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表现个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记叙文中的动作描写,就是指通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的写作方法。本文主要探究了在创作中如何恰当地通过动作描写来彰显人物个性与精神。
  关键词:描写 动作 个性
  动作是反映人物精神面貌、个性特征的一面镜子。人物的每一动作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动作描写与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不同的主要区别在于,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是从静态上描写人物表现其精神,而动作描写主要是从动态上描写人物反映个性,因此,刻画人物,尤其是要把人物写生动、写活,写作者就应该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意我们身边的人,这样在写作时就能随手拈来,积累更多的动词,表达起来就能游刃有余。
  初学者要很快掌握写作技巧,我认为向名家经典学习是很有效、很科学的做法。而在我们学过的初中课文中,有很多是这样的典范例子。
  一、对比动作表现个性
  在对比动作中表现人物的个性,是指在写作中,用一方的动作来反衬另一方的动作,使其中一方的动作在对比中表现出其个性来。
  在鲁迅很多的经典文章中,只有《风筝》被介绍到了国外去,这当中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它却是一篇经典美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很多授课者在讲学这篇文章时都会对鲁迅自认为是“精神虐杀”的一幕反复品读体味,因为里边的动作描写太精彩了。鲁迅破坏小兄弟做风筝的动作,是在对比中使动作更蛮横、更显愤怒的。首先看小兄弟做风筝,“我”“推开门,果然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一个大蝴蝶风筝即将完工,“做眼睛用的小风轮”,还“用红纸条装饰着”……这个情景使我们看到小兄弟做风筝是多么的专注、细心,又是多么的肯钻研、富于创造!结合前文,我们看出小兄弟对风筝有多热爱、有多痴迷!秘密被发现后,小兄弟是“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风筝被无端肢解了,他独自“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其惊恐不安的内心,其悲苦无奈的神态,写得是多么真切,仿佛如见其人!“我”因为“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偷做风筝,便“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根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因被“瞒”而愤怒,只一笔,就勾画出了“我”的颇带几分“专制”色彩的心理状态,而一个“折”字、一个“掷”字、一个“踏”字,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一连串动作,十分具体地表现出了“我”的盛怒与狂暴,与小兄弟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平常的字眼,由于作者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产生了不寻常的艺术效果。
  在创作中,运用对比动作来表现个性,要注意一点是不是所有动作都写,我们只要选取一些能集中表现人物个性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对比之间不要出现动作相仿,最好是强弱明显、爱憎分明。
  二、连续动作凸现个性
  现实生活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但人的动作有很多是相仿的,比如紧张时捂胸口、夸张时张开口、慌张时摸后脑、茫然时摇摇头。但尽管是这样,我们也要在我们的作文里写出差别来,把一个人的连续动作写出来就能很好地凸现人物个性。连续动作,是指一个人习惯性的接连发生的动作,或是某人在完成某件事时接连出现的几个动作。我们在写作时应注意结合所写对象的身份、地位、处境和状态来选择恰当的动词,不能过度夸张,否则失实,不能凸现人物个性。
  要说连续动作描写的“极致”,我想《水浒传》应该要称最了,书里面不但打斗场面多,而且写法多种多样。同样是“打虎”,武松的打虎与李逵的打虎就不相同,而其中我认为最精彩的要数“拳打镇关西”里面的连续动作描写了。特别是第一拳:“……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的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正如金圣叹在眉批中所批:“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一连串的动作,“按”、“踢”、“踏”、“提”、“扑”……把打人的场面写得痛快淋漓,不但打得痛快、看得过瘾,更把鲁达对镇关西的那种痛恨也表现了出来。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连贯地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透过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武艺高强的鲁达,同时也是一个仗义勇为、除恶务尽的鲁达,个性非常鲜明。
  连续动作的描写在很多地方可用。比如在校运会上,描写某人跳高或跳远,没有连续动作的合理运用,就没法把过程写具体、写精彩、写出个性与神韵来。
  三、特征动作彰显个性
  在文学作品当中,所塑造的人物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正如鲁迅所提倡的“杂取种种,只表现一个”,这样的典型人物往往带有社会性质。因此我们在塑造典型人物时要善于抓住人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如果信手乱写,必然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人物。所谓特征动作,一般是指人物在某种情况下不经意或有意识呈现的动作,在写作中我们只有抓住这样的富有特征的动作,才能彰显人物个性。
  说到人物的特征动作,鲁迅最喜爱的小说作品《孔乙己》就会不自觉地浮现眼前,因为孔乙己的那两个动作太让人回味了。文章写到孔乙己来到咸亨酒店要酒要茴香豆付钱时,“便排出九文大钱”,特征动作是“排”。“排”字能彰显孔乙己什么个性特征呢?首先表现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其次显示了对酒店的卖弄,表现了“你看,我分文不少,我是规矩人”的变态心理;同时还表现出孔乙己想在短衣帮面前摆阔、炫耀的心理,表现孔乙己对短衣帮的不屑一顾与心情的得意。可见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在这一刻的个性特征。而后来因为偷书被打断腿用手走来买酒,他们这样付钱的:“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这时的特征动作是“摸”,这个“摸”字,则表现出孔乙己穷困潦倒到极点,酸气全无,生命维艰,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二字之差,彰显出孔乙己前后命运之别,其概括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一“排”一“摸”两个动作的运用,让读者对孔乙己既觉得可笑可怜可悲可叹,又对他的悲剧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与惋惜,真切地反映了鲁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可奈何的同情、愤嫉和批判。   人物的行动是受人物思想意识支配的,而人的思想意识又是千变万化的,因此人的行动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在写作时不能忽略这些变化差别,如果我们不注意人物、不看对象就胡乱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就会张冠李戴,就会闹出笑话来。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别、文化修养、当时的心理及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写形象,才能彰显出人物个性来。在实际写作中,要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符合人物心理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四、细节动作反映个性
