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融入真情,加工细节,让作文丰润起来
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失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无‘我’”,即“我”在画面之外,仅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2.“无情”,即感情平淡乏味、矫揉造作、消极低沉,实属无病呻吟;3.“无趣”,即素材陈旧、人云亦云、一眼见底。
要想升格学生的作文,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有“我”,即“我”是在画面中的,文中有“我”的情感体验以及与“我”有关的人、事、物、景;2.有情,即真情实感 ,“情动于衷而发乎其外”,拒绝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拒绝假、大、空;3.有趣,即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而要想做到这三个方面,就必须注意细节,叙写要真实细腻,画面感强,从而抒发真挚自然的情感。
下面是笔者针对考场作文《我们在一起》进行升格指导的教学片段。
首先请学生欣赏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该片段描写的是作者父亲当时的穿着打扮和体态,重点描写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场景,每一个动作都描写得特别细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体会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对儿子深沉的爱。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位考生的作文,指出问题并加以修改,重点是添加能表现主题的细节。
原文:现在的每个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妈妈虽然很忙,但她总是抽出时间坐在书桌旁,陪着我学习……我在题海中奋斗,当我完成作业,孤冷的月光似乎在提醒我时间不早了。不止一次,妈妈趴在书桌旁,酣酣地睡着了,我忍不住细细打量,才发觉妈妈老了……
改文:每个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冬天,冷风钻进窗户,每当这时,妈妈总会为我冲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醇厚的香气钻入我的心中,让我不再感到寒冷。夏天,酷热难耐,妈妈总会为我准备清甜可口的水果,让我瞬间清醒许多,难题也迎刃而解。妈妈虽然很忙,但她总是抽出时间陪着我学习,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会更加踏实。
我在题海中奋斗……才发觉妈妈老了:憔悴和疲惫写满脸庞,灯光将她的影子勾勒在墙上,显得那么瘦小。
由此可见,融入真情,捕捉细节,在细微处找到动情点,才能使文章有画面感,从而让作文丰富起来,绽放光彩。
二、丰富材料,用好细节,让作文深刻起来
记叙文是把题目变成故事,扣住“点”合理地展開,话题集中,主旨明确,忌平铺直叙。
下面就以学生习作《从那一刻开始》来谈谈如何做到作文升格。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作文展示,赏析点评:方法是小组合作,提前布置学生完成三篇习作的点评,每两组重点赏析一篇,每组派一名代表课上交流。
2.展示两篇优秀作文:要求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或片段进行赏析,注意所找内容要紧扣“那一刻”或“开始”。
3.问题作文展示:请学生结合文中内容指出作文的问题所在,注意扣住“那一刻”或“开始”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小组交流得出讨论结果。
4.续写“那一刻”的画面及“开始”后的感悟体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和联想、想象等,写出给人以强烈画面感的“那一刻”。下面是一位学生续写后的片段。
忽然想起了一本落在卧室床头柜上的教科书,我推开书房的门——
柔柔的灯光溢满了整个房间。灯光下,母亲像一个婴儿般蜷缩在沙发上。她的头枕在爸爸的腿上,嘴角一抹纯纯的笑依稀可见。熟睡中的父亲依旧坐在沙发上,一只手搭在妈妈的肩头。还开着的电视机,已经被调成了静音,电视画面中斑斓的色彩映在墙上,更映衬在他们的脸上。我知道,他们是怕我一个人在黑夜中孤单。我静静地凝视着他们熟睡中的表情,一种温暖的感觉荡漾在心里。静谧的黑夜溢出柔柔的灯光,一阵阵熟悉的鼾声回响在耳畔,原来,他们一直都不曾走开。从那一刻开始,我的心从考试的麻木中回温。
我轻轻地退回书房,小心地打开另一本书。
那一刻,夜已经睡了,爱依旧醒着。
该学生扣住“那一刻”,细致描绘了“那一刻”的画面,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将画面刻画得细腻而生动,使文章言之有物,合情合理。从“那一刻”到“开始”,就是从形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只有这样写,文章才会张弛有度,有厚度,有深度。
三、转换角度,激活细节,让作文生动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要达到叙写真实,选材必须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但是这样的素材写出来往往大同小异。要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转换角度,独辟蹊径,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文章的价值。同一个题材,写作的角度有很多,只有选取最能拨动阅读者心弦的那个角度,才能焕发精彩。下面以《改变》这一命题作文为例,说说如何升格。
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做到先抑后扬这一点,如一位学生是写父爱的,前面写对父亲的不解、抱怨,接着通过一件事,表达了对父爱伟大的认识,但是他犯了材料陈旧的毛病。作文升格,可以运用旧材料,但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让旧材料产生新思想。如把父亲的行动改变一下,原文写父亲背着生病的儿子冒雨下楼看病,同样是儿子生病,我们可以写父亲无动于衷,督促儿子自己去看病,这样就写出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留下一个悬念;把表达的中心改变一下,写自己看完病之后,发现父亲一直不放心地跟在后面,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原来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在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这样既留下悬念,又解开了悬念。
如果学生能旧材新作,赋予材料以时代气息,文章则能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栏目编辑:顾晓白 周 彦)
