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饱含血泪抒写了众多奔放豪迈而脍炙人口的诗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毛泽东诗词就是一颗璀璨明珠。它既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凯歌,也是毛泽东伟岸人格的光辉写照,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对其进行群文阅读,能加深学生对毛泽东诗词及其精神的解读、涵养和弘扬。
一、确定议题
毛泽东与人民一道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诗词。他的诗词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不仅可以重温伟人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与智慧谋略,还能感受其诗词中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进而体悟其诗词的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为了更加透彻地把握其诗词的精神内涵,再现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笔者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它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广博阅读,进而构建有生机的语文课堂。群文阅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强调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倡导以读书为本,以“学习任务群”为单元教学,把内容相近、意义相关的文本集中进行“一组一组地学”[2],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和概括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在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已经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对其创作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单篇教学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毛泽东诗词写作背景还停留在碎片化的认知下。我选择以《沁园春?长沙》为主读文本,进行精读,以《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辅读文本,进行略读,以“指点江山”为中心,以诗词背后的历史事件为线索,进行文本串联阅读。这样可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领略毛泽东诗词独领风骚的思想意涵和创作手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其重要文学意义与价值。
二、具体设计
【教學设想】
选取的四首诗词都是毛泽东的经典之作,它们在难易程度、作者的思想等方面都契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学生通过逐步的学习,按照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发展的时间顺序纵向建立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其诗词中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的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设计通过讲解意象帮助学生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不同凡响和鸿鹄之志,感受其情怀与精神。《西江月?井冈山》以黄洋界保卫战为背景,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十分典型。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巧设“空城计”以少胜多的战略智谋与红军沉着应战的英雄气概。《忆秦娥?娄山关》记录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学习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本色,感悟毛泽东的博大胸怀、英勇气魄和革命乐观精神。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纪念和庆祝南京革命胜利的不朽丰碑,也是鼓舞人民以史为鉴继续努力,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战斗号令。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领悟毛泽东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和富有哲理的透彻见解。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有感情地朗诵,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情感。(教学重点)
2.体悟毛泽东诗词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
师: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个善于领导征战和写诗的红色领袖,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每当我们树立远大志向时,就会想起毛泽东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每当我们看到漫天风雪时,就会想起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每当我们看到腊梅绽放,就会想起毛泽东的“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中,你认为他的诗词都体现了他怎样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生: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豪情壮志、浩气长存、百折不挠、高风亮节、忧国忧民、赤心报国……
师:看来同学们对毛泽东诗词中的精神与情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深入体悟其中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设计理念:选择学生熟悉的诗词导入新课,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会下意识地跟随老师念出诗词。这一设计能够快速唤起学生对毛泽东诗词的记忆,使其快速融入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随后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的精神与情怀的提问,师生互动,自然过渡到这堂群文阅读课的主题——体悟毛泽东诗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文本析读
师: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词,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朗读节奏,尝试品味其情感,思考诗词中所蕴含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精神与情怀。
(生朗读)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3]诗人常常善用自然界的客观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请看看《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有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的上阙运用了寒秋、湘江、万山、层林、百舸、飞鹰、游鱼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色彩浓烈、数量众多、生命力鲜活的特点,营造了宏大的意境,并用远近相间、仰望俯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词的下阙塑造了“同学少年”这个意象,具有风华意气、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等特点,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图,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造旧世界而开辟新天地的豪迈气概和战斗激情。
师:这首词写于1925年,正值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9月上旬,毛泽东奉命将要离开长沙,奔赴大革命策源地广州参加国民政府工作。启程前,毛泽东依依不舍地重游了橘子洲和岳麓山。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以及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国家命运,他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 请同学们再朗读这首词,结合相关背景,画出对你感悟最深的句子,你读出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与情怀?
生:我觉得作者在赞美湘江秋景后,用“怅”字转入情感抒发,道出无尽感慨,进而拷问中华大地的未来由谁来做主,表现了毛泽东担忧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的阔大而又深沉的爱国情怀。但他最可贵的一点是在词的下阙给出了答案,认为自己和战友们是主宰国家命运的主人,他们唯有牢记当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宏图大志,发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加入到时代的激流中勇敢拼搏,才能登上历史舞台,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为中国人民谋取自由与幸福。
(设计说明:首先带领学生品味词中意象的活泼生动,意境的深远阔大,为学生深层次理解词作思想内涵奠定基石。然后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感受词中所唱响的青春之歌与所发出的战斗号令,体悟词中所表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赤胆忠心的爱国之情。同时,这也为学习课外的其他三首诗词营造了浓厚氛围。)
师: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我们感悟到了诗人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接下来我们跟随历史发展的脚步,来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看看毛主席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如何挥洒诗情,展现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西江月?井冈山》。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我们可知是红军打了胜仗,结合词作内容分析,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生:从“敌军围困万千重”可知敌人数量众多、气焰嚣张。但从“岿然不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可知我们的红军战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信心百倍,严阵以待,团结一心,沉着应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这体现了红军齐心抗敌、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
师:此词作于1928年秋,当时国民党军队大规模“会剿”井冈山,红军兵力不足,凭借黄洋界天险抗敌。毛泽东巧设“空山计”,助力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结合写作背景,在这首词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
生:首先,可以看出毛泽东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不仅能够做到临危不乱,还能设法智取,先发制人,赢得战斗的主动权,进而取得“敌军宵遁”的好结果。然后,毛泽东在战后挥毫笔墨,写下了这首气势雄壮、格调豪迈又充满自信的词作。可见其文学才能也是非同一般。总的来说,毛泽东既是一个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也是诗情洋溢、书写革命的诗人……
师:那大家能否概括一下,这体现了毛澤东什么样的精神与情怀?
