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克服写作文的畏难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达到轻松面对作文的效果。
【关键词】作文;听说读写;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写作文的苦恼,经常能够在学生中听到。学生不是抱怨不知道写什么,就是抱怨不知道怎么下笔。要改变学生这种畏难情绪,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轻松面对作文的效果。
听,包括聆听和听取。所谓聆听,就是要变传统的让学生看文章为听文章,要听的文章听完就消失了,会让学生产生不要错失的压力,就像“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样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听和领会文章内容。聆听的文章,可以是知名作家的经典文章,也可以是班级学生撰写的优秀作文。
听取,是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采取互相阅读、批改同学作文的形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文的意见和建议。由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文章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能看到基础好的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写得差的学生可以学习好的作文,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说,有两个不同的主体。一个是学生的“说”,主要指从口头表达上提高学生表达自我思想和感情的兴趣。写作中,我们向来都是主张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心灵感知世界。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写作必须要我手写我口。”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地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引导学生把平时所见、所听、所想的直接用口头表达出来,学生也可以就表达的内容展开讨论,进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一旦有心得体会,就及时转化为口头表达记录下来,坚持久了,写作文时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另一个则是教师的“说”,主要是表扬和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要做到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对于写作水平高的学生,要提出稍高的标准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又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对于写作水平较弱的学生,要努力找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保持,帮助分析存在的缺陷,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读,主要指阅读和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一些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让学生反复阅读或背诵。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将他人的优点不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积累的文学材料多了,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如涓涓细流,自然而然从笔下“流淌”出来。
读出声音即是读,而诵读则有着更高的标准,既要读出声音,还要掌握节奏、顿挫,更要浓蘸情绪,饱含深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见诵读是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通过诵读一些好文章,能“熟读成诵”,文章里的名言警句、优美段落、行文特色会不断地被吸收、积累,逐步体会到文章的布局谋篇和遣词用句方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听、说、读的积累,最终是为了写。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写作技巧外,更需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上的主动精神、创新意识和情感投入。
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什么学生在QQ空间、博客上经常主动写作,到了作文课上面对作文题的时候却被动应付?命题作文就是遵命写作,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出于内心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需要。为此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主动写作,将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不限题材,不拘于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形式,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心”,只要是自己真实思想表述、内心情感表达,都欢迎写进文章,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创新意识,就是写作的新颖度和时代感。培养学生在作文上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确定主题的时候,抛弃“假大空”的口号式主题,追求文章立意的立体感和时代感,抒发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悟,给人以新感受或者新启发。其次在作文材料的选择上,要求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表现人物个性,揭示事物本质。要写鲜为人知的材料,最好写别人没写过的内容,或者是大多数读者未知的领域或未知的情形,人无我有的鲜活材料。要写有个性特点的材料,要有特殊性,或者是同中有差异。要写内涵深刻的材料,小事情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反映时代的特点。最后,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富有个性。
情感投入,就是写作的真实性和动人度。表达思想感情是写作的一个主要目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和催化剂,情感投入在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篇好作文的标准在于“文情并茂”,但冷漠生硬,無病呻吟,在学生的作文中很是常见。归根结底,还是在写作上没有投入情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写起,从小事写起,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着眼于这样的内容,学生对之或喜欢,或憎恶,或崇敬仰慕,会有许多话要说,从而在写作中会不自觉地投入情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发生的变化,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经常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谈看法,讲感受,从而引发感情,提高感悟能力。
总之,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消除写作的畏难心理,会使学生在作文水平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星光.以素材问题为突破口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4(12).
[2]韩庆红.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实践[J].文学教育(上) ,2014(4).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作文;听说读写;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关于写作文的苦恼,经常能够在学生中听到。学生不是抱怨不知道写什么,就是抱怨不知道怎么下笔。要改变学生这种畏难情绪,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达到轻松面对作文的效果。
听,包括聆听和听取。所谓聆听,就是要变传统的让学生看文章为听文章,要听的文章听完就消失了,会让学生产生不要错失的压力,就像“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样学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听和领会文章内容。聆听的文章,可以是知名作家的经典文章,也可以是班级学生撰写的优秀作文。
听取,是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采取互相阅读、批改同学作文的形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文的意见和建议。由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文章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能看到基础好的学生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写得差的学生可以学习好的作文,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说,有两个不同的主体。一个是学生的“说”,主要指从口头表达上提高学生表达自我思想和感情的兴趣。写作中,我们向来都是主张用眼睛观察世界,用心灵感知世界。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写作必须要我手写我口。”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地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引导学生把平时所见、所听、所想的直接用口头表达出来,学生也可以就表达的内容展开讨论,进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交流。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一旦有心得体会,就及时转化为口头表达记录下来,坚持久了,写作文时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另一个则是教师的“说”,主要是表扬和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要做到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对于写作水平高的学生,要提出稍高的标准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又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对于写作水平较弱的学生,要努力找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保持,帮助分析存在的缺陷,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等。
读,主要指阅读和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一些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让学生反复阅读或背诵。还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将他人的优点不断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积累的文学材料多了,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如涓涓细流,自然而然从笔下“流淌”出来。
读出声音即是读,而诵读则有着更高的标准,既要读出声音,还要掌握节奏、顿挫,更要浓蘸情绪,饱含深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可见诵读是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通过诵读一些好文章,能“熟读成诵”,文章里的名言警句、优美段落、行文特色会不断地被吸收、积累,逐步体会到文章的布局谋篇和遣词用句方面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听、说、读的积累,最终是为了写。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写作技巧外,更需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上的主动精神、创新意识和情感投入。
主动精神,就是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什么学生在QQ空间、博客上经常主动写作,到了作文课上面对作文题的时候却被动应付?命题作文就是遵命写作,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出于内心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需要。为此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主动写作,将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不限题材,不拘于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形式,让他们“以我手写我心”,只要是自己真实思想表述、内心情感表达,都欢迎写进文章,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
创新意识,就是写作的新颖度和时代感。培养学生在作文上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在确定主题的时候,抛弃“假大空”的口号式主题,追求文章立意的立体感和时代感,抒发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悟,给人以新感受或者新启发。其次在作文材料的选择上,要求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表现人物个性,揭示事物本质。要写鲜为人知的材料,最好写别人没写过的内容,或者是大多数读者未知的领域或未知的情形,人无我有的鲜活材料。要写有个性特点的材料,要有特殊性,或者是同中有差异。要写内涵深刻的材料,小事情能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反映时代的特点。最后,在语言的运用上,要清新自然,鲜明生动,富有个性。
情感投入,就是写作的真实性和动人度。表达思想感情是写作的一个主要目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和催化剂,情感投入在写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一篇好作文的标准在于“文情并茂”,但冷漠生硬,無病呻吟,在学生的作文中很是常见。归根结底,还是在写作上没有投入情感。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写起,从小事写起,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着眼于这样的内容,学生对之或喜欢,或憎恶,或崇敬仰慕,会有许多话要说,从而在写作中会不自觉地投入情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发生的变化,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经常展开同学之间的交流,谈看法,讲感受,从而引发感情,提高感悟能力。
总之,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消除写作的畏难心理,会使学生在作文水平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星光.以素材问题为突破口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14(12).
[2]韩庆红.新课标下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与实践[J].文学教育(上) ,2014(4).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