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里的繁星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69023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契诃夫的小说,读来常如观赏戏剧,有意犹未尽、印象深刻之感。本文重点从人物语言的对白化、时空的浓缩化、情节的戏剧化三方面分析契诃夫小说中的戏剧化特征,同时根据当时俄国社会背景、文坛整体氛围及契诃夫自身因素来分析其小说戏剧化的原因,进而探索和体会契诃夫小说独特的戏剧化魅力。
  关键词:契诃夫;小说戏剧化;特征;原因
  大文豪雨果曾说过“小说不是别的,而是有时由于思想,有时是由于心灵而超出了舞台比例的戏剧”。小说和戏剧这两种看似无关的文学形式,实际上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小说作为一种后兴起的文学形式,常常会吸收之前各类文学形式中的有利因素,熔铸各种艺术方法,以加速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戏剧由于时空的限制,有许多特质无法自由发挥,小说在其基础上进行创作正是对戏剧局限性的一种弥补。
  契诃夫是将戏剧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中的典型代表。若将契诃夫的小说比作深邃无边的夜空,那么其小说中的戏剧化特征则是闪耀的繁星,为夜空平添不少光辉和生气。在此,便就其小说中的戏剧化特征及戏剧化的原因两方面浅析其短篇小说的戏剧化。
  一、契诃夫小说中的戏剧化特征
  在契诃夫的小说中,有不少特定戏剧元素的运用。这构成了其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语言的对白化
  戏剧作为一种舞台的艺术,演员之间的对白是其主体部分。对白不仅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还能暗示和激活动作。在契诃夫的小说中,人物语言便作了对白化处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为人物的自我对白。契诃夫的小说常常由大量的人物自我对白来代替第三人称角度的客观心理描写。这些自我对白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更串联了整体事件、暗示了人物动作,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一个官员的死》中,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打完喷嚏后的自我对白,不仅以反复性和自我猜测的敏感色彩,展示了切尔维亚科夫畏首畏尾、自卑脆弱的性格特点,还以“应当”“要”等词加上行为动作的语言搭配来暗示了下一事件的发生。
  另一方面,故事情节对白化。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中,有大量故事不通过叙述和描写,而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示。如小说《变色龙》中,全篇共29个段落,除了前五段有必要的动作、场景与人物描写,其余24个段落均是人物对白。小说《套中人》更全部以人物对白来展现故事,读者亦得以从绘声绘色的对白中一窥保守又病态的“套中人”形象。
  总的来说,契诃夫小说中大篇幅地使用了对白。从量上来说,以人物对白作为全文主体,几乎可以与对白在戏剧中的重要性相比;从质上来说,这些对白已经超越了一般小说中的普通对话,成为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演示故事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契诃夫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对白化已经达到了量与质共同飞跃的境界。
  (二)时空的浓缩化
  契诃夫的小说虽然内容饱满,内涵丰富,但他十分注重在小范围、短时间内讲述故事,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现实。这符合戏剧中对时空的“三一律”要求。
  这些时空浓缩化的小说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单一空间里、极短时间里展示故事,类似于戏剧中的独幕剧。常见于其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中,如《胖子和瘦子》中,故事时间仅有主角见面到分手的几分钟内,地点则限制在火车站。第二部分是虽然有较长时间更替,较多场景切换,但是时间无跨越性、场景有连续性,类似于戏剧中的多幕剧。如《一个官员之死》就可以看成一部四幕剧。如表一:
  表一
  这种通过压缩时空来以点代面,制造情节冲突的戏剧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不仅使得小说情节紧凑,重点突出,节奏感强烈,更使得整篇小说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令人印象深刻。
  (三)情节的戏剧化
  戏剧由于需要激烈的戏剧冲突,情节构造上往往采用诸多不同于小说的手法,如夸张、突转等,这些元素融入小说中,就构成了情节的戏剧化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悬念的运用。
  “悬念”一词及其解释最先存在于戏剧理论之中,在契诃夫的小说中,则常常运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短篇小说中,悬念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且通常以一个悬念作为全篇的核心悬念,构造情节冲突来源,并进而塑造性格鲜明的小说角色。如在《变色龙》中,咬人的狗到底是不是将军家的狗,是全篇的核心悬念。读者带着这个悬念来读,心情不断起伏,更由对狗身份的关注不自觉地转移到对奥楚美洛夫态度转变的关注,从而得以认识作者塑造的这一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