生:排除万难、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乐观精神,执著而坚定的爱国情怀……
(设计目的:从战斗胜利入手,引导学生探寻胜利的原因,进而结合写作背景揣摩词中所体现的核心思想与精神。)
师:通过学习《西江月?井冈山》,我们了解了井冈山战斗的一个典型缩影。下面我们跟随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来学习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时期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词,并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词的开头这几句描写,它从听觉方面描写了西风的呼啸声、大雁的鸣叫声、马蹄的杂乱声和阵阵的军号声,从视觉方面写了晨霜、长空、大雁和残月”,从触觉方面写了晨霜寒冷,它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可以想象当时战斗的激烈。
学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沧海如山,残阳如血”。它给我一种奋然前行的力量和勇气,激励我们要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师:娄山关位于贵州省第二大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典型易守难攻的关隘。在攻打娄山关时,红军战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先是抢占了又陡又尖的点金山,然后主力军冲下山来,抢夺娄山关。最后经过四次激战,才击溃敌人,取得胜利。毛泽东在写这首词时,正是战斗结束之际,当时战场也没来得及打扫,硝烟笼罩着血迹与尸体,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复杂。经过老师对词作背景的介绍,大家觉得这首词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凸显了毛泽东怎样的伟人情怀?
生:虽然长征道路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依然能够克服千难万险,打退势如虎狼的强敌,这体现了红军战士们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毛泽东对革命形势的正确判断和高瞻远瞩,展现了他意志不衰、志在必胜的伟人情怀。
(设计意旨: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文本并与同学交流,提炼其独特见解。这个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切身感受红军长征时的艰苦与不易,更进一步地体悟毛泽东的伟人情怀。)
师:在全国军民上下齐心打倒日本帝国侵略者时,久经硝烟的华夏大地已然是千疮百孔。然而南京国民政府假意讲和,实则继续发起内战。在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后,于1949年4月23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4月24日清晨,毛泽东收到南京解放的捷报,在极度喜悦与激奋中,挥笔写下了这首豪气冲天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思考:诗歌的颈联和尾联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眼界与气度?
生:颈联运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典故,意在告诫人们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惨痛教训。对穷途末路的敌人,要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绝不能像项羽一样自负轻敌,沽名钓誉,使革命事业半途而废。这表现了毛泽东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和高瞻远瞩的眼界。尾联化用李贺的诗句,道出了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发展的自然规律,暗示旧社会的灭亡,新时代的到来。这饱含着深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雄壮恢弘的气度,也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心与决心。
(设计缘由:让学生通过理解所引典故的重要意义,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进而感受伟人的气度与境界。)
师:同学们学习了毛泽东的四首诗词,大家觉得他的诗词与古人的诗词有什么不同?并思考其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
生:毛泽东诗词与古人诗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诗词气度恢弘,乐观积极,将中国革命与建设纳入诗词写作的内容,使得诗词中的主人公变为自己、红军战士、老百姓等,将个人情感与人民苦乐相结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出路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豪情与智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新时代,习主席勉励青年学子要树理想、勤奋斗、敢作为、勇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其实这与毛泽东诗词中表现出的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是一脉相承的。我们青年学子唯有踏实践行,自强自立,奋斗不息,才能助力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设计思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社会发展,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审视文本,不仅感悟诗词的思想及艺术魅力,同时也使自身的人生境界、民族情怀和爱国品格得到升华。)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毛泽东诗词作品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广泛阅读,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
【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要引导他们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升华语文素养和人生境界。毛泽东诗词群文阅读,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感受革命文化,体会其中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从中获得心灵陶冶和审美体验;由内而外、由浅入深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其表达与思考能力,进而循序渐进地发展与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注释: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6期,第62页。
[2]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10期,第8页。
[3]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27页。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顾顷
责任编辑:云之
一、确定议题
毛泽东与人民一道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诗词。他的诗词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不仅可以重温伟人毛泽东“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与智慧谋略,还能感受其诗词中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进而体悟其诗词的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为了更加透彻地把握其诗词的精神内涵,再现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笔者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它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广博阅读,进而构建有生机的语文课堂。群文阅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强调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倡导以读书为本,以“学习任务群”为单元教学,把内容相近、意义相关的文本集中进行“一组一组地学”[2],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和概括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在九年级上册第一课已经学习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对其创作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单篇教学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毛泽东诗词写作背景还停留在碎片化的认知下。我选择以《沁园春?长沙》为主读文本,进行精读,以《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辅读文本,进行略读,以“指点江山”为中心,以诗词背后的历史事件为线索,进行文本串联阅读。这样可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领略毛泽东诗词独领风骚的思想意涵和创作手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其重要文学意义与价值。
