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鸭》教学实录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生自读作品,提出疑问
  师:下面开始自读作品,把看不懂的字词句画出来。(学生阅读,标出不懂的字词;教师在PPT上展示作品。三分钟后师生开始交流)
  师:下面我们开始交流,哪些字词句比较难懂,请提出来。
  生:“未尝征于声色”中的“征”;“诡告”的“诡”;“骂之亦可警将来 ”中的“警”。
  生:“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整个句子。
  生:“因实告邻翁”中的“因”字。
  生:“鸭乃某甲所盗”这一句。
  生:“某益窘”。
  生:“其病良已”。
  生:“卒不骂”中“卒”的意思。
  生:我想问的是“彼深畏骂焉”中的“彼”和“畏”分别是什么意思。
  (师逐一用红笔标注)
  二、学生讲故事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看原文,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邻近的同学可相互讨论。(同桌之间讨论问题)
  师:讲故事,首先要弄清楚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人?
  生(齐):三个——某、邻翁、梦中人。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可以跳过,也可以猜一猜。不过,不准看原文,因为我们是讲故事。好,谁来讲?(生讲故事,基本上能讲清楚故事情节)
  师:刚刚这个同学把故事讲完了,讲得比较清楚。前面有些问题可能已经解决了,有些还没解决。(生看大屏幕,注意标注红色的字词句)
  三、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问题是哪位同学提出来的,这个提问的同学就有优先回答的权利,其他同学修正或补充。
  师:先看 “未尝征于声色”,我们先解决“征”好不好?能猜猜这个词的意思吗?
  生(猜测):“表现”。
  师:判断一个词在句中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应该怎么检验?
  生:代入句子中去。
  师:还有什么办法?
  生:查字典。
  (PPT展示字典中“征”的六个义项:1.召,征召;2.索取,求取;3.征税;4.证明;5.应验,预兆;6.表露。)
  生(齐):“表露”。
  师:这个句子是谁问的?(有学生举手示意)好,你来说说。
  生:这句话说的是“邻居家老人素来宽宏大量,从来没有表露在脸色上”。
  师:同学们看,哪个字很重要?
  生:“素”。
  师:什么意思?
  生:“向来”。
  师:还有哪位同学有疑问?
  生:“雅量”。
  师:“雅量”是什么意思?
  生:“寬宏大量”。
  师:还有哪个词?
  生:“生平”。
  师:“生平”是什么意思?
  生:“一生”。
  师:就是平生、平时。
  师:“诡告”是谁提的?关键是哪个字?
  生: “诡”字。
  师:猜得到吗?(生摇头)猜不到?好,我们看,这个鸭子是谁偷的?
  生:某。
  师:他跟失主说是谁偷的?
  生:别人偷的。
  师:他自己偷的,他跟失主讲是别人偷的。这个“诡”怎么讲比较好?
  生:“欺骗”?
  师:“欺骗”。就是说,他骗这个老翁鸭子是别人偷的。这样翻译行不行?
  生:行。(语气不够坚定)
  师:要是还不放心,怎么办?
  生:查字典。
  (PPT展示“诡”的四个义项:1.责成、要求;2.欺诈;3.异、怪;4.违背。)
  生:“欺诈”。
  师:我们猜猜,就能猜到了。
  师:下面“彼深畏骂焉”的“彼”和“畏”,是什么意思?
  生:“彼”是“他”,“畏”是“害怕”。
  师:文中这个“深”是什么意思?
  生:很怕被别人骂,“深”是“很”的意思。
  师:“骂之亦可警将来”是什么意思?
  生:骂他也可以警告他将来不要再偷。
  师:警告谁?
  生:某甲。
  师:只是警告某甲吗?
  生:还有其他人。
  师:就是说,还有警告其他人的作用。骂了他,其他人知道了,也不敢偷了。下面我们看这个“卒”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这个“卒”是代词,代指老翁。
  师:代指“老翁”,“卒不骂”也就是“老翁不骂”,好像也讲得通。
  生:“卒”是指“如果”吧?
