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情深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j9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析诗歌就是欣赏分析出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情感。然而,准确地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鉴赏者需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以翻译为纬,以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为经,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全方位立体地剖析,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本文即以此法分析杜甫的《春望》一诗,抓住“望”这一“诗眼”,体会作者其时的复杂思想感情。
  一、原作的翻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的意思是“首都”,“深”解释为“高”,“时”指“时局、局势”,“三”在古文里往往虚指,可以理解为“多”,所以“三月”就是“很久”的意思,“簪”名词活用为动词,“不胜簪”意为“插不住簪子”。
  全诗可以翻译为:大好河山虽然还在,但是首都却已经沦陷,城里的春天已经到来了,草木长得很高。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与亲人的离别,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硝烟弥漫,战争已经持续很久了,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在我的心里抵得上万两黄金。我的白发越挠越稀疏,简直要插不住簪子。
  二、画面的想象
  完整的翻译一出来,一位忧国忧民、颓然沮丧的士大夫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春暖花开,杜甫拄着拐杖来到墙根边上,身边的花朵已经开放,诗人老泪纵横,草丛里忽然惊起一群飞鸟,惹得杜甫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而惊惶不已。旁边有人对前线的战报议论纷纷,杜甫却只翘首以待那其实无法到来的家书。万般无奈后,他只好回屋子里,揽镜自照,憔悴无比的面容,稀疏的头发,簪子也无法插住。只得扔下镜子,一个人闷坐着唉声叹气。
  三、情感的寄托
  1.眺望
  这里的“望”,有“实望”和“虚望”两层意思。“实望”指的就是杜甫眼中长安城里断垣残壁、杂草丛生的景象,“虚望”就是被叛军所践踏的河山。在这里,实景和虚景交织在一起,令人唏嘘不已,应该是生机勃勃的时节,却死气沉沉而显得有些荒凉凄惨。由此,可以看出“春望”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诗人眺望春天里的长安城和整个动荡的天下”。
  2.绝望
  首先看一下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写作背景中有一个词很重要——“俘获”。因为“俘获”,杜甫才被“囚禁”,才看到萧条冷落的长安,才会触景伤怀,写出这首佳作。
  杜甫是战俘,人身自由和安全是得不到保障的。根据《新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后,长安人口锐减,叛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毫无军纪可言。我们完全可以基于人性去大胆地设想一下,在这几个月里,杜甫看尽叛军们的凶残狂暴,听到的战况一个比一个糟糕。他会想:朝廷会不会真的要灭亡了?自己在这乱世中,还能活多久?“花溅泪”“鸟惊心”都是诗人自己内心绝望的真实写照。国家前途的黑暗和自己性命的危险叠加,困顿的时间持续越久,杜甫就越有可能接近崩溃的边缘。这符合一个人在特定环境里的正常反应。所以“春望”的第二层含义不妨理解为“在春天里对国家和自己感到绝望”。
  3.盼望
  粗算一下,从杜甫被俘到他写下《春望》,已经有半年的时间。战火纷飞,家人音讯全无,是生是死,互相全然不知。在如此境遇之下,杜甫是否会因为当初与家人分别而怨恨自己呢?这完全是可能的。否则,诗人怎会发出“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呢?从这个角度去探索,因为诗人当初仓促的决定,致使全家陷入生死未卜的境地,这种深深的后悔和自责,日复一日地折磨着自己,此时,世上还有什么比一封报平安的家书更珍贵呢?家书能来,说明亲人还在;亲人还在,自己才有活下去的希望。兵荒马乱的年代里,亲人的团圆比万两黄金还珍贵。行文至此,“春望”的第三层含义——“在春天里对家书的盼望”,就非常明显了。
  4.失望
  杜甫去世的时候58岁。写下《春望》的时候,他已经45岁了。在古代,士大夫对自己的装束是十分在意的。“衣冠”古义本来就有指代“士大夫”的意思。子路曾经说过“君子死,而冠不免”,意思是“君子临死时,也要衣冠整齐”。这种对外表的在意,在古代其实是一种有教养的体现,是一种高贵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簪子,是横插在头发里不让头发披散下来的生活用具。文人披头散发是很伤体面的。国家遭逢大乱,自己怀才不遇;年岁见长,自感时日不多,半生蹉跎,但是一事无成。青年时期立下的壮志,此生能实现的可能性很小了,心有不甘,却无能为力。揽镜自照,而面容枯槁,不由得悲从中来。哀莫大于心死,一根根掉下来的头发,其实就是白白流逝的岁月。诗人连自己的头发都无法好好打理了,可谓“虽生犹死,生不如死”。如果说前文的“望”是对性命的绝望,还仅仅停留在较浅的层面,那么此刻的“春望”所指向的第四层含义是“诗人对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无法实现感到失望”,表面上力度不及绝望,实际上却力透纸背。
  综上所述,《春望》就是诗人杜甫在春天里百感交集,难以言表,只得将眺望、绝望、盼望、失望付诸文字的一篇千古名作。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架构理论包括单元教学、教学程序、教学模式三个核心元素。其中单元教学理论达成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教学程序理论彰显语文教学的“逻辑顺序”,教学模式理论规范语文教学的“操作策略”。在三元素理论指导下,遵循课程和课业、教材和教法的性质规律,由五道教学程序构成“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操作系统,将语文学科诸项知识与能力以系列化形态,融合组成“任务群”式的整体教学模式。[1]“中学
