列进行安排,以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的一步步展开、推进与解决应与教学目标和任务一步步的达成与实现相一致,而不是南辕北辙。
  (四)提问要抓学生兴趣点。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诱导作用。
  (五)预留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除了在预习时让学生提出初读提问外,在课中,教师更要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结束时,还要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下课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继续发问。这样,保证了人人都有提问机会,从而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兴趣,使每个学生因在语文学习中都能展示自己而乐于提问。最终,学生就慢慢拥有了探究的欲望。
  (六)提问过程中面向全体,因生施问。
  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七)提问后教师要有反思。
  教师课后的反思也至关紧要。课后反思主要围绕三方面:第一,反思你这节课的目标达成了吗?重点突出了吗?第二,你这节课哪些问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和课题理念?哪些问题是成功的,哪些是失败的?第三,如果再上一次这节课,你准备如何修改?这样就能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我,并在反思后落实行动。教师的课后反思就是对课堂中所产生的效应及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一些问题做记录、谈感受。在定期组织的教研活动中,就会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感受,畅谈自己教学的得与失。以此反复,螺旋上升,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有效提问要避免的是教师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对于超出你认为是恰当范围之外的答案,你会拒之门外,其实这里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只有掌握了高超的提问艺术,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才能把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问”中长知识,“问”中出成果,“问”出语文课堂的精彩,“问”出“投石冲破水中天”的境界。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我正进行入学卫生习惯教育:“小朋友伸出小手比一比谁最干净。”孩子们齐刷刷伸出手,我巡视着卫生情况。突然令人惊讶的一幕呈现在我眼前:一个男孩伸出的左手只有拇指和残缺的无名指,他用畏缩的眼光看着我立刻涨红了脸,惊讶之余,我抚摸了一下他的头继续检查。  后来得知他在婴儿时便因意外造成了残疾,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他玩,在孤单中长大的他是个害羞、退缩、挫折感强、自信心低的孩子。由于客观和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也应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由于这些孩子所在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不一,差异很大,总体水平和城市学校的水平相差较大,加上这些学生的父母接受教育的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和方法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加之不少同学父母还要上晚班、夜班,疏于管理,多数学生在家十点才睡觉,早晨六点半起床,时间很紧张,学习节奏又快,学生很努
识字教育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继续教育。单纯的识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创新识字教育的教学形式,一方面通过增强识字教育中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孩子自主识字能力,为以后的语文习作奠定基础。  一、增强识字教育中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注意改革教学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
一、有效情境,启发阅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莫过于学生对作文的厌倦、排斥,逼一点写一点,写的作文不是如挤牙膏般断断续续,就是千篇一律,毫无自己的构想,自己的语言,针对这一情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  在习作中,只有当习作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会对其感兴趣,兴趣是学生习作的主要内驱力,让学生为趣而动(调查、访问、观察、查寻),为趣而写(日记、摘抄),加强练笔,形成积累。学生对自
在众多教育方法中,激励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小学教育中提倡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这种教育方式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有的小学现在正在实行这种教育方法。我所实习的小学就是一个典型。因此,我对我对所在小学的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来了解当前小学教育中激励教育的运用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完善激励教育,让老师合理的运用激励教育,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实践中的关键:解构激励教育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兴味盎然地提到在童年时代曾带给他无限趣味的百草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的美随处可见,那些随处可见的美好事物带给了童年的鲁迅多姿多彩的“视觉熏陶”,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得天独厚的拥有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我结合孩子们的爱好,以《我的菜园》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主题的活动,引导孩子们以多种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以期在后继的教学实践中予以改进。翻开伴随身边的厚厚的反思录,回首走过的足迹,发现自身的成长是与所撰写的反思几乎同步向前的。从稚嫩的课后小结,到刻板严肃的教学设计意图说明,再到让人忍俊不禁的自我欣赏式反思,我走过了的是一条曲折的反思之路。反思绝不仅仅是回顾或者是记录,它必须伴随着思考,然而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即如何让思考更有价值,是我十年反思历程后
语文学习是在“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形式”的循环往复中涵养语言,丰富情感。越是细节末梢处,越发可见作者对生活真实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把握。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提出了“文本细读”的口号,所谓“文本细读”就是立足于文本的充分阅读。“新批评”后期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的“adequate reading”,即“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
小学生较单纯,心里想什么,嘴上会说出来,荣誉感容易被调动,也容易获得满足感;小学生也很犟,生气了就爱哭,老师不容易进入他们童年的世界,老师问了半天,他们就是不说,急死老师;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魔幻的,春夏秋冬就是一个万花筒,课外读物就是一个神奇的城堡。在小学生心中老师应该是《哈利波特》中的一个个神通广大的魔法师。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我,一直都在读这部“童话世界”,一直也在续写这部“童话世界”。我笔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