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作文教学“真实的空间”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_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作文要写出真实的人和事、真实的心情、真实的感受,才能给人以真实感,才更具感染力。但反观当前的写作现实,似乎离真实渐行渐远:作文少有真实感受的表达,缺少真实思想的支撑,没有真情实感的宣泄。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对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进行探索。下面,就结合笔者的一点思考和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观念真实——前提
  我们现在很多的写作都是老师定框框:构思要精巧,立意要崇高,语言要华美,结构要经典。学生为了得到高分不得不丢掉真实而走上迎合他人心理的歧途,导致学生作文不讲真话,假话、空话、大话、套话连篇,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作文教学也过分重视作文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使作文教学几乎沦为只重形式忽视内容的纯技术教学。观念不变,真实难行!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这是最基本的作文观。作文教学的首要的任务是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作文即我”的大作文观,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训练体系,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训练模式。写作教学就应贴近学生实际,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还学生以真诚,还作文以真实,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训练真实——保证
  (一)出题要“真”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现在很多的作文题目都已预设好了主题和道理,写作文首先要考虑的不是真情实感,而是跟出题者阅卷者打心理战。殊不知作文题目应该就像一座桥梁,为出题者与应试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双方在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可以展开平等的对话,不应有单一的道德指向性和规定性。如“平常的一天”这样的命题才符合“以人为本”的说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独特认识独特感受的平台。我们的题目应关注火热的生活,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写出真实的作文,可以把社会热点拿来讨论,把媒体观点拿来分析。
  (二)训练要“真”
  大量的写作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量的实践,效果会打折扣,每周要保证一次练笔机会,当然量有时要靠学生自己增加,因而鼓励课外多写,多练笔。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片段训练,进行仿写等语言感染力训练,或借鉴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描写训练,甚至对课文进行扩写、缩写、续写、改写等训练。实践证明,读中学写,读中悟写,确实是实现作文写真实的有效方法。
  三、阅读真实——根基
  (一)做好课内阅读
  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还可从语文教材中获得,因为语文教材汇聚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章精华,这些经典文章历经岁月长河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这些名篇自然是融多种美于一体的精神世界。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它饱含了作家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作家心血和生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感知文章的情感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作品内涵的准确把握与充分地理解,能够带领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并体验到作者创作时的那种激情。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热情。
  (二)拓展课外阅读
  从很多写作尖子生的身上我们了解到,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前人也有很多经验之谈:像人们熟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欧阳修的“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冰心也说“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可见,大量的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好的文章除了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来进行感悟,还要通过摘记记录的方式进行内化。
  教学实践表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只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才有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当作文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生活,让写作成为学生表达自我、诉说情感的内在需要,学生才能写出真实的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真实地反映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还作文教学“真实的空间”。
  ★作者单位:山东即墨市萃英中学。
其他文献
从事高中语文教育已经十几年,在这漫漫征途上摸爬滚打,虽有些许成就感,但是更多的则是深深的遗憾。一直以来,高中作文教学是我认为最困难的版块,从教之初,我始终认为,只要给学生多讲,让学生多练、多看,作文一定是能提高的,事实也证明,这样长期坚持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机械训练最终的结果就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便是我深感遗憾的,想必也有很多同仁和我一样,这样清醒而矛盾地坚持着。  一、高中作文评语现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即“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知;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情感地表达”。高中语文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以及作文水准。  一、明确积累目标,重视语言迁移  在语言积累的过程中,学生
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取决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对材料的加工。加工水平越深刻,则理解越透彻,储存越牢固,回忆和提取的效果也就越好。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在学生阅读的各个环节上都要注意授之以策略。  那么,阅读中怎样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呢?这就要强调精读,使学生能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慢慢咀嚼咀嚼,认真体味、感受、想象、理解、反思。  一、动心:注重想象和体验  从本质属性上说,阅读活动是主体间
语文学习一旦回归到生活中,学生就会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汲取到更为广博的知识,同时发展个性,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个性化的积累。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综合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多种学习方式并举中获得体验。再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就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社会及大自然进行接触,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借助生活体验,增加生活积累  生活化课堂的方式有很多,关键是要激发学生把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近年来,语文课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的确,语文教学是需要朗读的,但仔细回味起来,总感觉缺少点什么。在笔者看来,书声琅琅固然重要,但课堂上也需要默默静思。  一、在阅读中养成默读的习惯  所
做老师没意思,做语文老师更没意思,做初中语文老师简直让人绝望,近日,一位同行对我发出如此感慨,现在的人对初中语文太不重视了,小学刚教认字,很有新奇感,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关注语文的挺多,高中有高考的压力,学生和家长无形中会重视,唯有这初中语文,学生觉得认识的字挺多的,也没有了新奇的感觉,再加上又是义务教育,所以重视的人就少了许多,更别说那种发自内心去热爱的人啦。  听到这样的话,难免有些心酸,身为一名
语文教学是一个由“感”而“悟”、合“感”而“悟”的心理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就是“感悟教学”。感悟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途径。学生的感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思想知识或方法获得升华的契机,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人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词人及其词作风格。  2.鉴赏词作的情感、手法,理解其丰富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写作背景,揣摩具体词句,准确诵读,深入体会词作中丰富的情感意蕴和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诗词的兴趣,汲取作品的营养,丰富文学积淀。  2.让学生正视苦难,明白苦难是一笔财富,使人拥有精神的高度,使艺术灵魂高飞。  教学重点  1.品味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些要求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理应从“多元解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遵循基本的阅读方法,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允许他们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
按理来说,古诗词欣赏应该是高中语文课堂中最有语文味的,因为诗词是最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的。然而现实教学中,与语文老师交流,均反应很是无奈,特别是教学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处境尴尬,学生们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还是“提不起兴趣”;教师有心无力,因为学生尚未系统掌握鉴赏古诗的知识。加之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如按专业的古诗赏鉴课来上,学生必然无法承受;但又不能像上必修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