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的管理模式影响着农业的生产成本、经营效率等,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文章以陇西县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在详细分析176份问卷走访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特定范围内的流动成本、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与农业产出量的关系进行数学分析,结合C-D生产函数和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定量测算出陇西县的农户适度经营规模为2.803hm2,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促进适度经营规模发展。
   关键词:适度经营;三权分置;农地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进入农村社会,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始普遍推行。正是由于这种生产方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也大大提高,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农民进城务工,承包地无人耕种而撂荒;进城农民宅基地长期闲置,而退出机制又不健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土地产权界限不明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权益保障不充分;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市场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土地经营的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问题突出等。
   2014年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中,第一次用“土地经营权”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指出,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和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要将传统意义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一步划分为经营权和承包权,以求达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三权分置制度应运而生;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运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在三权分置的背景下从法律层面推进了中国新农村土地改革。
   农地适度规模即对农村现有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在提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的同时,降低土地生产经营成本,以求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当前很多研究者也对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了大量测算,但由于陇西地处甘肃东南部,地理位置偏远,农业物质技术和机械设备相对较落后,相关的适度经营规模研究较少,且农地利用的特殊性在客观上决定针对某一地区或某一背景下单一方向开展研究得出的结果很难实现有效衔接。一系列的中央文件中多次强调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经营规模,要引导普通农户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而对一个地区土地经营适度规模进行科学测定是贯彻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原则,对现代农业生产进行指导的根本要求。所以合理的对农村土地进行集中规模的科学利用能有效的促进陇西耕地由零散流转向规模连片方向流转。因此将陇西县作为研究区域,对其耕地进行研究,论述陇西适度经营规模,充分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决策意见。
   一、陇西县基本概况
   陇西县位于定西市中部,东接通渭县,西连渭源县,南边有漳县和武山县,北边连接着安定区,地处中纬内陆,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727.8米。该县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95万亩,总人口52.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3万人。
   201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8784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68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1%,人均GDP为14824.2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7.25万亩。农村用电量5321.6万千瓦时;地膜覆盖面积43.01万亩。2018年全年末陇西县政府大口径财政收入97493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3237万元,工业增加值86308万元;全县户籍总人口52.49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3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828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92103.9万元;全县公路里程1534公里,等级公路里程298.405公里。
   二、研究方法和數据来源
   (一)生产函数
   (三)数据来源
   为了探求三权分置背景下的最优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本调查小组与2019年6月前往陇西县重点乡镇,以农户为重点调查对象,选择典型乡村首阳镇首阳村、南门村、和平乡潘家湾村、大湾里村等地进行入户调查,选取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形式开展样本数据收集;主要问卷内容集中于调查农户家庭成员的基础信息(性别、年龄、户口、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劳动投入情况、收入情况、农资投入情况、经营地情况、规模经营意愿、土地流转情况等;总计下发230份问卷,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76份,问卷有效率为88%;其他数据主要来源于陇西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陇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服务站。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概况
   1. 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中有74户农民进行了土地流转,其中67户农民转出或互换部分农用地,4户转出全部农用地,3户农民转入了承包地。样本区域户均人口数量为4.30人,其中主要为4、5人的家庭。研究结果分析显示,户均农业劳动力人口仅为2.02人,非农劳动人口占总人口56.44%。调查样本户均年平均总收入为21236元,其中纯农业收入占比43.56%。
   2. 农户收入情况
   对所调查的样本进行分析得到,家庭农业收入中3000~7000元的农户最多,占总样本的34.09%,其次是3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家庭,其占比分别为20.45%和27.27%;非农总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56.44%,调查得知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的非农业产业收入。
   3. 现有耕地规模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样本区域的户均耕地面积为0.341hm2当地的耕地类型多为旱地,农户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作物灌溉,受天气影响大。和平乡等地的地形坡度较大,地势陡峭,多分布山间梯田(山丘陡坡区),坡度大于8°,土地流失现象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含量低。且调查中发现样本区域的耕地的破碎化程度较高,首阳镇等地由于拆迁和公路建设因素导致片状耕地被打散,农户现拥有的耕地不规整,进一步导致了粗放经营和撂荒现象的发生。    4. 投入情况分析
   (1)固定资本投入情况。
