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语文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07124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家宝总理说:“决定一个舰队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最慢的船只。”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聋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审美教育对于培养聋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教育,培养其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审美教育必须依托各种形式的美,在美的感染下实施,必须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在聋生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在聋校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名篇佳作,作者为我们塑造了许多美的形象,营造了许多美的意境,为语文的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聋生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努力培养聋生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以塑造聋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培养良好的审美感受。
  聋校语文教师应如何对聋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呢?
  一、创造意境,引导聋生感知美。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聋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导语,用丰富的情感和广阔的文学背景去创造审美意境,让聋生能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对待审美对象,亲身发现和感受作品中的美。
  在讲授何其芳的《秋天》时,可以让聋哑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的优美意境,沉浸在诗人的深情絮语之中,想象着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沉浸在美的境界中,陶冶其崇尚美的情操。
  在讲授《爱莲说》时,我这样设计导语:“人们爱菊,用它象征着志趣高洁;人们爱竹,用它象征着虚怀若谷。而宋代的周敦颐却独爱莲,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看看作者为什么对莲情有独钟。”这样的导语富有感情,一方面创造了一种美的氛围,便于聋哑学生进入审美心境,同时也启发了学生进行类比思维,把注意点放在莲的象征意义上,在于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作者爱莲实际上是用莲的品格表明自己虽处污浊的环境却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从而激发聋哑学生对作品情感上的期望与向往,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作品的内涵,为进一步的审美奠定基础。
  二、发挥想象,培养聋生鉴赏美的能力。
  美是生动的,而美的这种特点决定着人们的审美活动是用形象的方法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感受开始,进而把握和领悟。
  在讲解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时,我从分析比喻句“湖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入手,抓住喻体“新娘”形象,引导聋生去想象盛大的婚礼上新娘艳丽的服饰、娇羞的神态、盈盈如水的眼波,只有当这一形象显现于聋生的头脑中,聋生才能感受到作品所描绘的那幅夕阳西下的美景:落日的余辉洒满大地,沐浴在这金色的晚霞中的柳枝婀娜多姿、随风飘拂,闪闪发亮的柳叶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真像是一个娇羞的新娘。由此可见,发挥想象对于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三、观察启发,激发聋生创造美的潜能。
  人类不仅需要追求美、欣赏美、玩味美、鉴别美,更需要积极地努力地创造美。因此,我们在培养聋生感知美的基础上,要着力培养聋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启发他们观察周围的事情,让他们感知宇宙间万物的千姿百态,有无数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等待着他们去挖掘、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朱自清的《春》,语言优美,构思精巧,作者用满怀欣喜的感情描绘了春天生气盎然的景象。
  我要讲授这一课时,先让聋生用彩色画笔画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一起融入春的喜悦中。再通过朗诵引导聋生进入文中的意境,通过视觉激活聋生的思维,激发聋生的想象。在课文学习完成以后,指导聋生仔细观察一年四季的变化,从而展开合理的创造性想象,提高聋生的表现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把聋生的视野全束缚在对句子的解释、对段意的概括、对主题的分析上,势必把本来有着广阔美育的语文教学狭窄化,使本来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情趣弱化。
  四、潜移默化,教聋生学会欣赏美的同时学会做人。
  文学蕴含的审美因素主要有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文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教材所选篇目,都是语言的佳作,不仅准确简洁,而且景美意真,具有“绘画美”。
  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让聋生体会到了江南绿意盎然的春天美景,用词之准之美是其它词无法替代的。
  王维的《竹里馆》,诗人宁静淡泊,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意境优美,让聋生真正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这样的文章很多,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等,不胜枚举,聋生们阅读其中淳朴隽永的自然美景一定会被其魅力折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聋生欣赏人文美。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英子收衣襟上的夹竹桃,从而引发了对父亲的回忆,有爸爸严厉的责罚和无尽的关爱,也有夹竹桃的败落和父亲的离世,这些都使英子慢慢长大,愈来愈坚强镇定。在教学中,要让聋生感悟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丰富的社会美和健全的人格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学会做人。
  总之,只有将审美教育寓于语文教学,才能有利于提高聋生的心理素质,健全聋生人格,达到教学目的,收到明显效果。
其他文献
美是一切的开始,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儿童画并不单单是一幅画,而是幼儿的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幼儿表现的是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绘画教育,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我想,首先应从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能激起欲望,从而使他
期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平常低段写话课堂,经常看见学生愁云惨淡、搜肠刮肚,虽绞尽脑汁,仍笔端凝滞。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作为小学低段,教师更应引导学生牵手生活、学会积累,寻求写话素材,为高段写篇章添砖加瓦。  一、放眼生活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录像机,能够将一路看到的尽收眼底;但也有如“过眼云烟”,不留丝毫痕迹。所以,要让孩子们学会抒写生活,首先得教他
期刊
风平浪静,肯定只是集体的一种假象。面对不可避免的矛盾,特别是男生将“战火”引向境外(班级之间)之际,有一种最为省力的处理方法,那就是利用恰当的语言——因势利导,无为而治。  打架事件:  3月17日中午,我刚走进教室,就有许多学生反映陈聪与隔壁班上的徐皓瑜打架,从教室打到了外面。听语气,肯定是场恶斗。  我往陈聪座位上一看,他那白皙的脸上安然淡定。但这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架打到高级境界时,也许可以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加强城镇小学教学管理必须重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并重点从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等方面强化了管理实施细则。  关键词:素质教育 管理办法 教学工作 备课作业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期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尤其重视写字教学。那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一、用科学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期刊
低年级的写话是中高年级写作的基础。2011版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因此,如何进行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是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又一课题。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作法:  一、读书写话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的深化,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以,要上好语文阅读课,最重要的是把钻研文本、解读文本放在第一位。  一、老生常谈:文本解读之误区  个性化阅读教学正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但受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大一统”意识的影响,教学个性不凸显,缺乏文本解读个性化的主体意识,甚而有追求个性而个性的解读,使最纯正的语文丧失了语文味。  [案例]《哪吒闹海》教学片段。  师:哪吒
期刊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评价是物理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但受到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实验室条件以及传统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技能的评价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三维目标得到普遍认可,相对更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技能理应得到并且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如何对实验技能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也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物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