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昆虫绝妙的生命之歌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走近作者,培育学生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熟悉作者的传奇人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精神。学生在阅读《昆虫记》前,需要了解作者法布尔三个方面的情况。1.法布尔的成长经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诗人”。法布尔观察昆虫、研究昆虫经历了几个十分重要的时期。2.法布尔痴迷昆虫的传奇故事。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是一个奇迹,而法布尔专为昆虫写下了十卷本昆虫名著,更是奇迹中的奇迹。法布尔利用亲自观察而得来的第一手材料,认真记录下每一种昆虫的生活习性。比如:蟋蟀善于建造“家”,管理家务;螳螂善于运用“心理战术”战胜“入侵者”;蜘蛛拥有编织“罗网”来捕获食物的独特能力;等等。当学生了解这些以后,一定会为这些小生物的特殊本领和生活习性感到惊奇。3.世人对于法布尔及《昆虫记》的赞誉和评价。《昆虫记》的问世,使法布尔获得了“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的崇高赞誉。他也因《昆虫记》一书被法国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当学生了解了作者从小对昆虫产生兴趣,并用毕生的心血观察昆虫,用一生的努力撰写出鸿篇巨制,学生一定会为法布尔的伟大精神所惊叹,以此培育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精神。
  二、指导阅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向学生介绍《昆虫记》的相关知识。《昆虫记》共有十卷,每一卷章节数不等。每一章都分别深入、细致地描述了一种或几种昆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比如:螳螂、蚂蚁、蜘蛛等上百种昆虫。2.指导学生阅读《昆虫记》的目录,快速了解该书的结构,对于提升学生阅读效果大有裨益。3.推荐一些长篇名著的阅读方法,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借助浏览、跳读、摘抄、批注等方法进行重点章节阅读。比如:学生在阅读雄赳赳、气昂昂的红蚂蚁时,既欣赏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又可以感受到蚂蚁世界激烈的争斗氛围,还可以了解“虽然红蚂蚁打架非常厉害,但是它们不愿意哺育儿女,也不愿意去寻找食物——它们的衣食住行都是靠别人来替它们完成的”。学生读到这些精彩的片段,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赏析语言,品味语言艺术的魅力
  《昆虫记》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值得学生品味赏析。1.科学性语言的准确性。法布尔撰写《昆虫记》时,遵循“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的原则。 以《绿色蝈蝈》为例,一方面作者采用不同的词语进行科学的说明:(1)可以确定的,采用肯定的语言。比如,描写蝈蝈的外形“浑身嫩绿,身材优美,苗条匀称”;(2)对推测得到的结论,采用不确定的语言。比如,写蝈蝈的声音“那像是滑轮的声响”;(3)没有得到准确结论的,直接告诉读者。比如,对蝈蝈的嗉囊堆积着糖浆甜汁的原因表示揣测,作者便说“很可能正是如此”。另一方面作者选用了大量表述准确的动词及限制性词语进行科学的说明。比如:“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下来。”句中的“咬”“跳”“掉”等詞语都准确地描绘出蝈蝈捕食的惊险过程。2.文学性语言的生动性。《昆虫记》的表现手法具有“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的特点。作品主要运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使昆虫具有了人的爱憎情感和思想行为,读来令人感到十分亲切。比如《绿色蝈蝈》一文中写道:“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作者直接把蝈蝈当作人来描写,不仅把蝈蝈吃着美食的动作写得惟妙惟肖,而且把蝈蝈吃饱喝足之后的悠然神态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领悟主题,感悟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昆虫记》一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与此同时,《昆虫记》又向广大读者传播了鲜为人知的自然科学知识,彰显了作者对大自然不懈探索的科学精神。在《昆虫记》中,作者以睿智的语言显示出其强烈的思想性和人文情怀。《昆虫记》描述了昆虫们为个体与种族的繁衍而进行的百折不挠的斗争,从而适应大自然冷酷无情的环境;而法布尔坚持对大自然的观察,是要坚守他的科学研究的信念。作者在《童年忆事》一文中这样写道:“这是必然的事。我们怀着自己的心愿而特别珍爱过的东西,到头来会凄惨地毁在现实的利爪之下。”我们可以看出法布尔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交给了他所钟爱的科学研究工作,《昆虫记》中所闪耀的理性之光产生于作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后自然地流露,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人文情怀。
  (作者单位:宜兴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叙事离不开写人。初中生写作的主要任务是写好一个人,叙好一件事。人物描写的核心,是为体现出人物个性特征、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生动的外貌描写、精准的动作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真实的心理描写,都会让人物描写更加鲜活生动、形象逼真。但由于不少学生缺少多角度观察和适当的描写方法,写人物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形象干瘪、个性模糊、语言空洞无物,表达毫无创意可言。例如一位學生
期刊
