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在分析《地籍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和土地管理人才培养要求,建立了该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内容,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方法措施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体系要及时更新,能够反映出本学科发展的进展和前沿;强化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多学科教师加入课程建设团队,提升综合教学质量;结合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关键词:地籍管理学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51-02
  
   我国《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地籍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保障,是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1]。可见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地籍管理学》课程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在土地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地籍管理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熟练掌握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原则、理论和手段;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地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地籍管理学》课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作者结合近几年教学和实际工作的经验,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对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地籍管理学》课程特点
  
  1、理论基础丰富
  《地籍管理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在学习和研究地籍管理工作体系过程中,涉及到了土地产权的确认、流转以及保护、涉及到了土地调查的地籍测量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涉及到了土地管理各方面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等等。因此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才能更好的去研究地籍管理的发展趋势和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地籍管理学》课程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产权经济学理论、土地法学理论、行政管理学理论、土地测量学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统计学理论。
  2、实践应用性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对《地籍管理学》课程学习,应该与现实的地籍管理工作接轨,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掌握和熟练运用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程序、相关工作成果以及各项工作的技术报告编写的格式与注意事项。这样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还要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因此《地籍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工作正在开展的热点研究领域,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产权发证等等工作,都涉及到了地籍管理的核心内容体系,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土地管理的工作需求,应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实践教学。
  3、综合性强
  《地籍管理学》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测量学、土壤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涵盖管理、经济、法律和“3S”技术等领域,它以这些相关学科的内容为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有宽厚的基础知识,才能把握和学好这门课程。同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学科课程设置以及开课安排,必须要考虑与《地籍管理学》课程的衔接,更好的促进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术熟练,实践应用能力提高。
  4、现势性强
  《地籍管理学》课程的现势性主要体现在地籍管理工作体系的相关规范、标准、法律和政策等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不断深化,地籍管理的相关规范、标准、法律和政策等也是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如2007年《物权法》和《土地登记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等政策,等等,这些更进一步强化了对土地产权登记管理以及产权人权益的维护。因此
  《地籍管理学》课程内容设置应与我国地籍管理发展形势紧密联系,要以相关规范、标准、法律和政策为依据。
  
  二、《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建设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可见地籍管理的对象是作为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的土地,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问题。这就直接决定了《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与内容的设置。
  (一)《地籍管理学》课程设置目标
  《地籍管理学》课程的设置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强大的社会需求,不仅要满足新时期土地管理事业的急迫需求,而且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还要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地籍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地籍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二)《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内容设计
  《地籍管理学》课程需要经济学、管理学、测量学、土壤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作为支撑,因此《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内容设计上一方面需要广泛吸收各门学科与地籍管理有关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地籍管理的实践应用性强、综合性强等几大特性,尤其是要重点考虑地籍管理的现势性强的特点,要把《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内容设计与国家地籍管理的方针政策相衔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以及土地管理工作要求,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因此《地籍管理学》课程体系内容设计应该以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核心内容体系,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农用地分等顶级估价、土地确权发证等工作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一般程序以及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地籍管理相关政策法律等环节的综合学习和研究,弥补学科体系不足,满足新型地籍管理人才培养需求。
  
