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细节 出奇制胜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68275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融入真情,加工细节,让作文丰润起来
  学生作文中常见的失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无‘我’”,即“我”在画面之外,仅是可有可无的旁观者;2.“无情”,即感情平淡乏味、矫揉造作、消极低沉,实属无病呻吟;3.“无趣”,即素材陈旧、人云亦云、一眼见底。
  要想升格学生的作文,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有“我”,即“我”是在画面中的,文中有“我”的情感体验以及与“我”有关的人、事、物、景;2.有情,即真情实感 ,“情动于衷而发乎其外”,拒绝无病呻吟、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拒绝假、大、空;3.有趣,即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而要想做到这三个方面,就必须注意细节,叙写要真实细腻,画面感强,从而抒发真挚自然的情感。
  下面是笔者针对考场作文《我们在一起》进行升格指导的教学片段。
  首先请学生欣赏朱自清《背影》中的一段细节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该片段描写的是作者父亲当时的穿着打扮和体态,重点描写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场景,每一个动作都描写得特别细致,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体会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对儿子深沉的爱。然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一位考生的作文,指出问题并加以修改,重点是添加能表现主题的细节。
  原文:现在的每个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妈妈虽然很忙,但她总是抽出时间坐在书桌旁,陪着我学习……我在题海中奋斗,当我完成作业,孤冷的月光似乎在提醒我时间不早了。不止一次,妈妈趴在书桌旁,酣酣地睡着了,我忍不住细细打量,才发觉妈妈老了……
  改文:每个夜晚,我坐在书桌前挑灯夜战。冬天,冷风钻进窗户,每当这时,妈妈总会为我冲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醇厚的香气钻入我的心中,让我不再感到寒冷。夏天,酷热难耐,妈妈总会为我准备清甜可口的水果,让我瞬间清醒许多,难题也迎刃而解。妈妈虽然很忙,但她总是抽出时间陪着我学习,每当这时,我的心里会更加踏实。
  我在题海中奋斗……才发觉妈妈老了:憔悴和疲惫写满脸庞,灯光将她的影子勾勒在墙上,显得那么瘦小。
  由此可见,融入真情,捕捉细节,在细微处找到动情点,才能使文章有画面感,从而让作文丰富起来,绽放光彩。
  二、丰富材料,用好细节,让作文深刻起来
  记叙文是把题目变成故事,扣住“点”合理地展開,话题集中,主旨明确,忌平铺直叙。
  下面就以学生习作《从那一刻开始》来谈谈如何做到作文升格。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作文展示,赏析点评:方法是小组合作,提前布置学生完成三篇习作的点评,每两组重点赏析一篇,每组派一名代表课上交流。
  2.展示两篇优秀作文:要求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或片段进行赏析,注意所找内容要紧扣“那一刻”或“开始”。
  3.问题作文展示:请学生结合文中内容指出作文的问题所在,注意扣住“那一刻”或“开始”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小组交流得出讨论结果。
  4.续写“那一刻”的画面及“开始”后的感悟体验: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如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和联想、想象等,写出给人以强烈画面感的“那一刻”。下面是一位学生续写后的片段。
  忽然想起了一本落在卧室床头柜上的教科书,我推开书房的门——
  柔柔的灯光溢满了整个房间。灯光下,母亲像一个婴儿般蜷缩在沙发上。她的头枕在爸爸的腿上,嘴角一抹纯纯的笑依稀可见。熟睡中的父亲依旧坐在沙发上,一只手搭在妈妈的肩头。还开着的电视机,已经被调成了静音,电视画面中斑斓的色彩映在墙上,更映衬在他们的脸上。我知道,他们是怕我一个人在黑夜中孤单。我静静地凝视着他们熟睡中的表情,一种温暖的感觉荡漾在心里。静谧的黑夜溢出柔柔的灯光,一阵阵熟悉的鼾声回响在耳畔,原来,他们一直都不曾走开。从那一刻开始,我的心从考试的麻木中回温。
  我轻轻地退回书房,小心地打开另一本书。
  那一刻,夜已经睡了,爱依旧醒着。
  该学生扣住“那一刻”,细致描绘了“那一刻”的画面,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将画面刻画得细腻而生动,使文章言之有物,合情合理。从“那一刻”到“开始”,就是从形象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只有这样写,文章才会张弛有度,有厚度,有深度。
  三、转换角度,激活细节,让作文生动起来
  对于学生来说,要达到叙写真实,选材必须是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但是这样的素材写出来往往大同小异。要想把作文写好,就必须转换角度,独辟蹊径,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提高文章的价值。同一个题材,写作的角度有很多,只有选取最能拨动阅读者心弦的那个角度,才能焕发精彩。下面以《改变》这一命题作文为例,说说如何升格。
  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做到先抑后扬这一点,如一位学生是写父爱的,前面写对父亲的不解、抱怨,接着通过一件事,表达了对父爱伟大的认识,但是他犯了材料陈旧的毛病。作文升格,可以运用旧材料,但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让旧材料产生新思想。如把父亲的行动改变一下,原文写父亲背着生病的儿子冒雨下楼看病,同样是儿子生病,我们可以写父亲无动于衷,督促儿子自己去看病,这样就写出一个“不近人情”的父亲,留下一个悬念;把表达的中心改变一下,写自己看完病之后,发现父亲一直不放心地跟在后面,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原来不是包办一切,而是在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这样既留下悬念,又解开了悬念。
