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考场作文要想取胜,必须重视文章开头的雕饰。如果开头能在第一时间扣住阅卷老师的心,那就掌握了主动,也为考场作文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优秀的作文开头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笔者就以近年高考优秀作文的开头做些剖析,以期给考生们提供一些借鉴。
一、 不枝不蔓之火力全开落题法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作文时,开头或点明主旨,或引出文章话题,或提出中心论点,或表明个人主张,或点明事件发生之时间地点和写作背景等。开头集中火力,目标明确,干脆利落,入题快捷,让阅卷老师一开始就认为你审题准确,写作干练,思维敏捷,这为考场作文获得高分奠定了基础。请看2015年江苏卷《智慧的境界》的开头部分: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高低,知识的多寡。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荣国府少奶奶,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这位考生开篇就引出了“智慧”的话题,随后即点出中心论点“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开宗明义,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彰显出考生敏锐的思想性和灵活性。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考生条分缕析地阐明了“智慧”的本质与境界,用了“不是……而是”的句式,剖析了“智慧”的真谛,即智慧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艺高人胆大的能力”,考生思维缜密,着实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从而也为它获得高分夯实了基础。
再请看2015年天津卷《青春范儿》的开篇:
青春的范儿是什么,青春可以是一切,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一篇文章,那么最美的青春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开的青春就像那骄阳下的玫瑰,娇艳欲滴;成长的青春就如同那雷雨下的芳草,坚忍无畏;枯萎的青春就像那微风下的柳枝,安逸无思。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喜欢在阳光下许下自己的梦想;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崇拜在人群中挥舞闪光的焦点;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愿意在泥泞中追寻不变的坚持。
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的骄傲,一样的自尊。
因为我们有着一样的青春,蓬勃的不言放弃的青春。
这位考生所拟题目为“青春范儿”,开篇即一针见血,以抒情的笔调来畅写“青春范儿”的意蕴,来阐明“青春范儿”之内涵;接着火力全开地阐释了不同阶段青春所表现的形态与样式,考生形象地连用了三个比喻,生动,准确,贴切,最后,点明了“青春范儿”的实质——“蓬勃的不言放弃”。看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着实能掌握主动,容易成功。
再请看2015年辽宁卷《捕捉美景的风采》的开头片段: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从职高生到焊接师;小刘,跋山涉水捕捉美景。如果从这三个人中选出当代风采人物,我会选择小刘。
在这个利益至上,人人都追名逐利的时代,小刘依然能执著于自己喜爱的事业,跋山涉水,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总是步履匆匆,所有事情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快节奏地向前发展,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许多重要的东西。有多少人,错过了孩子第一声的咿咿呀呀;有多少人,因没有给父母足够的陪伴而后悔终生。人们总是认为,当物质充盈了,一切就好说了,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无底洞,就算有一天,真正到达了物质的巅峰,也只会因失去而感到无尽的空虚和孤独。
还好,我们这个时代里,还有像小刘一样的人,能够于世事喧闹中,停下自己的脚步,细细品味生活,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也许就是捕捉美景的风采吧。其实,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有超然于世事的人。不必说杨绛在当时动乱的年代,依然能有“隐于世事喧嚣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的清静;也不必说沈从文依然有着“每日看落日同水鸟”的闲情逸致。单说蒲松龄,名落孙山后便不再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以一碗清茶,待四方过客,听取一段传奇,书写一本《聊斋志异》。这些人,虽都处世事喧嚣中,但依然能停下自己的步伐,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生活。
这位考生开头简洁明了地点出三种人生经历和努力方向,并果断地选择了第三种人小刘,因为他能够追求自然与人生的美景,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更高更理想的境界呢?开头的三个自然段,火力全开,辩证说理,不枝不蔓,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染,从而对此观点深信不疑,这就是开门见山的功力,这就是单刀直入的表达效果!
二、 扣人心弦之激发思考悬疑法
考场作文得分的高低,往往并非由阅卷人细嚼慢咽而品味出来的,因为阅卷时间有限,如果你在第一时间不能给人以很强的感官刺激,就难以获得认可。所以,文章的开头如果能激发思考,设置一定的悬念,以期达到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方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他们从枯燥乏味的阅卷活动中“解放”出来,从而眼前一亮,这样考场文章才能脱颖而出。扣人心弦的悬疑开篇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开头设问,有设计精妙情节,有编述趣味故事等等。
请看2015年辽宁卷《蹊径之上》的开头:
社会进步的风采究竟在于何处?是一腔赤诚兢兢业业,是独抒性灵体悟人生,还是用新的思想与理念去引领创新?——我想,对于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而言,最美的风采定当归属后者。 “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英国诗人塞·约翰逊如是说——诗中若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古语有云“独辟蹊径”,意指创新者们没有在前人已然踩踏得发白的道路上循规蹈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身泥泞地探索出自己的方向,从而获得了最后的辉煌——蹊径之上,风景依然,烟雨散尽,更比南山!