   固定资本投入主要是指农户家中用于农耕的农业机械租赁额、使用和维修费用。借助问卷数据SPSS分析得知,样本区域内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流动成本与农业收入之间的显著性均小于0.01,表示其与农业收入呈显著相关,但农户户均固定成本与农业收入的相关性系数为0.273,农户户均固定成本和其他变量的显著性为均大于0.01,表明无明显显著性。
   由于固定成本的显著性不达标,因此本研究选择在进行回归时将固定成本因素剔除。
   对造成固定成本不显著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调查区域内的农户绝大部分仍使用传统收割的方法,仅少部分位于平坦地区的农户使用的农业机械主要有拖拉机、收割机、农药喷雾器等,且农户所用拖拉机、收割机多以租赁的形式为主,按照面积收费。而农户采用传统收割方法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农业机械的租赁成本过高,难以负担,且样本区域内的农户很多因为拆迁等原因导致耕地面积过小,租赁农业机械不划算;二是因为承包地地形等原因不适宜机械收割,调查区域很多地方耕地很不平整,许多农地都是梯田和坡地,因此拖拉机等大型机械很难进去进行操作和收割。
   (2)流动资本投入情况。
   在本调查中,流动资本投入主要考察种子费用、化肥费用、农药费用、农膜费用等。问卷结果分析得知,调查区域内户均农业流动资本投入为1223元,其中户均化肥最高,年投入额占流动资本总投入的45.97%;户均种子费用位居其次,年投入金额为353.04元;农药投入额占比最少,仅占19.91%。
   (二)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测算
   本调查所用数据为实地调查的问卷结果。
   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研究对象,以户为单位,将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数量、流动资本投入和农地面积作为R、L、K1、H,利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检验F值、Sig值得知,该模型经过了SPSS显著性检验,说明有较好的拟合效果。由模型回归表得知,R、L、H、K1的显著性检验值均小于0.05,说明农业劳动力人口数量、耕地面积、流动资本投入都能对农业生产总收入产生显著影响。
   从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上来看,耕地面积的变化对农业净收入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是流动资本投入、劳动力数量。
   根据调查区的实际调查情况得知,陇西县的劳动力务农时间为50天,农业雇佣工资水平为50元/天,陇西县的土地平均承包费用为1909元/hm2,则一个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价格为2500元/年。
   根据回归结果所得,计算陇西县的农地经营适度规模为:
  即陇西县的户均农地适度经营的最佳规模为2.803hm2,也即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为1.389hm2。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软件的数据回归结果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流动资本投入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它们都能对陇西县农户的家庭农业年总收入产生显著的影响。将它们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耕地面积>流动资本投入>农业劳动力人口数量。研究区域的耕地面积的产出弹性为0.271,即每增加1%的耕地种植面积,其农户的农业收入增加0.271%。流动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139,即每增加1%的流动资本的投入,农户的农业收入将增加0.139%。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120,即每增加0.120%的劳动力收入,农户的农业收入将增加0.120%。
   而由于多种因素共同导致固定成本投入量(农业机械投入)未能进入回归,因此被排除回归方程,说明在现有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下,扩大固定成本投入量并不能带来农业收入的增加。对于固定成本则要因地制宜,具体而细致的考虑当地的耕地面积大小和坡度等多方面因素。
   根据样本区域的数据分析可得,陇西县的户均现有耕地面积为0.341hm2,劳均耕地面积为0.169hm2。模型回归计算所得陇西县的户均耕地面积为2.803hm2,劳均耕地面积为1.389hm2。户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比现有的户均农地规模超出2.462hm2,劳均农地适度经营规模比现状劳均农地规模超出1.220hm2,陇西县农村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远远小于适度值。
   而根据最新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可知,全县的耕地自然等别中最高等别为12等,其面积仅有7388hm2,只占全县分等面积的5.51%。其中分布最多的为无灌溉条件、有机质含量低、地形坡度大的5等地,其面积总计为8.1万hm2,占全县分等面积的61.05%。全县大于15°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39.85%,地势较陡,加大了降水径流的速度,因此水土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又因为大量农民外出打工,所以撂荒耕地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经统计,因缺少劳动力造成的土地撂荒面积为415.71hm2,约占全部撂荒面积的26.4%,涉及农户1453户,占全县土地撂荒总户数的23.1%。
   综上所述,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因此要提高户均农地规模和劳均农地规模,必须要减少陇西县的种植户数量,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农业和农户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农地流转政策,同时土地经营规模要与农业劳动力和人口流出相适应,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发展与稳定,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获得规模效益。
   四、结论和建议
   针对陇西县的耕地零碎和不规整现象,为了减小与农地适度规模的差距和承包地分散所造成耕作不便,特别是某些与村莊离的较远的耕地,粗放经营和撂荒现象尤为严重,政府可以联合乡镇部门和单位,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地适度经营。    (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
   根据调查,陇西许多村庄的耕地灌溉得不到保障,针对那些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严重干旱的土地,可以选择耕种抗旱作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而针对地形陡峭、难以进行耕作的山地和坡地,可以实现退耕还林还草,以减少耕地撂荒和浪费。
   (二)加快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鼓励农户将撂荒的土地进行转让、转包、出租,还可以将分散的小块耕地流向种田大户、农业合作社,实现耕地的集中化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政府要完善相关流转法律政策,规范土地流转行为,调控土地流转价格,相关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责,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检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减少农业劳动力和种植户数量,要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扩大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容纳能力;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农民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保障农业劳动力向其转移后能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促进陇西县的农地规模经营。
   (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要创新规模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对生产较稳定的农产品进行规模化的重点培养,使其形成当地支柱性产业,围绕该产业进行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培育当地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地规模和脱贫政策向融合。
   参考文献:
   [1]陈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与管理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01):15-19+78.