统编教材将必读书目《朝花夕拾》安排在七年级上册,导读主题定位为“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编者的意图也许就是想借这本充满“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书来推动学生迈出经典阅读的第一步。本文将以《朝花夕拾》为例,来谈一些推进名著阅读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走近童年鲁迅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单篇阅读,它既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也会因为篇幅过长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尤其是遇见鲁迅这样的大家,激发
期刊
一、东坡印象  1.课前布置学生自选一首最喜爱的东坡词,并用一个词概括对东坡最深的印象。  2.请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东坡词。  学生对苏东坡的印象可概括为:《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坦荡);《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豁达);《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深情);《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愁苦);《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幽独);《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俏皮);《临江仙》“夜饮东
期刊
世事皆可说,人情亦能话。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只要能正确合理地进行口语表述,就能让人际间的交往变得更顺畅、更愉悦。笔者以课堂教学《复述与转述》为例,来谈谈口语交际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设置活动,全员参与  口语交际课具有互动性和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有合理的、适时的活动设计,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我”的“
期刊
1.把握全文主要观点,明晰主要论证方法,理清基本论证思路。  2.领会本文驱遣想象鉴赏文艺的方法,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3.在鉴赏实践中,体验阅读之乐、审美之趣。  一、解题入境  想象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桥梁。但作家确立的标题不是“运用我们的想象”,而是别具一格的“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是什么意思?  驱遣:1.驱逐,赶走;2.驱使,差遣;3.调遣,使用;
期刊
“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架构理论包括单元教学、教学程序、教学模式三个核心元素。其中单元教学理论达成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教学程序理论彰显语文教学的“逻辑顺序”,教学模式理论规范语文教学的“操作策略”。在三元素理论指导下,遵循课程和课业、教材和教法的性质规律,由五道教学程序构成“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操作系统,将语文学科诸项知识与能力以系列化形态,融合组成“任务群”式的整体教学模式。[1]“中学
期刊
《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这本书,依据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36个写作单元,将每个单元分为“单元解趣”“教学实录”“教学思考”“名师点评”“学生习作”五个部分,以“趣”作为贯穿全书的“文脉”,以“趣”作为点明全书的“文眼”。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王荣生教授曾说:“语文课堂里几乎没有写作的教学,这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设置一个好情境与写作技
期刊
一、现状素描  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说明文写作还需要教?笑话。当今社会,说明性文字非常多,产品说明、景区解说,俯拾皆是,学生耳濡目染,可以无师自通。另一种声音则说,说明文写作怎么教啊?没想过。考试很少考,教它干什么?  初中学生的声音则不同——说明文写作?几乎不写。老师不要求,考试又不考,写它干什么?如果一定要写,就那么写写,把情况解说一下就可以了。  教材编者则认为
期刊
一、走近不幸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表现老王不幸的语句,并说一说老王的不幸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第4段,他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破破落落”看出他的居住环境很差。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很好!  生: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破旧”看出他很贫穷。  师:你准确把握住了老王的生存状态。(板书:贫)  生:第2段,家庭不幸。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期刊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渗透了他们对生活及人生的思考。由于学生阅读方法、阅读积累等的欠缺,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后,应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语言和文字去赏析和深入理解课文,进而实现延伸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几个通过文本解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品析语言,挖掘文中隐含的重要信息  1.抓住句式和标点  在解读文本时,很多教师都会把注意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