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的学与用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中,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思维能力。新课标要求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解放学生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的目标。而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思想,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一个很好的途径。
  一、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首要条件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语文、数学知识掌握很少,如某些字、词、字义、词义未接触过。例如含有数学“加”的意思,在汉语文字上有多种表达形式——“多”“提高”“共”“又”等;含有数学“减”的意思,有“差”“降”“缺”“亏”等。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准确辨别字词的意义,特别是数学数量关系、“和”“差”关系等,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詞义。学生中常有因词义不能理解而出错的事例。如:“一辆客车坐着26人,途经甲站下了8人,途经乙站上了15人,现客车共有多少人?”有学生列算式26 8 15=49(人),究其依据,其答:题目问共有多少人,“共”是“加”的意思,所以应该列式为“原有人数 甲站人数 乙站人数=现共有人数”。再问“上了”“下了”的意思,学生摇头。此例错解的原因是该生对题中关键词未能理解,为此,很有必要加强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由此,在数学活动课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学生对包含“加”“减”等词义的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和运用。
  如“夺小红花”活动,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8人,答对一题获得小红花一枚,最后获得小红花最多的那个小组为冠军组。活动开始,同学们自主做好分工合作任务:语文知识掌握好的负责读题、释义;数学知识较扎实的负责列式;字体工整的负责抄写等。题目如下:①学校去年种植兰花树35棵,今年种植兰花树32棵,现有兰花树多少棵?②一堆糖果小于20颗,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5颗,还余2颗;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3颗,也还余2颗。这堆糖果有多少颗?③一堆萝卜,大兔每天吃2个,小兔每天吃1个,吃了21天后还剩下15个,这堆萝卜原来有多少个?④十个杯子发豆芽,每个杯都有豆子10粒,每个杯都有3粒豆子未能发芽,未能发芽的豆子有多少?已发芽的豆子有多少?⑤前年每亩玉米收获500公斤,去年比前年歉收玉米50公斤,今年比去年增收100公斤,那么今年收获玉米多少公斤?解题过程热闹非凡,如题⑤“歉收”一词是什么意思,有小组争论异常激烈,查字典后明白了其意义——“歉收”在本题中的意思是“少收”,即减少收获的意思。辨别清楚了词义,列式解答就顺理成章了。教师在此活动中主要起引导和适当提示的作用,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可引导他们求助同学、老师、字典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二、探索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推理能力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教师应予正确引导,以发展学生的辨析能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低级到高级、从表象到本质、从个别到普遍逐步发展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有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内容,其中就含有一种数学思想——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开始,经过演绎、验证后,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归纳思想。其思维形式是:从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进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或性质。例如探究积的变化规律:
  观察、思考下列两组题:
  第一组:6×2=12 第二组:20×4=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①观察第一组的三个算式可以发现:一个因数不变(都是6),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2→20→200),积也不断变化(12→120→1200)。
  ②观察第二组的三个算式可以发现:一个因素不变(都是4),另一个因素不断变小(20→10→5),积也不断变小(80→40→20)。
  ③通过验证,发现规律:
  ﹡例如根据8×50=400,可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6×50=800;32×50=1600;8×25=200
  ﹡验证——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得:
  8×50=400 8×50=400
  ↓×2 ↓×2 ↓×4 ↓×4
  16×50=800 32×50=1600
  8×50=400
  ↓÷2↓÷2
  8×25=200
  ﹡经过上述的观察、推理、验证,可以肯定发现的规律是成立的,即: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即有顺序地、有层次地、全面地、有逻辑地思考。所以,数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严密的、客观的、能重复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重大意义。在数学中,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定理,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画一画、量一量,让学生通过实践证明以上定理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辨析能力,从而归纳为规律性的定理。
  三、引导学生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已由形象、直观、感性逐渐向推理、逻辑、抽象过渡。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数学思想解决复杂的问题。
  1. 数形结合思想
  主要是利用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数量对应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性相结合,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现用数轴解决下列问题:
  例如,学生参加投篮比赛,规则是:每投进一个球得5分,记作“ 5”;投不进扣2分,记作“-2”。投进一球与投不进相差几分?   方法如下:画好数轴(包括方向、单位长度、原点),并描出 5和-2的位置(见图一)。
  从数轴上可以清楚看出 5和-2之间有7个格,每格代表1分,所以,投进一球与投不进相差7分。
  又如,一辆出租车从车站出发,向东行驶3公里后搭客,又继续向东行驶1公里,之后又向西行驶6公里落客。此时出租车在车站的哪个方向?出租车离车站有多远?
  方法:画好数数轴,并描出原点(车站) 4和-2的点(见图二)。
  在数轴上可以看出,出租车在车站的正西方向,离车站有2公里远。
  2. 培养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识、化未知为已知的一种数学思想。如教材把圆柱分割法转化成长方体来求体积,就是这种思想的运用。还可利用转化思想求较复杂的问题,如图三是一种饮料瓶,瓶身是圆柱形(瓶颈除外),容积是500毫升,现瓶中有部分饮料,瓶子正放饮料的高度为20厘米,倒放空余部分的高度为5厘米,求瓶内现有饮料多少毫升?
