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不能落到实处。作者对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实验 化学教学 高中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没有落到实处。
一、客观原因
1.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周课时为3课时,就必修1来说共30课时,新课内容耗时最少也要10周,再加上军训、各种节假日等,基本上要16周左右才能结束新课。一学期只有20周,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在教学上赶进度的现象非常严重,演示实验能省就省,学生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因此,不可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室条件。现阶段化学研究中新的仪器和手段层出不穷,化学仪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精密化、微型化。而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落后,实验药品不能及时更新,存在药品缺少或过期的情况,致使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不能很好地进行。
3.实验人员缺少。在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室一般只配一名实验员,学生实验不能完全及时进行,探究实验没有时间安排,同时又要担心实验室和学生的安全,所以对于实验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主观因素
1.学校领导不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及评价机制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升学率至上的思想使得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不到落实,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因此迟迟得不到解决。
2.教师不重视。
(1)教师倦怠。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怕麻烦、怕危险、怕危害的情况,所以演示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学生实验能省就省,探究实验没时间进行,更不能顾及趣味实验和家庭实验。
(2)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推理不严密,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不全面、不到位。
(3)不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得多、说得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验,因而学生的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在考试中不认识实验仪器、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议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边讲边实验,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但看到了喷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变红,不仅验证了这一性质,而且为学习化学性质做好了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现象并不明显、可见度不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在无危险、无危害、耗时短、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等等。
3.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能发现问题。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比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严格要求,做好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偏差、实验报告。
5.补充趣味实验,重视家庭小实验。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对化学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开展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可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结束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化学实验教学任务重、困难多、牵扯面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实验 化学教学 高中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实验没有落到实处。
一、客观原因
1.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新课程高中化学课周课时为3课时,就必修1来说共30课时,新课内容耗时最少也要10周,再加上军训、各种节假日等,基本上要16周左右才能结束新课。一学期只有20周,没有时间处理习题,所以在教学上赶进度的现象非常严重,演示实验能省就省,学生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因此,不可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室条件。现阶段化学研究中新的仪器和手段层出不穷,化学仪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精密化、微型化。而一些学校实验仪器配备落后,实验药品不能及时更新,存在药品缺少或过期的情况,致使很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不能很好地进行。
3.实验人员缺少。在大部分学校,化学实验室一般只配一名实验员,学生实验不能完全及时进行,探究实验没有时间安排,同时又要担心实验室和学生的安全,所以对于实验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主观因素
1.学校领导不重视。 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及评价机制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升学率至上的思想使得许多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得不到落实,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因此迟迟得不到解决。
2.教师不重视。
(1)教师倦怠。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怕麻烦、怕危险、怕危害的情况,所以演示实验能不做就不做,学生实验能省就省,探究实验没时间进行,更不能顾及趣味实验和家庭实验。
(2)不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描述,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做细致的观察,推理不严密,因而学生在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时不全面、不到位。
(3)不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受教学进度的影响,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演示得多、说得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验,因而学生的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在考试中不认识实验仪器、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情况屡见不鲜。
三、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议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形成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规范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边讲边实验,把一些简单可行的演示实验和一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纳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比如: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演示实验中,学生不但看到了喷泉,而且看到了酚酞溶液变红,不仅验证了这一性质,而且为学习化学性质做好了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现象并不明显、可见度不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在无危险、无危害、耗时短、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可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等等。
3.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只能单纯地限于模仿,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造成学生实验时不能发现问题。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的方法。比如:教材中有关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若乙烯的制取和性质的课堂教学改为探索性实验,就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严格要求,做好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可以有效地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偏差、实验报告。
5.补充趣味实验,重视家庭小实验。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对化学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开展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可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结束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任重而道远,化学实验教学任务重、困难多、牵扯面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有效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