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荷绿漪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u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水墨画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艺术素养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为发展民族艺术,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总的内在特质,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现行中小学美术教材对水墨画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浙教版仅有五年级几个课时中,在内容的选择以及教材编排连贯性上,都有着较大的缺憾。水墨课例《雨荷绿漪》是以浙美版教材水墨画单元为蓝本创编的“情意性”拓展课例。
  教学设计中,我以祖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吸收传统水墨绘画精华,组织学生学习水墨荷花夸张、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法,体验探索雨荷的多样化水墨语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抒发心中之美的欲望与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成长为具有浓郁人文精神的现代中国人。教师在资源选择与利用过程中,加强学习,以文化传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精心打造诗意化课堂教学风格。
  案例情景描述
  一、名人轶事趣闻引入课题,初步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以情意表达为上的艺术审美趣味。
  1.我们在早读时间经常背诵古诗,哪位同学
  能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朗诵一首?
  (请3—4个同学朗诵,教师及时表扬并描述诗
  句所描绘的意境。)
  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朗诵,哪位同学来说说古诗
  在形象描绘方面的特点?
  (教师:诗中有画,并简要举例说明。)
  2.教师板书:“十里蛙声出清泉”,问:同学们
  曾听过这句诗吗? 诗句描绘了怎样一派景象?
  3.请学生在白纸上用简笔画方法表达自己的构
  图,并向同学们阐述构思。
  4.教师:很多同学用图象的方式勇敢地向大家
  展示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国画
  大师齐白石是怎么来理解这句诗的。(出示齐白石的作品)
  关于这句诗还有一段两位名人交往的佳话:
  作家老舍请国画大师齐白石以古诗“蛙声十里出清泉”为题作画。齐白石思索良久,在纸上画了一条长满青苔和乱石的山涧,山涧里山泉流淌,泉流中几只小蝌蚪摇尾顺流而下,老舍看后,赞叹不已。
  哪位同学说说:大师的作品高明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中有诗,用山溪中蜿蜒下游的蝌蚪暗寓远处蛙声阵阵,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使画面更显幽远空灵的意境美。)
  二、从传统水墨荷花的表现入手,了解、学习其基本造型方法、运笔蘸墨规律及相应产生的艺术效果。
  1.今天的美术课,首先为大家绘画一种老师特别喜欢的花卉。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归纳老师按怎么样的顺序,用什么样的墨色笔法来表现的?
  2.教师现场演示荷花绘画过程。
  3.教师:老师喜欢荷花,是因为它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时期都展示出不同的风韵雅致,都是我们绘画创作的好题材。
  春天,小小荷叶刚刚伸出水面,几个红色的蜻蜓围着它游戏玩耍。
  夏天,挤挤挨挨的圆叶衬着娇艳的荷花,微风掀起绿色的波浪。
  秋天,枯黄的荷叶垂到了水面,莲蓬吐出圆而肥的莲子。
  冬天,白雪覆盖下,光秃秃的叶茎东歪西斜,错落有致。
  4.教师:有没有和老师一样喜欢荷花的同学?你们喜欢荷花,除了欣赏它的美丽,还有没有另外的理由?
  荷花清香远溢,出淤泥而不染,是清雅高洁的象征。
  荷花全身是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荷叶、莲子、花、茎等可以入药治病。
  5、教师结合图片欣赏,简要地示范局部表现方法。
  三、教师融合诗歌、散文、音乐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让学生与雨荷及其升华的精神寓意产生情感共鸣。
  1.教师:有人喜欢初显荷苞的时候去观赏,感受它含羞待放的韵味,有人喜欢怒放后的娇艳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清幽,而我却特别喜欢在雨天去池塘边赏荷。
  有一首小诗很恰当地描述了老师雨中赏荷的心理感受:
  漫天的雨纷然而又漠然,
  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
  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
  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忘我!
  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
  当没有欢乐的时候, 它自己便是快乐!
  2.教师有感情地复读,并从美术本体语言角度小结归纳:
  色彩的对比——雨中漫天的灰色更好地衬托了荷花色彩的艳丽。
  形的变化——雨中花瓣、茎叶自然下垂、剥落、残破,增添了许多视觉趣味感。
  精神寓意——荷花不畏困难,以乐观挺拔的姿态在雨中绽放舞蹈。
  四、自主探索与吸收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感悟水墨画的趣味感和妙趣天成的表现效果。
  1.今天的美术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用手中的画笔表现雨荷之美。想一想,怎样用水墨的丰富效果在宣纸上表现雨的感觉?
