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官窑彩瓷精品寥若晨星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w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绘瓷烧制尽管早至唐代长沙窑,但是因工序多、成本高,唐、宋、元时期不受重视,直到明代成化斗彩兴起后,釉上彩绘瓷才成为流行,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烧制达到顶峰,对明清两代彩绘瓷的发展影响深远。
  明早期盛行青花瓷,青花釉里红、五彩瓷器虽在宣德时期已出现,但是与釉下青花瓷相比,釉上彩绘瓷需要先将白瓷烧成,出窑后绘画纹饰,入窑二次烧成,不仅多了绘画的工序,也多了道入窑烧制的工序,制作成本远高于青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两宋五大名窑瓷器所倡导的素雅、静穆、内敛的文化气息,对瓷器审美标准影响深远,可能到明代中期,文人士大夫对彩瓷仍有抵触情绪——明初曹昭著《格古要论》卷七评价官窑青花瓷时,有“古饶器出今江西浮梁县。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好色白而莹,最高。”的记载,这应该是成化以前釉上彩绘瓷产量有限的社会原因。
  明代彩瓷以青花加彩、斗彩、五彩、黄彩、红彩,素三彩、金彩、蓝彩、绿彩、珐华彩(釉)为代表,成化斗彩、嘉靖和万历五彩成就最高,特别是成化斗彩瓷,存量稀少,创烧后就非常名贵。近30年来,明代官窑彩瓷成交均价高于清代制品,11件入闱明瓷前百名,品种涉及青花加彩、斗彩、五彩、珐华彩瓷。
  据台湾记者陈小凌统计,90年代苏富比、佳士得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10年间上拍过明代官窑彩瓷218件,成交132件,成交总价约1965.8702万美元,成交均价约14.89万美元(远超百万元人民币,是清代制品平均价格的1.65倍)。清代官窑彩瓷上拍2975件,成交1827件,成交总价约10250.412万美元,成交均价约5.61万美元(不及明代制品平均价格的40%)。可见,90年代明代官窑彩瓷的价格相当高,清代制品在单价上不具备竞争力。
  
  青花加彩瓷精品屈指可数
  
  创烧于宣德的青花矾红彩瓷,将高温釉下青花与低温釉上矾红彩巧妙结合在一起,烧制出了比青花釉里红更加艳丽、雅致的彩瓷,传世品备受藏家青睐,拍场出现过宣德、正德、嘉靖、万历制品,器型有盘、碗、高足杯、盖罐等,成交价很高。
  上世纪80年代,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明代青花矾红彩瓷价格就超过百万元。1984年11月香港收藏家叶义旧藏专拍,高9厘米的六字款宣德青花矾红彩海水瑞兽纹高足杯以50.6万港币成交。2年后秋拍,赵从衍旧藏、口径12.3厘米的l对六字款万历青花矾红彩龙纹碗以59.4万港币拍出。1989年舂拍,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旧藏专拍拍出2件:口径19.7厘米的六字款正德矾红彩阿拉伯纹盘71.5万港币,口径22厘米的15世纪晚期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154万港币,此件是80年代里首件价超百万元的明代青花矾红彩瓷。
  90年代,这类瓷器上拍量少,起拍价百万元以上,具代表性的有2件:199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高39.8厘米的六字款嘉靖青花釉上彩鱼藻纹盖罐以176万港币拍出;1999年北京翰海春拍,直径16.3厘米的宣德矾红海水青花九龙鸡心碗(有残)拍到了330万元,创同类彩瓷价格新高,已经意味着价格高涨的序幕揭开了。
  2000年后,明代官窑青花加彩瓷价格动辄数百万元,精品超过千万元。这10年里2件拍品人闱明瓷前百名排行。2007年北京华辰春拍,口径21.5厘米的成化青花暗刻海水绿彩龙纹盘拍出了143071元。此盘原为日本藏家之物,内外壁均绘绿彩龙纹,盘心绘一侧面团龙,以黑彩勾勒轮廓,填绿彩,外壁绘两组4条绿彩行龙, “整器集合釉下青花、暗刻、釉上黑线勾勒填彩等多种技法于一身”,仅见Eskenazi有类似藏品。