期刊
《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这本书,依据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36个写作单元,将每个单元分为“单元解趣”“教学实录”“教学思考”“名师点评”“学生习作”五个部分,以“趣”作为贯穿全书的“文脉”,以“趣”作为点明全书的“文眼”。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王荣生教授曾说:“语文课堂里几乎没有写作的教学,这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设置一个好情境与写作技
期刊
一、现状素描  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说明文写作还需要教?笑话。当今社会,说明性文字非常多,产品说明、景区解说,俯拾皆是,学生耳濡目染,可以无师自通。另一种声音则说,说明文写作怎么教啊?没想过。考试很少考,教它干什么?  初中学生的声音则不同——说明文写作?几乎不写。老师不要求,考试又不考,写它干什么?如果一定要写,就那么写写,把情况解说一下就可以了。  教材编者则认为
期刊
一、走近不幸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表现老王不幸的语句,并说一说老王的不幸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第4段,他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破破落落”看出他的居住环境很差。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很好!  生: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破旧”看出他很贫穷。  师:你准确把握住了老王的生存状态。(板书:贫)  生:第2段,家庭不幸。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期刊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渗透了他们对生活及人生的思考。由于学生阅读方法、阅读积累等的欠缺,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后,应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语言和文字去赏析和深入理解课文,进而实现延伸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几个通过文本解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品析语言,挖掘文中隐含的重要信息  1.抓住句式和标点  在解读文本时,很多教师都会把注意力
期刊
一、走近作者,培育学生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熟悉作者的传奇人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精神。学生在阅读《昆虫记》前,需要了解作者法布尔三个方面的情况。1.法布尔的成长经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诗人”。法布尔观察昆虫、研究昆虫经历了几个十分重要的时期。2.法布尔痴迷昆虫的传奇故事。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是一个奇迹,而法布尔专为昆虫写下
期刊
一、国际课程母语教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概况与项目化学习  1.国际课程母语教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概况  在目前国内的国际课程体系中,对母语教学有明确规定与要求的是IB国际文凭课程体系。而其他的课程体系,如剑桥A-Level国际课程体系、中加国际课程体系、中美课程体系等,要么没有母语课程的教学,要么汉语只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但根据各地方教育部门对中学教育的要求,即便是国际课程,关于母语及其相关学科
期刊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两卷四十七章,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这本书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推荐阅读书目。笔者指导学生快读原著,然后从三个角度设计专题,开展师生共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  一
期刊
“补白”板块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助学系统”的支架之一,主要涉及:语法知识34处,占比约59.6%;修辞知识4处,占比约7.1%;文化知识19处,占比约33.3%。从随文类型看,教读课文后有43处,自读课文后有14处。“补白”板块的随文学习,可促进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一、遵循教材体例  统编教材“补白”板块的设置与编写,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要求,于循序渐进中培养
期刊
一、融入真情,加工细节,让作文丰润起来  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失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无‘我’”,即“我”在画面之外,仅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2.“无情”,即感情平淡乏味、矫揉造作、消极低沉,实属无病呻吟;3.“无趣”,即素材陈旧、人云亦云、一眼见底。  要想升格学生的作文,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有“我”,即“我”是在画面中的,文中有“我”的情感体验以及与“我”有关的人、事、物、景;2.有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