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社会化加深,微博发展迅速。因人人皆有话语权、碎片化文本、裂变传播等特点,信息在短时间爆炸式传播,加速了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速度,使得把关愈发困难,谣言难以遏制。如何化解微博把关困境,利用新思维遏制谣言值得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微博 谣言传播 把关困境 合力模式
在网络语境下,把关人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具有适用性,但与传统把关人相比,网络语境中的把关人在具体主体上更为多元,市场运作观念也影响着把关人的正能量运转。笔者以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微博平台为例,具体分析与传统媒体相较,微博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点。
一、传统媒体与微博的把关人比较
在微博中,发布平台工作者仍起着“把关”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出现了弱化,从以往的绝对主导地位下降为相对主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主体多元化,把关人权利分化。在微博平台上,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颠覆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分层传播关系发生改变,传受界限模糊。昔日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霸权。把关人的权利分化到每一位微博用户中,把关人的角色不断被弱化。
2.传播内容复杂化,把关可行性降低。信息第一道“把关”权力落到了普通用户手里,媒体工作者的“把关”则下降到下一个关卡。微博还摆脱了版面、时间等限制,容量几乎无限大,信息也是海量的。这些转变,使得微博传播中的编辑很难有个信息判断的一致标准,也使得把关人员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进行严格审核,最终结果就是造成了“把关”可行性的大大降低。
3.传播方式多渠道,把关可控性减弱。微博发布与接受渠道的多样化与便捷性,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这种多渠道的传播中,传播者随时可能成为把关人,直接向社会发布言论。播流程简化,使得把关人失去了其存在的技术基础、受众基础,把关的可控性减弱。
4.工作环节孤立化,把关效能受制约。在微博平台中,微博用户自身的第一道把关、微博运营商和其他微博用户的第二道把关,以及传统媒体的第三道把关,这三者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无法配合,不能形成合力,制约微博把关效能的发挥。
二、微博谣言传播中的把关人困境分析
如上所述的几点有关“微博时代把关人的嬗变”正是造成微博谣言泛滥的重要原因。在微博这种“去中心化”的自媒体中,传播信息并不需要技术支持,也没有传统媒体中严格的提前审查程序,为谣言传播提供了便利。再加上微博“裂变式”传播的特征,谣言发布后,把关人还没有做出反应,该信息便以无可比拟的速度扩散;把关的可行性降低,可控性减弱,无疑为微博谣言传播推波助澜。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微博谣言传播中的把关人困境。
1.新闻生产流程:资讯供给者与把关人的博弈。
1.1新闻采集:微博平台改变信源渠道。在传统新闻生产中,新闻源具备极强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微博打破了狭窄封闭的新闻源圈子。首先,微博扩大信源渠道,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信源,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更高的判断力、新闻敏感性以及职业素质,否则,很容易因把关不严,造成谣言泛滥。其次,微博平台改变信源结构。以往,多以权力精英作为消息源,在微博传播环境下,信源结构被拉平为社会发展趋势,受众也进入把关行列。但是,他们的把关并不专业,这就为微博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1.2新闻制作:公众参与内容生产。传统新闻生产是职业化的生产活动,而在微博世界中,传者是庞杂的微博用户群,用户集采集、加工、制作与传播于一身。信息的发布缺乏审核,完全依靠自律,信息容易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微博的字数限制使本身就带有主观个人色彩的微博信息变得愈发模糊。“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导致接收者“碎片化”阅读及转发,片段信息迅速复制再传播,微博内容不断地被模糊、被扭曲。
2.商业牟利:人人拥有麦克风与大V“大谣”的博弈。传统媒体的经营部和编辑部分离,新闻选择和广告刊登各自独立,职业把关人的行为较少被商业利益干涉。而微博另有一套商业模式,“粉丝数=影响力=人脉=人民币”这样的等式几乎成为定例。在利益诱惑下,“网络推广”变成“谣言工厂”,大V变成大谣。水军、造谣者的加入使得微博的传播环境更加复杂,造谣有利而辟谣无利造成辟谣的效率极为低下,而本身应该作为微博把关人之一的意见领袖在平衡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时更倾向于后者,使得微博中的把关人出现缺失现象。
3.社会控制:新闻自由的呼声与新闻审查制度的博弈。
3.1来自新闻自由的压力。在新媒体勃兴的今天,言论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公众都渴望畅所欲言,却忽视了这个平台的“质”。再者,很多一度被指责为谣言的信息,是民众对疑点所发出的质疑,例如郭美美事件。正是这些质疑之声,才迫使真相浮出水面。可以说,这些所谓“谣言”,是指未经证实的消息,对于微博上的“谣传”,不可能全部 “堵死”。由于这一层原因,对把关人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2微博新闻法规、法制的欠缺。法律法规通常具有强制的约束力,这一层把关人虽然不居于把关工作的第一线,却也是强有力的一道关卡,它能保证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微博平台也是如此。传统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政府控制可行性较高,法律法规较为健全。但是在新媒体中,由于多元化、自由化、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新媒体的法律在制定和实施上都存在极大的困难,这就助长了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致使信息发布者滥用新闻自由,传布谣言。
