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课堂活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调动各方面资源,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想的学习目的。本文从情景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的必要性出发,重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中情境创设的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教学情境;信息技术;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非常普遍。然而,也有一部分教师对于教学情境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性思考,虽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物力,却未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甚至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率。那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课堂情境创设又该采用什么方法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情境创设的原则
  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进行情境教学,且情境创设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它与后续的教学过程应该一脉相连。所以,一定要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情境创设,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确保教学的流畅性和高效率。
  2. 系统性原则
  在一节课中,并不是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包含多个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综合性的教学情境,让这个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使整堂课成为有机的整体,教学任务也就能轻松实现。
  3. 科学性原则
  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建立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地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错误理解,教学目标将难以实现。
  4. 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出发,把情境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思考,为进一步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这样创设的情境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5. 指导性原则
  情境学习主张学习与社会的联系,学习在真实情境中的发生,同时也意味着学习可能会受到真实情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当学生沉浸在互联网的学习中时,学生可能出现学习迷航甚至网络痴迷等问题,因此,情境学习的实施需要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情境的教师指导。
  二、信息技术课情境创设的方法
  教学情境一定要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生活经验和学习环境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系统、科学地进行创设,重视在情境中获得体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程中情境创设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学生兴趣的高低对于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在有趣的故事中融入知识点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所学的知识上。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精心设计好的问题使得这节课的开头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良好的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可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寻根究底。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的讲解,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利于教与学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添加科学史情境,培养学生科学的质疑精神
  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高校的自然学科教授在向学生讲授相关的专业知识时,为了增强趣味性总是愿意略微提一下这门学科的历史,正是这些历史故事使教学变得更有趣味。在教学中加入科学史教育除了趣味性,还有诸多好处。首先,科学史可以诱发学生对神奇的科学世界的向往,提高对科学的热爱;其次,科学史包括大量的科学方法和创新、丰富的科学精神和品质、严密的逻辑和推理等等,这些正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创设任务驱动情境,让学生动手
  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创设新颖、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教师要在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这四个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究;创设科学史情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设任务驱动情境,让学生动起手来,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投入。如此一来,学习效果自然能得到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王文静.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研究述评[J].教育技术通讯,2009(8).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飞云中学 325200)
其他文献
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教师在理论上潜心研究的内容,在实践中苦苦追寻的目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高三,课堂教学多以复习课教学为主.复习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和理解先前学过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知识收获,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一堂物理复习课通常由 “知识回顾”、“例题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由增加学生知识转变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由重视学生的物理成绩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还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教学
摘要: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在低年级不积累丰富的语言,到中高年级的习作就会无所适从,以致难为无米之炊。本文从三方面论述一年级学生语言积累的规范教学:在模仿中积累语言;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在生活中积累体验。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语言;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12  《语文课程標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高中物理是一门抽象难学的课程,要学好高中物理这门课程——学好物理概念非常重要,它是探究现象、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本文就怎样教好学好做了如下的探究.  1根据学情,钻研教材  我校的学生基础好,思维活跃、敏捷,但部分老师教学质量不够明显.本人认为真正能够学好高中物理,必须从源头开始——概念.物理概念的特点:客观性.不能脱离物理现象而客观存在;抽象性.必须经过从一个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抽象过程;可操作性.
摘要: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进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语言;师生交往;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13  互动交流在数学课中出现的次数很频繁,在这个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如果上课语言表达“生硬”,照本宣科,或措辞含糊,语病迭出,
对于学生进行比较基本的科学实验的训练的课程一般说来就是高中的物理实验课程,这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的能力,与此同时还有创新的能力,还有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使得学生逐渐的形成科学系统的思维方法,以及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自从开始进行素质教育,实验这一项在平时的教学中的地位就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为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毕竟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这么多年,还是有很多的地方在进行教学的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为中心,从学情出发,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发展状态,调整教学内容。从学生特点出发,制定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为中心;目标;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0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
摘要:“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本文是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总结出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教学  中图分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试题选材注重选取考生所熟悉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题很多都是从常规试题和经典模型改造、变形、变化而来,  甚至有些试题素材直接取自教材.有些试题虽然背景跟当代科学技术、科技前沿、社会热点相联系,但其试题的模型还是经典、常规模型.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点评这道试题把物体平衡和运动与力的两个常规模型通过改变运动状态把它们有机组合起来,考查了物体平衡和牛顿运动定
创新意识是指主体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主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包括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创新动机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它推动和激励主体进行创新活动.创新兴趣是促使主体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心理倾向.创新情感是引起、推动甚至完成创新的心理因素,只有具有正确的创新情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