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学校、家庭电脑的拥有率越来越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有一些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或者说不道德的行为,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因此,我们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像其他学科一样,要把学校德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渗透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我们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更要注意学生道德意识的提高。从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开始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道德观念,自觉地与不良行为作斗争,才能使学生成为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不良行为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44-02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学校、家庭电脑的拥有率越来越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会做出一些不良的或者说不道德的行为,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进行了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或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喜欢将东西带到微机室来吃,从小到口香糖大到冰棍,可以说从早餐到零食应有尽有,本来微机室就是一个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学生将食物悄悄带进微机室,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将用过的食品袋塞在电脑桌下,甚至是机箱背后。每次机房维护的时候都会发现食品袋躲在机箱背后的现象。而且在教育之后仍然出现这样的情况。
2、课堂中学生对硬件的破坏。主观方面,通常的行为表现在随意推拉键盘抽屉,导致抽屉滑落、键盘的摔坏:故意拍打、拆卸鼠标滚珠等。这些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脑,对电脑感到很神秘,引得情绪激动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高年级学生的一种故意破坏行为,他们好象具有一种叛逆思想,你叫他不要做的事他偏要去做。客观方面,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改变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几十个学生同时使用计算机,因此教师要想同时顾及是很难的,这样就造成了管理上的疏漏。而且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本身会出现运行速度慢等因素,使得学生不断的按鼠标和拍打键盘等等。
3、学生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我们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简单认识电脑的硬件后,就开始学习Windows所附带的画图软件,接着就学习文字的输入、文件的保存、复制、移动和删除等命令的操作。到了第二、三学期,学生已经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操作。但有的学生会却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搞一些恶作剧。在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发现自己上一节课保存好的文章或画图找不到了,原来是被了别的同学给删掉了。有的学生,通过网上邻居,把其他同学的成果复制过来,简单加工后就以自己的名字保存,把它占为己有。这种行为在开始阶段可能是学生耍“小聪明”,开个玩笑。但这种手法却跟网络上的“黑客“比较相似。因此,教师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任其发展的话,将是很危险的。
4、网络给学生带来的的负面影响。随着Internet不断普及,宽带网逐渐进入家庭,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显得日益重要。教材中安排了如《我的E-MAIL》、《生活在网络中》、《搜索引擎》、《读书论坛》等一些网络课程。我们知道,网络知识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世界和学习兴趣,但也让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故意点击一些网页中有“美女”、“激情”等字眼的链接;进入一些开放的BBS用不文明的语言留言,或参加一些网上论坛,发表侮辱性、攻击性的话题;下载带有色情或暴力的网络游戏等。这样不仅没有学到什么,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浪费了。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参与社会的竞争服务。反而网络上的这些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却让他们津津乐道。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由于网络影响致使青少年犯罪的报道。
这些现象的发生,对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第一个老师——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学生可塑性强,这种在课堂中的不经意行为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我们教师若不及时的进行教育和引导,可能会毁了他们一生。当然,上述不良行为并非普遍现象,但却说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具体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应抓住时机及时教育学生
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一节课内不可能长时间地讲事实、摆道理。因此,进行道德教育还必须抓住时机,有机渗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计算机启动时,有的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会有事没事拍打键盘或乱按鼠标,这时我们就应及时指出:大家要像爱护自己家里的财物一样爱护学校的电脑。在操作电脑时,动作要轻,过重、过大的动作很容易造成电脑硬件的损坏;关机时一定要按程序,不能经常硬关机,否则将降低电脑的使用寿命。同时告诉学生,只要按规定操作,电脑是不会被弄坏的。因此,要大胆而细心地用好电脑。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同学,我把他们的位置调到跟讲台最近的第一排,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他们也会渐渐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形成自觉的爱护计算机和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并且能很好的爱护计算机环境,为计算机正常工作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
2、要采取多种形式加以引导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学生在学校除接受科学知识以外,还必须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例如,学生首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我都先向他们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计算机,走近计算机,熟悉计算机,消除神秘感。然后,再介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后,我紧接着举出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也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的事例。如前段的“熊猫烧香”这一病毒的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病毒制造者被判刑无期的事实。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产生精神问题导致跳楼自杀、中学生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猝死网吧等等,通过这种讲故事、举实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教师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学生的身心特征告诉我们,他们的可塑性大,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常抓不懈,渗透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为了使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我平时注意与班主任老师相互配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除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教育外,我还通过班主任利用班队活动时间、晨会时间加强教育,并经常与家长联系或上门家访,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教育。例如在与一些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游戏和聊天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不健康或者说不适合学生的内容出现。由于学生好奇性强,你越不让他上网,他越觉得网络的神奇,我就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如何控制学生单独上网的时间和次数,并在学校内网的学科论坛上专门开辟了“网络悄悄话”栏目,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并有针对的选择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中做好积极引导,有目的的让学生上网,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这样,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还联系附近的的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在网吧里玩的人群中,有近30%是中小学生。为此,我们联合其他学校与中心校政教处配合,举行了 “我与网吧告别”的大型签名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用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轻则破坏计算机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重则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编制病毒程序和黑客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从小建立起科学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要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然而,计算机软件难以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针对学生通过网络复制其他同学的作品,稍加改动即作为自己的作品保存这一不良行为,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最简单的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那是别人的劳动产品,你取其为己用,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也是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5、教学中积极规范上网活动,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网民