三、通过把关人合力模式遏制谣言泛滥
如前所述,微博中的把关人困境加速了谣言传播的泛滥。在微博时代,“把关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带来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为“把关人”提供了转变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导引作用、通过把关人合力模式合理遏制谣言泛滥尤为重要。
1.微博意見领袖合力:竞争与合作机制。微博意见领袖具有很强的集聚性,媒体微博、公知微博、草根名人微博、当事人博主可以形成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合作是指,当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时,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援引、共享新闻资源;当谣言横行时,它们更是能偶及时转发、互相关注,大大提高辟谣力度,降低不实言论的危害。竞争则是指这些意见领袖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和竞争,任一方发布信息,经证为谣言,便要进行披露和辟谣。
2.把关人合力模式。通过构建一个网络把关人合力模式可有效遏制微博谣言泛滥。“网络规制与伦理道德”通过涵化作用,对传受者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与主流价值观顺应以净化微博环境。政府能够依照宪法和法律履行行政监督、公共服务、宏观调控等职能,对微博的行为进行规整。微博平台处于中心位置,是各项信息参与活动的基地和平台。运营商可以完善监管体制,组建专业把关队伍,及时从海量信息中辨别出不良信息。此外,还可以建立惩处机制,对一些故意散布谣言的用户和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微博传播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型传播模式,每一位微博用户都是一个小型“把关人”。提高传受者的媒介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四、结语
微博时代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提出了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关过程的终结,反而,它也为“把关人”提供了转变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在微博语境下,媒体工作者——职业把关人角色更为突出。一方面,微博用户所享有的虚拟自由使传统媒介在选择信息时充分考虑到受众的近用权,尽量减少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微博传播中信息泛滥成灾、真假莫辨使受众又重新投奔传统媒体,他们更愿意接受由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这种微妙的制约与平衡关系推动把关人“正能量”的增加。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与谣言的日益泛滥,把关人的角色地位更加不容小觑。它不会终结,而是不停的在调适、发展与进步。
作者简介:敬红梅(1992.02—)女,四川绵阳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广告学。研究方向:公共关系。
关键词:微博 谣言传播 把关困境 合力模式
在网络语境下,把关人的主要影响因素仍然具有适用性,但与传统把关人相比,网络语境中的把关人在具体主体上更为多元,市场运作观念也影响着把关人的正能量运转。笔者以新媒体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微博平台为例,具体分析与传统媒体相较,微博所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点。
一、传统媒体与微博的把关人比较
在微博中,发布平台工作者仍起着“把关”作用,但其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出现了弱化,从以往的绝对主导地位下降为相对主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主体多元化,把关人权利分化。在微博平台上,每个用户都可以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颠覆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分层传播关系发生改变,传受界限模糊。昔日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霸权。把关人的权利分化到每一位微博用户中,把关人的角色不断被弱化。
2.传播内容复杂化,把关可行性降低。信息第一道“把关”权力落到了普通用户手里,媒体工作者的“把关”则下降到下一个关卡。微博还摆脱了版面、时间等限制,容量几乎无限大,信息也是海量的。这些转变,使得微博传播中的编辑很难有个信息判断的一致标准,也使得把关人员不可能对所有信息都进行严格审核,最终结果就是造成了“把关”可行性的大大降低。
3.传播方式多渠道,把关可控性减弱。微博发布与接受渠道的多样化与便捷性,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这种多渠道的传播中,传播者随时可能成为把关人,直接向社会发布言论。播流程简化,使得把关人失去了其存在的技术基础、受众基础,把关的可控性减弱。
4.工作环节孤立化,把关效能受制约。在微博平台中,微博用户自身的第一道把关、微博运营商和其他微博用户的第二道把关,以及传统媒体的第三道把关,这三者之间是相对独立的,相互之间无法配合,不能形成合力,制约微博把关效能的发挥。
二、微博谣言传播中的把关人困境分析
如上所述的几点有关“微博时代把关人的嬗变”正是造成微博谣言泛滥的重要原因。在微博这种“去中心化”的自媒体中,传播信息并不需要技术支持,也没有传统媒体中严格的提前审查程序,为谣言传播提供了便利。再加上微博“裂变式”传播的特征,谣言发布后,把关人还没有做出反应,该信息便以无可比拟的速度扩散;把关的可行性降低,可控性减弱,无疑为微博谣言传播推波助澜。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微博谣言传播中的把关人困境。
1.新闻生产流程:资讯供给者与把关人的博弈。
