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崛起,提升了现代化农村小型农田水利技术发展的动力,现阶段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存在一些内部的管理体制问题、经费运营出现了障碍、人员构成比较臃肿。本文中作者凭借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的一些内部特点,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资管理的市场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一、前言
农村的水利工程发展,以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这种项目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抗旱、给水、浇灌、防涝的重要基础。新时期,我国大多数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水利改造工程,主要以河道的拓宽、疏通、排涝、降低水污染的防治工程等为主,这些工程不能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但是可以保障农村的水利使用的稳定性。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变化,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渠道,现阶段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未来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得到有效的改革,要向着工程市场化的方向改革,符合当前新农村的发展现状,确保农村水利工程的顺利、安全运行,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化效益,提高社会价值。
二、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特色
2.1 公共服务性
要加强修堤坝,防护洪水的侵袭,防止农村居民遭受洪水的灾害,小型水利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维护性,保证居民的生活权益,确保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体现出公共服务的特征,满足农村的正常发展。
2.2 消费的排他性
水利工程的发展主要可以帮助农村居民提高个人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这种修筑并不需要消费,不影响他人的经济收益,每个受益者可以获得经济保护,但是不需要外界的干扰,不需要投入。
2.3 非价格性
由于公共品性项目的非竞争性和外部性,价格机制在纯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与供给方面无效。同时这类工程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投资规模又较大,且由于灾情的随机性,使得减灾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本身财务效益没有或很小,很难有投资者修建这类工程,只能由政府来投资修建、运行管理。
三、我国农村未来水利工程管理的途径
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完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其具体措施如下:
3.1 加强创新发展
第一、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我国水资源贫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第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体制必须保证公益性水利工程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管理体制一方面要追求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着眼于工程管理单位本身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盈利性与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点。
3.2 实现责任管理发展
新时期农村积极实行小型水田水利工程的责任管理发展制度,保证各类水利工程的有效发展与管理,实现责任化管理细则,确保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可以维持农村水利运用的安全运行与有效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监督,实现行政部门的政企分离经营,而且要确保水利行政部门的职能,要实现责任管理发展能力,提高运行和维护的能力,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经济效益。投资运行与企业管理的水利工程要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要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水利管理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的责任。
3.3耗费收费与耗费补偿制度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公共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应要求。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功能看,是典型的纯公共服务产品,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费用补偿完全应该由政府予以支付,政府应该建立水利工程耗费补偿制度,保障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3.4 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在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投资运行主体中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渐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3.6全面加强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只有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一是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规范有序方面发展;二是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要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
3.7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一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加强 《水法》 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者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没有主次之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二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三是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對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江波.王新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分析与探讨.2009.07:70-74
[2] 江涛.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2010.05:50-54
[3] 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出资人及资产管理研究.海河水利.2010.03:51-53
[4] 郑通汉.改革中央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思考.中国水利.2011.02:59-61
[5] 周学文.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中国水利.2011.08:32-36
关键词: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8-01-01
一、前言
农村的水利工程发展,以小型水利工程作为基础,这种项目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抗旱、给水、浇灌、防涝的重要基础。新时期,我国大多数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水利改造工程,主要以河道的拓宽、疏通、排涝、降低水污染的防治工程等为主,这些工程不能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但是可以保障农村的水利使用的稳定性。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的变化,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渠道,现阶段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未来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得到有效的改革,要向着工程市场化的方向改革,符合当前新农村的发展现状,确保农村水利工程的顺利、安全运行,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化效益,提高社会价值。
二、我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特色
2.1 公共服务性
要加强修堤坝,防护洪水的侵袭,防止农村居民遭受洪水的灾害,小型水利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维护性,保证居民的生活权益,确保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体现出公共服务的特征,满足农村的正常发展。
2.2 消费的排他性
水利工程的发展主要可以帮助农村居民提高个人的安全保护能力,但是这种修筑并不需要消费,不影响他人的经济收益,每个受益者可以获得经济保护,但是不需要外界的干扰,不需要投入。
2.3 非价格性
由于公共品性项目的非竞争性和外部性,价格机制在纯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的需求与供给方面无效。同时这类工程由于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投资规模又较大,且由于灾情的随机性,使得减灾效益具有不确定性,本身财务效益没有或很小,很难有投资者修建这类工程,只能由政府来投资修建、运行管理。
三、我国农村未来水利工程管理的途径
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完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经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发展。其具体措施如下:
3.1 加强创新发展
第一、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我国水资源贫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社会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必须保证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第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原则。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管理体制必须保证公益性水利工程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管理体制一方面要追求工程社会效益的实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保障、水资源供给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着眼于工程管理单位本身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在盈利性与公益性之间寻求平衡点。
3.2 实现责任管理发展
新时期农村积极实行小型水田水利工程的责任管理发展制度,保证各类水利工程的有效发展与管理,实现责任化管理细则,确保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可以维持农村水利运用的安全运行与有效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监督,实现行政部门的政企分离经营,而且要确保水利行政部门的职能,要实现责任管理发展能力,提高运行和维护的能力,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经济效益。投资运行与企业管理的水利工程要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要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水利管理单位以及当地政府的责任。
3.3耗费收费与耗费补偿制度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公共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应要求。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功能看,是典型的纯公共服务产品,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费用补偿完全应该由政府予以支付,政府应该建立水利工程耗费补偿制度,保障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3.4 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在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投资运行主体中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渐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3.6全面加强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只有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一是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向规范有序方面发展;二是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要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
3.7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一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加强 《水法》 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者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没有主次之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二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三是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對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江波.王新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分析与探讨.2009.07:70-74
[2] 江涛.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2010.05:50-54
[3] 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出资人及资产管理研究.海河水利.2010.03:51-53
[4] 郑通汉.改革中央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思考.中国水利.2011.02:59-61
[5] 周学文.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认识.中国水利.2011.08: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