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中创造性教学的实践探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_gz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谓创造?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刘佛年曾解释,“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都可以称得上创造”。
  而对于音乐而言,其从创作、表演到欣赏,均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必须通过音乐的教育教学去构建,才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学生自身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发散性思维等心理及生理过程。音乐其本质上具有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等特征,那么更是需要发挥音乐教学的创造性,以更进一步提升受教育者的音乐综合素养。
  为此,音乐更需要创造性教学,这是“教师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多种音乐素材,即兴地探索声音,根据自身经验进行音乐创作的活动”,是近年来音乐教育领域不断探索的新型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音乐教学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角,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最重要的是以教学创造激发学生创造,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贯彻到音乐教学中去。
  一、兴趣入手激发创造性
  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逐步具备了汲取知识的主动性,而对于音乐教科书中的内容,无论兴趣与否,由于自身学业过重、家长对他们升学的期望过高等因素,他们的学习重心也自然而然地偏向文化课程,并在其认为的“无关紧要”课堂上产生“有时间不如多做作业”的心态。那么在这既定的多重困境之下,音乐教学必须作出创新之举措,把音乐作为抒发、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为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以达到既释放其心理压力,又可学习到音乐基础知识的效果。这便是笔者探索道路的最终目的。
  1. 抛砖引玉,导入教学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前文所述的音乐课堂现象可见,为教学内容而仅谈其本身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其教学效果不理想亦是理所应当。这正是因为音乐本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故而,艺术课堂也无需固守传统,应为了引起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音乐教师本身就应具备综合的教学能力。例如课堂开始前与学生开展非音乐类的话题,旁敲侧击,从而触发学生对音乐课堂内容的兴趣,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就曾尝试此种方式,效果显著。
  比如在某音乐教材的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的教学任务,笔者便设计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课前先自行了解和收集我国各地方的地理特点和民俗风情,音乐方面的教学内容正式开始前让学生互相分享和讨论他们所收集的内容,观看民俗风情照片,在此铺垫下,笔者再引入本次音乐课的主题内容,由此一来,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导位置,由他们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互动讲解,促使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2. 营造氛围,活跃课堂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到音乐的美并且学到相关知识。那么,有了良好的课前导入,其实就已初步形成氛围活跃的课堂。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换言之,营造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例如合唱作品中的《大漠之夜》是一首别具特色的合唱作品,其以沙漠、骆驼为主题,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人生哲理。合唱是需顾及声部之间的合作配合,产生和谐音响关系的演唱模式。这对于未经过严格的专业音乐训练的学生而言,无论是作品赏析还是演唱,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为了创设与教学相关的生动形象的情境,首先让学生观看了配乐沙画表演视频,畅谈与沙漠、与骆驼有关的绘画、诗词等,再通过让学生分声部演唱这部作品,身临其境体会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大漠之景的美感。在这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习歌曲,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二、学科融合促进创造性
  音乐专业教育从自身培养目标出发,重视前者,而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亦从自身的培养目标考虑,而侧重于后者。因此,广义的音乐创作学习,是“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在音乐学习上就是在求知、探索的领域,大胆、勇敢的自我认可,鼓励他们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实践“自我实现创造”,更需要融合性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来带动他们。
  1. 音乐与舞蹈相融合
  音乐与舞蹈本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者均为人类情感表达与交流方式。同时也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音乐无形,属于听觉艺术,它的独立性更强,音乐的非具象性也激起人类对音乐的想象,但其艺术表现的张力较为单一。而舞蹈有形,属于视觉艺术,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更是难以与音乐分离,失去音乐的舞蹈就如同丧失灵魂的傀儡。因此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于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中,能达到1 1
其他文献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在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对接职业岗位的综合应用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和学习技能,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职业岗位与生活情景中的解决方案;将学习到的方法与技巧,迁移运用到相关问题的解決过程中。即既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也强调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命题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判断命题的真伪,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演绎规律。传统的命题课过于注重命题学习和解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没有真正得到提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深度学习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结合初中数学命题课的教学的特征,提炼出了初中数学“三环二主体”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以人教版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为例,开展教学
期刊
小学语文作为初级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阅读中主动汲取丰富营养,掌握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自主阅读活动中,将课堂上所学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自主阅读中,体会到自主阅读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了自身自主阅读能力的
期刊
戏剧教育是智慧课堂构建的重要手段,智慧课堂是戏剧教育的指导思想。那么,在当下国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我们应该如何构建戏剧教育体系以最大限度开启学生的实践和创造智慧呢?  一、戏剧教育活动的开展  1.多种形式戏剧教学  学校分别在二、三年级开设主题式戏剧教育,以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肢体表现力为前提,在丰富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为学生打开以体验参与为主的学习通道,也为基础教育提供必要的辅助。主题式戏剧教育
期刊
“人机对话”作为广东英语高考的听说模式分三部分,分别为模仿朗读、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旨在考查学生的语音语调和口语流利程度、听取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用英语概括主要内容和根据要点适当发挥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规范语音语调,对听力和获取信息有更高的要求,学生要能做到快速获取信息和速记,能够用英语流畅和连贯地复述一个故事。“人机对话”的新模式将英语口语教学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加强语音的
期刊
随着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实践不断深入,对体育课中健康教育有一定的感悟与认识。尤其是在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清楚知道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体现出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中的方法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教学的多种生动方式,形式多样化的教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兴趣,喜欢上体育
期刊
踝关节损伤在篮球运动中最常见,轻的是韧带损伤,严重的是关节脱位或骨折。因此,作为现代体育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运动医学损伤处理常识和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学生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一、踝关节损伤诱发因素  1.运动前准备不充分。运动前准备不充分是导致运动损伤常见原因之一。运动前没有充分做好热身活动,肌肉温度和体温没有得到提高,是让身心没有做好准备接受训练,将引起疼痛,甚至创伤。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由过去的“教知识”变成现在的“教思维”,做好这一点很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主动探究、敢于创新、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生活實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如“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因为学生大都已知道什么是“圆”以及圆形物体的大体形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举一
期刊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理解数学  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因素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趣味。  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
期刊
“以图导学”将初中地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既能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读图填图的地理基本技能,具体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有许多图表,如分布图、示意图、等值线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结构图、剖面图等,用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景观图。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地理图表,因图设疑,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