1.1新闻采集:微博平台改变信源渠道。在传统新闻生产中,新闻源具备极强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微博打破了狭窄封闭的新闻源圈子。首先,微博扩大信源渠道,每一个用户都成为信源,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具备更高的判断力、新闻敏感性以及职业素质,否则,很容易因把关不严,造成谣言泛滥。其次,微博平台改变信源结构。以往,多以权力精英作为消息源,在微博传播环境下,信源结构被拉平为社会发展趋势,受众也进入把关行列。但是,他们的把关并不专业,这就为微博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土壤。
1.2新闻制作:公众参与内容生产。传统新闻生产是职业化的生产活动,而在微博世界中,传者是庞杂的微博用户群,用户集采集、加工、制作与传播于一身。信息的发布缺乏审核,完全依靠自律,信息容易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微博的字数限制使本身就带有主观个人色彩的微博信息变得愈发模糊。“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导致接收者“碎片化”阅读及转发,片段信息迅速复制再传播,微博内容不断地被模糊、被扭曲。
2.商业牟利:人人拥有麦克风与大V“大谣”的博弈。传统媒体的经营部和编辑部分离,新闻选择和广告刊登各自独立,职业把关人的行为较少被商业利益干涉。而微博另有一套商业模式,“粉丝数=影响力=人脉=人民币”这样的等式几乎成为定例。在利益诱惑下,“网络推广”变成“谣言工厂”,大V变成大谣。水军、造谣者的加入使得微博的传播环境更加复杂,造谣有利而辟谣无利造成辟谣的效率极为低下,而本身应该作为微博把关人之一的意见领袖在平衡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时更倾向于后者,使得微博中的把关人出现缺失现象。
3.社会控制:新闻自由的呼声与新闻审查制度的博弈。
3.1来自新闻自由的压力。在新媒体勃兴的今天,言论自由的呼声越来越高,公众都渴望畅所欲言,却忽视了这个平台的“质”。再者,很多一度被指责为谣言的信息,是民众对疑点所发出的质疑,例如郭美美事件。正是这些质疑之声,才迫使真相浮出水面。可以说,这些所谓“谣言”,是指未经证实的消息,对于微博上的“谣传”,不可能全部 “堵死”。由于这一层原因,对把关人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2微博新闻法规、法制的欠缺。法律法规通常具有强制的约束力,这一层把关人虽然不居于把关工作的第一线,却也是强有力的一道关卡,它能保证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微博平台也是如此。传统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政府控制可行性较高,法律法规较为健全。但是在新媒体中,由于多元化、自由化、匿名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新媒体的法律在制定和实施上都存在极大的困难,这就助长了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致使信息发布者滥用新闻自由,传布谣言。
三、通过把关人合力模式遏制谣言泛滥
如前所述,微博中的把关人困境加速了谣言传播的泛滥。在微博时代,“把关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带来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为“把关人”提供了转变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导引作用、通过把关人合力模式合理遏制谣言泛滥尤为重要。
1.微博意見领袖合力:竞争与合作机制。微博意见领袖具有很强的集聚性,媒体微博、公知微博、草根名人微博、当事人博主可以形成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合作是指,当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时,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援引、共享新闻资源;当谣言横行时,它们更是能偶及时转发、互相关注,大大提高辟谣力度,降低不实言论的危害。竞争则是指这些意见领袖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和竞争,任一方发布信息,经证为谣言,便要进行披露和辟谣。
2.把关人合力模式。通过构建一个网络把关人合力模式可有效遏制微博谣言泛滥。“网络规制与伦理道德”通过涵化作用,对传受者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的思想与主流价值观顺应以净化微博环境。政府能够依照宪法和法律履行行政监督、公共服务、宏观调控等职能,对微博的行为进行规整。微博平台处于中心位置,是各项信息参与活动的基地和平台。运营商可以完善监管体制,组建专业把关队伍,及时从海量信息中辨别出不良信息。此外,还可以建立惩处机制,对一些故意散布谣言的用户和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微博传播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新型传播模式,每一位微博用户都是一个小型“把关人”。提高传受者的媒介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四、结语
微博时代不可避免的对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提出了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把关过程的终结,反而,它也为“把关人”提供了转变的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在微博语境下,媒体工作者——职业把关人角色更为突出。一方面,微博用户所享有的虚拟自由使传统媒介在选择信息时充分考虑到受众的近用权,尽量减少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微博传播中信息泛滥成灾、真假莫辨使受众又重新投奔传统媒体,他们更愿意接受由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这种微妙的制约与平衡关系推动把关人“正能量”的增加。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与谣言的日益泛滥,把关人的角色地位更加不容小觑。它不会终结,而是不停的在调适、发展与进步。
作者简介:敬红梅(1992.02—)女,四川绵阳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广告学。研究方向:公共关系。