行走于蹊径之上,不从旧不循古,当成个人功业。明初建文,不谙国是,腐儒当道,使得父子相疑,兄弟相害,朝纲紊乱,人人自危。燕王朱棣毅然起兵靖难,以清君侧,可怎奈兵力悬殊,亦因不在正统之位,危殆欲败。千钧之际,燕王另辟蹊径,弃一切所获之城,兵回北平,建文之军见之大喜,即刻分兵占之。本由兵力欠多而退,而官军不明就里,骄狂放纵,此分兵占城之举即中燕王下怀——无兵力之忧,燕王不日攻陷金陵即位成祖,于是永乐盛世成就明初繁荣。兵法,诡道也,也正是此等另辟蹊径创新之举往往成就不世名将,缔造辉煌功业。
这篇考场文开头诘问“社会进步的风采在于何处”,一语跃出,发人深思;接着,考生又运用了一组选择问句,进一步激发读者思考,同时缩小了答案的范围,可谓一石二鸟。最后自问自答,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只有新的思想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再请看2015年湖南卷《我是你的眼睛》的开篇:
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
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祭祀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什么,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股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竟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啊,老何。
三十年前的老何有着瘦干的模样,每天都在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是考生并未平铺直叙,而是另辟蹊径,开头制造了悬念,“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这一句激发起读者的疑惑,为什么是最后一次?是老何要离开,还是我要离开呢?接下来,看到了老何安躺在家中,才知道了一切,但文章又写道“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这是为什么?我们做错了什么,会让他在死后还发着怒?这些疑问可以激发起我们阅读的兴趣与欲望,总想一探究竟,这就是扣人心弦之激发思考悬疑法的魔力所在!
三、 整齐划一之韵味深长渲染法
纵观若干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发现文章开头的句式总有一个共性——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特别表现在各类抒情散文或纯议论文之中,它们或使用排比,或使用比兴,或使用对偶,或使用顶真,这些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往往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一下子就能把读者带到特定的氛围中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给阅卷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请看2015年四川卷《大地·镜子·天平》的开头:
做人,应当像大地一样老实,大地用诚实获得大丰收;做人,应当像镜子一样老实,镜子用诚实反射人生;做人,应当像天平一样忠厚,因为天平用砝码衡量人生。但也有人认为,这年头,老实人吃亏。做人要做聪明人。聪明人主动适应社会,老实人等社会适应人。因此,老实人往往被社会淘汰。
但我要说,做人不必太聪明,应当做一个老实人。老实人做起事来,往往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他们往往不会偷奸耍滑,不会偷工减料。譬如,种地的农民,老老实实地干活,这样种出来的粮食、蔬菜、瓜果才会丰收甜美,才能让我们放心食用。同样,工厂的工人,老老实实地干活,制作出来的产品才会经久耐用;环卫工人老老实实地干活,才会有洁净的街面,亮丽的街道;老师老老实实地教书,才会有聪明博学的学生;鞋匠老老实实地干活,才会顾客盈门,才会有回头客;老字号,靠的就是老老实实、实实在在的经营理念。反之,耍小聪明,弄虚作假,妄想一夜暴富,或者一举成名,往往是快速地走向毁灭,或者充其量成为流星一闪而过。比如,苏丹红、三聚氰胺、有毒膨化剂、毒胶囊、地沟油等,让我们谈“吃”色变,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更是损害了社会公德,但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害人也终害己。
可见,老实人未必吃亏,耍小聪明却是害人又害己。
这篇考场作文沿袭了过去绝大多数高考满分文的技法,一开头就使用整句来进行渲染,考生兼用了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来进行阐述,阐明“做人要做老实人”的中心论点,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第二自然段中考生还运用了铺陈的写作方法,分别列举了“农民”“工人”“老师”等典型人物来强化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论证,这就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给阅卷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再请看2015安徽卷《我有翅膀,只等点亮》的精彩开头:
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精彩的生活,其实就是你准备好了的“纸鸢”,只等东风起,放飞到山梁。
蝴蝶翅膀本没有色彩,但它准备了微观的特殊结构,有了这个特殊结构,它可以坦然地告诉世界: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是的,在生活中,“我有翅膀”,就是一种实力,你具备了,就有一份气定神闲;“只等点亮”,是等待恰当的时机,一旦出现,自然美丽无边。因为当实力遇上机遇时,生活的状态就随之改变,如蛰伏的青蛙遇上春天,由缄默无声,到一路唱鸣;如雨后的天空碰到阳光,由清新淡云,到七色彩虹。 所有这一切,恰如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只等“海运”来临,“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而享逍遥之游。试想,鹏没有实力,或者有实力,但不能借力到九万里高空,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这篇考场文章开头使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江河”“海洋”“天空”等意象的渲染,营造出开阔万里的景象,既烘托了人物心情,又巧妙地运用起兴技法,一下子就能把读者带到特定的氛围中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以突出文章的主题“我有翅膀,只等点亮”,实在是妙!