  悬念的运用使得契诃夫的小说犹如一部精彩的戏剧,高潮迭起、起伏不定,产生了奇妙的阅读效果。
  第二,戏剧化的夸张。
  在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中,情节冲突侧重写实而非夸张。而在契诃夫的小说中,却巧妙地融入了戏剧中的夸张手法,使得小说情节更加戏剧化。从《一个官员之死》中的小官员惶恐至死的夸张到《六号病房》中大家受到的夸张不公待遇,甚至《套中人》中全篇夸张地塑造了一个近乎完全封闭的保守形象,契诃夫的小說中不乏夸张手法的运用。
  契诃夫运用的夸张是戏剧式的,即基于现实基础的一定程度上的拔高夸大。夸张手法在现实基础上的运用使读者读来不会太突兀,能感同身受,又使得情节具有了戏剧效果。
  二、小说中运用戏剧元素的原因
  契诃夫在其小说中多方面地运用了戏剧元素及手法,使得小说具有了戏剧化的独特魅力,而契诃夫在小说中运用戏剧元素并不是无意识、无缘由的,其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外在和内在两方面:
  (一)外在原因:十九世纪俄国及文坛整体影响
  十九世纪中期的俄国,农奴制废除后,政府镇压依旧,腐败、残暴的风气依然笼罩着整个俄国。“八十年代的人们忧愁、焦灼,被懊恼、顾虑、明争暗斗和不祥的预感吞噬着。”
  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作家们可以在文字中批判这黑暗的社会、罪恶的统治,向苦难的人们投去最深切的同情,为迷茫的人们指引一条精神的道路。因此,十九世纪的俄国作家在创作中注重小说与戏剧融合的戏剧式审美效果与气氛。
  作为这其中的一员,契诃夫的小说同样注重精神探索和现实批判,侧重于心理描写,并受整个俄国社会及俄国文坛的影响,在小说中融入了戏剧元素,使得其小说具有独特的戏剧式魅力。
  (二)内在原因
  1.契诃夫对戏剧的热爱
  契诃夫自小便对戏剧有着特别的热爱,曾写剧本、表演和创建业余剧团。这种青少年时期对戏剧的热爱和长时期的戏剧创作,使他对戏剧的手法、元素烂熟于心,这无疑影响了他之后的小说创作。
  2.契诃夫对小说创作有意识的革新
  契诃夫自小便是个有创新意识的人,不愿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其逐渐正式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后,曾在《长篇、中篇的小说里最常见的是什么》里总结当时小说里最常见的人物、场景、情节等,直接表达出对文坛中陈词滥调的不满。
  因而,契诃夫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便有意识地进行革新。在篇幅上,他尽量压缩时空,在极短篇幅内突出一个独立的情节,并且以大量人物的心理自白和相互对白来展现一个在现实基础上适度夸张的故事,开创了一种独有的抒情心理小说,同时亦展现了一种具有戏剧化特征,带有戏剧化魅力的小说创作形式。
  此外,戏剧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戏剧与小说的紧密联系,都是契诃夫在小说中普遍运用戏剧元素的原因。
  让·雅克·贝尔纳曾这样评价契诃夫:“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出小小的戏。有一些只在短短几页纸上,浓缩出一部精雕细琢的微型戏剧。”正是契诃夫对戏剧元素巧妙而熟练的运用,我们读者,才能在其小说里品到一幕幕精彩的戏剧,即使书已合,幕已落,脑海里依旧还上演着那一场场的热闹喧哗。而这,正是契诃夫小说独有的戏剧化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顾仲彝.编剧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2]安.巴.契诃夫.契诃夫中短篇小说选[M].李辉凡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3]叶尔米洛夫.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M].张守慎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4]孙 玮.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白痴”的戏剧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观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文化品牌的打造,着力建设文化观澜,不断发掘观澜的文化潜力,推动观澜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同时,把群众文化工作作为政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头戏来抓,认真落实深圳市“文化立市”和新区“文化强区”的战略要求,大力推动群众性文体设施建设,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极大丰富了观澜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作为外来工众多的观澜,如何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观澜打工文学,让观澜打工文
期刊
摘要:君子小人的品格定位根植于中华千年的传统价值判断中。文章从分析《论语》文本中“君子”、“小人”中的运用,具体分析孔子所言的君子小人究竟是具有何种品质,和人们所普遍认同的君子小人有何不同。  关键词:《论语》;君子;小人;孔子;道德;品质  《论语》中“君子”二字的出现次数多达107次,而“小人”二字也如影随形。孔子将自己对贵族所应具有高尚人格的见解倾注到君子身上,而将应受到道德谴责的所有不义之
期刊