二、具体设计
【教學设想】
选取的四首诗词都是毛泽东的经典之作,它们在难易程度、作者的思想等方面都契合高一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学生通过逐步的学习,按照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发展的时间顺序纵向建立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其诗词中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的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设计通过讲解意象帮助学生了解青年毛泽东的不同凡响和鸿鹄之志,感受其情怀与精神。《西江月?井冈山》以黄洋界保卫战为背景,再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岁月,十分典型。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巧设“空城计”以少胜多的战略智谋与红军沉着应战的英雄气概。《忆秦娥?娄山关》记录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学习重点,引领学生体会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本色,感悟毛泽东的博大胸怀、英勇气魄和革命乐观精神。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纪念和庆祝南京革命胜利的不朽丰碑,也是鼓舞人民以史为鉴继续努力,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战斗号令。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领悟毛泽东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和富有哲理的透彻见解。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有感情地朗诵,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情感。(教学重点)
2.体悟毛泽东诗词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
师:同学们,毛泽东是一个善于领导征战和写诗的红色领袖,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每当我们树立远大志向时,就会想起毛泽东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每当我们看到漫天风雪时,就会想起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每当我们看到腊梅绽放,就会想起毛泽东的“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中,你认为他的诗词都体现了他怎样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生: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豪情壮志、浩气长存、百折不挠、高风亮节、忧国忧民、赤心报国……
师:看来同学们对毛泽东诗词中的精神与情怀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来深入体悟其中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设计理念:选择学生熟悉的诗词导入新课,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会下意识地跟随老师念出诗词。这一设计能够快速唤起学生对毛泽东诗词的记忆,使其快速融入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随后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的精神与情怀的提问,师生互动,自然过渡到这堂群文阅读课的主题——体悟毛泽东诗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
(二)文本析读
师:首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词,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朗读节奏,尝试品味其情感,思考诗词中所蕴含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精神与情怀。
(生朗读)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3]诗人常常善用自然界的客观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请看看《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有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的上阙运用了寒秋、湘江、万山、层林、百舸、飞鹰、游鱼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色彩浓烈、数量众多、生命力鲜活的特点,营造了宏大的意境,并用远近相间、仰望俯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词的下阙塑造了“同学少年”这个意象,具有风华意气、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等特点,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图,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改造旧世界而开辟新天地的豪迈气概和战斗激情。
师:这首词写于1925年,正值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9月上旬,毛泽东奉命将要离开长沙,奔赴大革命策源地广州参加国民政府工作。启程前,毛泽东依依不舍地重游了橘子洲和岳麓山。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以及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国家命运,他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篇。 请同学们再朗读这首词,结合相关背景,画出对你感悟最深的句子,你读出了毛泽东怎样的精神与情怀?
生:我觉得作者在赞美湘江秋景后,用“怅”字转入情感抒发,道出无尽感慨,进而拷问中华大地的未来由谁来做主,表现了毛泽东担忧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的阔大而又深沉的爱国情怀。但他最可贵的一点是在词的下阙给出了答案,认为自己和战友们是主宰国家命运的主人,他们唯有牢记当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宏图大志,发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加入到时代的激流中勇敢拼搏,才能登上历史舞台,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为中国人民谋取自由与幸福。
(设计说明:首先带领学生品味词中意象的活泼生动,意境的深远阔大,为学生深层次理解词作思想内涵奠定基石。然后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感受词中所唱响的青春之歌与所发出的战斗号令,体悟词中所表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赤胆忠心的爱国之情。同时,这也为学习课外的其他三首诗词营造了浓厚氛围。)
师: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我们感悟到了诗人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接下来我们跟随历史发展的脚步,来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看看毛主席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如何挥洒诗情,展现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西江月?井冈山》。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我们可知是红军打了胜仗,结合词作内容分析,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生:从“敌军围困万千重”可知敌人数量众多、气焰嚣张。但从“岿然不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可知我们的红军战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信心百倍,严阵以待,团结一心,沉着应战,最终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这体现了红军齐心抗敌、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
师:此词作于1928年秋,当时国民党军队大规模“会剿”井冈山,红军兵力不足,凭借黄洋界天险抗敌。毛泽东巧设“空山计”,助力红军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结合写作背景,在这首词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
生:首先,可以看出毛泽东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面对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不仅能够做到临危不乱,还能设法智取,先发制人,赢得战斗的主动权,进而取得“敌军宵遁”的好结果。然后,毛泽东在战后挥毫笔墨,写下了这首气势雄壮、格调豪迈又充满自信的词作。可见其文学才能也是非同一般。总的来说,毛泽东既是一个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军事天才,也是诗情洋溢、书写革命的诗人……
师:那大家能否概括一下,这体现了毛澤东什么样的精神与情怀?
