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ata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社会的经济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像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就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校园建设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道德素质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情况。目前我国高校中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缺乏明确的理想信念。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考研、考证或者出国留学等,虽然也在不断地学习,但总体上来讲,学生的学习目的比较茫然。很多学生学习是随波逐流的学习,看见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自己也在学习,自身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另外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崇尚功利主义,根据一份针对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家庭幸福,其次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末尾是纯真爱情以及国家强盛,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目标普遍转向了金钱、物质和权力等方面,而对于国家的强盛以及爱情则缺乏信任的态度。
  第二,荣辱观念淡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荣辱观念是对一个人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评判的标准,当代的大学生受网络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并不注重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像考试作弊、生活懒散、我行我素等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另外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另一个现象是心理素质的降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后,大多是独生子或者独生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社会磨砺经验,也缺乏相关的心理调试以及心理调理能力,在社会中遇到重大挫折时很多学生产生了极端心理现象,像马加爵事件就是心理问题的一个体现。
  第三,大学生普遍迷恋网络,没有明确价值取向。网络的发展提高了人们与社会接触的速度,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但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接触实际生活的能力,对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带来双面影响。当前大学生接触的社会信息主要来自网络,网络的复杂性影响本来就很少接触社会生活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往往使得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陷入价值紊乱的生活状态。
  二、国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第一,国学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对于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在社会中接人待物都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像《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等,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要以善心去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因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弟子规》中讲“父母教,须敬听”,教导我们要听父母的话,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父母的话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大趋势,但我们也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去跟父母沟通,这些都是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的教导。另外当今时代随着网络的发展,高校学生基本都是通过网络得来信息,但网络上内容复杂,学生不容易辨别信息的准确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国学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真伪,从而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准确性,国学通过基本经典故事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判断评价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过国学的教育使学生养成尊师重教、爱护朋友、懂礼仪的习惯,提升学生基本的道德礼仪修养。
  第二,通过国学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国情以及国家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结,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国学内容中很多关于国家历史的介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国学的教育可以让学生理解国家历史,通过历史了解国家的文化底蕴,在感慨国家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让学生知道我国在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不容易,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来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我们的国际地位。
  第三,国学教育还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拓宽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途径,扩展学生接受文化内容的范围,国学的教育就可以部分满足这个要求。国学的知识内容,都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成果,有着浓厚文化蕴感。对国学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是通过研究经典书籍,通过书籍的研究开展中华文化经典传承的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国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实现了校园文化的丰富,更有利于高校建设。
  第四,国学教育也是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辅助手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起来千头万绪,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大环境背景下,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每个学校都不可避免的一个课题,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借助国学当中的部分内容,像《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就与学校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致,而且当中的内容大多是三字一句,更方便学生记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当前我国国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国学教育基本上是依赖课堂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进行国学知识教育的传授,辅之以伦理道德教育的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到理论知识,提供了让学生学习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平台,但同时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我们也发现这样的国学教育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
  第一,国学的教育实践不应为学习知识而学习,国学的教育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国学的教育实践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的国学教育在实践中一定要紧紧结合社会现实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学教育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深刻考虑国学与现实之间的结合点,让国学的教育能够深深扎根在现实的土壤中,通过与现实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与现实的结合,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也对学生本身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当前的国学教育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重技术、轻道理的倾向,这不符合国学教育的最本初的意义。诚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重视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技术适应能力,但只重视技术的发展,忽视道德层面的教育却也不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国学的教育仅仅停留在道德教育的层面而不进一步挖掘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道德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是不能起到国学应有的教育意义的,而且这样的国学教育也是肤浅的,不具备教育的可持续性。
  第三,国学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教育实行系统性地跟进,教课形式也应当以经典阅读、学术讲座等形式为主。但目前我国的国学教育在经典阅读方面以及文化遗产参观等方面都受到资源方面的限制,国学要求的教育资源与现实中的实际不符合,对于国学教育知识,学习者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难实现主动地。自觉地接触国学知识。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国学教育的途径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都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多样化模式,思维模式中有叛逆的部分存在,国学教育中应该将重点放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上,通过融合促进国学教育的实现。
  第一,坚持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国学教育方式。在教学的技术层面上,坚持深入挖掘文化的深层次理论,注重发觉文章背后的思想意义和道德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内容与大 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相联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二,坚持社会实践,深入贯彻国学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密切,人们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量也在加大,同样学生精神层面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发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教学,解决社会上存在的文化需求;通过聘请专业的国学讲师来讲解国学内容,通过专业讲解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教师的考核来考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单位时间内指导的学生成果作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标准。
  第三,在国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关怀。教学的方式主要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对话,国学毕竟是一门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科目,而且国学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必采用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也不宜照本宣科,要根据听课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学校在教学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也要以专业的教学老师和心理辅导老师为主,两种类型的教师在教学上进行互补。
  第四,国学教育的实现还应注重与社会现实相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接触知识方面、在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给国学的教育意义提出了明显的较高要求。在思想教育建设中,国学的教育也要积极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构建以社会实践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以案例的研究带动思想政治建设与实践相联系,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最终实现国学的教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更好地促进学校的思想教育建设。
  总体而言,国学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并且国学的教育是通过具体的形式来进行,有利于学生的接受。但同时国学的教育也要渗透到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中都能体会到国学的魅力,通过国学的学习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家明.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信仰心态研究[J].学理论,2010(10).