  解题思路:瓶子正放和倒放时的容积与饮料的体积不变,所以瓶子空余部分的容积相等,即倒放时空余出来的圆柱形等于瓶颈的容积,所以饮料瓶的容积就是一个高为(20 5)厘米圆柱形容器。根据已知条件可得饮料体积占瓶子容积的几分之几。因此,可列式如下:20 5=25;500× =400(毫升)。瓶内现有饮料400毫升。
  从此例可以看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正放和倒放的空余部分是相等的,这样就能把不规则图形(瓶颈部分)转化成规则图形。数学转化思想还有其他广泛的运用,因而教师應举一反三,给学生多些引导。
  图示法也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如求圆柱体纵切、横切后的表面积变化情况等,通过图示法可准确分析。
  例如,2米长的布剪去 又 米,剩下多少米?
  此题曾有同学例式解答为:2×( ) =2(米),2-2=0(米)。答:剩下零米。解答明显错解。
  错解剖析: 是“分率”,即2米的一半(2× =1米),而 米则是1米的一半(1× =0.5米),因概念混乱产生错解。此题用线段图帮助解题会清晰些(图四)。观察图四,能明确“分率”与“米的几分之几”之间关系,因而列式:2-(2× )=0.5(米)。答:剩下0.5米。
  又如,小明买了钢笔、圆珠笔、铅笔各1支,一支圆珠笔的价格是1支钢笔的 ,1支铅笔的价格是一支圆珠笔的 。买1支铅笔用去2元,买1支钢笔需要花多少钱?
  解答如下:①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见图五)。1支的钢笔的价钱看作单位“1”,则有1支圆珠笔的价格是1支钢笔的 ,1支铅笔的价格是1支圆珠笔的 。
  ②解法:依据一支铅笔的价格是一支圆珠笔的 ,得一支圆珠笔的价格为:2÷ =6(元)。再根据“一支圆珠笔的价格是一支钢笔的 ”,得一支钢笔的价格为:6÷ =15(元);列式为:2÷ ÷ =2×3×5÷2=15(元)。答:买一支钢笔要15元。
  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智发育程度等适时引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然后提出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措施,旨在为这一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农村初中;综合性学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空气。  一、农村初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1.内容的综合性,有利于加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系广东省科研课题“基于项目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践课例的第二课时,学习的新知识点有:背景与角色的导入,角色造型的导入以及造型的切换。背景与角色是Scratch制作动画的前提要素,角色造型是动画的基本要素,角色造型切换指令的使用是学习Scratch程序脚本编辑的入门指令。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整个Scratch学习最为基础的一课,起奠基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陈旧的教育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初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本文对分层次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新教改;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初中既是学生步入高中的基础,又是对小学知识的进阶以及延伸。众所周知,数学是理科学习的基础,初中数学知识的良好掌握对学生具有深
【摘要】就中学教育现状而言,部分学校重智轻德,抑或注重宏观德育,未能从学生层面上就思想、道德、心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微观式整合,加之目前很多学校未能配备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学生德育、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本文尝试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這两门学科有机结合,探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而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并促进其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能适应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时代物质化冲击着每个家庭,从而导致更多的家庭破裂,产生更多的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种种的因素,产生情绪障碍、学习障碍等心理问题,既影响身心健康,也会给社会进步带来隐患。因而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加强理解和沟通,多些关爱,增加信任和鼓励,多给予肯定,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心理现状;教育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是对学生分数知识学习情况的综合考察形式之一,这种题型对于学生的分数学习是一种知识和思维的深化训练。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中,通常会出现学生在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认识和解题策略方法运用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给学生开展应用题解题和教师进行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教学中,首先对分数乘法应用题结构特
【摘要】现在的青少年一代,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继往开来的主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到综合国力的提高。要使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一环,是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可见,科学地评价;采取多种方法,结合实际,正确地评价,才能提高教育效果正确地评价行为、品德。理解并运用正确的学生品德教育方法,对培养他们
【摘要】初中课堂的有效性建设需要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建设高效和团结的班级。在课堂有效性的研究里,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是学生们学习的监督者,也是学生们成长的良师益友。班主任的综合素养高低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具有很大影响,对于教学活动的有序展开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通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在课堂有效性研究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班主任老师;角色定位;课堂有
【摘要】当前,基于校本教研的备课组活动可视为提高学校教研活动有效性的一条路子。活动宜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制度建设,注意“规范与人文并举”;二是操作模式,突出“科学与实用同行”;三是成果展示,强调“实践与研究结合”。其中制度是前提,模式是保障,成果是检验,三者相互关联,才能保证活动的实施。  【关键词】校本教研;备课组活动;特色发展;专业成长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教研的情况,往往决定了该校的办学水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教育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事业需要进行改革。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不仅要培养学生知识水平,还要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德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挑战。班主任要使用微信这种新型德育教学媒介,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微信平台;初中班主任;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