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让“自我”在孩子的视界里苏醒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9583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教育方法中,激励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小学教育中提倡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这种教育方式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有的小学现在正在实行这种教育方法。我所实习的小学就是一个典型。因此,我对我对所在小学的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来了解当前小学教育中激励教育的运用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完善激励教育,让老师合理的运用激励教育,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实践中的关键:解构激励教育的几个聚集点
  在校期间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大多数老师起初是从周宏的案例中认识激励教育的。周宏在教育他的聋童女儿中运用激励教育获得了成功,使他的女儿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留美硕士。渐渐地有很多学校并实行激励教育。让激励教育来代替抱怨教育、惩罚教育。如今的孩子很少主动动嘴、动手,很多小学老师在平时教育的过程中都大量的运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来激励孩子在课上积极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动手写字。对于学生而言,基本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老师用赞赏的眼光看他们,能够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特别是成绩中下的学生,希望老师不要只用成绩来衡量他们,用成绩否决他们的一切。所以,学生很快就接受了激励教育。由于老师能够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而大大表扬,使学生跟老师走的更近,更容易沟通。
  二、师运用激励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象之一:部分老师对“激励教育”还存在误区:有的教育者认为“激励教育”就是“一味地赞扬、肯定、夸奖”,而这些他们认为主要适用于那些属于弱势群体的人们,因为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心,又缺乏自我评价能力。所以激励教育不能在对一般孩子的教育中推广。激励教育会弱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弱化一部分学生的责任感、上进心;会弱化一些学生认识缺点、错误的深度与改正缺点、错误的力度。他们把激励教育比喻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某些学生带来希望的同时,可能也让某些学生成为受害者。还有一些教育者认为赏识就是不能批评,尤其是对那些好学生,往往经常表扬,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致使这些学生骄傲自大,自觉高人一等,人际关系很差。要知道赏识不等于骄纵,赏识也不是不能批评,只是应该讲求批评的艺术,否则对有些学生来讲,我们的激励教育只会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膨胀他们的私欲,结果会适得其反。
  现象之二:教师的一些做法欠佳: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学生素质不一,性格各异,需要教师去做细致的工作,了解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后进生、差等生。但老师有时对学生的了解还是不够,缺乏对学生闪光点捕捉的能力。尤其不能认为后进生、差等生就一无事处。就如实例中的一样,一位老师在授课中写了一个错别字,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指出,谁知这位老师竟然把这位学生哄下堂。导致学生从此意志消沉,成绩一落千丈。由于这位老师的这种做法,影响了这位学生,乃至影响他的一身。
  现象之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应该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不但要有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应有实战方面的经验。有的老师虽然知识面很广,但在课堂上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学生,如何去操纵课堂,如何将自己的知识以最快的速度传授给学生,如何去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教师有时还缺乏赏识的能力。赏识的前提是识,关键是赏。赏识不是肤浅的赞扬,它是在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它是一项理性的认识活动。这就要求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在面对学生教育时要冷静,不要感情用事,赞誉之词要客观、适度、针对性要强。只有这样,才会设身处地思考问题,才会客观正确地去赏。
  三、合理实施激励教育是打开儿童视界的有效方法:
  1、“激励教育”与批评教育相结合。“激励教育”到底能不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批评,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不仅可以批评,而且还要大大的批评。关键在于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应该在“看的起,够朋友”的前提下进行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珍贵礼物,孩子哪怕一时不理解,长大后也一定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
  2、“激励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需要。赏识是人们精神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在“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是宽容,是和谐、是幸福。实施“激励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