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失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无‘我’”,即“我”在画面之外,仅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2.“无情”,即感情平淡乏味、矫揉造作、消极低沉,实属无病呻吟;3.“无趣”,即素材陈旧、人云亦云、一眼见底。
要想升格学生的作文,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有“我”,即“我”是在画面中的,文中有“我”的情感体验以及与“我”有关的人、事、物、景;2.有情,即真情实感 ,“情动于衷而发乎其外”,拒绝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拒绝假、大、空;3.有趣,即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而要想做到这三个方面,就必须注意细节,叙写要真实细腻,画面感强,从而抒发真挚自然的情感。
下面是笔者针对考场作文《我们在一起》进行升格指导的教学片段。
首先请学生欣赏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该片段描写的是作者父亲当时的穿着打扮和体态,重点描写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场景,每一个动作都描写得特别细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体会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对儿子深沉的爱。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位考生的作文,指出问题并加以修改,重点是添加能表现主题的细节。
原文:现在的每个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妈妈虽然很忙,但她总是抽出时间坐在书桌旁,陪着我学习……我在题海中奋斗,当我完成作业,孤冷的月光似乎在提醒我时间不早了。不止一次,妈妈趴在书桌旁,酣酣地睡着了,我忍不住细细打量,才发觉妈妈老了……
改文:每个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冬天,冷风钻进窗户,每当这时,妈妈总会为我冲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醇厚的香气钻入我的心中,让我不再感到寒冷。夏天,酷热难耐,妈妈总会为我准备清甜可口的水果,让我瞬间清醒许多,难题也迎刃而解。妈妈虽然很忙,但她总是抽出时间陪着我学习,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会更加踏实。
我在题海中奋斗……才发觉妈妈老了:憔悴和疲惫写满脸庞,灯光将她的影子勾勒在墙上,显得那么瘦小。
由此可见,融入真情,捕捉细节,在细微处找到动情点,才能使文章有画面感,从而让作文丰富起来,绽放光彩。
二、丰富材料,用好细节,让作文深刻起来
记叙文是把题目变成故事,扣住“点”合理地展開,话题集中,主旨明确,忌平铺直叙。
下面就以学生习作《从那一刻开始》来谈谈如何做到作文升格。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作文展示,赏析点评:方法是小组合作,提前布置学生完成三篇习作的点评,每两组重点赏析一篇,每组派一名代表课上交流。
2.展示两篇优秀作文:要求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或片段进行赏析,注意所找内容要紧扣“那一刻”或“开始”。
3.问题作文展示:请学生结合文中内容指出作文的问题所在,注意扣住“那一刻”或“开始”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小组交流得出讨论结果。
4.续写“那一刻”的画面及“开始”后的感悟体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和联想、想象等,写出给人以强烈画面感的“那一刻”。下面是一位学生续写后的片段。
忽然想起了一本落在卧室床头柜上的教科书,我推开书房的门——
柔柔的灯光溢满了整个房间。灯光下,母亲像一个婴儿般蜷缩在沙发上。她的头枕在爸爸的腿上,嘴角一抹纯纯的笑依稀可见。熟睡中的父亲依旧坐在沙发上,一只手搭在妈妈的肩头。还开着的电视机,已经被调成了静音,电视画面中斑斓的色彩映在墙上,更映衬在他们的脸上。我知道,他们是怕我一个人在黑夜中孤单。我静静地凝视着他们熟睡中的表情,一种温暖的感觉荡漾在心里。静谧的黑夜溢出柔柔的灯光,一阵阵熟悉的鼾声回响在耳畔,原来,他们一直都不曾走开。从那一刻开始,我的心从考试的麻木中回温。
我轻轻地退回书房,小心地打开另一本书。
那一刻,夜已经睡了,爱依旧醒着。
该学生扣住“那一刻”,细致描绘了“那一刻”的画面,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将画面刻画得细腻而生动,使文章言之有物,合情合理。从“那一刻”到“开始”,就是从形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只有这样写,文章才会张弛有度,有厚度,有深度。
三、转换角度,激活细节,让作文生动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要达到叙写真实,选材必须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但是这样的素材写出来往往大同小异。要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转换角度,独辟蹊径,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文章的价值。同一个题材,写作的角度有很多,只有选取最能拨动阅读者心弦的那个角度,才能焕发精彩。下面以《改变》这一命题作文为例,说说如何升格。
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做到先抑后扬这一点,如一位学生是写父爱的,前面写对父亲的不解、抱怨,接着通过一件事,表达了对父爱伟大的认识,但是他犯了材料陈旧的毛病。作文升格,可以运用旧材料,但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让旧材料产生新思想。如把父亲的行动改变一下,原文写父亲背着生病的儿子冒雨下楼看病,同样是儿子生病,我们可以写父亲无动于衷,督促儿子自己去看病,这样就写出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留下一个悬念;把表达的中心改变一下,写自己看完病之后,发现父亲一直不放心地跟在后面,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原来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在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这样既留下悬念,又解开了悬念。
如果学生能旧材新作,赋予材料以时代气息,文章则能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栏目编辑:顾晓白 周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