  (学生与同组讨论后在宣纸上尝试练习,请同学在老师的范作上添加雨中的效果。)
  2.学生展示实验效果,并阐述用了怎么样的步骤和方法完成的。
  3.教师:我们祖国传统的水墨绘画艺术特别擅长表现水墨淋漓的艺术效果,刚才同学们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其实,这也是许多画家研究的方向。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学习画家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雨的感受的。   ○弹点法:用大小、浓淡、疏密不一的墨点或色点表现雨点初落的雅致韵味。也可借助牙刷、喷桶等工具。
  ○干擦法:在基本完成的画面上用干墨(或色)顺斜势干擦造成雨点稠密倾泻的艺术效果。
  ○晕染法:用柔和湿润的淡墨(或色)层层染开,借助水墨的自然渗化造成清幽朦胧的艺术效果。
  ○冲水法:在刚落笔的色或墨中加入些许清水,自然流淌韵化,突出大雨淋漓的大印象效果。
  五、以情感表达驱动学生抒发对雨荷的感动与赞美。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完整的雨荷作品。
  2.展示学生作品,谈谈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作品中的艺术效果?
  3.教师点评,与学生分享艺术创作的快乐。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创作心情,给作品取一个诗意的题目并题写到作品上。
  5.教师出示课题“雨荷绿漪”。
  六、扩展学生艺术视眼,提升学生综合艺术鉴赏能力。
  1.荷花是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重要题材,,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西方油画大师的喜爱。(出示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的作品《睡莲》。)
  欣赏这两幅油画作品,说说与水墨荷花的联系或区别。
  区别:油画突出了色彩的瞬间感觉和三维空间的营造;水墨画更注重水的运用和点线面的构成关系。
  联系:都是突出画家心境和情绪的表达。
  教学点评
  长期以来,儿童水墨画教学内容与方式存在着程式化、成人化倾向,忽视了学生与表现对象的情感交流,约束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限制了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拓展。我校的水墨画教学课题一直探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多元智力发展为本,以多维情感体验为线,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构建校本课程、开展实践研究。
  在具体的教学措施中,我坚持悟与创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悟就是对于传统水墨画的继承与学习,给学生一双喜欢看、看得懂水墨画的眼睛。本课例从传统水墨荷花的表现入手,让他们把水墨画的造型方法、运笔蘸墨的基本规律与其产生的艺术效果挂起勾来理解学习,充分感受水墨荷花夸张、概括的艺术表现手法。
  创就是把学生对水墨的感悟理解与自己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让他们用水墨的语言来说自己的话,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各种新的材料和表现手段,以自信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教师以发展、创新的思路来引导学生的水墨画创作,引导他们认识到倾注自己情感的作品与大师一样高明。本课例中,通过教师诗意化的课堂情境预设,以雨中荷花恣意帅性、不畏挫折的积极形象为本课主要媒介,结合画家作品欣赏,探索多样化雨荷的表现手法。教师引导学生不要拘泥于真实荷花形象的程式化表现,而是紧紧围绕心中那份对雨荷的感动与赞美来绘画创作。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体验雨中荷花那种率性忘我的快乐,主动探索学习雨荷的多样化水墨语言,把学生心中对荷花那一份感动的意象表达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条思路来达成。
  一、名家作品和趣闻轶事引入课堂,感受传统绘画情意表达为上的艺术审美趣味。
  我们学习绘画不是简单地描摹自然对象,只有通过自我体验思考,在画面中表达出心中的美才是最高明的。用实例对比的方式初步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人文内涵与妙趣天成的表现效果无疑是简单而有效的。
  在本课例教学引入部分中,齐白石作品《十里蛙声出清泉》的欣赏,用山溪中蜿蜒下游的蝌蚪暗寓远处蛙声阵阵,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使画面更显幽远空灵的意境美。巧妙地解决了从诗中有画转述到画中有诗。在突出美术学习的本位性的同时强调了水墨绘画诗意化意象表达的重要性和浸染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独特审美感受。
  二、教师融合诗歌、散文、音乐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让学生有更多、更直接的积极情感参与。
  努力营造诗意化课堂是意象作品表达的先决环境,学生对雨荷美感的体会依赖于教师氛围的经营与创设。教师从语文学科古诗诵读活动入手,自然流畅地引入对古诗意境美的探讨,为本课教学重点难点的展开作好铺垫。通过荷花的谈话,让学生了解荷花的外形特征和多方面的价值,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有人喜欢初显荷苞的时候去观赏,感受它含羞待放的韵味,有人喜欢怒放后的娇艳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清幽,而我却特别喜欢在雨天去池塘边赏荷。
  在从荷花幽雅恬静之美到雨荷恣意帅性之美的审美转换过程中,我综合了诗歌、音乐、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为学生营造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艺术习环境,使艺术感知能力的获得更自然容易。
  三、学生的情感表达与水墨画技法的探索学习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尝试,引导学生感悟水墨画的趣味感和妙趣天成的表现效果。
  在人文艺术的殿堂里,前人的经验是点燃学生智慧的重要媒介,吸收和传承是艺术学习的必要手段。让学生有选择地接触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绘画经验,能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师自身的美术素养和能力是学生兴趣培养的强大推动力。教师的直观示范可以轻松解决许多难以抽象语汇表达的步骤、程序,如作画习惯,用笔用墨技巧等。本课例中,教师从形、色等元素对诗进行美术本体层面的分析和示范,让学生找到办法表达与雨荷及其升华的精神寓意产生的情感共鸣。