  如果学生能旧材新作,赋予材料以时代气息,文章则能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
  (栏目编辑:顾晓白   周  彦)
其他文献
1.把握全文主要观点,明晰主要论证方法,理清基本论证思路。  2.领会本文驱遣想象鉴赏文艺的方法,并尝试运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3.在鉴赏实践中,体验阅读之乐、审美之趣。  一、解题入境  想象是文学创作的基础,也是阅读文学作品的桥梁。但作家确立的标题不是“运用我们的想象”,而是别具一格的“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是什么意思?  驱遣:1.驱逐,赶走;2.驱使,差遣;3.调遣,使用;
期刊
“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架构理论包括单元教学、教学程序、教学模式三个核心元素。其中单元教学理论达成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教学程序理论彰显语文教学的“逻辑顺序”,教学模式理论规范语文教学的“操作策略”。在三元素理论指导下,遵循课程和课业、教材和教法的性质规律,由五道教学程序构成“教和学”两个方面的操作系统,将语文学科诸项知识与能力以系列化形态,融合组成“任务群”式的整体教学模式。[1]“中学
期刊
《趣教趣学 初中作文教学36课(部编版)》这本书,依据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36个写作单元,将每个单元分为“单元解趣”“教学实录”“教学思考”“名师点评”“学生习作”五个部分,以“趣”作为贯穿全书的“文脉”,以“趣”作为点明全书的“文眼”。  众所周知,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王荣生教授曾说:“语文课堂里几乎没有写作的教学,这与教材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设置一个好情境与写作技
期刊
一、现状素描  初中语文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说明文写作还需要教?笑话。当今社会,说明性文字非常多,产品说明、景区解说,俯拾皆是,学生耳濡目染,可以无师自通。另一种声音则说,说明文写作怎么教啊?没想过。考试很少考,教它干什么?  初中学生的声音则不同——说明文写作?几乎不写。老师不要求,考试又不考,写它干什么?如果一定要写,就那么写写,把情况解说一下就可以了。  教材编者则认为
期刊
一、走近不幸者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表现老王不幸的语句,并说一说老王的不幸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第4段,他住在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破破落落”看出他的居住环境很差。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很好!  生: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破旧”看出他很贫穷。  师:你准确把握住了老王的生存状态。(板书:贫)  生:第2段,家庭不幸。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期刊
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渗透了他们对生活及人生的思考。由于学生阅读方法、阅读积累等的欠缺,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后,应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语言和文字去赏析和深入理解课文,进而实现延伸阅读,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下面笔者就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几个通过文本解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品析语言,挖掘文中隐含的重要信息  1.抓住句式和标点  在解读文本时,很多教师都会把注意力
期刊
一、走近作者,培育学生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熟悉作者的传奇人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精神。学生在阅读《昆虫记》前,需要了解作者法布尔三个方面的情况。1.法布尔的成长经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诗人”。法布尔观察昆虫、研究昆虫经历了几个十分重要的时期。2.法布尔痴迷昆虫的传奇故事。一个人用自己的一生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是一个奇迹,而法布尔专为昆虫写下
期刊
一、国际课程母语教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概况与项目化学习  1.国际课程母语教学整本书阅读与教学的概况  在目前国内的国际课程体系中,对母语教学有明确规定与要求的是IB国际文凭课程体系。而其他的课程体系,如剑桥A-Level国际课程体系、中加国际课程体系、中美课程体系等,要么没有母语课程的教学,要么汉语只是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但根据各地方教育部门对中学教育的要求,即便是国际课程,关于母语及其相关学科
期刊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两卷四十七章,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这本书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的推荐阅读书目。笔者指导学生快读原著,然后从三个角度设计专题,开展师生共议,启发学生深度思考,探究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  一
期刊
“补白”板块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助学系统”的支架之一,主要涉及:语法知识34处,占比约59.6%;修辞知识4处,占比约7.1%;文化知识19处,占比约33.3%。从随文类型看,教读课文后有43处,自读课文后有14处。“补白”板块的随文学习,可促进学生形成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一、遵循教材体例  统编教材“补白”板块的设置与编写,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要求,于循序渐进中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