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中蕴含大道理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stdq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童话故事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教学质量的优劣与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能力、情景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息息相关。因此,我将以《皇帝的新装》为例,为初中语文的童话故事教学提供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童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相较于情感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童话教学在初中语文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其重要程度却不可忽视。我建议,教师在讲授此类篇目时,首先要做好教学技能上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要严格规划自己的教案,明确抓住童话教学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特点;另一方面,应当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准确把握初中生自身的心理成长特点。因此,具体讲,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善用导语 激发兴趣
  一个优秀的老师不需要满堂课都能呈现得异彩纷呈,但至少应当在开场就能抓住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注意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讲《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在语言文字上,可以依据自己的习惯尽量加以生活化表达,以平凡的小故事来映衬最后的大道理,凸显对比之下的智慧光环。在语言表达上,应该相对幽默诙谐,以符合文章的基本格调。为此,我认为,教师在这篇文章的导语介绍时,要更加接地气。如:设计出与时下初中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又不脱离教材的几个问题:大家喜欢看古装电视剧吗?你们有没有注意观察戏中皇帝的衣服都是什么形态的呢?然后在同学们得出结论后,教师话锋一转,巧妙过渡到文章部分:可是偏偏有一个皇帝,他将自己赤身裸体置于社会大众面前,这个皇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全课就可以围绕“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来让学生们找寻答案,而答案也自然就在文章之中,这样,教师就能将教材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导入和引导巧妙地衔接起来。同时,也是在课堂一开始就巧设悬念,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和思考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发现能力。
  二、抽丝剥茧 深入本质
  童话教学不是笑话教学,不是一乐置之,更不是不了了之。语文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核心旨意。只有围绕某个中心去阐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读文本,发现生活。因此,在讲授《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时,我建议,语文教师要善用细节,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不妨多设置几个中心问题,组织同学们加以讨论,而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既要体现对文本的挖掘,又要能让学生实现交互式体验阅读,学会从文章中领悟要点,加以成长,如:请你说一说皇帝为什么会听信两个臣子的话?你能不能试着总结一下皇帝的性格特点?如果你是那位皇帝,你想象你当时会怎么做?同学们在一层层问题的设置下就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三、多元手法 丰富课堂
  语文教学是一汪水,而不是一块冰。因此,语文教学手法也不应该一成不变,而应当依据文章题材,教学对象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首先,在这类童话文章的教学里,教师要善于“变脸”,让自己能融入到文章的风格中去。因此,课堂的表达应当更注意添加生动性和趣味性,而减少一些煽情和理性的文字表达。其次,课上或课后的其余表达中,我认为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采用分角色朗读或是情境表演等方式来调动同学们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再次,课程改革后,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广受推崇,学生已然成长为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预留足夠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去领悟,去感慨,去记忆,而不能再次还原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洪荒之中。最后,我认为,童话或寓言教学都应当注意对比阅读的奇效。我们小学时就开始接触这类体裁的文字,但是学生们的思路大体都是零散而不系统的,因此,教师如果有时间可以实现知识之间的天然勾连,把大家所学过的东西有针对性的小结,这样没准能起到以点带面,一点就通,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将本文和《两小儿辩日》等做一下对比延伸,或是搜集相关课外资料,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
  四、迂回反复 回归生活
  大体而言,初中生还没有形成比较健全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因此,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要尽量协调教书和育人的关系,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更多同学树立健全的积极的人格。以《皇帝的新装》为例,课后,孩子们大多领悟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对于同学们的答案,教师要在肯定的基础之上加以补充,要在补充的基础之上加以升华强调——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刨根究底,反复询问,才能真正实现对教材的尊重与解读,才能真正把教教材变成教生活,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五、强化写作 自主表达
  对语文教学而言,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敢说、敢写能力的培养,是一件既简单又艰巨的事情。但是,在此类领悟性文字的背后,最后都会沉淀到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对初中生而言,自我内心尚且是一个空泛而不具有约束力的概念。因此,教师必须重点强化,通过有效手段来落实教学目标,因此,课后习作是不可缺少的战斗武器。如果每个同学都读完就不了了之,那这篇文章就是浮云飘过,了无云烟。只有把已学过的东西内化为我们自身的拥有,这份关于为人处世的新道理才能历久弥新,与世长存,真正指引和启发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初中语文童话教学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领悟能力的启发和培养,相较于小学,要更注重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价值观念等的培养。具体手法上,我认为应当着力于教材,还原到生活;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以点带面,发散思考;要教法多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而具体的教法,还需要语文教师在不断的课程探究和自我磨砺中,才能真正释放出奇异的、多元的芬芳。
  参考文献
  [1]孟建霞.兴趣是创新的铺路石[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2]徐仲奇.新课程下《皇帝的新装》教学初探[J].学法指导,2011.