  色彩的对比——雨中漫天的灰色更好地衬托了荷花色彩的艳丽。
  形的变化——雨中花瓣、茎叶自然下垂、剥落、残破,增添许多视觉趣味感。
  精神寓意——荷花不畏困难,以乐观挺拔的姿态在雨中绽放舞蹈。
  水墨意象作品的创作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与别人意见、想法交流的过程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在体验、展示、交流和互相欣赏的活动中,创作练习过程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在完成水墨技巧学习与积累的基础上尽量给他们更大的空间来承载情绪化的个性表达,学生获得了很大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课堂作品展示
  (浙江省海盐县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 浙江嘉兴)
其他文献
徐春银(校长)
期刊
民国时代画家的作品流淌着一份真性情,读到深处就会感知到内里横陈的某些法度,这恰恰是他们思智的闪烁之点。民国时期的大艺术家们,他们天真稚拙的孩提时代就大胆地闯进了这水墨淋漓的黑白天地,在他们幼时就习得毛笔字,书法绘画皆通,而他们的这些“基本功”大多数都是从小在私塾中学来的。  私塾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地方推行教化的重要形式,发端于智慧的春秋时期或更早。私塾,又称家塾、义塾、书塾、
期刊
王佑贵  一九七六年生于浙江淳安,又署衡庐、行木庐。  一九九三年入浙江严州师范学校;  一九九七年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书法;  二〇〇六年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书法篆刻理论和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师陈振濂教授 ,二〇〇九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二〇一一年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书法篆刻理论和创作方向博士研究生,师陈振濂教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报》陈振濂书法工作室导师,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期刊
严 凤 《退潮》 海盐县秦山小学
期刊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怎样创造新的绘画环境,如何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指导下,开发课堂的生命潜力,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我们以新课标“自主探究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走出封闭、单一的课堂,创设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发展。  一、自由开放的课堂为师生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在为从事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掌握人际
期刊
摘 要: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美术情有独钟,他们即喜欢又能大胆的作画,在绘画中学生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个性体现得淋漓精致。而高年级的学生画画时却变得,胆小,依赖性强,绘画的热情逐渐消失,这就是儿童向少年过渡时期出现的心理断层,而以加强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写生,提高绘画表现技巧,改变“模式概念化”的视觉描绘,增大头脑中客观表象的储存量,达到手、眼、的初步协调,向写实性绘画迅速过渡。通过写生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
期刊
摘 要:色彩感知属于视觉感知的一部分,除了色彩感知,视觉感知的对象还包括形体、结构、造型、空间等等,但是色彩感知在视觉感知里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感知能力,是与基本功训练并重的一项根本任务。  关键词:美术教学 色彩感知  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世界的美大多表现在丰富的色彩视觉上,在美术教
期刊
陈子裕 男,9周岁,现就读于杭师大东城小学三年级。2012年10月进入杭州临池阁书画培训中心学习书画。经过几年的熏陶,已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013年12月,在浙江省第二届教育杯书写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硬笔书法);  2014年3月,在第四届全国少儿书法、硬笔书法浙江赛区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2014年7月,在杭州城北体育中心隆重举行的首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现场比赛中荣获书法特等奖(硬笔书法);
期刊
李大蒙 1989年出生,山东济宁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协会理事。曾多次参加各种书法篆刻比赛并获奖。  2011年05月 书法作品入展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五届浙江青年书法选拔赛  2011年12月 荣获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浙江省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大学软笔组优秀奖  2012年05月 书法作品入展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第六届浙江青年书法选拔赛 
期刊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育也是如此。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如何突破美术教育的传统模式,发掘美术这一特定艺术的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美术教育责无旁贷。这是因为,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优势的学科之一,它运用线条、色彩、形象,放纵思帆,构想万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