  2009年伦敦邦瀚斯春拍,高30.2厘米六字款嘉靖青花釉上彩鱼藻纹罐估价18万至25万英镑,拍出了111.76万英镑。此罐无盖,与199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176万港币成交的那件器型、纹饰风格类似,尺寸有别。同年u月首博举办的“盛世气象”收藏中,展出过一只带盖的同类器,让国内收藏者有幸能一饱眼福。嘉靖朝此类大罐纹饰风格与五彩罐一致,存世品仅在个位数上,相信未来价格仍将有上升空间。
  
  成化斗彩瓷已成稀世之珍
  
  斗彩之名出现于清代,取釉下青花与釉上各种颜色争奇斗妍之意,传世品是稀世奇珍。因为量少,价格没有可比性。过去30年有3件明代斗彩瓷入闱明瓷前百名排行,2件成化器,1件万历制品。
  成化斗彩均为官窑制品,所用颜色除青花外,以红色、黄色、紫色、绿色为主,多达五六种。器型有鸡缸杯、高足杯、天字罐、碗、杯、洗、碟,盖盒等,均以小件器为主,六字款。纹饰常见子母鸡、三秋图、龙纹、海兽纹、花鸟纹以及葡萄、莲花、团花等。正德、嘉靖、万历虽然也有斗彩烧制,数量、工艺水平不及成化。
  80年代香港苏富比拍出过5件名家旧藏六字款成化斗彩瓷,价格均达数百万港币:1980年秋、1981年春仇焱之旧藏专拍易手3件:高7.7厘米的花鸟纹高足杯以462万港币拍出,1只鸡缸杯以418万港币成交,另1只鸡缸杯被香港收藏家马锦灿以528万港币竞得。而并非出自名家藏、高7.6厘米的团花纹高足杯,同年秋拍仅以66万港币成交;1986年秋、1987年春赵从衍旧藏专拍出现2件,口径7.3厘米的梵文缠枝莲纹酒杯407万港币,口径8.2厘米的如意折枝灵芝小碟79.27f港币。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斗彩瓷的代表者,万历时期1对斗彩杯就价值白银百两,《陶说》中有“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记载。清代阮葵生的《茶余客话》中说“明成窑‘五彩鸡缸’一对价值百金。”鸡缸杯形制小巧,通常为卧足,杯外壁绘雌、雄鸡和雏鸡为主题纹饰,以山石、兰草、牡丹等为辅助纹饰,用色绚丽典雅,雍、乾时期仿制甚多。1999年香港苏富比舂拍,口径8.2厘米的六字款成化斗彩鸡缸杯从1500万港币起拍,受到中外买家的激烈追捧,终被伦敦的Eskenazi以2917万港币夺标,是30年间最贵的成化斗彩瓷。有行家认为, “此杯若现在拍卖,价格会在亿元以上。”此杯原为Mrs.Leopold Dreyfus]日藏,后入日本藏家之手。所知成化斗彩鸡缸杯存世约15件,8件藏于台北故宫,2件在北京故宫,美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及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各藏有l件,其余3件分别在香港的欧百龄、马锦灿以及Eskenazi之手。
  2001年、2003年成交过3件成化斗彩瓷,分别是“天”字罐、梵字纹杯、高足杯。高11.1厘米的海水飞象纹 “天”字款罐,2001年11月由伦敦苏富比以75.15万英镑拍出,直径7.5厘米的 折枝花纹梵字纹杯,200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286.375万港币成交;同年香港苏富比秋拍,991.84万港币成交的花卉纹高足杯,人闱明瓷前百名排行。
  正德、嘉靖、万历三朝的斗彩瓷器精品不多见,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908万港币拍出的万历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可列为代表性制品。拍场出现的这三朝斗彩瓷,成交价多在200万至500万元间,与成化制品没有可比性。
  
  嘉靖五彩价最高
  
  宣德时创烧的五彩瓷,嘉靖、万历朝步入鼎盛期。有论者认为, “商业发展迅速、市场繁荣”“百姓生活质量迅速提高”使市场日渐世俗化,集红、绿、黄、蓝等颜色于一身的五彩瓷自然受到了市场欢迎。具体的原因我们不去探究,五彩所表现的内容越来越世俗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30年来,嘉、万官窑五彩瓷价格一年比一年高,5件成交品人闱明瓷前百名排行,是明代彩瓷入闱数量最多的品种。
  嘉靖时期五彩瓷成就最高,器型繁多,尤以将军罐、葫芦瓶、方斗、镂空瓶、笔架、笔管独具特色;纹饰丰富不胜枚举,道教色彩浓郁的图案别具一格;色彩浓艳鲜明,红、黄、绿三色变化无穷。200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4404.475万港币拍出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被台湾收藏家曹兴诚竞得,创五彩瓷器的全球成交价最高纪录。此罐高46厘米,保存完好,被誉为中国瓷器中的典范之作,原为胡惠春旧藏。胡氏收藏有一对,1985年由纽约苏富比以121万美元拍出1只,后经过4位欧美藏家之手,现藏于纽约亚洲协会。创纪录的这件1992年在纽约拍卖时,被香港收藏家刘銮鸿竞得,当时即以286万美元落槌,约合223l万港币。其后伦敦、香港出现过3件类似风格的无盖大罐,但是均不及胡氏旧藏的这对精美。
