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食粮。作为一名从教近三十年的人民教师,自然应该承担起普及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精准的学科,它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性,笔者现在正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学中,数学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积极探索,努力寻找到传统文化和数学学科相吻合的地方,把优秀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遗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心理品质。
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数学史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渗透一些和教学相联系的史料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操作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学生感到很疑惑,这时我自然地引出了圆周率的知识,并让学生了解。祖冲之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发现比国外数学家得出的时间早一千年!
学习《圆的认识》时告诉学生,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对圆就有记载。墨子描述圆是“一中同长”, 这个发现比西方早1千多年。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没有满足于仅将这些史料介绍给学生,而是将墨子和老子的想法改为探究过程,溶进整个教学过程,使这一课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
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成就的时机还有很多,比如:
学习平面图形时,我一边让学生玩七巧板,一边告诉学生“七巧板”也叫“七巧图”或“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
在教学生用计算器时,告诉他们我国的算盘,迄今已2600多年的历史。并给学生介绍中国现代数学家丘成桐、苏步青成长的故事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每向学生介绍一种数学成就,我就相应地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查阅与这项成就有关的史实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古代、现代数学家的伟大和他们为国家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激发了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勤奋读书,坚韧不拔的使命感。
二、让传统文化之美在课堂绽放
数学本身是一本真实的教材,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经验,了解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激发了兴趣,陶冶了情操。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从各种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平和世代相承的文化风俗。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如蝴蝶、枫叶、等腰梯形、五角星、脸谱等作为学习材料,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让他们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再比如,我利用多媒体在学习《图形与变换》时向学生展示战国时期的对龙凤串枝纹、陶瓷、飞鸿延年、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学习《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观赏蕴含着圆的元素的传统剪纸、精致的刺绣、不同字体的书法、代表祥瑞平安的中国结、工艺精良的景泰蓝、别具一格的十字绣、气势雄伟的古建筑,并向他们介绍月饼、圆月等几何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等等。
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美,热爱祖国璀璨辉煌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技艺。
三、结合具体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的中华良好品德教育
勤劳节俭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品德。现在的学生们没有吃过什么苦,对劳动的艰难辛苦缺少切身感受,因而在生活中不知道勤劳节俭,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例如:《用字母表示數》,我设计了一道题:“笑笑从零钱中每月存10元捐给生病的孩子,她一年共捐多少元?”利用此题教育学生:“如果我们都去学笑笑,会怎样呢?”学生讨论后我抓住时机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就像《爱的奉献》中唱的那样。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在之后学校发动的为玉树灾区捐款活动中,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四、在练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为人类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就像学生在求知路上遇到的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它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印象深刻,对所学知识灵活而牢固地掌握。
教学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题,如:“鸡兔同笼”、“长绳测井”“藏题诗” 等。学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寻找解题方案,在探讨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题的内容。如学习乘法时,学生对“七七四十九”,“九九八十一”掌握的不好,我就给他们讲《西游记》的故事。学生不仅增长了课外知识,而且也牢牢地记住了口诀,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我校让学生吟诵《弟子规》的传统已经有7年了。
学习分数时,诗句《题秋江独钓图》在这首诗中,‘一’字占了全诗的几分之几?”还有“你会用百分数表示成语: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百里挑一、九九归一、一举两得,半斤八两、一刀两断……代表的可能性吗?”
另外,我还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研究的题目,如:
查资料想一想,俗语:大海捞针、不管三七二十一、十风五雨、事倍功半、……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世界中各是什么含义?
数学谜语:射线的特点(有头无尾); 直线的长度( 无穷无尽) ;等号为裁判(说一不二 ) ; 七十二小时(晶);八分之七(七上八下)……
这些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还体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这是经过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懈努力得来的,我们为此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它是我们中华经典文化的精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领会中华经典文化是让学生从多角度体验经典文化,并转化为内在文化底蕴,今后为传承和发扬中华经典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精准的学科,它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性,笔者现在正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学中,数学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断积极探索,努力寻找到传统文化和数学学科相吻合的地方,把优秀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文化遗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心理品质。
下面我结合教学中的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用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数学史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渗透一些和教学相联系的史料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操作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学生感到很疑惑,这时我自然地引出了圆周率的知识,并让学生了解。祖冲之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发现比国外数学家得出的时间早一千年!