请看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的开头部分:
一首歌,一个回忆。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回忆,喜欢戴上耳机静静听那首《Vae》,从此我的世界里再也不能没有你。——题记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之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誊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真实的伤感,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考生巧妙地运用了很多的四字句式,凝练,自然,干脆,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一切,都源于四字句式的巧妙运用!这位考生文采胜花,才情似水,怎能不出一篇永生灵性之美文?
四、 他山之石之峥嵘高远助澜法
考场作文,要想在第一时间征服阅卷老师,必须要给阅卷老师留下博学厚识的感觉。那么,你的考场作文中,可或引用古诗词名句,或引用流行歌曲歌名和歌词,或引用现代名人名言,或化用俗语谚语等,因为这些语言素材,知名度高,论辩性强,会引起读者的兴趣,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请看2009年广东卷《文之常识》的开头部分: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脱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这篇考场作文获得满分真的是无可非议,开头的引用,着实体现了考生广博的阅读积累,因为“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大象若希”等经典妙语,不是对古代文化有特别的阅读兴趣和偏好的同学是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的,这篇文章以这些经典名句为由头,自然畅达地表达了对“常识”的分析与理解,高屋建瓴,厚积薄发,一下子就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境界与阅历水准,从而征服了阅卷老师,也为自己获得满分奠定了基础。
再请看2015年广东卷《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的开头语段: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认为,唯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地被囊括在其中。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文章开头围绕“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立论,观点鲜明,特别是开头引用了星野道夫的那句话,为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做铺垫,接下来又引用了知名度很高的网友的侃言,再次点题,行文语言整饬流畅,句式长短结合,富有节奏,蕴含情感,彰显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力,也为文章获得高分抢得了先机。
当然,一篇作文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仅仅写好开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审题立意、结构安排、考据积累、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研究和训练;从考场优秀作文的开头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些考生已经具备了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良好的语文素养、厚实的文化底蕴积淀,这才是他们获得高分的根本原因。但文章的开篇我们千万不能小觑,有道是“心动神驰一瞬间,先声夺人看开篇”!
一、 不枝不蔓之火力全开落题法
这种方法要求我们作文时,开头或点明主旨,或引出文章话题,或提出中心论点,或表明个人主张,或点明事件发生之时间地点和写作背景等。开头集中火力,目标明确,干脆利落,入题快捷,让阅卷老师一开始就认为你审题准确,写作干练,思维敏捷,这为考场作文获得高分奠定了基础。请看2015年江苏卷《智慧的境界》的开头部分:
当一个人读破万卷书,可以悠然吟出意韵深远的佳句时,我们便说他拥有了智慧;当一个人阅尽沧桑,可以淡泊而傲然地生活时,我们也说他拥有了智慧。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
智慧可不是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它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卞和透过粗糙的石坯见到和氏璧,这就是火眼金睛的智慧。在人世间的纷繁复杂间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理的真相,条分缕析,抽丝剥茧,让快刀斩开虬结的乱麻,这便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智慧。
智慧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蛰居,而是艺高人胆大的能力。在一个从眼镜度数判断学历深浅的时代,智慧总被人误解为文凭的高低,知识的多寡。智慧不是学校教育中书本的内容,它与知识或有关系,却并不等同。王熙凤身为荣国府少奶奶,论学识必不如林黛玉渊博,却协理宁国府将事务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如今层出不穷的“专家”,知识有余,常识不足,实践能力低下。智慧的能力往往存在于社会交往与自我生活中,那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井井有条的人,想必都是些身怀智慧的人。
