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私塾小孩在画什么?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l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代画家的作品流淌着一份真性情,读到深处就会感知到内里横陈的某些法度,这恰恰是他们思智的闪烁之点。民国时期的大艺术家们,他们天真稚拙的孩提时代就大胆地闯进了这水墨淋漓的黑白天地,在他们幼时就习得毛笔字,书法绘画皆通,而他们的这些“基本功”大多数都是从小在私塾中学来的。
  私塾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古代人才培养的摇篮,也是地方推行教化的重要形式,发端于智慧的春秋时期或更早。私塾,又称家塾、义塾、书塾、村塾、族塾、坐馆、教馆、门馆、社学、义学或学塾等,是与“公”相对的私人空间,形式多样,意谓针对少年儿童之私学,教学本旨为儒家之学,其偶像是孔子,入学时要对孔子行拜、作揖等礼节。对于文化的传递、人才的培养,私塾在古代曾经做出过贡献,它适应了古代社会的需要。但是,到了近代,私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距离,因此,从这个时期开始提倡新的教育,艺术领域也加入到了私塾当中。
  民国时期的很多优秀画坛名家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了自己的学画生涯,如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黄宾虹从小识字很快,不仅认挂在墙上的字画上的字,也找寻家里的藏书,其中不免有二十四孝图之类的封建说教书,也有如山海经等绣像插图的少年读物,这就成为他一生献身于国画艺术的最初的启示。黄宾虹从小跟随倪金的父亲倪老先生学画,倪老先生教授他:“学画可不是件太容易的事,最要紧的,是要学画家的画,不要学画匠的画,要学做画家,不要学做画匠。把长话说成短话,就是学画要像写字一样,一笔一笔都要交代清楚,千万不要描,不要涂抹。当如作字法,笔笔宜分明,方不致为画匠也。”倪老先生的一席话,说得黄宾虹惊喜交集,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引起了奔腾的思潮。五岁的他当时虽还不太懂,于是就一心揣摹学画的技法,学画是否也和读书一样,按《孟子》、《论语》、《大学》、《中庸》的顺序?在学画过程中,倪老先生一边作画,一边讲解给他听,说了学画入门之道,关键是在用笔,要笔笔分明。倪老给他指出了学画入门的关键,是黄宾虹第一步就踏上了正确的道路,摸到了伟大的中国画艺术的边际。进入门来,还有待于自己的努力,黄宾虹在家塾里每早学书、学画、背诵古人诗词。后来黄宾虹初次欣赏了一批金石书画之类的文物,如查士标、渐江、石涛的画,让他受益匪浅,每早写字以后,就试背临几幅渐江等人的作品,一下笔就踌躇不前,又仔细回忆,才继续画下去,看看不太对头,于是又画一遍,反反复复经过好长一个时期。向前辈学习,吸取经验的方法使他有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时期大量的优秀范本已经很成熟,如《芥子园画谱》(图1、2)、《珍禽图卷》等,一些古代画家在教学时常画些册页小品和步骤图,供弟子临摹研习。这类示范性作品后来被称为“课徒画稿”。其中最为著名而且影响最大的要属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的女婿沈心友编撰的《芥子园画谱》,画稿的主要作者为王概、王耆、王臬三兄弟等。全书分三集,山水画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及花木禽鸟谱。基本内容包括画法浅说、画法歌诀、诸家画法及模范各家画谱。全书介绍了中国画基本技法和传统流派,体系较完整。方法上采用的是分析与综合法。一般先以文字总览某一绘画对象的源流与画法要领,接着分为小单元,对其类型画法加以介绍,然后循序渐进不同类型的组合,最后形成画幅整体。这种形式化的方式,明白浅显,循序渐进,很适合后人临摹学习。
  民国时期生活在诗情画意浙江的潘天寿,七岁的时候,进入到村里的小私塾里念书(图3),当时就喜欢写字、画画、刻图章,最初学写字是描红格,后来习老师所写的墨写映格,最后练老师的墨写空格。每天午饭后写一两页,整整的写了五年,从不厌倦,只是喜欢。童年时期潘天寿喜欢画画和喜欢写字是一样的,因为书法和画同是艺术,它们的理法趣味完全相通。他开始学画在纸片上画小人、画花、花鸟,映描《三国志》、《七侠五义》的插图人物(图4、5),连乡村祠庙门窗上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他都一一心记而加以模仿,这只是画着玩,并不是真有学画的意图。后来,买到了《芥子园画谱》,才知道画的范围很广,分科复杂。由分部的练习,到整体的组成,由简单的基础理论,到高深的原则,步序井然。于是《芥子园画谱》就成为了他学画的启蒙老师,并且逐渐懂得了诗文、书法、金石以及画史、画理与绘画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就说画梅,他既很认真地学习勾勒、点染、圈法等一套技法,也揣度梅花仰偃反正,含蕊全放,攒萼落瓣初放与全树式的种种姿态与情韵,这时就仿佛进入到了古人诗词的意境之中,他很欣赏梅谱中《古今诸名人图画目录》收录的咏梅诗句,如苏东坡的“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
  《芥子园画谱》是石印的,既无颜色,又无浓淡,对着临摹,每每发生许多困难,都会请教老师和朋友,跑到亲戚家里观摩乡下小名家的画。“一个小孩子,没有老师和朋友的指导,要想学好书法、画好画是多困难啊,一个人只生活在小圈子里,是不可能学好学问的。”这是潘天寿先生后来对自己小时候学画经历的感慨。潘天寿上的第一堂正真图画课是静物写生,写生一枚枫树叶。按理说,从小爱画画的潘天寿应是如鱼得水。拿惯了毛笔,从《芥子园画谱》中自学而来的他,第一次捏起木炭,学习西洋的素描课程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富有绘画才华的他未来将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否得到名师的赞赏?一枚小小叶子,也许就是判定将来潘天寿几十年艺术道路,艺术价值的那座沉重的天平。
