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想象的翅膀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r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着想象的翅膀
  郞兰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音响信号刺激审美主体,使审美主体产生审美回忆,并丰富审美表象,获得类似或相关的生活体验,从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这样一个感知音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在乐曲的引导下再创造的过程。
  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培养学生音乐欣赏中联想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审美主体对音乐的联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在大脑中贮存大量的信息的基础上,当接触音乐时,才能及时准确地提取相应的联想信号。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才刚刚开始,这就需要建立和充实联想的信息库。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让他们认识社会:在日常生活中,使他们接触到具体、生动的客观事物,产生情感体验;通过学习,增加他们知识积累。这样,有助于扩大和深化学生的认识领域,发展音乐联想的能力。
  
  二、丰富的音乐表象积累
  对音乐的联想首先必须懂音乐语言,需要有大量的音乐表象储备。音乐语言是由各种音乐要素组成的。如音高、音程、旋律、节奏、音色、和声、节拍、速度、力度等。一般来讲,一种要素在一首音乐(歌曲)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但它有时能单独表现某种事物,被人们认为是音乐表象。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鸣等。另外,在一首歌曲中,主题鲜明生动的歌词为欣赏者提供了人、情、景、物等方面的音乐形象“物质”,也有助于激发欣赏者获得音乐美感,使之音乐思维形象化。
  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学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一定数量的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特别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有情景、有情节、有文字解说的标题音乐或约定俗成的曲调,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对应的联想。如,听到《茉莉花》,就好像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听到唢呐曲《百鸟朝凤》,就联想到布谷鸟、鹅鸪、公鸡的啼鸣等。
  
  三、丰富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这对音乐美的感受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缺乏生活经验,因此他们初始阶段的情感内容比较单薄。小学低年级学生只适宜演唱一些轻快活泼、悠扬优美的歌曲。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情感不断丰富,可以逐步演唱雄壮的、优美的、抒情的歌曲,以后扩展到欣赏情感有变化、较复杂的乐曲。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能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储存各种情感,丰富音乐心理的“内在图式”。例如知道上行音调多表现兴奋昂扬的情绪,而下行的音调则常与悲哀、痛苦相联系等。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的把握,必须依赖丰富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
  一些教师认为教材上的曲目都是精选的经典作品,学生没有理由不喜欢。但事实上是“100%的学生喜欢音乐,而80%的学生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唱歌,但很少喜欢唱教材中的歌”。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因势利导,积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喜欢的音乐。如果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把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的通俗音乐引进课堂,并且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丰富他们的欣赏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欣赏习惯。
  2.选择学生喜欢的教法。
  传统的音乐欣赏大致分为以下四步:(1)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思想内容;(2)初听作品,有整体印象;(3)曲式结构分析,讲解作品;(4)复听作品,逐步欣赏音乐……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及进行德育渗透时,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审美性。雷默指出:“当艺术被看作是艺术,而不是社会或政治评说,不是一桩买卖.不是为任何非艺术的目的时,那么它就首先是作为一种审美特征的承受者而存在的,虽然艺术也为非艺术目的服务。但审美教育首先关心的应当是艺术的审美作用。”我们与其向学生肢解示范歌曲,不如渲染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自己诠释作品。老师要以自身炽热、强烈感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
  3.尊重学生的理解。
  阅读一本科学著作、学习一个科学原理,人们绝对不能随意加以发挥,但欣赏音乐恰恰相反,“欣赏者必须调动自己整个心灵通过审美再创作达到对艺术作品的超越,使艺术欣赏活动成为个人欣赏活动”。这也就是说欣赏音乐时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部作品都有特定的历史性。比如学生在欣赏《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时,有的学生提出异议:歌词没有时代气息。面对这样的观点,我们是顾及自己的面子一棒子打死,还是鼓励他们继续和自己“作对”呢。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把握好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基础与途径,能够培养学生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这样做,又何乐而不为呢?
  
  充分自主、高效合作、精当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研究”的心得体会
  胡 彦
  
  音乐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过程活动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精当探究必然成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这三者之间有所不同,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充分自主学习
  音乐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音乐学习方式。对音乐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学生应将自己看成不依赖于他人,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从意识、观念上确立自主,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监控,改进学习策略,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在教学中我认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即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演唱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
  