  [2]陈宗斌.高校国学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科教园地,2010(10).
  [3]龚浩丽.谈谈国学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杂志,2010(12).
其他文献
一.传统师本模式及其弊端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理念一直遵循着师本模式。师本模式主要受凯洛夫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要求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开展。凯洛夫认为,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科书等构成的封闭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师加工的对象,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掌握知识,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将教师传授的知识“复制”的过程。所以,他的教育学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如何教,而不是学生
期刊
江苏省自2001年以来师范生逐渐不包分配,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指导意见,明确今后对所有师范类毕业生实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建立以教师资格为标志的职业资格制度。五年制高等师范学校主要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师范生,一直以来是江苏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面对政策的转变、市场的需求,高等师范学校逐渐重视培养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笔者就五年制高师如何对
期刊
一我国双语教学发展历程  本世纪初双语教学开始在我国高校快速发展,并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政策支持的开端,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成立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协作组,并委托协作组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双语课程建设、双语教学资源中心建设,并合
期刊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急剧增加,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研究集中在发展定位、发展模式等研究上,很少有人关注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负面问题,这个负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教育和科研所产生的矛盾而导致的教育失衡问题。理想的情形是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然而现实中由于两者的性质不同及有限的社会资源、不同的社会需求层次、教师群体中个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有大批“80后”青年教师被吸收和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走上神圣讲坛,承担起教书育人重任。随着这支队伍的不断壮大,这个群体师德的状况越来越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尝试在这个群体的师德问题上作些探讨和研究,以提供促进这个群体师德建设的一些参考。  一.当前师德的主要内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
期刊
工作价值观是个人价值系统中的一部分,是对工作特征本身重要性的认识,反映了个人在评价工作时所依据的价值标准。对辅导员工作价值观进行系统的研究有助于高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研究在13所浙江省内地方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价值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1
期刊
一.引言  新闻语言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翻译作为一种语际交流手段,其媒介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入手,研究了新闻英语汉译的基本关联机制及翻译的策略和方法。首先,阐述关联理论及其对翻译的强大解释力;其次,阐释新闻英语语言特点及关联理论应用于新闻英语汉译实践的理论依据。再次,通过实例详细论证了在关联理论指导下进行新闻英语汉译实践的具体翻译方法与策略,以利于
期刊
两则案例  案例一:高师一年级新生李某,入学后把学业抛到脑后,注意力放在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上。她不顾家庭的实际收入,一味崇尚名牌追求高档次,经常光顾高消费娱乐场所,配备高档手机,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用压低基本生活费用支撑着可以时时炫耀的时髦穿戴。当家庭的经济能力支撑不了她急速膨胀的消费时,就走上了歧途。  案例二:高师二年级学生张某,家境困难,但他一直羡慕同宿舍其他同学大手大脚花钱的“奢侈”生
期刊
严复,字几道,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中过半的时间从事教育事业,其教育思想中着墨最多,论述最为完整和深刻的部分是智育。将其智育思想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智高于仁”的智育观,“广知识,开心智”的智育培养目标,西学为主兼顾中学的课程结构,实验教学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  第一,冲破传统“以仁统智”,提出“智高于仁”的智育观。智育观是严复整个智育论体系的基础,也是其教
期刊
为了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9月,首都师范大学来自14个院系的2010级本科生入驻良乡校区,统一在良乡校区基础学部进行一年的通识教育,然后转到专业院系学习,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办学模式。  通识教育不仅是课堂的教学。“课堂的教学是正式的教学,还必须辅以许多课堂外的非正式教学,教学方能见成效。教室外的广大环境和许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