   [2]周敏,黄善林,张莹,林佳.黑龙江省农地适度经营规模及其制约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32(09):37-41.
   [3]袁思言,阿布都热合曼·阿布迪克然木,王岩.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水稻种植为例[J].農业科学研究,2018,39(03):25-32.
   [4]乐雅倩.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5]刘鹏.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J].价格月刊,2017(11):74-77.
   *基金项目: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4025)。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通过走访和调研,以随机采访形式了解Y市小微企业生存现状,对企业进行抽样式采访并进行合理化分析发现,Y市政府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上取得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激励型工具的运用缺乏针对性、互动性和和信息传递不顺畅等方面問题。针对这一问题,在政府激励型工具视域下了解小微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真实需求,并提出改善建议,以推动打造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继而使得市场经济健康、稳定、繁荣
期刊
摘要:县域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常熟作为苏南县域经济的代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常熟营商环境仍存在政策稳定性不够、技能人才缺乏、主动服务不够、产业集聚度不高等短板。要聚焦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在致力法治诚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用户思维、引导产业集聚等多方面发力,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关键词:营
期刊
摘要:特色优势农业是发展“一带一路”通道经济的产业支撑。文章依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兰州百合和扶贫主导产品镇原万寿菊,总结和分析了百合和万寿菊的营销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鼓励农户参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以期增强农产品在当地乃至全省全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关键词:万寿菊;百合;营销状况;问题;建议   甘肃省作为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是发展“一带一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和百姓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中医保健品行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中医保健品立足于中国传统医学药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优良功效。近年来,中医保健品行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此来促进中医保健品市场健康稳步发展。文章率先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中药行业宏观环境及竞争能力,并以东阿阿胶企业为例,从公司概况、公司核心竞争力层面、公司经营业务、财务收入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东阿
期刊
摘要:理解和挖掘合作社领导人的成长路径及规律对于提升农民合作社的经营质量、加快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学术界缺少对领导人成长阶段转变因素及其行为策略的研究。文章以成都五家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导人为例,运用扎根理论,梳理出合作社领导人驱动因素及行为策略,并将合作社领导人成长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而形成合作社领导人驱动因素及行为策略匹配模型,找出三个阶段的主要差异与转变原因。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某银行雄安分行和某银行背景中小企业中心的实际调研,了解现实中的商业银行信贷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信贷客户总需求下降;另一方面需要完成信贷硬性指标,在这种矛盾下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挖掘优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信贷服务,改变传统信贷模式,用新技术来帮助解决银企双方之间的矛盾,使得信贷结构更加合理,信贷双方进入良心的循环。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中小企业   一、中小企業面对的融资问题  
期刊
摘要:蚂蚁花呗作为重要的消费信贷产品,在生活中为人们提供很多方便。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出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文章以蚂蚁花呗为中心展开研究,总结更有效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创新策略,目的在于扩大个人消费信贷产品的发展市场。   关键词:蚂蚁花呗;消费观念;可持续发展;数据分析   随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全面性发展,金融消费理念不断创新,这为阿里巴巴的蚂蚁花呗创造了有利环境。蚂蚁花呗当前成为消费的重要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分阶段以及分岗位学徒制探索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分阶段和分岗位培育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当前的光伏发电技术,引进新技术与新工艺,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提升工作人员对现代学徒制度的探索,创新新型管控模式。文章主要针对“分阶段培养、多岗位轮训”现代学徒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分阶段培养;多岗位轮训;现代学徒制;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  
期刊
摘要:三权分置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农地流转情况增加,文章针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确定方法进行研究,将收益还原法与“三权分置”的背景结合,以有实行“三块地”政策的甘肃省陇西县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与计算,结果与全国大部分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较为相符,证明了本研究农地价格确定方法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农地流转价格提供参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三权分置;收益还原法;农地价格  
期刊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是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解决了金融长尾群体获得金融服务难的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以及农民群体提供了相应的金融服务,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2011~2017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对金融长尾的群体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分为中小企业的收入,农村群体的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长尾群体收入与消费有正向促进作用,故当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