学习《圆的认识》时告诉学生,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对圆就有记载。墨子描述圆是“一中同长”, 这个发现比西方早1千多年。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没有满足于仅将这些史料介绍给学生,而是将墨子和老子的想法改为探究过程,溶进整个教学过程,使这一课充满了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
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成就的时机还有很多,比如:
学习平面图形时,我一边让学生玩七巧板,一边告诉学生“七巧板”也叫“七巧图”或“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
在教学生用计算器时,告诉他们我国的算盘,迄今已2600多年的历史。并给学生介绍中国现代数学家丘成桐、苏步青成长的故事及他们取得的成就……每向学生介绍一种数学成就,我就相应地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查阅与这项成就有关的史实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我国古代、现代数学家的伟大和他们为国家所创造的丰功伟绩。激发了他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勤奋读书,坚韧不拔的使命感。
二、让传统文化之美在课堂绽放
数学本身是一本真实的教材,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经验,了解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激发了兴趣,陶冶了情操。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从各种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工艺水平和世代相承的文化风俗。
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将具有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如蝴蝶、枫叶、等腰梯形、五角星、脸谱等作为学习材料,并让学生亲自体验制作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让他们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再比如,我利用多媒体在学习《图形与变换》时向学生展示战国时期的对龙凤串枝纹、陶瓷、飞鸿延年、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学习《圆的认识》时,让学生观赏蕴含着圆的元素的传统剪纸、精致的刺绣、不同字体的书法、代表祥瑞平安的中国结、工艺精良的景泰蓝、别具一格的十字绣、气势雄伟的古建筑,并向他们介绍月饼、圆月等几何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等等。
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美,热爱祖国璀璨辉煌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技艺。
三、结合具体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勤劳节俭的中华良好品德教育
勤劳节俭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品德。现在的学生们没有吃过什么苦,对劳动的艰难辛苦缺少切身感受,因而在生活中不知道勤劳节俭,因此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例如:《用字母表示數》,我设计了一道题:“笑笑从零钱中每月存10元捐给生病的孩子,她一年共捐多少元?”利用此题教育学生:“如果我们都去学笑笑,会怎样呢?”学生讨论后我抓住时机教育学生要有“爱心”,就像《爱的奉献》中唱的那样。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在之后学校发动的为玉树灾区捐款活动中,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四、在练习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为人类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就像学生在求知路上遇到的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它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印象深刻,对所学知识灵活而牢固地掌握。
教学中有很多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题,如:“鸡兔同笼”、“长绳测井”“藏题诗” 等。学生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寻找解题方案,在探讨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还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题的内容。如学习乘法时,学生对“七七四十九”,“九九八十一”掌握的不好,我就给他们讲《西游记》的故事。学生不仅增长了课外知识,而且也牢牢地记住了口诀,可谓是一举两得。另外,我校让学生吟诵《弟子规》的传统已经有7年了。
学习分数时,诗句《题秋江独钓图》在这首诗中,‘一’字占了全诗的几分之几?”还有“你会用百分数表示成语:十拿九稳、百发百中、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百里挑一、九九归一、一举两得,半斤八两、一刀两断……代表的可能性吗?”
另外,我还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研究的题目,如:
查资料想一想,俗语:大海捞针、不管三七二十一、十风五雨、事倍功半、……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世界中各是什么含义?
数学谜语:射线的特点(有头无尾); 直线的长度( 无穷无尽) ;等号为裁判(说一不二 ) ; 七十二小时(晶);八分之七(七上八下)……
这些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还体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这是经过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不懈努力得来的,我们为此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它是我们中华经典文化的精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领会中华经典文化是让学生从多角度体验经典文化,并转化为内在文化底蕴,今后为传承和发扬中华经典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