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无华的素材灵动深刻的思辨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课件展示:57+28的竖式算式):我不想问得数是多少,我只想问一个问题,这道题是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
  生:进位加。
  师:再看一道题(课件展示:47+32的竖式算式)还是两位数,那么这道题是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呢?
  生:不进位加。
  师:好了,再看一道题,考验考验大家,也许真正的考验就要到来了!(课件展示:46+3□的竖式算式)这方框里填一个任意的数,你们说这道题,是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
  生■:都有可能。
  师:都有可能,那“都”是什么意思呀?
  生■:填4以下肯定是不进位加,填4以上肯定是进位加。
  师:也就是说两种可能性都有,这就是可能。(板书:可能)可能性的知识里就包含这一种情况:可能。
  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还是这道题,请大家观察,这结果是两位数还是三位数?
  生:两位数。
  师:是可能两位数吗?
  生:不是。
  师:那应该怎么说呢?
  生:一定是两位数。
  师:我写一定。(板书:一定)方框里填什么数并不一定,为什么我们说它的结果一定是两位数呢?
  生:个位进位是1,不可能是2,十位上4+3+1=8。
  师:那可能是三位数吗?
  生:不可能。
  师(板书:不可能):可能性就是这三个方面。这个事情的发生是可能的,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这是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就叫作一定,这个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一定的。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叫不可能。
  教学片段二:数形结合?摇体验内化
  师:我们知道,学习数学不是认识这些词就可以下课了,我们还得锻炼锻炼,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正懂了,下面出点题,考验考验大家。
  师[课件出示:(1)从右面的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正方形,剩下的还是长方形。(?摇)]:括号内应该填“可能”“不可能”或“一定”呢?谁来说说看?
  师:我听到了多种说法,我想请一些同学上来画一画,在刘老师的这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正方形,我们看看剩下的是不是一个长方形。
  (生尝试画图)
  生■:(见图1)。
  师:剩下的果然不是一个长方形,看来括号里应该填不可能。
  生■:(见图2)。
  师:好了,孩子们,很明显这边画的是一个大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部分居然就是一个长方形。那么是不是说从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正方形,剩下的一定就是一个长方形?那括号里到底应该填什么呢?
  生:应该是可能。刚才他们已经画出两种方法了,所以应该是填可能。
  师:好了,孩子们,这个括号里现在该填的是——可能。
  师:再看这道,稍微有点变化,看谁发现了。[课件出示:(2)长方形里去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是长方形。( )]
  师:增加了三个字,哪三个?
  生:最大的。
  师:那括号里该填什么呢?
  生:括号里该填一定。
  师:同意吧?例子不用举了,刚才这位同学已经画过了。虽然也是长方形,里面画一个正方形,但这个正方形它是最大的,所以剩下的一定还是长方形。
  教学片段三:化繁为简?摇推理验证
  师:下面咱们稍微休息会,做个游戏。直筒里放一支黄笔,随便摸一支,是什么颜色?
  生:一定是黄颜色。
  师:再放一支红笔,摸一支,什么颜色?
  生:有可能红,也有可能黄。
  师:哪种可能性大?
  生:都一样。
  师:再放一支黄笔,摸一支,什么颜色?
  生:红黄都可能。
  师:哪种可能性大?
  生:黄,因为黄颜色有两支。
  师:要是摸两支呢?能有什么情况?
  生:一红一黄,两个都是黄。
  师:那哪种可能性大呢?商量商量,讨论讨论。
  生■:一样大。
  生■:一红一黄大。
  师:学习数学可以讨论、研究、猜测,但是像这样的问题,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帮助我们学数学,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生:先试一下。
  师:对了,就真正实践一下,试一下,摸一摸,我们来实践一下!
  (找了8位同学,6次都是摸到一红一黄)
  师:奇怪了,同学们,红笔在这只有一支,为什么经常被抽到,黄色有两支,可同时摸到两支黄色的可能性特别小。
  生:有规律。红可以和一号黄在一起,也可以和二号黄在一起,可一号黄和二号黄只有一种可能性在一起,所以,一红一黄可能性大。
  师:原来是这样,同学们,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了。
  (师画图3演示)
  评析:
  一、带领学生走进理性思辨的世界
  刘老师的《可能性》不走寻常路,以独特的视角,另辟蹊径,带领学生走进别样的数学世界。
  首先,素材的选择弥漫着浓浓的数学味。刘老师一改以往常用的摸球、抛硬币、转盘等方法,大胆创设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数学情境:简单的三道算式57+28、47+32、46+3□,初步令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即有些事情是可能出现的,有些事情是一定或不可能出现;为突破课时学习重点,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设计了一组图形的分割、角的拼合、单双数的判断;再次挖掘46+3□,自然导出事情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最后在摸笔游戏中加深对可能性的认识。这样的程序安排趣味性淡了,但数学味浓了;课堂气氛静下来了,但思潮涌动更激烈了。
  其次,辨析的过程孕育着严谨的思维方式。课堂中,教师不满足于学生直觉的判断,引领学生层层递进思考,最终达成较严密的共识。“‘双数+双数=双数’是一定吗?”“谁能举个例子?”“但如果填‘一定’的话要慎重,能不能举个相反的例子?”“‘单数+单数=单数’不可能吗?”“你能举一个什么例子,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看看谁能突破,举个‘单数+单数=单数’的例子?”……既有正面举例说明,又有反例不存在性判断,如此抽象、严密的思维方式的萌芽蕴含于学生积极参与中。   二、构建简约又深刻的数学课堂
  刘老师的课堂令人产生一些看似相斥的感觉:内容不多,但又充实、丰富;素材很平常,但又引人入胜。刘老师在朴实无华,甚至令人感到枯燥的素材中,挖掘出充满魅力的数学意味。
  其一,一题多问。46+3□的“结果是要进位呢?还是不进位?”初步引发“可能”;“结果是两位数呢?还是三位数?”引出确定现象,“一定是两位数”“不可能是三位数”。不变的素材,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内涵。又如摸笔游戏,两黄一红三支笔,“摇一摇,闭眼摸一支,会是什么颜色?”“谁的可能性大?”“同时摸两支,是一黄一红的可能性大,还是二黄一红的可能性大?”问题层层深入,扣“生”心弦。
  其二,一材多用。46+3□在发挥使学生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后,仍没退出课堂舞台,“46+3□结果可能要进位,也可能不进位,那哪种可能性比较大呢?”还是那熟悉的46+3□,在教师变式问题中又发挥了不同层次的数学价值,似曾相识,又耳目一新。
  其三,一材多变。“在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正方形,剩下的还是长方形。”一定?可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想象的舞台,体会多种可能情况,突破对不确定现象的认识。话锋一转,那如果添上“最大的”三个字,“在长方形中去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结果又是怎样呢?”几个字眼的变动,引发更为深刻的思考,题“动”,学生的心更“动”!
