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与学会读书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890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获得知识是重要的,但培养能力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多种阅读方法,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情趣的熏陶,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师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能自主、有效地学习人类无限的知识。如果学生不会读书,不会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是教学的重大失误,也是教师的失职。总之,不论精读还是泛读,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
   有一则报道,说一个小学生读了超过一千册的书。如此广泛的阅读,不要说和普通人相比这个孩子能获得多少特别的知识,单是默默地阅读本身,该是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啊。看了这则报道,不禁感觉现在可谓是一个“泛读的时代”那么多的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读完,其内涵究竟又消化多少呢?当然广泛阅读是必要的,在孩子小时候可以给他读了大量不同内容的书。但当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思考能力,这时候不要再大量广泛地阅读了,而应该在每一个领域选择几本好书读,这样的精读更为重要。精读让孩子深深体味图书的内涵,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更为必要。精读是给予一定时间读适量的书,因此在阅读之前应该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咀嚼品味。可以经常给学生出些思考的题目,让他们比较阅读前后的想法,这也是一个帮助学生锻炼判断思考能力的方式。对于精读和泛读孰优孰劣的问题,人们可以各持己见。但不可否认的是,万事万物都需要均衡,读书何尝不是这样?
   一位家长说某位专家指出,孩子在几岁之前应该读过多少书,包括多少册经典名著和推荐图书。对此,对经典名著和推荐图书的阅读是不错的,但至于“几岁之前应该读过多少书”的理论,未免不够现实。因为每个孩子生理和心智状态的发展都不相同,怎么能以年龄来决定阅读量呢?在那样所谓科学的计划下进行阅读的孩子,最终成长的情况也不会都很理想。阅读,最重要的是得到快乐。无论精读也好,泛读也罢,只有让孩子得到快乐,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意义。如果每个月强迫给刚开始阅读的孩子读上两三百册书,无论精读泛读,都会出现不少的问题。以文学作品为例,人们读小说时都喜欢一口气读到最后,而不是逐句逐字深究吧?但是课本里引入的文章或者报纸上的社论,人们会反复阅读,揣测作者的意图。因此,阅读的目的决定了阅读的方式。
   像前面说过的一样,低年级的学生适合广范的阅读,但是不要勉强地设定阅读目标,只有阅读内容都能为学生所消化才是最适当的阅读量。同时每个学生都会有特定喜欢的书,所以在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同时,也可将学生喜欢的图书挑出来一两册,进行反复阅读,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精读。有些人能从泛读中习得知识,而普通人如果不进行精读,往往大量的书籍到头来只是留下了“好书”“很感动”等印象。
   因此,应该通过大量的广泛阅读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后逐渐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培养他们把握作者的意图,引导他们提出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只有这样,读过的书才能完全消化。当然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现代人也需要泛读的能力,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但是把图书仅仅作为文字大量阅读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要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思想,从中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在讨论精读还是泛读之前,首要解决的是选择各个领域的图书,让学生开始阅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和书籍并不遥远。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以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世界。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潜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教学常见课堂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演示课   这种课型在整合的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
期刊
教师生涯,有如茶艺。   热气腾腾:好茶要好水,普洱要沸水,龙井要准沸水,尽管温度不同,总归是热气腾腾。   教师在新生一入学的时候,就应该像沸水一样——热气腾腾,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甚至热烈。在新生入校之前,要先把拿到手的学生档案背个八九不离十,特别是学生的照片、姓名与毕业学校,更是要做到如数家珍。接新生那天,来一个学生,要张口就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热情地跟每个学生交谈几句,让学生感到教师对每
期刊
曲折的故事情节、丰富的心理描写、厚重的社会底蕴,使《促织》这篇聊斋先生的名篇,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视为典范。文中的成名之子身化促织,轻捷善斗,大悦龙颜,一家人终“裘马扬扬过世家”,为作品涂饰上了浓郁的喜剧色彩。可是,当人们为“天将以酬长厚者”、为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尾欣欣然的同时,却发现,一只小小的虫子,让众人为之喜、为之悲,为之贵、为之贱,为之生、为之死,竟然有着非常的本领和神奇的魔力。于是,不得不
期刊
今天观看了一节教学视频,视频中胡老师执教的《套中人》,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引导到位,真是一节很好的示范课。尤其是模拟表演这一环节,设计、拿捏得十分到位,表演加点评,使学生真正走近了人物,去分析、探讨、体会人物的性格,对作品人物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这些新理念的提出,使语文课堂面貌焕然一新:绘画
期刊
一、突出的专业特长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践性很强的过程,不可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需要反复训练,需要模仿,需要教师示范。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从语文能力来说,就由许多要素构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必须有突出的专业基本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应是非常突出的,在朗读、阅读、书法、写作、辩论、演讲等各方面更应独占鳌头。只有这样,才能用自己的才华去影响人,去感染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
期刊
以月抒怀,古今相通。《月亮代表我的心》《明月千里寄相思》《彩云追月》《月亮走,我也走》《十五的月亮》《月亮船》《花好月圆》《月光下的凤尾竹》《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月朦胧鸟朦胧》等,这些歌曲广为传唱,耳熟能详。但如果要问:古人和今人哪一个对月亮感触更深?回答还是古人。应该说,钢筋水泥的森林、都市喧嚣的灯光、昼夜穿梭的车流、终日弥漫的尘埃、浮躁不安的内心遮蔽了美丽的自然,拉远了人们和月亮的距离。  
期刊
一、试题回顾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70分)   关于读书,他们这样说:   伏尔泰: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张维屏: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朱熹: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程颐: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结合他们的说法,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   二、审题引导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难动笔的
期刊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淀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也只有经过长期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学好语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针对初中生的“阅读”这一项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此,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对这一方面给予了充分关注。由此,广大师生已逐步形成共识:初中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热爱语文的学生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仅仅把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科目,被动学习使得课堂气氛愈来愈沉闷。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已经成为满足新课标背景下化被动为主动教学要求的当务之急。   在和学生网络交流的时候,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很多学生,包括那些平时语文成绩不怎样,也不爱学语文的学生,在空间的说说、微博里面,却是妙语连珠,时常还会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的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相辅相成的过程,其中“情感对流”的主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最重要的。除了教师本身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之外,语文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在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教材与学生之间产生的“情感共鸣”。   一、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1.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