摘要:中国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都写到了人间的至爱真情,也向人们证明了爱是人内心的需要,无法阻挡。然而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这就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因此,从对杜丽娘和朱丽叶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儒家思想与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爱情的异同。  关键词:儒家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
期刊
八十年代中期之后,韩少功告别了知青写作,转而进入寻根写作,语言哲学就一直是他写作关注的重要对象,当韩少功写完《马桥词典》说了“人只能生活在语言之中”之后,他就开始心存自疑,认为,在语言之外,有言词未曾抵达的地方,而在这样的言语之外的生活以及其存在形式便是韩少功在《暗示》这个文本里面叙说的内容了。  一、具象作为探寻语言未曾抵达的地方的工具的合理性  没有一种表达方式是万能的,语言自身也具备其局限性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红”在中法文中涵义的异同,来揭示这两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异同。颜色的存在本身是客观的,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别,我们对颜色的认知却不尽相同。  关键词:颜色词;文化;红色  一、中国文化里的“红”及其引申义  “红”属于最早出现的颜色词之一。最早出现的表示红色的词有:朱,赤,红等。在封建社会,红色象征着成功与尊贵,在唐朝,官五品以上着“朱服”。成语“父紫儿朱”中的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阐释语言重要性的同时,对语种、方言和共同语的区别和联系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分析。  关键词:语言; 语种 ;方言; 共同语  《尚书·泰誓上》有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人的出现,是自然演化中最伟大的成果和最壮丽的事件之一,其中浓缩和凝聚了自然历史的精华。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各种潜能素质,人则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把这些潜能素质
期刊
摘要:《风声》是对“主旋律”进行的一次大胆电影商业美学尝试,它几近剥离了主导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将个体生命置于非常规的环境中,突显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革命精神,从而揭开建立民族化的电影商业美学体系的序幕,以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电影;美学;叙事;主旋律  在产业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建立民族化的电影商业美学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纷至沓来的商业电影在实践中摸索着电影商业美学的轮廓。以满
期刊
摘要:符号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符号的学问,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而是广泛应用于艺术、人类学、传播学、建筑学等方方面面。广告是一种符号系统,它通过多种多样的能指形式,如文字、图像、影像等物质媒介来传递广告主的意愿。本文以法国符号学大家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为指导,探究广告是如何运用各种符号来实现意义的传播,完成广告神话的建构。  关键词:广告;符号学;罗兰·巴特  一、符号学与广告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合同工使用的必要性及主要特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提出制定图书馆合同工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的原因、依据及具体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合同工;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现阶段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发展,造就了其图书馆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培养
期刊
摘要:文章试从模因论探讨英语文化专有项的汉译策略。译者可以运用音譯、套译和零译模因等翻译方法将英语模因引入汉语。从模因论的视角研究英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有利于源语的复制传播,能丰富汉语词汇,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关键词:模因论;文化专有项;汉译策略  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在中国流行开来,各种媒体上英语屡见不鲜。在国内学英语的潮流下,我们亟需引进西方的文化,了解其文化特色,打开国人视野。文化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