这位考生开篇就引出了“智慧”的话题,随后即点出中心论点“智慧作为人内心的闪光,总是呈现出五光十色的缤纷光彩”,开宗明义,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彰显出考生敏锐的思想性和灵活性。接下来的两个自然段,考生条分缕析地阐明了“智慧”的本质与境界,用了“不是……而是”的句式,剖析了“智慧”的真谛,即智慧是“因洞察世事而具有的眼力”“艺高人胆大的能力”,考生思维缜密,着实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从而也为它获得高分夯实了基础。
再请看2015年天津卷《青春范儿》的开篇:
青春的范儿是什么,青春可以是一切,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一篇文章,那么最美的青春又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初开的青春就像那骄阳下的玫瑰,娇艳欲滴;成长的青春就如同那雷雨下的芳草,坚忍无畏;枯萎的青春就像那微风下的柳枝,安逸无思。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喜欢在阳光下许下自己的梦想;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崇拜在人群中挥舞闪光的焦点;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愿意在泥泞中追寻不变的坚持。
我知道你和我一样,一样的骄傲,一样的自尊。
因为我们有着一样的青春,蓬勃的不言放弃的青春。
这位考生所拟题目为“青春范儿”,开篇即一针见血,以抒情的笔调来畅写“青春范儿”的意蕴,来阐明“青春范儿”之内涵;接着火力全开地阐释了不同阶段青春所表现的形态与样式,考生形象地连用了三个比喻,生动,准确,贴切,最后,点明了“青春范儿”的实质——“蓬勃的不言放弃”。看来,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着实能掌握主动,容易成功。
再请看2015年辽宁卷《捕捉美景的风采》的开头片段:
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老王,从职高生到焊接师;小刘,跋山涉水捕捉美景。如果从这三个人中选出当代风采人物,我会选择小刘。
在这个利益至上,人人都追名逐利的时代,小刘依然能执著于自己喜爱的事业,跋山涉水,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总是步履匆匆,所有事情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快节奏地向前发展,但是,人们却忽略了许多重要的东西。有多少人,错过了孩子第一声的咿咿呀呀;有多少人,因没有给父母足够的陪伴而后悔终生。人们总是认为,当物质充盈了,一切就好说了,但他们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永远望不到尽头的无底洞,就算有一天,真正到达了物质的巅峰,也只会因失去而感到无尽的空虚和孤独。
还好,我们这个时代里,还有像小刘一样的人,能够于世事喧闹中,停下自己的脚步,细细品味生活,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也许就是捕捉美景的风采吧。其实,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有超然于世事的人。不必说杨绛在当时动乱的年代,依然能有“隐于世事喧嚣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的清静;也不必说沈从文依然有着“每日看落日同水鸟”的闲情逸致。单说蒲松龄,名落孙山后便不再热衷于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以一碗清茶,待四方过客,听取一段传奇,书写一本《聊斋志异》。这些人,虽都处世事喧嚣中,但依然能停下自己的步伐,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而生活。
这位考生开头简洁明了地点出三种人生经历和努力方向,并果断地选择了第三种人小刘,因为他能够追求自然与人生的美景,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更高更理想的境界呢?开头的三个自然段,火力全开,辩证说理,不枝不蔓,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感染,从而对此观点深信不疑,这就是开门见山的功力,这就是单刀直入的表达效果!
二、 扣人心弦之激发思考悬疑法
考场作文得分的高低,往往并非由阅卷人细嚼慢咽而品味出来的,因为阅卷时间有限,如果你在第一时间不能给人以很强的感官刺激,就难以获得认可。所以,文章的开头如果能激发思考,设置一定的悬念,以期达到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方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他们从枯燥乏味的阅卷活动中“解放”出来,从而眼前一亮,这样考场文章才能脱颖而出。扣人心弦的悬疑开篇方法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开头设问,有设计精妙情节,有编述趣味故事等等。
请看2015年辽宁卷《蹊径之上》的开头:
社会进步的风采究竟在于何处?是一腔赤诚兢兢业业,是独抒性灵体悟人生,还是用新的思想与理念去引领创新?——我想,对于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而言,最美的风采定当归属后者。 “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英国诗人塞·约翰逊如是说——诗中若此,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古语有云“独辟蹊径”,意指创新者们没有在前人已然踩踏得发白的道路上循规蹈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一路一身泥泞地探索出自己的方向,从而获得了最后的辉煌——蹊径之上,风景依然,烟雨散尽,更比南山!