  三、恰当把握数学活动的内在价值
  在理性分析的同时,也注意结合具体操作体验,通过摸笔游戏,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同时摸两支,是一黄一红的可能性大,还是二黄的可能性大?”学生大胆猜想之后所组织的摸笔游戏,这游戏对理解可能性大小的价值在哪?是验证一红一黄的可能性大于两支都是黄笔的可能性?还是体验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于这些富有争议的问题,刘老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解答:引发学生多种猜想后,教师不做定性评价,直接让多个学生动手摸,适时问道:“奇怪了,红颜色的笔只有一支……”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在较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合情的推理。课堂上学生的分析多么到位!现场师生自发的掌声说明了一切。如果将游戏定位于验证可能性大的情况出现的次数一定多,显然违背了概率本质内涵,可能性大但在有限次数时,特别是次数较少时它出现的次数并不一定多。刘老师组织的游戏为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概率问题时如何把握实验、游戏的价值做了生动诠释。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福安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其他文献
“晴朗的夜空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月缺月圆,繁星点点,流星飞逝……面对浩瀚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一定能打动人。”这是苏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的材料习作提示。黄耀红博士是怎样在课堂上引领着学生展开想象翅膀、训练想象思维并享受想象妙趣的呢?请看其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我是第一次到海门。看到海门的孩子,特别高兴。得
期刊
在2012年新教育年会前夕,收到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中心小学周信达校长的一封来信,他希望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校长6年》写序。  说句老实话,像这样要求写序言的事情实在太多,一口回绝又于心不忍,只能先拖拖再说。我回答:正在全力以赴准备新教育年会的主报告,暂时没有时间。  没有想到,周校长参加了我们在山东临淄举行的新教育年会。会议期间,他特地对我说:朱老师,不要忘记给我写序言啊!  年会以后,
期刊
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文本、依托文本来实施教学,让学生潜心会文,产生共鸣。  一、品词析句,回归本位  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丢弃华而不实的做法,还课堂以本真,还朗读以本位,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途径,抠词抠句,辨词析意。请看案例1,《三顾茅庐》教学片段:  生:(齐读写景的句子)  师:“刘备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这个部分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景物?  生说理由。(略)  生再读:
期刊
传统的课堂识字教学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识字费时费力,效率低。笔者在识字教学中尝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努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指导先学  先学,老师要明确地提出学习的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肯定学习效果好、速度快的学生,同时要更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
期刊
在一个飘着细雨的清晨,我们来到了厦门市松柏小学(以下简称“松小”),和刘玉斌以及她的快乐师生进行了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亲身感受松小上空漂浮的快乐因子。  刘玉斌看上去年近中年,风韵犹存,举手投足间,既有成熟女人稳重的一面,又有因长期从事小学教育,和孩子们打交道而熏染出的童真的一面。但让我感觉最深刻的是,她是一个充满了母性的女人,在她身边,你情不自禁地会被她的慈爱所感染,上下楼梯、过门槛,她都会非常自
期刊
新入职教师进入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尤其是第一个学期,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由焦虑而产生倦怠情绪或离岗行为,直接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质量。新教师能否适应这一时期,直接影响着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因此,研究新教师入职焦虑的原因及其良好适应的策略,是新教师、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新教师入职焦虑的原因  (一)角色转变的不适应  新教师入职后,
期刊
一、营造和谐宽松氛围是动态生成的摇篮  教师拥有的最大本领是能左右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教师在教学调控上要重视亲和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环境,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教学气氛要生动活泼,要拉近师生的距离,克服学生的畏学、厌学情绪。在课堂上,教师一般要同时扮演演员、导演、主持人的角色。要给学生以自由度,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这样,学生在教师特意营造的亲切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就能放松紧张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41,例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方面: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 能运用多种方法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  3. 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 在“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体验周长的形成过程,体会周长的含义,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2. 学会运用“平
期刊
一、在抽象概括中建立数学模型  用数学符号来体现的数学语言是世界性语言,正如华罗庚所说的:“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正因为如此,用符号表示就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与优越性。”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利用符号分析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符号来表达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让学生看到用符号表示数学模型的价值所在。  例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3页的“图文题”配有下面的文字:一张桌子坐6人,两张桌子并起来坐10人,三张
期刊
【编者按】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途径很多,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应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在教学实践中,怎样科学处理阅读与练笔的关系,精心选择练笔内容,采用得当的形式,安排恰当的时机,让“小练笔”发挥更大的作用等,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专辑刊载的几篇文章,对这些进行了探讨,相信会给读者一些有益的启发。  说到培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