  当然在这些画坛名家少年时期对于艺术,他们的理解还只是混沌初开时的晨曦,虽然前辈的点拨和《芥子园画谱》使他们一窥绘画辉煌的过去,借着画艺之浩淼幽深,但他们像个初涉海滩的泳者,不下海不可能了解大海的脾性,不经远航不可能体验到大海的丰富一样,融化在民国美术里的学识与智慧,他们要到艺术海洋中去游泳,做一名自由的泳者。
  参考文献:
  [1]王忠秀.黄宾虹画传[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2]卢炘.中国名画家全集·潘天寿[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潘公凯.潘天寿评传[M].香港:商务印书馆,1986.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杭州)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在语文课程中切实抓好写字教学,让学生写出端正、漂亮的字,作为低段的语文教师应结合低段教材和实际情况进行写字教学:关注基本笔画,迈好书写第一步;聚焦字体结构,稳扎稳打齐步走;开发书法微课,步步推进促成效。步步为营,带领学生走进书法的殿堂,触摸汉字,亲近汉字,淋漓尽致地书写汉字。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 书法教育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载体,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字就是“人”的第二张脸,中国有句
期刊
释文:  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唐·蔡希综《法书论》
期刊
摘 要:所有创作的源泉都来自于生活,美术尤其如此。在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中,注重让小学生联系生活、挖掘生活、感悟生活,让他们在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中去产生创灵感和作激情,是新时期小学美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美术 作业设计 源泉  生活赋予了所有艺术以真实的生命力,脱离了生活的艺术创作是苍白而虚幻的,是无法接受时间考验的“废品”。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美术反映了人类最真实的活动,同时又是对
期刊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经过两年的美术基础教学活动,幼儿已经能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能大胆使用喜欢的颜色,画面有一定的情节,布局较合理等特点。这个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同时幼儿处于象征期过渡阶段,已不满足于已有水平,因此,“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在大班进行。因此,教师就幼儿示范法应用于大班的美术教学,进行了
期刊
长淮新村小学是合肥市特色小学、安徽省书法教育实验校,学校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观无不给色彩素雅的教学楼以生动的点缀。一道道以文传情的墙,一块块鲜明可爱的标语牌,一扇扇图文并茂的宣传窗,让孩子们时刻感到艺术就在身边,文化就在眼帘;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对学校充满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学校呈现出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一、物质文化——时时处处皆育人  物质文化由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办公文化、专用房文化、
期刊
卢立军  1971年5月出生于诸暨街亭,自幼喜欢画画  1990年毕业于诸暨师范,启蒙于杨可老师  1990年毕业后任教于王家井新壁完小至今  2000年开始,师从田源老师学习中国花鸟画
期刊
摘 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学生如能写得一手匀称、工整、美观的字则能让人刮目相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变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化浮躁为沉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化短暂为坚持,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引领学生走进汉字、感受汉字、书写汉字、爱上汉字。  关键词:小学 写字教学 策略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汉字犹如人的一张脸,因此让每个学生都能写
期刊
唐梓衡杨雨粱熠锴等书画作品
期刊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美术作业的设计布置和批阅评价,是美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成技能与技巧,同时也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作能力,美化心灵,陶冶情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高段学生美术作业不良现象及原因  五、六年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美术课堂或美术作业过程中往往出现以下现象:①课前准备不充分,忘记携带美术工具的学时较多
期刊
徐春银(校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