行走于蹊径之上,不从旧不循古,当成个人功业。明初建文,不谙国是,腐儒当道,使得父子相疑,兄弟相害,朝纲紊乱,人人自危。燕王朱棣毅然起兵靖难,以清君侧,可怎奈兵力悬殊,亦因不在正统之位,危殆欲败。千钧之际,燕王另辟蹊径,弃一切所获之城,兵回北平,建文之军见之大喜,即刻分兵占之。本由兵力欠多而退,而官军不明就里,骄狂放纵,此分兵占城之举即中燕王下怀——无兵力之忧,燕王不日攻陷金陵即位成祖,于是永乐盛世成就明初繁荣。兵法,诡道也,也正是此等另辟蹊径创新之举往往成就不世名将,缔造辉煌功业。
这篇考场文开头诘问“社会进步的风采在于何处”,一语跃出,发人深思;接着,考生又运用了一组选择问句,进一步激发读者思考,同时缩小了答案的范围,可谓一石二鸟。最后自问自答,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与主张:只有新的思想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
再请看2015年湖南卷《我是你的眼睛》的开篇:
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
并不宽敞的房屋下堆着些祭祀用的物什,堂屋中央摆放着一口黑得发亮的棺木。老何静静地躺在里面。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我觉得我可以抓住点什么,一伸出手,眼睛上涌了一股热气,把我的眼镜也给弄得模糊不清了。
我抬起头,竟看到满屋子的人。
老何你看到了吗?他们都回来看你了。他们的眼睛里还写满了和当年一样的热烈,那热烈如今也灼烧到了我,让我的胸中充满了似要喷出来的浓焰,一如当年的你啊,老何。
三十年前的老何有着瘦干的模样,每天都在这片小山坳里晃悠。破败的山村有一种出奇的宁静,老何觉得这种宁静实在太过沉寂。他在溪边捡了一担担鹅卵石,填上了村口那条坑洼洼的泥浆路。抬头看见天上飞过的一只麻雀,突然知道少了些什么。
老何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红砖,最后修修补补,在村口盖了一座很小的红砖房,他自制了一块木板,上面用炭块写上“村口小学”四字。接着他挨家挨户劝说村民们让孩子到“小红砖房”里上课,他担任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是考生并未平铺直叙,而是另辟蹊径,开头制造了悬念,“这是我最后一次去看老何了”,这一句激发起读者的疑惑,为什么是最后一次?是老何要离开,还是我要离开呢?接下来,看到了老何安躺在家中,才知道了一切,但文章又写道“他的面色黄中透着青——好像他对我们发着怒的模样”,这是为什么?我们做错了什么,会让他在死后还发着怒?这些疑问可以激发起我们阅读的兴趣与欲望,总想一探究竟,这就是扣人心弦之激发思考悬疑法的魔力所在!
三、 整齐划一之韵味深长渲染法
纵观若干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发现文章开头的句式总有一个共性——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特别表现在各类抒情散文或纯议论文之中,它们或使用排比,或使用比兴,或使用对偶,或使用顶真,这些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往往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一下子就能把读者带到特定的氛围中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给阅卷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请看2015年四川卷《大地·镜子·天平》的开头:
做人,应当像大地一样老实,大地用诚实获得大丰收;做人,应当像镜子一样老实,镜子用诚实反射人生;做人,应当像天平一样忠厚,因为天平用砝码衡量人生。但也有人认为,这年头,老实人吃亏。做人要做聪明人。聪明人主动适应社会,老实人等社会适应人。因此,老实人往往被社会淘汰。
但我要说,做人不必太聪明,应当做一个老实人。老实人做起事来,往往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他们往往不会偷奸耍滑,不会偷工减料。譬如,种地的农民,老老实实地干活,这样种出来的粮食、蔬菜、瓜果才会丰收甜美,才能让我们放心食用。同样,工厂的工人,老老实实地干活,制作出来的产品才会经久耐用;环卫工人老老实实地干活,才会有洁净的街面,亮丽的街道;老师老老实实地教书,才会有聪明博学的学生;鞋匠老老实实地干活,才会顾客盈门,才会有回头客;老字号,靠的就是老老实实、实实在在的经营理念。反之,耍小聪明,弄虚作假,妄想一夜暴富,或者一举成名,往往是快速地走向毁灭,或者充其量成为流星一闪而过。比如,苏丹红、三聚氰胺、有毒膨化剂、毒胶囊、地沟油等,让我们谈“吃”色变,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更是损害了社会公德,但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害人也终害己。
可见,老实人未必吃亏,耍小聪明却是害人又害己。
这篇考场作文沿袭了过去绝大多数高考满分文的技法,一开头就使用整句来进行渲染,考生兼用了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来进行阐述,阐明“做人要做老实人”的中心论点,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第二自然段中考生还运用了铺陈的写作方法,分别列举了“农民”“工人”“老师”等典型人物来强化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论证,这就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给阅卷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再请看2015安徽卷《我有翅膀,只等点亮》的精彩开头:
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精彩的生活,其实就是你准备好了的“纸鸢”,只等东风起,放飞到山梁。