  [3]钱理群.意味深长的《皇帝的新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罗阳.童话中荒诞艺术的现实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3.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汉字凭借自身结构直接体现民族文化的意蕴。在繁重的高中教学中,如何实施“非常道”对汉字规范书写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学生的作业、默写练习与作文等方面中细心找出错字与别字,在课堂上及时讲解。  【关键词】汉字教学;书写;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日常语文教学时,课堂出现“老师,这个字怎么写?”的声音还挺多。若是小学课堂,这个问题是被
【摘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系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却让学生深感其“苦”,探究其因在于教法呆板与学法固化。本文就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光彩,提出自己的策略:牢牢抓住“以生为本”这个纲,课教学设计按照“初读—悟读—诵读”的方式,让“读”贯穿课堂始终,还文言文课堂书声朗朗的本来面目,使学生在“读”中进入文本情境,进入作家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悟文本
【摘要】读懂古诗看似简单,其实很难。针对学生基础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阅读能力不强等特点看,我便从基础出发,紧扣教材,从已学的诗歌入手,构建知识框架,用于课外。用教材之玉,攻高考之山。  【关键词】回归;教材;读懂;古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鉴赏是高考的必考题,也是老师和同学很头痛的题。学生头痛答什么,怎样答,如何答到点;老师头痛教什么,怎样教,如何教到举一反三。其实
【摘要】语文作为我国学生教育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非常有帮助。语文的学习中,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这两大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而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很感兴趣,那么教师要怎样进行教学,才能让已经不被人们那么重视的传统文化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就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
【摘要】语文学习中阅读至关重要,如何引领初中生进行有效阅读,需要教育者们不断探讨。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多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则以一个长远的视角,思考如何在初中阶段循序渐进地、持之以恒地保障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从而切实增强他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语文;初中生;有效阅读  【中图分类号】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从近几年的中山市中考名著阅读题低得可怜的得分率和课堂学习事实来看,名著阅读状况不容乐观。细看学生丢分的地方不仅有基础知识的缺失,更重要的就是审题和答题能力的缺失,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审题是做题的关键。只有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发挥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答题规范化训练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减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丢分,在考试答题过程中规范做答,必然会帮学生赢得时间,多得分数。在专题复
【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积累语言与学习表达的主阵地。读写结合,是小学生表达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这是小语界的共识。文章通过举例阐述教师在课堂上从文本空白、诗词意境、文章题目、精彩句式等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文,以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  【关键词】读写结合;切入点;语境;表达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应该是学
【摘要】七年级学生容易因为语文知识的缺失而造成答题概念不清、语意混乱。作为语文教师,利用课本和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够轻松掌握并运用这些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语文知识;七年级;随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翻开每年的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不难看出,试题越出越灵活,尤其是课外阅读,品味、体验、感悟、想象等文学欣赏类型
【摘要】《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名句引发后人普遍的共鸣。但是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月”的意象,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它也不同程度地烘托人物的内心,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明晰其中的意蕴同样可以读懂诗歌所传达出来的诗人之心。  【关键词】月;审美属性;衬托;想象;层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在古
【摘要】利用孩子的认知节奏调控学习进程,不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节奏远不止这些,教者应不断发现并恰当把控好这种节奏,学生学习兴趣才会更浓,效率才会更高。  【关键词】语文学习;三年级学生;认知节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节奏”一词本属于音乐范畴,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快慢、高低等现象。在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