  师:“如果不骂”?我们先把这个“卒”放在旁边,往后看“某益窘”。“益”是“更加”的意思。“窘”刚刚同学讲故事时说了——“难堪”。“他不骂,他就更加难堪了。”这个“卒”解释成“如果”,好像不对,“如果”就表明不是事实,是假设。
  生:“因为”?
  师:译成“因为不骂”?不成。
  生:“所以”?
  师:“所以不骂”,有点道理,但是“卒”没有“所以”的意思。让你们再猜一次,怎么样?(生猜“于是”“就”)
  师:其实这里是“最终”的意思,完整的句意是指“最终不骂”。“因实告邻翁”如何理解?
  生:将事实告诉了老人。
  师:因为邻翁最终不骂他,某就更加难堪了,然后他说实话了。这个“因”怎样讲?
  生:“于是”。
  师:“于是”可以是吧?
  (生纷纷赞同)
  师:现在只剩最后一个了,“其病良已”。你们觉得这四个字中,哪个比较难一点?   生:“良”。
  师:我们来看,“已”就是“结束”“止”。病“结束”了,“止”了,就是病好了。他骂了之后,病就好了。联系前面看,前文写有个人在梦中告诉他,你要有人骂,病就好了。然后这个人骂了,盗贼的病好了。这个“良”大概是什么意思?
  我们举个例子,你考试总考不好,有个人告诉你,回家认真背书,就能考好了。你回家认认真真地背了,然后就考好了。
  生:“果然”。
  师:非常好,是“果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自己解决了。老师提一个,“茸生鸭毛”这个句子怎么讲?
  生:“全身长满了鸭毛”。
  师:那这个“茸”是指“全身”吗?
  生:可能是“茸毛”。
  师:整个句子怎么讲?
  生:生满了茸茸的鸭毛。
  师:非常好。全身生满了茸茸的鸭毛。
  四、补几句议论
  师:蒲松龄在小说的结尾处,常会有几句议论,如《狼》的结尾有“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请你在讲义上,给故事的结尾写几句话,对这个故事发表自己的议论。
  (生在纸上写,师巡视,三分钟后交流)
  师:我发现一位同学用文言文写了几句议论的话,首先请这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听,然后你再给大家解释一遍,好吗?
  生:人不能盗之,盗之需改也,需让盗之者知也,盗人亦告之,止增笑耳。
  师:请你解释一下。
  生:我讲的意思是,人不能偷别人的东西,偷了的话要改,还得让被偷的人知道。偷东西,又要告诉别人是自己偷的,这不是笑话吗?
  师:总的来说,就是人不能偷别人的东西,偷了的话就要改正。还有哪位同学写好了?
  生:这个人做了坏事,得到了报应,才知道向别人承认错误。
  师:你主要想表達什么?
  生:人犯了错误,要主动地去承认错误,不能等得到报应再去承认错误。
  师:主动承认错误。还有哪位同学想说?
  生:与其得到报应,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做坏事。
  师:一开始就不做坏事。好,还有同学要讲吗?如果没有我们看看蒲松龄怎么讲的。(屏显)
  “甚矣,攘者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
  甚矣,骂者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者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慈者也。
  师:看得懂吗?哪个字你们不懂?
  生:“攘者可惧也”的“攘”。
  师:大家大胆地猜猜看呢?
  生:“偷”。
  师:大家猜到了,很好。从这个议论看,蒲松龄主张骂盗贼吗?
  生:不主张。他可能想表达的是要让那些偷东西的人得到报应。
  师:你的意思就是要惩罚偷东西的人,让他一直都不好。还有吗?
  生:我觉得他应该是主张骂的。他说:“彼邻翁者,是以骂行慈者也。”他是视骂盗贼为做慈善,就是做好事。骂就能让这个人的病好起来,也可以给他一个教训,而且他也说:“一骂而盗罪减!”骂人盗贼就少了。
  师:盗贼就少了?还是什么?
  生:偷盗的这个罪行就小了。
  师:你的意思是主张骂,“骂行善”。
  生:我也觉得是主张骂,骂了既可以让盗贼改过来,也体现邻翁以慈悲为怀。
  师:也就是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骂?