  3、“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相结合。“激励教育”关键在于把做人的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把做人的责任也让他承担起来,也就是让孩子的无形生命升华的同时,让他们的有形生命也经得起风雨的磨难。有人认为给孩子无形生命的赏识太多,就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一旦在社会上得不到赏识就会适应不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把孩子的无形生命比作一棵树,在生长之初,它接受的赏识多,所得到的养分就充足,成长就快,等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就能经受风雨的洗礼。倘若它不能接受任何的批评和挫折,那它再大的身躯也无法抵挡丝毫的风雨。所以在赏识的过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还是让他们自己面对,自己解决。这样才会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更坚强。
  以上是我对激励教育的现状展开的一些肤浅的分析和思考,并为改变这样的状况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的教师,要运用好“激勵教育”这一杠杆,熟练掌握赏识的艺术,把握好赏识的“度”,因人、因事、因势而异,让激励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励教育让“自我”在孩子的视界里苏醒。
  【作者单位:灌云县杨集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英语,是人们生活中进行交流表达的一种活的语言。它来自于生活,并为生活所用。生活化的英语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最终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而小学英语是通过语言教材来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要完成对语言材料从感知、理解到掌握应用,实践是唯一的途径和方法。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呢?  一、英语称呼,叩开“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教学的目的不只是简单的强化练习,其宗旨不是要把每个学生变成艺术家,而是要将美术化作一种语言,将学生的情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美术展现出人文性、时代性、趣味性。并且要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让小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这是新课标中有关美术教学所要表现的基本内容。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摒除旧的教育方式,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  一、转变教育观念  首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全体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者,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之中。而语文是文火细炖的慢功夫,只有依托文本的情感,品味语言,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的所表达的情感语言,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的所表达的情感将文字语言、知识和情感等转化为语文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内化成自我。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水中望“阅”分外明。  一
有幸担任一堂公开课《倍的认识》,班主任老师很重视,一起来听课。课后,她到班级总结上课情况,只听她狠狠地说:“洋洋,看你上课的表现,老师给了你机会,你也不好好把握!”看到洋洋难过的样子,我很难过,连忙打圆场说:“今天我们学的是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出点错很正常,洋洋今天挺棒的。”我不想跟同事唱反调,只是觉得打击这个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学生,这种做法欠妥;再说洋洋在课堂中也不是没有把握机会,相反本堂课上他
“生态的课堂”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现代课堂教学正是追求这样一种教学环境,突出对课堂生态主体——学生的尊重,即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自然地、和谐、自主地发展。然而要建立生态课堂教学必然要让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无论是教育教学生活还是教育外的生活,生活世界是教
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天,我正进行入学卫生习惯教育:“小朋友伸出小手比一比谁最干净。”孩子们齐刷刷伸出手,我巡视着卫生情况。突然令人惊讶的一幕呈现在我眼前:一个男孩伸出的左手只有拇指和残缺的无名指,他用畏缩的眼光看着我立刻涨红了脸,惊讶之余,我抚摸了一下他的头继续检查。  后来得知他在婴儿时便因意外造成了残疾,小伙伴们都不愿意和他玩,在孤单中长大的他是个害羞、退缩、挫折感强、自信心低的孩子。由于客观和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也应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由于这些孩子所在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不一,差异很大,总体水平和城市学校的水平相差较大,加上这些学生的父母接受教育的水平较低,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习惯和方法等都存在很多问题。加之不少同学父母还要上晚班、夜班,疏于管理,多数学生在家十点才睡觉,早晨六点半起床,时间很紧张,学习节奏又快,学生很努
识字教育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继续教育。单纯的识字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创新识字教育的教学形式,一方面通过增强识字教育中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孩子自主识字能力,为以后的语文习作奠定基础。  一、增强识字教育中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注意改革教学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
一、有效情境,启发阅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莫过于学生对作文的厌倦、排斥,逼一点写一点,写的作文不是如挤牙膏般断断续续,就是千篇一律,毫无自己的构想,自己的语言,针对这一情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写作兴趣  在习作中,只有当习作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会对其感兴趣,兴趣是学生习作的主要内驱力,让学生为趣而动(调查、访问、观察、查寻),为趣而写(日记、摘抄),加强练笔,形成积累。学生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