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我国学生教育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非常有帮助。语文的学习中,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这两大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而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很感兴趣,那么教师要怎样进行教学,才能让已经不被人们那么重视的传统文化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就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古诗的背诵,其实像这种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的过程,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学习过程。但是长期而来,古诗背诵任务常常让学生觉得困难和厌烦,因为古诗产生和盛行的时间距离今天比较遥远,所用的语言和排布方式也和今天大不相同,所以不管是读起来还是背诵起来都非常困难,而且有的时候,教师只是让学生自己去背诵,并不把整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者所含的典故之类向学生一一解释清楚,学生在不明白的情况下,进行拗口的古诗词记忆,就很难产生兴趣。相比于古诗,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更让学生觉得无味,因为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它包括很多方面,小学生能接触的方面很少,也很难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怎样在语文教学的工作进行中向学生传输传统文化知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部分。
虽说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地实行传统文化教育,但是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存在感还是很高的,我们很多的课文及课程都会涉及这些方面的知识,比如前面一直提到的古诗词,还有高年级学生可能会涉及的文言文学习,都是包含这一块内容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很容易达到目的的。下面就将一些个人认为有用方法进行一个陈述。
一、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一种知识没有兴趣,那么他们自然就不想学,更别谈怎么学好了。说到传统文化教育,其实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点,就算是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当故事听的时候一定是有趣的,但如果涉及记忆和学习,一定不会很有趣,所以教师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对传统文化、古文化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嫦娥奔月》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普通的课文教学方式无非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一类,但是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无法充分提起兴趣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新技术,通过给学生放映一个小短片或小动画来引导学生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学生对动画片之类非常敏感,如果教师采取动影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觉得有趣,他们觉得有趣自然会好好听,那么教师能够发挥的空间就很多了。
引起学生兴趣还可以通过吊他们胃口来实现,讲故事时讲一半,留一半,下一次再讲的时候挺重的热情依旧高涨,教师讲课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比如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学时,就可以先在课上讲述司马迁的生平,然后让大家猜猜,司马冠被关到监狱之后会做什么事情,让学生自行进行猜测,然后在学生猜到差不多的时候公布答案,这样他们是满怀期待接受新知识的,也就更容易记住和感兴趣。
二、注重渗透
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课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是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的,在学习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够带给学生不少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忘了引导。
三、挂钩实际
俗话说得好,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学生如果能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一些传统文化,之后就会更加容易地进行接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联系实际。
比如之前一位教师的课堂上,他专门进行了一节古诗讲解课,把一些藏有传统典故的古诗拿出来给学生展示,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典故是什么,在诗词中通常怎样运用,有一首诗是《元日》,讲的是春节,这位教师就让学生想,过年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回答,拿红包啊,吃饺子啊,放鞭炮啊之类的,于是教师就教他们“爆竹声中一岁除”就写的是过年放爆竹,旧的一年就过去了。这样联系实际一解释,学生马上就听懂了,而且就是身边的事,他们听起来也觉得特别亲切。自然也会更感兴趣。
四、适当延伸
前面说到《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我们现在把它拿过来做一个案例分析。这个故事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承载了我国人民对于飞上九天的执念,在教学中,传统文化很重要,传统文化给现在生活带来的意义更加重要,如果只让学生知道传统文化,不让他们知道要告诉故事背后所藏有的深层含义那这个传统教学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是最基本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小学期间的成绩,还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审美,所以,一定要注意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学问,让学生在学习的情况下,形成发现古典美的自觉,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就提升了。
参考文献
[1]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2]童一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J].求知导
刊,2015(23).
[3]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编辑:郭恒)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布置学生进行一些古诗的背诵,其实像这种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的过程,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学习过程。但是长期而来,古诗背诵任务常常让学生觉得困难和厌烦,因为古诗产生和盛行的时间距离今天比较遥远,所用的语言和排布方式也和今天大不相同,所以不管是读起来还是背诵起来都非常困难,而且有的时候,教师只是让学生自己去背诵,并不把整首诗的写作背景或者所含的典故之类向学生一一解释清楚,学生在不明白的情况下,进行拗口的古诗词记忆,就很难产生兴趣。相比于古诗,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更让学生觉得无味,因为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它包括很多方面,小学生能接触的方面很少,也很难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怎样在语文教学的工作进行中向学生传输传统文化知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部分。
虽说现在还没有大规模地实行传统文化教育,但是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存在感还是很高的,我们很多的课文及课程都会涉及这些方面的知识,比如前面一直提到的古诗词,还有高年级学生可能会涉及的文言文学习,都是包含这一块内容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很容易达到目的的。下面就将一些个人认为有用方法进行一个陈述。
一、引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于一种知识没有兴趣,那么他们自然就不想学,更别谈怎么学好了。说到传统文化教育,其实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点,就算是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当故事听的时候一定是有趣的,但如果涉及记忆和学习,一定不会很有趣,所以教师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对传统文化、古文化产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嫦娥奔月》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普通的课文教学方式无非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一类,但是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无法充分提起兴趣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新技术,通过给学生放映一个小短片或小动画来引导学生了解嫦娥奔月的故事,小学生对动画片之类非常敏感,如果教师采取动影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觉得有趣,他们觉得有趣自然会好好听,那么教师能够发挥的空间就很多了。
引起学生兴趣还可以通过吊他们胃口来实现,讲故事时讲一半,留一半,下一次再讲的时候挺重的热情依旧高涨,教师讲课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比如在《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教学时,就可以先在课上讲述司马迁的生平,然后让大家猜猜,司马冠被关到监狱之后会做什么事情,让学生自行进行猜测,然后在学生猜到差不多的时候公布答案,这样他们是满怀期待接受新知识的,也就更容易记住和感兴趣。
二、注重渗透
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课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是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的,在学习中,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够带给学生不少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忘了引导。
三、挂钩实际
俗话说得好,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学生如果能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一些传统文化,之后就会更加容易地进行接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联系实际。
比如之前一位教师的课堂上,他专门进行了一节古诗讲解课,把一些藏有传统典故的古诗拿出来给学生展示,然后告诉他们这些典故是什么,在诗词中通常怎样运用,有一首诗是《元日》,讲的是春节,这位教师就让学生想,过年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开始回答,拿红包啊,吃饺子啊,放鞭炮啊之类的,于是教师就教他们“爆竹声中一岁除”就写的是过年放爆竹,旧的一年就过去了。这样联系实际一解释,学生马上就听懂了,而且就是身边的事,他们听起来也觉得特别亲切。自然也会更感兴趣。
四、适当延伸
前面说到《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我们现在把它拿过来做一个案例分析。这个故事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承载了我国人民对于飞上九天的执念,在教学中,传统文化很重要,传统文化给现在生活带来的意义更加重要,如果只让学生知道传统文化,不让他们知道要告诉故事背后所藏有的深层含义那这个传统教学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目的。
五、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的教学是最基本的一环,它不仅关系到小学期间的成绩,还影响着他们以后的审美,所以,一定要注意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学问,让学生在学习的情况下,形成发现古典美的自觉,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也就提升了。
参考文献
[1]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2]童一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J].求知导
刊,2015(23).
[3]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