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而不同 风姿绰约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g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佑贵
  一九七六年生于浙江淳安,又署衡庐、行木庐。
  一九九三年入浙江严州师范学校;
  一九九七年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书法;
  二〇〇六年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书法篆刻理论和创作方向硕士研究生,师陈振濂教授 ,二〇〇九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二〇一一年入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书法篆刻理论和创作方向博士研究生,师陈振濂教授。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报》陈振濂书法工作室导师,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作品获奖
  二〇一二年草书条幅被评为第三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并收入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二〇〇七年行草条幅被评为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作品,并收入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作品入展
  二〇一二年行草 书入展浙风浙派——浙江省历届国展省展获奖作者书法篆刻展,并收入作品集
  二〇〇六年行书入展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并收入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传统书法经过近三十余年努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既有举办的展事盛、参加的人数多、开展的地域广等面上的表现,也有人才梯队合理、传统继承深入、学术研究兴盛等深层的体现。仅于书法创作来看,一些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书家已经成为主心骨,风格成熟稳定,一批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书家成为主力,技法全面熟练,当然也有一些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书家开始崭露头角。这一传承与发展与书法的高等学院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尽管有人对当代学院的书法教育的某些弊端不无微词,但当下一批书法佼佼者大多都有受过学院教育的背景确实事实。相比而言,受过学院教育的书家在技法方面更加全面也更有深度,强调对技法的全面理解和对书风的源头追溯,「血液纯正」和钻研至深;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并进,重视学养与技法的不断提升。因此,他们大多五体皆能,笔法相对纯熟,并有更为明确的审美取向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七零年代的王佑贵先生就是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培养的这样一位青年书家。
  王羲之言:「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所以,要想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当是天赋、刻苦、学养、修为缺一不可。同时,学院教育只是一种模式,每位学员接受的都是相近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而真正决定他能走多远的是其本身的天赋和后期的历练,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王佑贵先生也深知这一点。
  王佑贵先生生于普通农家,却自幼喜书,甚至为了能多写字有意让成绩下降,虽凭借聪慧考上师范学校,但对书法的痴迷使他依然辞家离职,负笈杭城访师寻友,读书写字。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佑贵先生从师范生到美院生,后又成为书法硕士生、博士生,因其成绩突出而倍受瞩目,成为当代具有学院背景的青年书家的代表之一。但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在这十余年间,他历经各种艰辛,甚至一度为了筹措学费和各种生活、学习的开销,即便是在炎夏酷暑户外奔波,买瓶水也都不曾舍得。那时的他,看到好的字帖又买不起,就在艺术书店翻读,有时一待就是半天,回去后凭着出色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笔耕墨耘。这段经历使他对读帖有着特有的理解,现在还常常随身携带一本印刷精美的《书谱》一边看一边比划着。正是这种对书法的痴迷、痴情,加之不曾间断修为与历练,使他对于书法的体悟与掌握超出于同辈。
  佑贵先生五体皆能,尤以行草为着。其学书经历两个发展时期:一是大草阶段大概在一九九八至二〇一〇年间,他先以王铎为基础,旁及黄道周、倪元璐、傅山,后上溯张旭、怀素、阁帖等,作品多气势恢巨集,恣肆磅礴、以势取胜。张旭、王铎、傅山连绵回绕、起伏跌宕,怀素用笔圆劲,使转如环,纵横凌厉,这些个性掌握得好则成为个人之强烈风格,反之则易犯狂怪诡异、粗野拙劣之病,倪元璐就曾因凌峭过度而被人戏称「刺菱翻筋斗」。佑贵先生深谙此理,其在所作大草用笔圆劲,点画错综,结字奇正相生,而又能虚实互应,在书写中既保留纯正古质之美,又能豪情外溢而挥洒自由。蔡邕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悲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的确,草书尤其大草确能达情性而显自然万象。观佑贵先生书能让人浮想联翩,或吐纳烟云气象,或静观云卷云舒,时如风清云淡,时如急风骤雨,具激扬放逸之态又不失简淡萧远之气,将个人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这类作品曾数次在全国大展中为人称道。
  近两年来,佑贵先生在继续研习二王的基础上,对小篆、行书和草书下了不少功夫。我曾多次在其寓所偶见他临帖,虽是临帖却更像「大熔炉」,像王羲之,像孙过庭,像米芾、像苏东坡……细观之,实则像他自己。宋曹云:「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拟蹊径,自出机轴,渐走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端,然后传神。」佑贵先生乃带着思想去创作,他将读书写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又逐渐化之,从他大字创作到小字创作的历程,可以推测佑贵先生正想更多地在作品中融入意态与气韵。观其小字,一类追宋人意趣,一类追晋人气韵,而其用笔愈见精微而不失气度,其精神愈见饱满而蕴籍。然观者或许会以为其书风飘忽不定,而我以为,大草易走粗野,小字怕落柔秀,若以两者相补,则更能骨肉丰盈而格调旷达。况且乎,为艺之人岂可过早定型而弃于探索呢?