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里面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时时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互联网的跨国界性和复杂性,难以做到对不良信息的完全控制,如果这些信息被缺少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青少年接触,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作为小学生接触网络的启蒙教师的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⑴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备课时,才能为学生选择提供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优秀网站,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里冲浪,领略到网络世界的美景;上课时,才能与学生共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中学生上网的指导。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⑵在小中学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规范中学生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一方面在于教师运用不同的工具、保护软件和访问权限选项来保证孩子上网时得到的是他们所需要的最有益的内容;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拒绝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这就必须通过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上网的心态,加以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
⑶荐好的优秀的学生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优秀中学生网站,如中华学生网、学生咨询等。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中学生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其他的不健康的网页了!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总之,由于学生是道德意志比较薄弱的群体,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容易在网上产生不道德行为和不文明现象。作为网络资源的开发者,必须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上网,净化网络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资源。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对学生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道德意识的提高。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社会上,从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开始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道德观念,自觉地与不良行为作斗争,才能让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不良行为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044-02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学校、家庭电脑的拥有率越来越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往往会做出一些不良的或者说不道德的行为,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经成为现在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进行了观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良或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喜欢将东西带到微机室来吃,从小到口香糖大到冰棍,可以说从早餐到零食应有尽有,本来微机室就是一个对环境要求比较高,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还有学生将食物悄悄带进微机室,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将用过的食品袋塞在电脑桌下,甚至是机箱背后。每次机房维护的时候都会发现食品袋躲在机箱背后的现象。而且在教育之后仍然出现这样的情况。
2、课堂中学生对硬件的破坏。主观方面,通常的行为表现在随意推拉键盘抽屉,导致抽屉滑落、键盘的摔坏:故意拍打、拆卸鼠标滚珠等。这些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脑,对电脑感到很神秘,引得情绪激动造成的。另一方面是高年级学生的一种故意破坏行为,他们好象具有一种叛逆思想,你叫他不要做的事他偏要去做。客观方面,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改变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几十个学生同时使用计算机,因此教师要想同时顾及是很难的,这样就造成了管理上的疏漏。而且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本身会出现运行速度慢等因素,使得学生不断的按鼠标和拍打键盘等等。
3、学生在使用软件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我们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简单认识电脑的硬件后,就开始学习Windows所附带的画图软件,接着就学习文字的输入、文件的保存、复制、移动和删除等命令的操作。到了第二、三学期,学生已经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操作。但有的学生会却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搞一些恶作剧。在上课的时候,有的学生发现自己上一节课保存好的文章或画图找不到了,原来是被了别的同学给删掉了。有的学生,通过网上邻居,把其他同学的成果复制过来,简单加工后就以自己的名字保存,把它占为己有。这种行为在开始阶段可能是学生耍“小聪明”,开个玩笑。但这种手法却跟网络上的“黑客“比较相似。因此,教师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任其发展的话,将是很危险的。
4、网络给学生带来的的负面影响。随着Internet不断普及,宽带网逐渐进入家庭,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显得日益重要。教材中安排了如《我的E-MAIL》、《生活在网络中》、《搜索引擎》、《读书论坛》等一些网络课程。我们知道,网络知识的学习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世界和学习兴趣,但也让我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故意点击一些网页中有“美女”、“激情”等字眼的链接;进入一些开放的BBS用不文明的语言留言,或参加一些网上论坛,发表侮辱性、攻击性的话题;下载带有色情或暴力的网络游戏等。这样不仅没有学到什么,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浪费了。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处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获取知识和能力、参与社会的竞争服务。反而网络上的这些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却让他们津津乐道。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由于网络影响致使青少年犯罪的报道。
这些现象的发生,对于学生接触计算机的第一个老师——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学生可塑性强,这种在课堂中的不经意行为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我们教师若不及时的进行教育和引导,可能会毁了他们一生。当然,上述不良行为并非普遍现象,但却说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具体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应抓住时机及时教育学生
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一节课内不可能长时间地讲事实、摆道理。因此,进行道德教育还必须抓住时机,有机渗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计算机启动时,有的学生在等待的过程中会有事没事拍打键盘或乱按鼠标,这时我们就应及时指出:大家要像爱护自己家里的财物一样爱护学校的电脑。在操作电脑时,动作要轻,过重、过大的动作很容易造成电脑硬件的损坏;关机时一定要按程序,不能经常硬关机,否则将降低电脑的使用寿命。同时告诉学生,只要按规定操作,电脑是不会被弄坏的。因此,要大胆而细心地用好电脑。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同学,我把他们的位置调到跟讲台最近的第一排,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他们也会渐渐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的素养,形成自觉的爱护计算机和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并且能很好的爱护计算机环境,为计算机正常工作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