  刻画人物的动作,自然要用到动词,表示某个方面的动作,其动词可能有一搭乘,而每个动词都有它不同的用处。表示“看”这一个动作,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就有不同的选择,从看得方位有远眺、近察、俯瞰、仰望、瞻前、顾后,从看的方式有窥探、端详、瞻仰、参观、瞥见、浏览、观察、注视、盯住、瞄准、青睐等等。因此我们刻画人物动作时,特别是刻画细腻动作和无声动作时,要注意精选动词,力求描写得准确,以反映人物个性。
  在写作中刻画细节动作,其实就像是电影里的慢动作显示,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分成若干个连续的动作,然后采用“蒙太奇”的手法组合,通过细节动作来反映人物个性。在经典文章里,《背影》中父亲的“背影”之所以挥之不去,就是由于作家仔细地描绘了父亲上月台时克服困难的种种努力的姿态,这种种努力的姿态极尽可能地反映了父亲爱子的个性,这种个性无法让人忘怀。作家是怎样表现这种个性的呢?他是通过一连串的细节动作来表现感人力量的。首先是“蹒跚地”过铁道,这就预示着上月台必有一番搏斗。接着是“两手攀着”月台,可以想见月台之高;然后是“两脚再向上缩”,可以想见父亲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特别是攀援时“身子向左微倾,现出努力的样子”,更精细地描写出了一般人总是以右手为主要着力点时的姿态,使我们似乎看见父亲那撑着沉重身躯的右手的颤抖。所有这些细节动作的刻画,都显示出父亲不怕困难、不辞辛劳拼命地为儿子服务的怜子深情。当然,作品在刻画父亲背影的同时,又多次刻画了儿子感动的眼泪,从侧面烘托了父亲背影的形象,加强了背影的感染力量。
  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也许会有很多,但我们必须谨记一点,写动作只是为了表现人物服务的,因此不能过多地使用动词。有效的点缀会使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反之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成功的动作描写关键在于准确的观察、思考,在于对人物形象性格准确的分析判断,进而选择恰当的动词。只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是可以准确地找到恰当的动词的。我们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恰当使用动作描写,才能为你的文章增加亮点,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周振甫 徐明翚 主编 《散文写作艺术指要》.东方出版社出版。
  2.路德庆 主编《写作艺术示例》。
  3.《中外文学名著精品赏析·中国现当代文学卷》。
其他文献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尤其重视写字教学。那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呢?  一、用科学的识字写字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期刊
低年级的写话是中高年级写作的基础。2011版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因此,如何进行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是摆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又一课题。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作法:  一、读书写话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的深化,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抓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以,要上好语文阅读课,最重要的是把钻研文本、解读文本放在第一位。  一、老生常谈:文本解读之误区  个性化阅读教学正在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但受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大一统”意识的影响,教学个性不凸显,缺乏文本解读个性化的主体意识,甚而有追求个性而个性的解读,使最纯正的语文丧失了语文味。  [案例]《哪吒闹海》教学片段。  师:哪吒
期刊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评价是物理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但受到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实验室条件以及传统观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验技能的评价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三维目标得到普遍认可,相对更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技能理应得到并且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如何对实验技能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也成为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物理
期刊
温家宝总理说:“决定一个舰队速度快慢的不是那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最慢的船只。”在如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聋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审美教育对于培养聋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教育,培养其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审美教育必须依托各种形式的美,在美的感染下实施,必须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在聋生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期刊
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意识即求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凭空而起的,它必须由兴趣作为前提,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  新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为了明确对小学生阅读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的研究方向,充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努力使孩子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我们制定了具体的策略,重在平时的落实、提高。  关键词:阅读 行为习惯 养成策略  今年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儿童的阅读日趋重视,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近年来,我校也积极地响应市局要求,充分开展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境,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课堂情境 教学情境 观察事物 激发兴趣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
期刊
学生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既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新课标要求低年级的识字量增多,要求学生大量识字,力求在儿童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快速进入自主阅读状态。因此,教师要加强低年级学生识字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挖掘儿童的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让学生快速地把识字运用在阅读、朗诵中,提高学生乐学语文的兴趣。下面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的体会:  一、课堂注重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