  生:在行善的时候。帮助他减轻罪行,让他长记性的时候,就可以骂。
  师:骂的条件是什么?是行善,是帮助人,就可以,是吧?
  生:骂人要有方法。
  师:如果骂人能帮人减少病痛,又能帮他改过,是可以骂的。就是说,骂人也要看效果。好,今天大家表现很好。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感谢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蒋开慧老师的整理。)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一、走近不幸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表现老王不幸的语句,并说一说老王的不幸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第4段,他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破破落落”看出他的居住环境很差。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很好!  生: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破旧”看出他很贫穷。  师:你准确把握住了老王的生存状态。(板书:贫)  生:第2段,家庭不幸。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期刊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渗透了他们对生活及人生的思考。由于学生阅读方法、阅读积累等的欠缺,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后,应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语言和文字去赏析和深入理解课文,进而实现延伸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几个通过文本解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品析语言,挖掘文中隐含的重要信息  1.抓住句式和标点  在解读文本时,很多教师都会把注意力
期刊
一、走近作者,培育学生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熟悉作者的传奇人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精神。学生在阅读《昆虫记》前,需要了解作者法布尔三个方面的情况。1.法布尔的成长经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诗人”。法布尔观察昆虫、研究昆虫经历了几个十分重要的时期。2.法布尔痴迷昆虫的传奇故事。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是一个奇迹,而法布尔专为昆虫写下
期刊
一、国际课程母语教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概况与项目化学习  1.国际课程母语教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概况  在目前国内的国际课程体系中,对母语教学有明确规定与要求的是IB国际文凭课程体系。而其他的课程体系,如剑桥A-Level国际课程体系、中加国际课程体系、中美课程体系等,要么没有母语课程的教学,要么汉语只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但根据各地方教育部门对中学教育的要求,即便是国际课程,关于母语及其相关学科
期刊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两卷四十七章,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这本书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推荐阅读书目。笔者指导学生快读原著,然后从三个角度设计专题,开展师生共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  一
期刊
“补白”板块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助学系统”的支架之一,主要涉及:语法知识34处,占比约59.6%;修辞知识4处,占比约7.1%;文化知识19处,占比约33.3%。从随文类型看,教读课文后有43处,自读课文后有14处。“补白”板块的随文学习,可促进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一、遵循教材体例  统编教材“补白”板块的设置与编写,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要求,于循序渐进中培养
期刊
一、融入真情,加工细节,让作文丰润起来  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失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无‘我’”,即“我”在画面之外,仅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2.“无情”,即感情平淡乏味、矫揉造作、消极低沉,实属无病呻吟;3.“无趣”,即素材陈旧、人云亦云、一眼见底。  要想升格学生的作文,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有“我”,即“我”是在画面中的,文中有“我”的情感体验以及与“我”有关的人、事、物、景;2.有情,
期刊
赏析诗歌就是欣赏分析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情感。然而,准确地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鉴赏者需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以翻译为纬,以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为经,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全方位立体地剖析,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本文即以此法分析杜甫的《春望》一诗,抓住“望”这一“诗眼”,体会作者其时的复杂思想感情。  一、原作的翻译  春望  杜甫  国破
期刊
事物本有自己约定俗成的称呼,但有时出于某种需要,不直接使用该事物的固有名称,而临时借用与该事物有密切联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它,这就叫作代称。代称与比喻都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修辞手法,但代称又不同于比喻。比喻是用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其作用重在对甲事物的刻画;而代称则是将甲事物叫作乙事物,其作用重在对甲事物的称代。  代称在古书中的运用范围很广,下面我们先介绍代称的一些常见方式,然后再着重介绍一种特殊的割
期刊
愚公是《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当之无愧的主人公,文章“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寓意正是通过他的形象塑造来诠释与呈现的。智叟则是人物关系设定中的最大“反派”,文章用他的大愚若智来衬托愚公的大智若愚,突出愚公的发展眼光与奋斗精神。妻子则与智叟及“杂然相许”的支持者们有不一致的表现,因而总是被后人用来与智叟、支持者们做比较。以上三个人物分别是语文课堂中文本分析的主角、一类配角与二类配角,在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