  三、“地籍管理学”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当前,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而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2]。《地籍管理学》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理论丰富,操作性和实用性强,因此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就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地籍管理工作要求。
  1、课程内容体系要及时更新,能够反映出本学科发展的进展和前沿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地籍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体系也在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一些新观点、新理论、新手段、新政策度层出不穷。《地籍管理学》的学科内容也是在不断的被扩展和更新。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注重对传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就要求不断前沿的科学理论充实到教学成果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最地籍管理的新的理论和技术。例如,在讲授土地产权登记内容体系时,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城市土地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土地产权管理的必要性,还要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要求,拓展教学领域,把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登记管理融入进来,使学生对土地产权登记的研究领域认识更加广泛。
  2、强化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地籍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紧密挂钩。例如,在讲授土地调查这一章节时,就可以结合我国正在开展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行讲解,同时对照第一次土地调查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既能使学生充分掌握了新形势下开展土地调查的重要作用、调查方法、基本程序以及主要成果要求,又能够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增加就业所需基本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
  3、多学科教师加入课程建设团队,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地籍管理学》课程内容既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内容体系,又包括社会科学研究内容体系,主要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测量学、土壤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邀请所涉及学科的教师加入《地籍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团队,一方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够进一步促进了学科之间的高效衔接。
  4、结合科研课题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
   教学与科研工作室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就能够深入了解本学科的新发展和学科前沿,这样能更进一步使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工作中,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因此,笔者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参加了多项地籍管理研究内容方面的科研立项工作,如某地区农用地的分等定级估价、某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等科研工作。这些研究的成果也是当前该学科发展的前沿和最新成果,这些应用到教学中,使得学生对地籍管理理论体系理解更加充实,实践应用能力更加熟练,提高了该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
  [2]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3,24(2):78-81.
  
  Research 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Cadastre Management Science
   Qian Fengkui Wang Qiubing Wang Jingkuan Zhang Meiyu Su Li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d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Shenyang 110161)
  Abstract:In this study,the teaching goal and the setup of curriculum conten of the course was established,and a series of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wa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 of Cadastr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emand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of land management,the main methods and measures include:the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must be timely updated and can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frontier of the science;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train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in practice of students;teachers of multidisciplinary involving in the team of course construction,upgrading the comprehensive teaching quality;promoting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he study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ask.
  Keywords:Cadastre Management Science;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Reform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14-02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思考课堂上出现的数学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课后就能顺利完成作业并有所收获。探究式教学能展示教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的学习。  一、变式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变式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分为:引入经历过的问题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教材体裁广,题材丰富,涉及面广。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旺盛期,教师应如何运用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评论、延伸、借鉴等言语实践活动,进行启发、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话题 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34-02    教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力,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并且可以让学生在美术中品位人文精神、了解历史、构建五彩世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如何让学习效率提高,如何改变学习面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教育工作者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生心理特点,探讨了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 心理特点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2.4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163-01    学生评语通常是学期末班主任对每位学生一学期以来表现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们了解老师对自己评价的一个非常正式的途径,因而往往备受学生的期待和关注。同时,与平时的班会或个别谈心等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不同,学生评语是文字形式,往往能更从容、更清晰地表达思想;同时由于文字形式便于保存并反复翻看,其交流和
期刊
摘 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具备了创新、审美和教育认识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在高校普及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艺术教育 创新 审美 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07-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向前
期刊
摘要:师范生免费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在回溯其历史和新时期“回归”的基础上,解读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政策目标,并探讨了“免费”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最后从政策的导向作用给出修改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 免费教育 政策目标  中图分类号:G5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05-01    一、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历史回溯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开始于1897的
期刊
摘要:目前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不是都随着学历的增高而提高,社会上曾经有人批评某些大学生:“有知识,无文化”、“高学历,低素养”。这些评论可能过于偏激,但这说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在德育上强调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的教育和基本品德的教育重视是不够的。我认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有“四个依托”:一是依托大学生自己的各级学生组织,促使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期刊
摘 要:价值作为主客体间的关系范畴,本质上是人的价值。价值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导致了价值冲突与价值选择的必要性。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统领功效,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核心价值观培养机制,增强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关键词:价值 价值冲突 价值选择 当代大学生 社
期刊
摘 要:二元城乡经济体制,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缩短城乡教育差异。国家通过增加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普九”、“义务教育”等措施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以促进农村教育的提高,但城乡教育的差异未得到根本的改观。农村教育的提高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要突出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城乡 基础教育 差异 对策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学校、家庭电脑的拥有率越来越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有一些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或者说不道德的行为,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我们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像其他学科一样,要把学校德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更要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