蝴蝶翅膀本没有色彩,但它准备了微观的特殊结构,有了这个特殊结构,它可以坦然地告诉世界: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是的,在生活中,“我有翅膀”,就是一种实力,你具备了,就有一份气定神闲;“只等点亮”,是等待恰当的时机,一旦出现,自然美丽无边。因为当实力遇上机遇时,生活的状态就随之改变,如蛰伏的青蛙遇上春天,由缄默无声,到一路唱鸣;如雨后的天空碰到阳光,由清新淡云,到七色彩虹。 所有这一切,恰如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只等“海运”来临,“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而享逍遥之游。试想,鹏没有实力,或者有实力,但不能借力到九万里高空,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这篇考场文章开头使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江河”“海洋”“天空”等意象的渲染,营造出开阔万里的景象,既烘托了人物心情,又巧妙地运用起兴技法,一下子就能把读者带到特定的氛围中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以突出文章的主题“我有翅膀,只等点亮”,实在是妙!
请看2011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的开头部分:
一首歌,一个回忆。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回忆,喜欢戴上耳机静静听那首《Vae》,从此我的世界里再也不能没有你。——题记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之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你用音乐誊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真实的伤感,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考生巧妙地运用了很多的四字句式,凝练,自然,干脆,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一切,都源于四字句式的巧妙运用!这位考生文采胜花,才情似水,怎能不出一篇永生灵性之美文?
四、 他山之石之峥嵘高远助澜法
考场作文,要想在第一时间征服阅卷老师,必须要给阅卷老师留下博学厚识的感觉。那么,你的考场作文中,可或引用古诗词名句,或引用流行歌曲歌名和歌词,或引用现代名人名言,或化用俗语谚语等,因为这些语言素材,知名度高,论辩性强,会引起读者的兴趣,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请看2009年广东卷《文之常识》的开头部分: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脱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这篇考场作文获得满分真的是无可非议,开头的引用,着实体现了考生广博的阅读积累,因为“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大象若希”等经典妙语,不是对古代文化有特别的阅读兴趣和偏好的同学是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与感悟的,这篇文章以这些经典名句为由头,自然畅达地表达了对“常识”的分析与理解,高屋建瓴,厚积薄发,一下子就能提升自己的认知境界与阅历水准,从而征服了阅卷老师,也为自己获得满分奠定了基础。
再请看2015年广东卷《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的开头语段: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认为,唯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
通过虚拟的信息网络途径去了解大自然也未尝不可。随着信息多元化的发展,身处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只需轻轻按动手中的电视遥控器或是鼠标,只要是我们想看到的信息和图片,都将毫无保留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正如网友侃言:“如今的每一个人都是身处茅庐而心知天下的诸葛亮。”形形色色的自然风光当然也无一例外地被囊括在其中。人们坐在舒适的家里便知晓南极企鹅的生活习性,了解撒哈拉沙漠的广阔无垠,清楚四川九寨沟的风景怡人。这种种体验都是前人无法想象的。
文章开头围绕“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立论,观点鲜明,特别是开头引用了星野道夫的那句话,为引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做铺垫,接下来又引用了知名度很高的网友的侃言,再次点题,行文语言整饬流畅,句式长短结合,富有节奏,蕴含情感,彰显了考生较为扎实的写作功力,也为文章获得高分抢得了先机。
当然,一篇作文要在高考中脱颖而出,仅仅写好开头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加强审题立意、结构安排、考据积累、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研究和训练;从考场优秀作文的开头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些考生已经具备了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良好的语文素养、厚实的文化底蕴积淀,这才是他们获得高分的根本原因。但文章的开篇我们千万不能小觑,有道是“心动神驰一瞬间,先声夺人看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