  万历五彩成就不及嘉靖,但传世品数量较大,市场较热。5件人闱明瓷前百名的五彩瓷器,4件为万历制品。20多年前,香港苏富比推出的赵从衍旧藏、英铁基金会旧藏专拍,就有精品成交价超过百万港币。最具代表性的是1989年5月上拍的英铁基金会旧藏万历五彩瓜棱式花鸟纹提粱壶,高24.8厘米,六字款,253万港币易主,是80年代最贵的明代五彩瓷。此壶2007年4月再被该公司拍卖时,估800万至1200万港币,1656万港币成交,18年涨幅超过5.5倍。提梁壶外,尚有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902.375万港币成交的彩绘双龙纹双耳罐,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726.4万港币拍出的荷塘鸳鸯图长颈蒜头瓶,以及今年该公司春拍938万港币成交的穿花赶珠云龙图蒜头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私人收藏的万历彩绘双龙纹双耳罐,高62厘米,造型少见,通体施酱釉,双鱼耳,腹部绘海水双龙,罐口外沿青花书六字单行款,中国市场上尚未发现类似品。
  日本藏家青睐嘉、万五彩瓷,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经济繁荣,一度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购藏中国艺术品,五彩瓷也是搜求重点。因此,不少五彩瓷名品收藏在日本,近年来随着日本老一辈藏家退出市场,大量藏品开始在中国市场抛售。以香港、北京地区春秋两季拍卖最为集中,值得关注。
  明代珐华釉瓷是较独特的品种,集琉璃陶、三彩器以及瓷器烧制工艺于一体,工艺特殊,施黄、绿、紫釉,成品庄重、肃穆,受欧美藏家的喜爱。传世量不大,但价格很高。90年代苏富比、佳士得在香港、纽约、伦敦约上拍过1 14件明清珐华器,成交60件,成交总价约90.8155万美元,成交均价约1.5l万美元。中国市场上,199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高40.5厘米的成化珐华莲池鹤鸟图罐即以156万港币成交。2005年该公司秋拍,975.2万港币拍出的明代珐华莲池鹭鸶纹罐,入闱明瓷成交前百名,罐高40.5厘米,原为Rockefeller旧藏。
  自成化朝开始,绿彩流行,但传世官窑精品不多,流通精品价格多为一二百万元,前述2007年北京华辰春拍1430~-元拍出的成化青花暗刻海水绿彩龙纹盘,堪称绝品。拍场上经常有弘治、正德、嘉靖制品出现,近年来行情见好。如200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的六字款正德绿彩划龙纹盘,估25万至35万港币,拍到了268.475万港币;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估20万至30万港币的六字款嘉靖绿地樊红缠枝莲纹葫芦瓶,也以163.175万港币拍出。
其他文献
2006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春拍,编号1248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拍出了7852万港币,创造了迄今为止明代瓷器的全球最高成交纪录。此瓶高32.5厘米,数度易手,因传承清晰,且为釉里红瓷器的典范之作,拍卖时引起了中外买家的激烈竞争,最终被澳门藏家史提芬永利(steve Wynn)竞得,后捐于澳门博物馆展出。  此瓶原为苏格兰一对夫妇继承家族遗产时获得,1984年4月10日委托伦敦佳士得
期刊
9月16日纽约佳士得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推出的何安达“思源堂古代青铜器珍藏”专拍消息甫出,即在内地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这是继2002年纽约苏富比春拍“罗伯特(Robert Hateield Ellsworth)藏中国雕塑及铜器”专拍后,近十年来上拍青铜器数量最大的一场拍卖,也是过去十年里唯——场中国青铜器专拍。此场专拍全部拍品达到了122件/组,许多拍品曾是中国、欧美地区20世纪上半叶甚至更早时期
