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教学的常见课堂模式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正在以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世界。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潜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教学常见课堂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演示课
   这种课型在整合的初级阶段被广泛地采用,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及动画演示等,以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使知识的再发现过程符合中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普遍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不但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还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太多的负担。
   二、实践课
   这种课型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进行语文实验,亲身体验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三、网络课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制作这样的一个网站:在主页可以介绍这一章的重难点,以及这一章在全书中的位置;在第一个网页,给出课本上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应用;在第二个网页,给出各知识点的归纳推理的过程,以及本章节相关的各种素材,当然这个网页也是一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的过程,以便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在第三个页面,可以给出本章典型题目的解答过程,以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在第四个页面,可以安排一个在线测试,这有利于随时帮助学生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主要进行课堂管理和在线答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进度和内容顺序的调整,并在课后进行反馈。这样做,应该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资源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这样,既集中利用了网络能提供海量学习资源的优势,又有效规避了学生在网络资源的海洋里胡冲乱撞,以致课堂教学失控和低效的局面,提高了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其他文献
小说以方鸿渐始,以方鸿渐终,对主人公方鸿渐的叙述有始有终。茫茫大海里驶来一艘航船,客轮载来了小说的主人公,其始也;这位主人公消融在茫茫的幽冥之中,其终也。“所有乘客的票都是终点的,但每站都必须有一些乘客要下去,给新上来的乘客腾出地方。”下去的乘客也许一去不复还,但也或许会在此站盘桓些时日,再上来去另一个站——这就是真实的人生旅程:并在多为歧出,生离可判死别。   人在婚姻、职业、乃至人生中,万事
期刊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历来都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而是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最重要的教学过程之一。“新课改”是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这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深入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借助“新课改”的契机,改革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多措并举,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授课效率,并
期刊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这也就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它是借助一篇篇融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如果离开美,语文就缺少了灵性;如果离开美,语文课堂也就失去了它本身所独具的魅力。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简单化,致使学生倦怠,教师厌烦,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学习效率不高。那么,如
期刊
目前,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缺少素材,内容空洞干瘪,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论点摆出后,缺少富有说服力的论据,论证干瘪无力,论点就得不到充分的论证。不少学生感慨甚至发牢骚:没有时间看课外书,到哪去弄写作素材?殊不知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库,只是学生没有有意识地去发掘罢了。一篇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课文作者和他的生平事迹,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课文中出现的思想观点,等等,都可以是写作的好材
期刊
应该承认,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考”的需要,作为阅读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语文教学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现状,与语文教学所追求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目标相比,无异于南辕北辙。   “生活与教
期刊
昨天家里停电,到网吧翻些资料,天正热,街上少见行人,网吧门前积车如山。好不容易等一空位,坐下,转头一看,都是学生。再看,都在玩游戏,聊天。找了一会儿,茫然无绪,学生的啸声此起彼伏,如疾风骤雨,如山呼海啸,声音里充满兴奋和快乐。   他们真的快乐么?他们真的快乐——游戏以其姿彩炫目,网络以其情景牵心。终于到了暑假,紧张的时间和心情得以放松,终于可以暂时逃出书山题海,为什么不快乐?   题海的确让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从实质上来讲,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未尝不是件好事,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位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为学生准备一桶“水”   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期刊
语文的学习是个慢功夫,不可一蹴而就。语文知识浩如烟海,非长期积累、定期梳理不能学有所成。特别是在高一高二这样的基础阶段,学生更是需要为将来的振翅翱翔,梳理好每一片羽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后的知识梳理,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建议学生要准备几个本:   一、基础归类本   这虽是老生常谈的方法,但真正能做好,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这些文学大家
期刊
一、教师要以情带情,激起共鸣   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教师应先入情,再动情,再析情,再移情。根据这一感情的发展过程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通过语文学习,能够更多地看到的,是主观感受,是内心情感,是个人见解和人生观。教师如果在教学中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教育中常常讨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话题。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水平和需要,自主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觉调控学习状态,并作出有效的自我评价。其实质是,突出强调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真正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