生:排除万难、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乐观精神,执著而坚定的爱国情怀……
(设计目的:从战斗胜利入手,引导学生探寻胜利的原因,进而结合写作背景揣摩词中所体现的核心思想与精神。)
师:通过学习《西江月?井冈山》,我们了解了井冈山战斗的一个典型缩影。下面我们跟随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来学习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时期写的《忆秦娥?娄山关》。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词,并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词的开头这几句描写,它从听觉方面描写了西风的呼啸声、大雁的鸣叫声、马蹄的杂乱声和阵阵的军号声,从视觉方面写了晨霜、长空、大雁和残月”,从触觉方面写了晨霜寒冷,它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可以想象当时战斗的激烈。
学生2:我感受最深的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沧海如山,残阳如血”。它给我一种奋然前行的力量和勇气,激励我们要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师:娄山关位于贵州省第二大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典型易守难攻的关隘。在攻打娄山关时,红军战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浴血奋战,先是抢占了又陡又尖的点金山,然后主力军冲下山来,抢夺娄山关。最后经过四次激战,才击溃敌人,取得胜利。毛泽东在写这首词时,正是战斗结束之际,当时战场也没来得及打扫,硝烟笼罩着血迹与尸体,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复杂。经过老师对词作背景的介绍,大家觉得这首词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凸显了毛泽东怎样的伟人情怀?
生:虽然长征道路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依然能够克服千难万险,打退势如虎狼的强敌,这体现了红军战士们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毛泽东对革命形势的正确判断和高瞻远瞩,展现了他意志不衰、志在必胜的伟人情怀。
(设计意旨: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文本并与同学交流,提炼其独特见解。这个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切身感受红军长征时的艰苦与不易,更进一步地体悟毛泽东的伟人情怀。)
师:在全国军民上下齐心打倒日本帝国侵略者时,久经硝烟的华夏大地已然是千疮百孔。然而南京国民政府假意讲和,实则继续发起内战。在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后,于1949年4月23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4月24日清晨,毛泽东收到南京解放的捷报,在极度喜悦与激奋中,挥笔写下了这首豪气冲天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思考:诗歌的颈联和尾联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眼界与气度?
生:颈联运用西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典故,意在告诫人们以史为鉴,吸取历史的惨痛教训。对穷途末路的敌人,要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将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绝不能像项羽一样自负轻敌,沽名钓誉,使革命事业半途而废。这表现了毛泽东深谋远虑的战略思想和高瞻远瞩的眼界。尾联化用李贺的诗句,道出了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发展的自然规律,暗示旧社会的灭亡,新时代的到来。这饱含着深刻的哲思,体现了诗人雄壮恢弘的气度,也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心与决心。
(设计缘由:让学生通过理解所引典故的重要意义,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进而感受伟人的气度与境界。)
师:同学们学习了毛泽东的四首诗词,大家觉得他的诗词与古人的诗词有什么不同?并思考其时代价值与教育意义。
生:毛泽东诗词与古人诗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诗词气度恢弘,乐观积极,将中国革命与建设纳入诗词写作的内容,使得诗词中的主人公变为自己、红军战士、老百姓等,将个人情感与人民苦乐相结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出路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豪情与智慧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新时代,习主席勉励青年学子要树理想、勤奋斗、敢作为、勇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其实这与毛泽东诗词中表现出的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深沉的爱国情怀是一脉相承的。我们青年学子唯有踏实践行,自强自立,奋斗不息,才能助力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设计思路: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社会发展,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审视文本,不仅感悟诗词的思想及艺术魅力,同时也使自身的人生境界、民族情怀和爱国品格得到升华。)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毛泽东诗词作品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广泛阅读,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
【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要引导他们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升华语文素养和人生境界。毛泽东诗词群文阅读,教师就是要引领学生感受革命文化,体会其中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从中获得心灵陶冶和审美体验;由内而外、由浅入深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培养其表达与思考能力,进而循序渐进地发展与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注释: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6期,第62页。
[2]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国家级培训班的讲话》,《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10期,第8页。
[3]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27页。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顾顷
责任编辑: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