期刊
齐白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胆敢独造”“有能有识”的艺术奇人,他以农民耕作般的劳动态度在艺海里耕耘了将近一个世纪,他“敢于删去前人窠臼,自成家法”,以农夫般的质朴之情、率真般的童子之心、运用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入画坛前所未有的艺术审美新天地。他的绘画作品充满厂泥土的芬香、生活的气息,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厂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是优秀传统技法与民俗主题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他以土到极处、俗
期刊
淄博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其制瓷历史已有1400多年,但是在众多的陶瓷史料中,除境内的寨里窑址和磁村窑址多有记述之外,在淄博制瓷史上留下绚烂一笔的博山窑却鲜有所见,博山窑所产的晶莹润泽的三彩器更是不为世人所熟知。笔者选取了几组代表性器物,与大家共同享受博山窑三彩器带给我们的视觉盛宴。  博山窑三彩器主要生产于宋金时期,因此当地俗称“宋三彩”或“金三彩”,其得名由唐三彩演化而来,并非单纯指颜
期刊
明初御窑厂在景德镇的设立,改写了中国瓷器烧制的历史,景德镇由此历史性的成为瓷业霸主。在中国制瓷史上,从来没有那个朝代像明代那样,被一个地区的产品所主导。青花瓷奇迹般的成为中国瓷器的名片,有明一代,无论是国人所用瓷器,还是外销品,青花瓷始终占主流地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中,青花瓷是中国陶瓷最为重要的一项。1973年苏富比登陆香港后,明代青花瓷一度是七八十年代里高价瓷器的代言
期刊
明代官窑瓷器拍卖成交TOP100
期刊
蓝瑛,字田叔,号蝰叟,晚号石头陀,又号西湖外民、西湖外史、东郭老农,吴山农等。明万历十三年(1585)出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杰出画家,擅画山水,花鸟、人物等,技法全面,尤以山水著名。他一生以绘画为职业,曾漫游南北,饱览名胜,眼界开阔,留下画作面貌多样,数量众多。而他的花鸟画迹却存世不多。这使人们认识他的花鸟画的全貌受到了局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以研究他的山水画为主,画史资料中,关于蓝瑛花
期刊
清代官窑瓷器拍场全线飘红,而我们却来关注明代官窑瓷器的拍卖走向,多少有点不合时宜。  中国市场瓷器拍卖长期以明清瓷器为主体,虽习惯上统称明清瓷器,但明、清两代主流瓷器釉彩品种毕竟不同,价值、价格评判也各有偏重,因此还是颇有必要就其行情发展的不同作一区分,更有利于看清不同时期各个品种的市场供需情况。  1997年以后清代瓷器主导拍场(不论上拍数量比,还是成交价格比,明代瓷器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明代
期刊
龚心钊(1871~1949),字怀希,亦用怀西,号仲勉,斋名瞻麓斋,安徽台肥人。其先祖为清初才子龚鼎孳(1615~1673,字孝升,号芝麓)。与钱谦益,吴梅村合称为。江左三大家”。龚氏三代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其父龚照瑷(1836~1897),字仰蘧,出身监生。历任金陵机器局、江苏苏松太道(通称上海道台)与四川布政使等职。光绪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893~1897)间出使英、法、比、义等国,
期刊
古书中有一种本子的文字是用两色,三色、四色或更多颜色印刷的,版本学上管这叫朱墨本、三色本、四色本或五色本。这些本子又通称套印本。套印本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雕版印刷术的一大进步。  具体地说,套版是将一页书的版面做成同样大小的几块板,每板印一种颜色,逐次印在同一张纸上,就成为印着几种颜色的书。最常见的是朱墨印,即两色印。每印一页书,先要刻同样大小的两块板,一块板刻黑字部分,一块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