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著名美术教育家、版画家、国画家、篆刻家。
1901年,王青芳出生于徐州市萧县(现属安徽省),号芒砀山人,取室名万版楼,自称万版楼主。1923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孔德学校、艺文中学、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长期从事高校美术教育及艺术社团的建设工作,倡导普及大众艺术,对大学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有独到见解。
1932年,王青芳在北平成立进步美术社团“北平木刻研究会”,三度举办版画展览,使艺文中学成为北平开展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基地。王青芳在长期致力于木刻创作的过程中,传承中国古代线刻手法,又不曾泯灭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在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与实践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王青芳在诗书画印方面均有极高造诣,且作品数量颇丰。擅长花鸟走兽,不泥古法,别具创新。书法篆刻,拜齐白石为师。作品构图奇特,刀法泼辣,颇得白石翁嘉许,齐白石众多印章为王青芳所刻。
王青芳在北平期间与于右任、徐悲鸿、钱玄同、何香凝、周作人等文化名人交往甚密,享有“艺坛交际花”之美誉。
出版著作《题画诗选》《木刻近代人范》等。
少年求学 投身革命美术(1904—1927)
王青芳接受过传统文化及新学知识的良好教育,自幼受堂兄王子云的影响,萌发艺术爱好。后师从萧俊贤、谢公展、李毅士、陈师曾等名家习画,既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又受林风眠、徐悲鸿等中国画革新意识的影响。初期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构图技法尚存临摹传统痕迹。自拜齐白石为师研习篆刻后,以篆刻之法入书法,金石书画技艺得到提高。绘画创作继承传统又不泥古,具备时代创新精神,使其在画坛上崭露头角。
诗书画印 艺苑交际(1928—1937)
走向社会的王青芳,在从事美术教育的同时,关注中国艺术的发展,积极参加艺术社团活动,联络国内知名艺术家从事艺术交流,举办画展。积极响应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组织和帮助青年木刻家举办展览,并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木刻作品。
身陷囹圄 矢志不渝(1938—1948)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王青芳感于悲愤情怀,借木刻历代先贤事迹、当今学者风范,曲折地抒发御外抗敌、复兴民族精神的意志,创作众多作品。同时,在艺术活动中,通过木刻讲座及木刻团体的组建活动,使这一艺术形式在华北地区顽强地生存发展,并培育造就了一批青年木刻家。
在经济艰困、民不聊生的时期,王青芳不顾自身生活窘迫,毅然赈贫悬润,体现了一位艺术家在民族危亡、社会动荡之下对下层民众充满关怀的社会良知。
讴歌时代 艺坛流芳(1949—1956)
新中国成立后,王青芳关注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发展方向,力图从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上贴近新时代。在从事美术教育的同时,勤奋工作,笔耕不辍,创作出写意长卷《陶然亭春色图》《金鱼》等优秀作品,表现了画家努力描绘新社会的创作热情,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做出了积极贡献。
1901年,王青芳出生于徐州市萧县(现属安徽省),号芒砀山人,取室名万版楼,自称万版楼主。1923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孔德学校、艺文中学、中央美术学院教师。长期从事高校美术教育及艺术社团的建设工作,倡导普及大众艺术,对大学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经验有独到见解。
1932年,王青芳在北平成立进步美术社团“北平木刻研究会”,三度举办版画展览,使艺文中学成为北平开展新兴木刻运动的重要基地。王青芳在长期致力于木刻创作的过程中,传承中国古代线刻手法,又不曾泯灭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在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与实践上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王青芳在诗书画印方面均有极高造诣,且作品数量颇丰。擅长花鸟走兽,不泥古法,别具创新。书法篆刻,拜齐白石为师。作品构图奇特,刀法泼辣,颇得白石翁嘉许,齐白石众多印章为王青芳所刻。
王青芳在北平期间与于右任、徐悲鸿、钱玄同、何香凝、周作人等文化名人交往甚密,享有“艺坛交际花”之美誉。
出版著作《题画诗选》《木刻近代人范》等。
少年求学 投身革命美术(1904—1927)
王青芳接受过传统文化及新学知识的良好教育,自幼受堂兄王子云的影响,萌发艺术爱好。后师从萧俊贤、谢公展、李毅士、陈师曾等名家习画,既从传统绘画中汲取养分,又受林风眠、徐悲鸿等中国画革新意识的影响。初期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构图技法尚存临摹传统痕迹。自拜齐白石为师研习篆刻后,以篆刻之法入书法,金石书画技艺得到提高。绘画创作继承传统又不泥古,具备时代创新精神,使其在画坛上崭露头角。
诗书画印 艺苑交际(1928—1937)
走向社会的王青芳,在从事美术教育的同时,关注中国艺术的发展,积极参加艺术社团活动,联络国内知名艺术家从事艺术交流,举办画展。积极响应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组织和帮助青年木刻家举办展览,并开始从事艺术创作,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木刻作品。
身陷囹圄 矢志不渝(1938—1948)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王青芳感于悲愤情怀,借木刻历代先贤事迹、当今学者风范,曲折地抒发御外抗敌、复兴民族精神的意志,创作众多作品。同时,在艺术活动中,通过木刻讲座及木刻团体的组建活动,使这一艺术形式在华北地区顽强地生存发展,并培育造就了一批青年木刻家。
在经济艰困、民不聊生的时期,王青芳不顾自身生活窘迫,毅然赈贫悬润,体现了一位艺术家在民族危亡、社会动荡之下对下层民众充满关怀的社会良知。
讴歌时代 艺坛流芳(1949—1956)
新中国成立后,王青芳关注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发展方向,力图从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上贴近新时代。在从事美术教育的同时,勤奋工作,笔耕不辍,创作出写意长卷《陶然亭春色图》《金鱼》等优秀作品,表现了画家努力描绘新社会的创作热情,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