  不仅如此,近年来,佑贵于魏碑亦有专攻,并作过较为系统而深入的探究,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成果为引起了业内关注。这可以算作是他书学探索的第二阶段,而且这一阶段还可能会延续一段时间。相比前一阶段,他的视野更为开阔,涉猎更为广泛,功夫更为精深。这或许就是由专到博的转变,但这种博又不是刚入学院是的浅尝辄止,而是在他既定的探究魏晋以来古法的目标上的精进。这也是佑贵与一般当代学二王者的不同之处,或许正因为如此,他花更多的精力研究古典技法和古典精神。
  书法的经典是既有精熟的技法和完美的艺术表现,并能使二者完美融合,犹如美妙的花样滑冰或艺术体操,难度和艺术表现缺一不可,但书法的「玄妙之妙」还关乎作者本身,关乎民族文化。不知佑贵以为如何?
  佑贵先生年近不惑,对书法和生活都有了更多的体悟。近几年经历着从学院学员到学院教师的角色转变,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书法教学中。在花费大量时间悉心指导学生学业和细心关照学生生活的同时,始终让自己保持临帖、创作的「专业状态」,利用「教学相长」来进一步探求书法的传统与道统,并时常有不期之得。同时,他也积极于公益活动,常拿出佳作拍卖并用于公益,体现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良知和品格。如此佑贵先生,其书法可待也。
  佑贵生于浙江淳安,为人朴实恭谦而睿智从容,识时而不慕喧哗,痴于书,敏于艺;学书博涉而不离本心,深入传统,关注当代,合而不同,风姿绰约。相信锐意求变、求深、求真的他,定能在当今书坛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其时不远,我等拭目也。
其他文献
释文:  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唐·蔡希综《法书论》
期刊
摘 要:所有创作的源泉都来自于生活,美术尤其如此。在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中,注重让小学生联系生活、挖掘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在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中去产生创灵感和作激情,是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美术 作业设计 源泉  生活赋予了所有艺术以真实的生命力,脱离了生活的艺术创作是苍白而虚幻的,是无法接受时间考验的“废品”。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美术反映了人类最真实的活动,同时又是对
期刊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过两年的美术基础教学活动,幼儿已经能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能大胆使用喜欢的颜色,画面有一定的情节,布局较合理等特点。这个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同时幼儿处于象征期过渡阶段,已不满足于已有水平,因此,“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在大班进行。因此,教师就幼儿示范法应用于大班的美术教学,进行了
期刊
长淮新村小学是合肥市特色小学、安徽省书法教育实验校,学校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观无不给色彩素雅的教学楼以生动的点缀。一道道以文传情的墙,一块块鲜明可爱的标语牌,一扇扇图文并茂的宣传窗,让孩子们时刻感到艺术就在身边,文化就在眼帘;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对学校充满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学校呈现出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物质文化——时时处处皆育人  物质文化由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办公文化、专用房文化、
期刊
卢立军  1971年5月出生于诸暨街亭,自幼喜欢画画  1990年毕业于诸暨师范,启蒙于杨可老师  1990年毕业后任教于王家井新壁完小至今  2000年开始,师从田源老师学习中国花鸟画
期刊
摘 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学生如能写得一手匀称、工整、美观的字则能让人刮目相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化浮躁为沉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化短暂为坚持,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引领学生走进汉字、感受汉字、书写汉字、爱上汉字。  关键词:小学 写字教学 策略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汉字犹如人的一张脸,因此让每个学生都能写
期刊
唐梓衡杨雨粱熠锴等书画作品
期刊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美术作业的设计布置和批阅评价,是美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成技能与技巧,同时也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高段学生美术作业不良现象及原因  五、六年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美术课堂或美术作业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现象:①课前准备不充分,忘记携带美术工具的学时较多
期刊
徐春银(校长)
期刊
民国时代画家的作品流淌着一份真性情,读到深处就会感知到内里横陈的某些法度,这恰恰是他们思智的闪烁之点。民国时期的大艺术家们,他们天真稚拙的孩提时代就大胆地闯进了这水墨淋漓的黑白天地,在他们幼时就习得毛笔字,书法绘画皆通,而他们的这些“基本功”大多数都是从小在私塾中学来的。  私塾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地方推行教化的重要形式,发端于智慧的春秋时期或更早。私塾,又称家塾、义塾、书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