  二、高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应在产生合作需要的前提下,由学生群体承担共同的任务,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分工,这些都说明了: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主体参与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
  我认为,在音乐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要做到高效合作学习,即我们要提高认识。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音乐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音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 既是实现音乐课程目标的手段,也是音乐课程实施的新资源;合作学习既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
  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众所周知,合作对于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有一些困难,于是我从教学环境入手,在每节课的座位上进行变化,尝试每节课以学生自由分组变换不同的小组成员,自主安排上课座位。学生对每节课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小伙伴感到非常兴奋,合作式的学习氛围自然的形成。如:在人音版音乐第一册《大家来劳动》一课中,我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大家劳动的场面,由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安排表演劳动的内容,组员们按歌曲的节奏创编劳动动作,当时上课的场面令我很兴奋,孩子们的创作想像非常丰富,有的拍着节奏表演,有的干脆一半组员唱,一半组员演,有的一起热火朝天的边演边唱……至此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超出我对他们的认识。于是,我也加入到他们其中的一组,让“组长”给我安排了一项“劳动工作”,我的加入给这节音乐课增添了更多的乐趣。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学生会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三、精当探究学习
  音乐探究学习,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音乐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的合作必然会加速探究的进程。
  音乐教师要把爱护,尊重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学生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踊跃参加评价活动,勇于发现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看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不等于放任自流,需要严格与善意批评相结合,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例如:在教学中我力求改变以往听着音乐,和着拍子,坐好上课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主的寻找新的伙伴小组合作进行音乐活动。因此这是一种在教改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学形式,它给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如:我在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一册《过新年》一课中,学唱《龙咚锵》为了让学生将锣鼓节奏创造性的表演出来,我发给每个合作小组一套锣鼓,让他们分组探究。开始有的组为了创作出最新颖的节奏,而忽略了与歌曲节奏的配合,但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让他们继续探究。后来,我指导了他们其中的一组并表演给全班同学看,然后让大家修改自己的节奏,结果怎样呢?学生们边唱边表演书中的节奏创编部分,出现了不下五种节奏,而且每组都有自己的特点。这节课给了我启示:要给学生空间,要相信学生的创作能力,要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总之,让我们迎着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音乐方式转变的强势东风,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并挖掘与提升,促使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从执法者到调解人  陈小燕    当班主任最烦心的便是一桩又一桩永无休止的学生纠纷。刚刚坐到办公桌前,还未定神,身后便传来学生的报告声,或怒不可遏、气势凌人;或梨花带雨、哭诉原委;或互不相让、争执不下……不同的告状者陈述不同的案情,而办案者只有一个,我这个学生的头——班主任。  且来听听我这个七品芝麻官从前是怎么做的。面对原告与被告的陈词,我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采取两种做法。一、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与策略  朱水萍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新课程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课题,也是学校与教师面临的最大障碍与困难之一。    一、提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价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教育者(尤其是教师),因而主阵地是在学校。毫无疑问,任何资源的开发都是
风信子,燃生命之火,润丰富人生。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幼儿园的夏秀娣就是一名像风信子一样的教师,用艺术和爱点亮孩子的童年。她学前教育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丹阳市学科带头人、丹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多篇论文发表在《早期教育》《现代幼教》杂志上,辅导的儿童作品500人次获全国金奖,省一、二等奖。近年来,潜心学习中国画,作品《雪景》《花开富贵》入展丹阳市书画作品双年展。  她认为在幼儿阶段培养良好的艺术修为将
一、娃娃读画  刘欣雨:这些老鼠趁着老猫睡着的时候,要造反吗?  樊撄宁:看来这是一只大懒猫,老鼠都要出来行动了,快醒醒!  李钰馨:为了躲避老猫的追杀,鼠妈妈在门口站岗,鼠爸爸在给孩子们上课。  王嘉琪:这些老鼠真胆大,竟敢在猫休息的地方挖洞、守家。  杨逸然:这些老鼠趁这只猫喝多的时候想出来偷东西,可它们个个胆小。  施想:长胡子的肥猫在家里呼呼大睡……老鼠们悄悄在地板下商量给猫戴铃铛。  二
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是热闹的、多彩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或开心地做英语游戏;或高声地唱英语歌曲;或生动地表演对话。就连常规的句型教学也会精心营造一个个合适的情境。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大大增加,口语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请看学生的一段对话实录。  甲:你今天课上的对话说得真好。  乙:好什么?不都是书上的句型吗?我不知道该怎样把以前学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团、压、搓等方式制作披萨,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幼儿玩泥的兴趣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泥塑各種动物的经验。  材料准备:披萨课件、各种形状的纸盘子、超轻粘土、绒球、自制烤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烤箱,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欣赏感知披萨的色彩和形状。  师:披萨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形状?上面都有什么?你觉得披萨哪里最
郝建胜(5岁 油画棒 水彩画)  辅导教师:郝海珍 穆桂珍  山东省博兴县寨郝中心幼儿园
回望当前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教学的理念变了,内容的领域宽了,知识的结构综合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是,我们也冷静地看到由于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导致教学效果也“虚化”了。  语文课,它更多地担负着指导学生感悟母语、积累母语、运用母语的任务。舍弃语言文字的人文关怀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舍本求未,语言这条“根”被冷落、忽
问:为什么在黑暗中看不到色彩?  答:我们见到的世界有着斑斓的色彩。白天,在阳光的照耀下,有绿的树、蓝的天,各种颜色的楼房和鲜花构成一幅色彩缤纷的图画。然而,到了夜晚,蓝天变得灰暗,绿的树成了深灰色,楼房和花朵变成了深深浅浅的灰色。  黑暗中之所以看不到色彩,这是因为“光”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光的照射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就会产生色彩的感觉。没有了光,就没有色彩,色源改变,物体的表面色彩也会随之改
让·杜布菲(1901-1985)是法国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二战后巴黎先锋派艺术的领袖,西方绘画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喜欢用沙子、泥土、石膏、木片、油灰等各种材料创作,画面呈现出粗糙多层次的绘画效果。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让·杜布菲的艺术世界吧。  一、走进大师  让·杜布菲出生于法国勒阿弗尔市一个有钱的酒商家庭。记忆中的斑斑驳驳的沙墙、坑坑洼洼的鹅卵石路面,勒阿弗尔老宅丰富了他的想象。他内心深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