2、要采取多种形式加以引导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学生在学校除接受科学知识以外,还必须接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例如,学生首次上信息技术课时,我都先向他们介绍有关计算机的发展史,让他们了解计算机,走近计算机,熟悉计算机,消除神秘感。然后,再介绍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后,我紧接着举出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也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的事例。如前段的“熊猫烧香”这一病毒的造成的影响和危害,病毒制造者被判刑无期的事实。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沉溺网络而产生精神问题导致跳楼自杀、中学生长时间玩网络游戏猝死网吧等等,通过这种讲故事、举实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教师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学生的身心特征告诉我们,他们的可塑性大,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教育必须常抓不懈,渗透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为了使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我平时注意与班主任老师相互配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除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教育外,我还通过班主任利用班队活动时间、晨会时间加强教育,并经常与家长联系或上门家访,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教育。例如在与一些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上网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游戏和聊天的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不健康或者说不适合学生的内容出现。由于学生好奇性强,你越不让他上网,他越觉得网络的神奇,我就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如何控制学生单独上网的时间和次数,并在学校内网的学科论坛上专门开辟了“网络悄悄话”栏目,给学生们一个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并有针对的选择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中做好积极引导,有目的的让学生上网,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这样,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还联系附近的的小学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在网吧里玩的人群中,有近30%是中小学生。为此,我们联合其他学校与中心校政教处配合,举行了 “我与网吧告别”的大型签名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用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今天,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时,可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轻则破坏计算机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重则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编制病毒程序和黑客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从小建立起科学技术应用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准则。
同时,要培养学生自觉守法的意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要让学生懂得: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的研制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然而,计算机软件难以创作却极容易被复制。为了发展和繁荣计算机软件产业,要加强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未经软件著作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是侵权行为,侵权者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针对学生通过网络复制其他同学的作品,稍加改动即作为自己的作品保存这一不良行为,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就是最简单的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那是别人的劳动产品,你取其为己用,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也是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反对盗版软件。
5、教学中积极规范上网活动,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网民
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里面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时时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互联网的跨国界性和复杂性,难以做到对不良信息的完全控制,如果这些信息被缺少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青少年接触,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的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作为小学生接触网络的启蒙教师的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使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并在全社会网络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⑴教师首先主动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同时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教育者应当受教育。这种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知识的学习问题;另一个是教师网络道德素养的提高问题。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备课时,才能为学生选择提供具有趣味性、艺术性、科学性的优秀网站,使学生能够安全地在互联网里冲浪,领略到网络世界的美景;上课时,才能与学生共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中学生上网的指导。在了解网络的同时,教师为人师表,也必须率先垂范,做好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模范。所谓“先莫先于修德”,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⑵在小中学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如《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规范中学生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目前虽然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但网络方面也不是全无法规或规范。问题在于,对网络的“虚拟身份”比较难于管理,也有不少人对网络上的法律规定或规范熟视无睹,甚至公然违背。鉴于网络世界的特点,一方面在于教师运用不同的工具、保护软件和访问权限选项来保证孩子上网时得到的是他们所需要的最有益的内容;另一方面则需要用道德这种无形的约束力去引导规定学生的网上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自觉拒绝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自觉地遵守网络法规或有关规定,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络人。这就必须通过教师及时了解学生上网的心态,加以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带给人们信息的同时网络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
⑶荐好的优秀的学生网站。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所以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优秀中学生网站,如中华学生网、学生咨询等。正如一位家长指出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优秀的中学生网站,孩子们就没有闲暇时间浏览其他的不健康的网页了!他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还看不过来呢!”
总之,由于学生是道德意志比较薄弱的群体,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影响,容易在网上产生不道德行为和不文明现象。作为网络资源的开发者,必须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上网,净化网络信息,营造健康的网络资源。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对学生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道德意识的提高。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社会上,从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开始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道德观念,自觉地与不良行为作斗争,才能让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快乐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